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百科·文圣拳:八十出功,九十不松

百科   2024-11-19 13:38   广东  

武史春秋 · 百家术略

Wu Shi Chun Qiu Hundred Strategy


文圣拳,这一源远流长的武术拳种,据传是由古老的老洪拳演变而来。其创始人为宋代的赵氏宗室后裔——皋南国。随着宋朝的覆灭,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祸端,皋南国选择了隐姓埋名,在深山中潜心修行。在这期间,他有幸遇到了一位道人,并从其处学得了一种独特的文功静坐之法。

皋南国不仅继承了祖传的老洪拳,更在这基础上,巧妙地融合了文功静坐之法的精髓,从而创造出了文圣拳这一新的武术流派。其中,“文”字寓意着文功静坐之法的内敛与修养,“圣”字则凸显了这种拳法的高深与博大。这一武术流派,主要分布在山东省的嘉祥、汶上、微山、济宁以及江苏省的沛县等地区。

时光荏苒,到了清乾隆年间,山东冠县的文武双全进士杨四海成为了文圣拳的代表性人物。他不仅深入研究并精通了这一武术,更因其高尚的武德而广受赞誉。然而,士人杨四海曾遭诬陷,被发配至遥远的西藏。在众多的弟子中,只有嘉祥的杜宏信选择追随其师,不离不弃,一路侍奉至西藏,也因此得到了文圣拳的真传。

杜宏信在回到家乡后,并没有将这一武术秘而不宣,反而广为传授,使得文圣拳得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流传。也正因为他的这一贡献,文圣拳在当地又被称为“杜家拳”。

文圣拳的动作设计得既稳健又实用,它摒弃了那些过于华丽的蹿蹦跳跃动作,只需五步之距,便可完整地练习整套拳法,因此,它又被人们亲切地称为“五步拳”。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文圣拳的修炼者中流传着“八十出功,九十不松”的说法,意味着这种武术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还有助于长寿,因此,它也被誉为“长寿拳”。

从文圣拳的拳理来看,它深受阴阳五行变化的理论影响,并以此作为拳艺的指南。文圣拳由两大部分组成:文功和武功。其中,文功主要指的是静功,它强调的是调息人静、养气练意,被视为功法与拳法的根本。修炼者可以选择静坐、侧卧、仰卧或站立等多种方式进行练习。

相对而言,武功则是动功的代表,它更侧重于练形求法。在武功的练习中,动作的设计都围绕着阴阳变化,要求刚柔并济,伸筋拔骨。每一个动作都需要以意行拳、引气,确保气到力到,实现意、气、力的完美结合。

文圣拳的特点鲜明:它要求松腰活,分膝拔顶,含胸拔背,沉肩坠肘,身正步稳,顿挫发力,且意贯始终。这使得练习者在修炼过程中,不仅能够锻炼身体,更能够培养气质,达到内外兼修的效果。

至于文圣拳的套路,主要的有头趟架(共计43式)、二趟架路、二趟架二路、二趟架三路、二趟架四路以及趟架五路等。这些套路既可以单独练习,也可以进行对练,为武术爱好者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总之,文圣拳不仅仅是一种武术拳种,它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融合了阴阳五行的哲学思想,强调内外兼修,既能够锻炼身体,又能够培养气质。无论是从历史价值,还是从实用价值来看,文圣拳都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和传承。

☀ 武宗·武术交流群大全(→)
☀ 武术电子资料大全(→)     
 




武宗

文创

武术史话  兵哲百家


武术的博大精深,有着丰富多样的历史渊源,包含哲学、兵法等文化内涵。武术不仅是一种身体技能,更是一种文化和哲学的体现。

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

武宗
《武宗》——天下武术宗成。每天分享各门派各拳种武学知识。武宗“以武学打开世界”为宗旨,以“智者不匹夫,武者无懦夫”为目标。武学不仅是大道、哲学,还训练人的智、仁、勇、能。学功夫,除了强身健体,掌握真正的技击能力才是武术之魂,武学之精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