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从病理和治疗角度,肺癌大致可以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两大类,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80%~85%,其余为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是一种侵袭性很高的癌症,通常预后情况不太好,具体表现为生长速度快、短时间内就能翻倍增长,并且很早就可能出现广泛转移。同时,小细胞肺癌中大约有30%属于局限性小细胞肺癌(简称LS-SCLC),这类患者的中位生存期通常是16-24个月。另外,70%属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简称ES-SCLC),中位生存期很短,通常只有8-13个月。遗憾的是,大多数这类患者的生存周期都不到1年。
目前,小细胞肺癌(SCLC)治疗进展缓慢,依托泊苷联合铂类和拓扑替康作为SCLC一线和二线治疗选择已经延续30余年,三线及以上SCLC一直没有标准治疗方案。因此,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方案提高SCLC治疗的效果。
当所有临床标准的治疗方案都用尽,治疗出现耐药性,小细胞肺癌患者该何去何从呢?
CIK免疫细胞疗法助力小细胞肺癌患者,实现13年长生存期
2024年6月14日,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和大连理工大学中心医院的研究团队在《肿瘤学前沿》期刊上,分享了一个令人振奋的病例,详细描述了一位患有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成年男性患者,通过CIK免疫细胞疗法联合化疗,成功存活了长达13年。2011年,一位40岁的男性患者经支气管镜活检被确诊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在接受了12个周期的化疗和一定量的放疗后,医生发现患者的免疫系统受到了一定的抑制,出现耐药性。2013年至2015年期间,患者共接受了10个周期的CIK细胞治疗。同时在2013年至2014年期间,患者还接受了6个周期的CE方案化疗。这种联合疗法的效果显著,肺部的原发肿瘤就明显缩小了。A.2013年进行的肺部CT可以观察到右肺区域存在较多的进行性病变,这些病变在化疗后愈发明显,如红色箭头所指示;
B.经过CIK细胞疗法与化疗的联合治疗后三个月,2013年的肺部CT结果显示,右肺的病变区域;C. 2016年,患者继续接受CIK细胞疗法与化疗的综合治疗。肺部CT可见,红色箭头所指出的右肺病变区域。D. 2023年的最新肺部CT显示,右肺的病变已经趋于稳定,红色箭头清晰地标示出了这一稳定的病变区域。这位患者在40多岁时被诊断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直至2024年,已经成功抗击肿瘤长达13年。NK免疫细胞联合疗法,小细胞肺癌多发肿瘤转移病灶缩小、消退
2023年8月,癌症权威期刊Thoracic Cancer上介绍了脐血NK免疫细胞联合疗法在转移性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多发肿瘤转移病灶缩小、消退。2022年5月,一名68岁男性患者因咳嗽和呼吸急促加剧,检查后被诊断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原发病灶位于右上肺,伴有多发性胸膜和腹腔转移,伴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先后进行了放疗、化疗、免疫治疗(阿替利珠单抗)以及靶向治疗(安罗替尼),阿替利珠单抗仅在第一天以1200mg的剂量给药,因患者耐受问题就治疗中断。在接受20次放疗后,CT中观察到右侧肺部病变以及右侧纵隔和淋巴结的大小显著减小,患者症状明显改善。为了更好地解决广泛性转移的问题,选择NK免疫细胞疗法作为全身系统治疗计划的一部分,并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第一天,该患者接受了NK细胞治疗和阿替利珠单抗,第二天仅输注NK细胞,此循环每21天重复一次。另外,患者继续每天口服10mg安罗替尼,持续14天,随后休息7天,构成21天的治疗周期。与2022年5月7日的扫描结果相比,2022年10月17日进行的18F-FDG PET/CT扫描显示转移病灶体积明显缩小,右上叶的结节以及位于右侧锁骨上和纵隔区靠近气管、血管、主动脉旁动脉和下腔静脉的多发淋巴结均出现萎缩。免疫细胞疗法彻底改变了血液恶性肿瘤的治疗,随着更多临床试验的开展,CAR-T、NK、TIL、CIK等免疫细胞疗法在治疗实体瘤方面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2024年,TCR-T、TIL等细胞疗法分别获批适用于晚期滑膜肉瘤、晚期滑膜肉瘤等实体瘤的治疗。
小细胞肺癌作为癌种中最具侵袭性的一种癌症,面临着治疗方案少、往往产生耐药性、预后不良,生存周期短等迫切的问题,随着免疫细胞疗法的临床进展,有望改善这一系列问题。希望未来通过更多的研究和临床试验,免疫细胞疗法能在肺癌以及其他实体瘤治疗上取得更大的进展,造福癌症患者。
[1] Front Oncol. 2024 Jun 14:14:1389725. doi: 10.3389/fonc.2024.1389725. eCollection 2024.[2] Thorac Cancer.2023 Oct;14(28):2877-2885. doi: 10.1111/1759-7714.15040. Epub 2023 Aug 19.[3] 张爽, 程颖. 小细胞肺癌治疗新进展[J]. 中国肿瘤临床, 2021, 48(10): 501-50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21.1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