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黎民苦,图存铁骨铮。
九死犹未悔,浩志慰平生。
--《浩志》
在读史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凡是共产主义者,或者主张社会主义者,无论是空想还是科学,他们最初都是从具有一颗悲悯之心开始的。是在大量底层或前线的社会实践中体会到劳动人民的痛苦,而同情他们,再进一步为他们说话,乃至建立那样一个人人平等、共同富裕,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理想世界。
公有制必须与慈悲心一体,真正为众生利益,否则,为一己之私的公有制与绝对的专制是一体两面。斯大林之所以被彻底否定,苏联瓦解,最大的原因估计在此。这也才给了美帝和平演变的可乘之机。我们注意到,无论是马克思,还是列宁,还是毛润之,都是首先为众生的人。而斯大林就不是。
如果从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轨迹,我们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以西方为轴线,最先提出来乌托邦的是英国人。后来将其发展并实践,助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是法国人。继后又是英国人将其进一步规模式地试验。最后将其全面审视,在其基础上总结完善的是德国人。第一次将这套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落地成社会制度的是俄国人。至今仍还在用的是中国人。
这其中的原因值得玩味与深究,这有待以后探索。本文将回到欧洲的主线。从实践上,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之前,空想社会主义对法国的影响甚大。“乌托邦”在英国诞生以后,被法国启蒙思想家继承,进一步得到发展。理论终要走向实践,新兴的资产阶级终于在1830年通过大规模的游行示威,推翻了复辟的波旁王朝,建立君主立宪制。
从理论上,法国思想家圣西门首先发现了并道出了工人与劳动的重要性,主张搞实业。法国思想家傅立叶指出了资本为逐利而催生众多越大越好的利益差的荒诞。有钱而有资本条件的英国思想家欧文则第一次将空想社会主义成功付诸试验与实践。经过大半辈子的摸索,晚年的他了悟:阻碍社会改造的是私有制、宗教和其欧洲现存婚姻制等。提出共产主义理论,为工人阶级说话,宣传社会主义运动。
这些思想后来皆由同样有大量社会实践活动的思想家马克思、恩格斯所继承和发展,形成系统的理论。继后,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工人阶级革命,直至全面推翻私有制,建立真正的社会主义社会。空想社会主义由此照进现实。只是空想社会主义,由于尚未找到社会运行的规律,尚未发现资本运行的本质,未能从现实和理论根底上对资本主义进行釜底抽薪,建立真正为人民大众着想的社会,故而其前途命运注定了走向失败。
而科学社会主义,由于找到了社会及经济运行规律,发现了资本的真实面目,提出了那两个“决定”--客观存在与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找到了从思想意识到社会实践的突破途径,即改造社会的根本力量“阶级”,这才让科学社会主义变成了现实。
进一步地,空想社会主义最初是资产阶级对平等、人权和社会话语权的诉求之反映。也就是说,它并非产自工人,而是有一定社会地位、殷实家庭背景的哲人或思想家。他们是资产阶级的文化代表。何为空想社会主义呢?并不是指他们仅限于想象,没有行动或者没有建立这样的社会,而是,他们还没发现那更为本质的底层逻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与客观存在决定意识。经济才是一切问题的中心。而经济的本质又是政治的。这些都是马克思与恩格斯从大量的社会实践和现实样本中,总结提炼出来的社会科学,反映了人类社会运行的规律。
我们几乎可以这样说:要承担起从“盲目”的社会现象中发现规律,将其提炼成理论的这项工作,基本都是有大量社会实践活动的思想家或者哲学家。注意,两个条件,一是思想家或者哲学家,二是有大量社会实践活动。缺一难成。前者条件,能让人们从散乱错综的表层现象中提取本质规律,后者条件是确保这些本质规律是符合客观事实的。无论马克思,还是列宁,亦或者毛润之都同时满足了这两点。
回顾历史,单就毛主席而言,1965年真是他的思想理论之巅峰期,亦是由此逆转的峰点。此后,他不再注重文辞,不再写信与友讨论诗词学问,原来开始成熟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也从此搁置。何奈那历史的命运。近日试图将他近三十年(尤其是1965年以前)的建设成就与建设理论分开梳理,怎知,谁也离不开谁。他的思就是他的行,他的行就是他的思。
也就是说,伟人之所以厉害,实在因为他非常善于通过实践去检验理论。他很懂得组织的艺术,往往一呼百应。且十分善于总结经验。基本上,他能做到举一反全,将经验提炼成规律。再以此作为理论向导。为何对他折服得五体投地呢,皆因无论是从实际还是从理论,他都能经得起考验。是漫长时间的考验。他是真真正正从普普通通一个人走向伟人的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的伟大一般人做不到,他的平凡也一般人做不到。”
可至今他还为那十年浩劫所累。有人将某红粉起诉某作家视作文革。深入地讲,还真不能视作同一。也许表象有一定相似性,但本质还真的不一样。首先,要分析这两种现象的成因究竟是什么。其次,要看真正闹或者发起这样的事件的人究竟是谁,以及直接参与其中的当事人是谁。若要将这两件事相提并论,就要先判断此两点是否相同。
此外,文革,能做到乱而不崩,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受益于毛主席的思想改造,树立共产主义信仰。至少在各行各业关键岗位上,大有共产主义信仰之人在。是他们支撑起了1966-1976年许多科学领域的大梁,在动荡的环境中仍取得突破发展。农业方面则基本由务实纯朴的农民撑起。他们怀着共同富裕的美好憧憬而甘愿暂时辛苦付出。今天的人还能做到吗?
约稿交流:15919859061
(微信与手机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