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籁共弦声,远足闻野兴。
煮茶近响泉,忘事世身轻。
--《读书乐》
如今信息爆炸时代,各种各类充斥眼球。究竟什么能经过时间的检验流传下去。大概是那些紧跟历史发展的规律,充分体现天地自然、人类社会与人类本性等本质的经典著作。他们深入到天人的内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不流于表面。他们可以是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任何形态。最简单的,为何老子之道,自两千年前存在至今。尽管在历史长河中,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但变中又有“常”,即相对不变,老子之道便是这样之“常”。
人类生活在变化中,同时又赖于一些相对不变而存在。否则像量子一样时时刻刻变化,连相对固定的形态(秩序)都不会有,人何以安生。这意味着那个高度概括的“道”,是存在的。人在物竞天择的环境中,依然需要这样的“天道”。其他近乎道的过去经验同理。马克思主义及毛泽东思想便是近乎道的人类经验或说社会运行规律的总结。
马克思说,人的本性,是在其实现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有道理的。如果人一直生存在集体中,依靠集体的力量劳动生活,那么他(的本性)就更多是无私的,为他人为集体的,是互助的。相反,如果人一直生存在孤立的环境,只能靠自己或者私自团体--某组织或某家族,那么他必然是自私的。因为不为自己谋私就无法生存。可见,人的本性是自私的,是个伪命题。他的自私与否,决定于生存的方式如何。也就是,人性,从根本上,取决于生产关系的性质。
毛主席一生重视生产关系的改造。他试图让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置于共同生产与生活的集体组织中,以此,一来与社会化大生产相匹配,让人的社会关系适应工业生产关系;二来让生产与分配直接(非间接)关联,避免生产资料脱离生产本身存在,而出现两极分化。他的人民公社便是此种生产关系实现的探索。历史证明,1965年此种公有制的生产生活模式建设成就达到巅峰。
这里值得再强调,在人类社会里,只要存在不同的利益阶级,任何时候都要讲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这涉及到社会资源,或者说生产资料如何归属的问题。也就涉及到,未来,人类社会将如何走向的问题。战争从根本上就是利益的失衡所致,是阶级利益矛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的结果。而我们说,国家所有制并不等于公有制。在资本主义社会,国家所有制(此时的国家机器是资本主义阶级用来剥夺劳动人民的最严苛工具),反是资本主义矛盾最尖锐的一种所有制形式。只有在真正的社会主义社会里,国家作为劳动人民共同利益代表,通过生产资料和劳动所得进行分配,减轻或消除剥削,才能称得上国家/集体公有制。
只要生产资料归属问题不解决,战争或革命风险将永远存在。二战后,人类总体和平了近80年,我国和平了75年。未来人类要保持和平,不出现二次革命,就要考虑似乎正在日渐尖锐或两极分化的阶级矛盾的问题了。改开以来,只重视经济,不重视生产关系改造,如今的后果看到了。当下的过剩,是在资源两极分化,过度集中一端,而引发的相对过剩。只要资源分配均衡,过剩就不复存在。所以有些人讲所谓的经济或生产周期,讲产能过剩,就是在掩盖问题的本质。
周新城先生试图将邓论的漏洞补起来,把他另一种正在发生的偏向扭转过来,可是他只是作为学者发声,没有官方的权威背书,结果他的解读没人听。
关于马克思主义,有人说这是西方为某种政治目的推出来的理论。就个人近来对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了解,马克思不太可能是西方政治/宗教阴谋论推出来的。空想社会主义对西方资产阶级曾产生重大影响,是其夺得政权的重要武器。后来反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斗争和阻碍者。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由底层人民要改变生存环境而起势发展起来的。阴谋论反而狭隘而唯心,让本身具有真理性的理论,脱离社会客观现实。这是不可取的。
从历史上我们注意到,由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这途中受到西方千方百计的阻挠。也就是说,空想社会主义被各种改头换面,有被资产阶级修正,有被君主贵族改良,有被宗教者加以利用,这些皆成为他们各自发展权力的工具。他们都走到科学社会主义的对立面。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自诞生起,就与这些空想社会主义的改造面目博弈,是在他们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但是毕竟在工业革命和全球掠夺资源的加持下,西方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强大,工人阶级难以起来,故而科学社会主义终究被镇压而无法落地。反在欧洲的另一端,资本主义刚刚从沙皇统治中萌芽,才有了机会推翻沙皇政权与微弱的资本主义势力,建立科学社会主义制度。
很有意思的是,法国从其法国大革命前夕开始,就一直踊跃在革命的前沿。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直在这里得到某种程度的实现。共产主义宣言,正是在这里有了这样广泛的群众基础,以及由此为中心延伸出去的运动基础,建立了共产主义同盟,由实际所需才得以诞生。巴黎公社的建立几乎是马恩思想在欧洲应用的最高峰。后随着巴黎公社的失败,各地工人运动的镇压与妥协,最终在欧洲难以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它,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出现在欧洲的另一边:俄国。列宁让社会主义制度在俄国得以落地,成为苏联社会主义联盟。斯大林又让社会主义制度得到全盛壮大,此后转极为衰,被修正,被和平演变,直至九十年代初被瓦解。
经济建设和思想改造,是伟人一生都在牢牢握住的两条线。为提升工业生产力,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后者为巩固公有制生产关系,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如今,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颠覆性生产力出现,也即未来AI对人类共同生存--以人工智能为全体人类谋福祉才能共存--这一要求与共产主义的社会形态是相适应的。这反而证明了,毛主席倡导的又红又专的共产主义建设大道,是非常具有超强预见性,意义极为深远的。
可憾,无人能站在这样的超前生产力与超前生产关系,来审视伟人当时做的事情之正确性与超前性。
约稿交流:15919859061
(微信与手机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