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太客居扬州75年

文摘   2025-01-23 10:18   江苏  

    陈大姐是我对她的称呼,别人都称她陈老太或老太太。

    陈大姐原籍苏州,出身于平民家庭。1950年响应国家号召,到扬州工作,至今客居扬州已七十五个年头,可称得上是位名副其实的老扬州。

    虽然居住扬州时间很长,但与我交谈,她仍是一口纯正软糯的苏州白。说起家乡苏州,老人滔滔不绝,兴致勃勃,不知疲倦。只在跟扬州人说话时,操半生不熟的普通话,夹杂着浓重的扬州腔。

    陈老太年过期颐,满头银丝,架一副眼镜,精神矍铄,神清气爽,耳朵有点儿背,跟她说话得提高嗓门。

    家住“贾庄”,前后好几栋楼,老太住在其中一栋楼的底层。房子朝南,特别敞亮。客厅尺寸宽,很舒畅。屋前的院落栽种了枇杷、桂花、银杏、腊梅树,枝繁叶茂。

    大姐告诉,住房是老头在世时单位分的,房改时买了下来。客厅内陈设虽已老旧,格调不俗,一幅中堂和两边的对联,有模有样。前些年家中来了客人,把方桌移到居中,几把藤椅围起,喝茶聊天,桌上摆放待客的水果茶点。方桌偶尔还有个用场,凑上四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打四圈麻将,整个下午,她兴高采烈,笑口常开!

    老太说话待人接物文绉绉的,温文尔雅,礼貌周到。声音却异常洪亮,中气十足。老太自豪的说:“我来扬州这么多年,苏州口音总改不掉!”。

    保持乡音未改,得益于爱听评弹。苏州评弹,是大姐最忠实的伴侣。早年用碟片,一只简易收录机,几十盘经典评弹节目,反复播放。后来换上带“卡”的机子,把节目装进卡片,一有空,手捧机子,传出熟透的老唱腔,听得如痴如醉。今年还学会在电脑上看评弹视频。只要帮她在U盘收藏夹里装上,老太自己就能捣鼓出影像和声音,听音看影,档次上了新台阶。

    今年春节前,听说她得了甲流,刚痊愈,我和夫人前去看望她。她轻描淡写的说:“生了几天病,有点咳嗽,不发烧,吃几片药,隔几天就好了”。陈老太依然独自居住,女儿每天过来陪她。女儿有事外出,家里就剩下老人一人。我问大姐:“一个人空落落的,不害怕吗?”她回答:“我又不做坏事,有啥可怕啊!”

    老太手脚利索,做饭、冲茶、扫地、抹桌子……样样自己来,别人做了会觉得不称心。空下来,跑到院子里收拾“菜园”,浇水、施肥、除草,忙得不亦乐乎。栽种的瓜菜品种真不少,丝瓜、南瓜、山药、西红柿……年年大丰收,自己根本吃不完。总分给大家共享,我说:“谢谢”,她乐呵呵的回答:“谢什么,明年再来拿!”

    每年小雪过后,大姐就吩咐女儿买雪里蕻,数量不少。洗净晾干,洒盐腌制,装坛封口,忙忙碌碌。只腌雪里蕻,不腌“大菜”。说是从小吃惯了,雪里蕻鲜呢!我好奇问,这么多咸菜,一年吃到头呀!她女儿笑嘻嘻地告诉:“哪里吃得了这许多?等腌好能吃了,我妈就到处送人。”

    陈大姐的饭菜很简单,荤素搭配,以素食为主。素什锦是家常菜,豆腐皮、金针菜、香菇、木耳、素鸡、白果、胡萝卜……荟萃一堂。加较多的糖,甜津津的。喜欢喝粥,过去喝白米粥,如今紧跟潮流,改喝杂粮粥。红米、大米、小米、红枣、白果、板栗、鸡头米……杂七杂八的和在一起,甜甜的,糯糯的,可口又养胃。

    陈大姐是名老党员,获得“在党50年”纪念章,回忆以往不平凡的岁月,大姐的脸上洋溢着喜悦与满足。风和日丽的日子,女儿推着轮椅陪她到外面逛逛,随意走几步,遇见熟人陈大姐热情打招呼。不问可知,在扬州这方土地,她生活很自如,很幸福!


龚平
传递文字,广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