LOOK 01 / 「心得启发」
Share experience
最近通过格物九讲第23集的学习,我对阳明先生的四句偈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第四句:“为善去恶是格物。”为善,不是说要再提起一个善念,而是把恶念去了,恢复到心的本体,那就已经是善了。
张讲师在这里解释得好清楚,说:“我做的事情,旁边看是善的,做的人本身,他不知道是善的,他并非提起一个善念去做的。其实就是良知的当下,自自然然表现出的仁义礼智信。这也符合孟子所谓‘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
这部分真的很有感觉,概念清晰再对照着在生活中练习,就不是模棱两可了。
这几天孩子经常外出上课或者跟同学有约,因为没有大人陪同,就让她出门带电话手表方便联系,但是每次她外出我给她的电话她都不接。前两天回家我就忍不住问她,为什么我每次打电话给你,你都不接呢?她就直直地说,就是听不见啊。我又说,那震动总是可以感觉到啊?她又直直地回答,感觉不到啊!
听到这个回答,心里小小的、堵堵的感觉立马上来,认定她就是装做不见。但是当下马上意识到自己其实对那个堵堵的气血用力了,就先不去管,回到自己身内,放松关节,把注意力就放在那个一团气上。
一会儿功夫,有个软软的感觉出来,感觉到自己就是很主观地认定一件事,而实际并没有实际去用行动帮助和解决。
而且这个在我的生活里是常态,虽然表面上没有去说什么批判的话,但是实际的行为也没有任何建设性,说到底,就是一个小小的一团气卡在了黄庭,没有去正视它,对内在气血的不屑和逃避,外在表现出的就是一种冷冷的态度。
那觉知到自己的不妥,就带着觉知去应对,就跟孩子一起把手表拿出来,一起研究如何解决铃声听不见的问题。孩子之前直直的态度也有了变化。
正如格物九讲第23集里说的:“妄念去掉的人,剩下的就是很简单的逻辑,是简单的逻辑,做该做的事、做有益的事,他就会发挥出力量来。”其实我们的脑袋都是好用的,只是私欲蒙蔽让事情变得复杂,让人与人之间的善意有了阻隔。
“天理本体恢复至中和的时候,你的脑袋就有用了,就会做该做的事。”在根本上去用功,本着良知和诚意去说话做事,才可能真正做到成人成已。感恩张讲师的精彩讲授!
LOOK 02 / 「经典原文」
Classic original text
原文出处:《格物九讲》第23集
1.良知,是心体里面本具的。
2.你现在懂心体的人,应该怎么样?趁这个时候,就要好好观察,这就是人情世变,这就是必有事焉,事情都发生了,情绪都在发生了,怎么不趁这时候用功。
3.本体,讲的是你没有用力的情况,是它自然发生的情况,所以我们说它是本体,所以我们说它是良知,那喜怒哀乐发,发,如果我不用力,它也是本、它也是良知。
4.你要懂心体,懂得松弛任运,你懂得观其自在,你让它,如来亦如去,你把五蕴就当做空气一样,让它自然,叫做五蕴皆空。
5.恶念去了,剩下就是善念,那个时候就是恢复心的本体。
6.妄念去掉的人,剩下的就是很简单的逻辑,是简单的逻辑,做该做的事、做有益的事,他就会发挥出力量来。
7.那个天理的本体,是至中至和的,天理本体恢复至中和的时候,你的脑袋就有用了,就会做该做的事。
8.一用力,就是人欲,管你善不善!
9.为善去恶,我们要从旁人角度看这一件,会比较正。我做的事情,从旁边看是善的,做的人本身,他不知道是善的,他并非提起一个善念去做的。
「End」
📚︎ READ MORE
△ 点击图片即可订阅《格物九讲》专栏
■ 本文整理自黄庭书院“经典学习”学员分享。
■ 黄庭书院原创出品,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于后台回复“转载”获得授权。
欢迎加入黄庭心学粉丝团,
一起开启人生幸福的开关!
「黃」本居中戊己土,
「庭」栽道苗德不孤。
「書」伴木床米飯香,
「院」培君子成棟梁。
直指人心·清淨本性
温馨提示
由于微信推送机制的改变,
想在第一时间看到书院出品,
请您点个「在看」或「赞」,
和我们建立链接~
微信就会优先给您推送我们的文章!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线上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