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定心 幸福双翼学员
坐标:河南
什么是“踢猫效应”
在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或许都曾不经意间成为“踢猫效应”中的一环,让负面情绪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传十,十传百,最终酿成不必要的误会与伤害。
踢猫效应的故事是这样的:
一位父亲并没有做错什么事,却在公司受到了心情不好的老板的批评。
于是,他的心情也变得很糟糕。
回到家,他看到自己的孩子在沙发上跳来跳去,更生气了,就把孩子臭骂一顿。
孩子挨骂之后,心里很窝火,正好看到了在他身边打滚的猫,就狠狠地踢了猫一脚。
猫被踢了之后逃到街上,正好有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看到猫赶紧避让,结果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
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踢猫效应”,它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传染所导致的恶性循环。
心理学“踢猫效应”启示:家长要做坏情绪的终结者,别传递给孩子。
第二个故事是这样的:
一位顾客要了一杯红茶,服务员送过来之后,顾客指着杯子对服务员大声喊道:“你看看!你们的牛奶是坏的,把我的一杯红茶都糟蹋了。”
服务员一边赔不是,一边给顾客重新做了一杯红茶。
这一次,除了红茶,服务员还给顾客准备了新鲜的柠檬和牛奶,单独放在一边。
服务员把这些东西轻轻放在顾客面前,又轻声地说:“我想给您提个建议,红茶里如果放柠檬,就不要加牛奶,因为有时候柠檬酸会造成牛奶结块。”
听到这番话,顾客的脸一下子红了,匆忙喝完茶离开。
另外一个顾客看到了这一幕,笑问服务员:“刚才明明是他的错,你为什么不直说呢?”
服务员笑着说:“正因为道理一说就明白,所以就用不着大声,理不直的人,常用气壮来压人。理直的人,却用和气来交朋友!”
这位服务员的过人之处,就是没有让别人的坏情绪影响到自己,也没让坏情绪通过自己传播下去。
现实生活中,“踢猫效应”还是比较多的。
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心情,一般会沿着等级和强弱组成的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无处发泄的最弱小的那一个人往往成为最终的受害者。
其实,这是一种心理疾病的传染。
在一个单位当中,如果公司的最高领导人把坏情绪传给了下属,通过层层传递,那么最后受伤的,很可能就是职位最低的普通员工。
在一个家庭里,如果最有权威的那个人因为自己的坏情绪,对着家人发脾气,最后受伤的可能是孩子,因为孩子是家庭中最弱小的成员。除非,这个家里也养了猫。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的情绪变坏时,潜意识会驱使他选择下属或无法还击的弱者发泄。
受到上司或者强者情绪攻击的人,又会去寻找自己的出气筒,这样就会形成一条清晰的愤怒传递链条。
最终的承受者,即“猫”,是最弱小的群体,也是受气最多的群体。
所以,有的时候,家长对孩子大发雷霆,并不全是因为孩子的错处有多大,而是因为家长自身的情绪没有处理好而已。
图片来源 / Pexels
※如无意间侵权,联系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