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过这句话吗?
抗阻训练研究领域里大名鼎鼎的Vladimir M Zatsiorsky曾说:“在训练中被募集到的肌肉纤维,如果没有疲劳就是没有被训练到”。
通常来说,负重越沉,那么募集到的肌肉纤维就越多。肌肉纤维的募集规律,遵循一个所谓的“大小原则”。这个原则就是说每当完成一个特定的任务,身体会优先募集低门槛的肌肉纤维,任务难度过大才会募集到高门槛的肌肉纤维。
低门槛的肌肉纤维是那些“力量弱且耐疲劳”的慢肌纤维,高门槛的肌肉纤维是那些“力量好且易疲劳”的快肌纤维,而能产生肌肥大效果(增肌)的肌肉纤维主要是那些快肌纤维。
用一排哑铃架子来理解这个肌肉纤维募集的大小原则,好架子上有1-10kg的哑铃,如果有一个5kg的重量需要完成一次,那么身体就会从小到大募集1kg、2kg、3kg的哑铃。
1+2+3 = 6 > 5
如果需要有一个15kg的重量需要完成,那么身体就会募集前5个哑铃:
1+2+3+4+5 = 15
所以当所有的肌肉纤维都能被募集到的时候,就是我们能展现最大力量(1RM)的时候,也就是说最大力量是基本等于55,因为:
1+2+3···+9+10 = 55
以上这些都是完成以上重量难度“一次”的肌肉募集原则,所以如果我使用一个中等重量进行多次到力竭,会是什么情况呢?
我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帮助你理解这个情况:
比如完成一个所谓40kg的任务进行很多次,每进行一次假设消耗力量2kg,那么在最开始第一次的时候,需要募集以下肌肉纤维:
1+2+3+4+5+6+7+8+9 = 45 > 40
进行完第一次之后,力量衰减到 43 还是大于 40,因此能进行第二次,第二次完成之后力量衰减到41, 还是能完成第三次,第三次完成后力量衰减到39<40,根据目前已经募集到的肌肉纤维力量无法继续完成任务。
所以如果还是需要继续进行任务的话,身体会不得不继续向上募集剩下的肌肉纤维,募集到力量为10的肌肉纤维,因此现在39+10>40。
在此时身体可以继续完成5次,而后力量继续衰减到39 < 40,无法完成下一次。
也就是说,40的任务难度,总共进行了8次,所谓了达到动作力竭。这时候我们可以说,高门槛的肌肉纤维(9和10)是被募集到的且达到了疲劳,是被练到了。
如果你一组训练能做8次,但只做了3次或者5次,那你就是募集到了肌肉纤维,但是没有让高门槛的肌肉纤维完全疲劳,或者说只疲劳了一小部分的肌肉纤维(例子中的9)。
因此可以说,你的训练没有练到,没有能带来应有的增肌训练效果。
除了“训练会募集肌肉纤维,做到力竭会疲劳某些肌肉纤维”之外,在增肌训练中,我们希望目标肌肉疲劳是动作力竭的限制因素。
怎么讲呢?
比如做俯卧撑或者上图的站姿推胸,我们主要是为了锻炼胸肌的话,胸肌最后力量衰减到力竭从而无法推起下一次,才是最理想的情况。
但从舒教练实际授课经历中看,很多人都会是其他肌肉力竭而无法进行下一次,比如他们是胳膊无力了所以无法完成下一次,而不是胸肌。
所以根据上面那句话的阐述,这就意味着没有练到胸肌,因为胸肌的肌肉纤维没有得到疲劳,没有力竭。
健身系统内容梳理,就在舒教练新书
因此通过调整训练动作,比如用坐姿器械夹胸或绳索夹胸、哑铃飞鸟等孤立胸肌的训练动作,便可以帮助达到“目标肌肉疲劳是动作力竭的限制因素”的目的。
或者通过比如“预疲劳”等方法,提前削弱胸肌的力量,让胸肌在俯卧撑这种多关节复合动作中,成为力竭的限制因素,从而得到真正的疲劳。
祝你增肌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