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毛泽东的智慧:回到毛主席年轻时代,如何带族人革命?

文化   文化   2024-02-20 08:53   广东  



竹节拔傲骨,两袖拟清风。

后院书声响,文章与物丰。

--《文章》



年,就要过完了。再回归商业常态。


太久没回老家过年。其实,我家跟改开,是联系比较密切的最早的那一批。家父是借着改开的浪潮,最早做乡镇企业的。他最先富起来,又因为自身的局限最早退出这一浪潮。留下的是最原始的带着盲目的改开意识。有关儿时过年的记忆,也随着这样的波动而喜乐悲欢。小镇与小镇隔壁的乡村老家,见证了这段久远的印记。


记忆中,小时候常在小镇和乡间老家来回跑。就自己感受而言,乡间老家更加温馨,是纯粹的家庭之乐。自从家父在镇上开了工厂,当了厂长,他就属于大家。我们的家,也是市场化的家。生意,在个人看来,就是自负盈亏的买卖场。利来而众聚,利去而众散。是一个完整的改开的第一代符号。


如今,我们回到了乡村老家,重新体会新的田园居,记忆仿佛很古老,又仿佛很新。这也许是另一种时空的交错与重叠。是不同的时间,在同一空间,有新人有旧人的重新相遇。事实上,我更愿意回忆田园的故事。


归根结底,农耕文明,把人拉回人之本身,生命之本身。而人之本身,生命之本身,所需实在有限,故向外向上扩张的欲望不强。大体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世无争,实现丰盛的内部循环。故此很能理解古人,为什么不要工业革命,为什么不用发展科技。可商业文明,逐利目的,极大激发人的私欲,当农耕文明遇到商业文明时,必然要处于下风。


这就是为什么在清朝末年,必须要革命,必须发展现代化,必须打破这样的生存模式。因为有西方狼进来了,它来抢我们的东西,它用工业品来打碎传统的饭碗,所以不得不实现自我升级,以更强战胜它,才能重新回到自循环状态。惟有不断激励和更新自身,才能与其对决。这也就是我们不能安乐于田园,要不断革命进取的根本原因。


那么,伟人是怎样走上革命之路的呢?





毛润之于1893年12月26日,出生在韶山冲。八岁以前,在外祖母家唐家坨生活。1902年8岁时,被父亲接回毛氏家族之地韶山冲。的性格深受母亲仁爱、慈悲、宽厚所影响。养成了佛家性情。后又受到儒家的滋养,六年私塾教育,亦对他影响终身。他的辩证思想和诗词文章喜好无不与此相关。


他本是感性之人。在1921正式投身共产主义革命之前,他是一位时常挂念母亲的孝子。在1916年到1919年,在母亲生病期间,年轻的毛润之一边忙于救国探索,一边担心母亲病情,曾多次跟友人和舅父书信时表达对母亲的担忧。1918年下半年,湖南省一师毕业后,他第一次离湘到京。由他老师(后兼岳父)杨昌济先生的引荐,来到北大就职图书馆管理员。这期间,他大量吸收各派新思想,共同点是如何找到救国之路。不仅多与各界新思想的进步人士接触,彻底打开原来局限的视野,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还第一次接触了马克思主义。


1919年3月,他因母亲病重,匆忙南下返湘,之后带母到省城长沙看病。大约陪同了半年。他与弟弟毛泽覃和母亲唯一的合影,便是这时候照的。到了10月他母亲还是病危,溘然长逝。毛润之挥泪写的一篇《祭母文》让人动容。由于家事,他错过了这一年爆发的五四运动。


不过,在这期间,虽然已身在湖南的他积极响应这股学生联合工人掀起的运动,创办了《湘江评论》。他试图通过教育的力量,从思想上对国民进行改良。从8月第五期起,遭到时任湘省都督的张敬尧查禁。连同湖南学联一起遣散。为了反抗,他决心发起驱张运动。因驱张运动发展的需要,他于1919年末第二次北上京城,直至次年4月才驱张胜利。可不料,期间,1920年1月,家父怀着无限的担忧辞世。连接家庭变故,加上驱张运动胜利却未能达到改变现状的预期。他发现,即便驱张胜利,但根本问题如若不解决,还会有第二个第三个张敬尧。这驱使他深刻反思这段来时路,以及未来将走向何方。


于是,在 1920年4月,他沿途南下,路经天津、济南、泰山、曲阜、南京等地,历时25天。去朝拜了孔子庙,去了孟子故乡,也去了梁山看了十八条好汉,这些都是他年少时期影响甚深的圣人英雄人物。这似乎是反思,亦是告别。在半年之后,他认识到只有武装革命,推翻封建军阀和驱赶帝国侵略才能救中国,便决心投身共产主义革1921年初他带领他的两位弟弟和毛氏族人,加入这浩浩荡荡前仆后继的救亡图存之路。1921年7月中共成立,并召开一大。他成为了第一批共产党员。


1923年11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共三大,通过了国共合作的决议。他先作为湖南省中共代表帮助筹备和参加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由于在大会上表现出色,当场被孙中山先生推荐并由大会选举为中央执行委员候补委员。1925年任国民党代理宣传部部长。1926年国民党二大召开,他连任国民党内的职务。7月因受国民党右派限制中共在其权力,退出宣传部,任第六届农讲所所长,直至1926年底。


在这期间,1925-1926年底,他基本以在广州为主。同时秘密组织和培养发展韶山农民运动。农民调查和阶级分析的理论也是产生此间。亦可以说,在第一代农民革命运动中,枝繁叶茂的毛氏家族充当了最原始的骨干力量,也即种子力量。他借助亲人的力量,两位弟弟和庞大的毛氏族人队伍,从1925年开始,在湖南秘密培养农民运动骨干,组织和教育农民,广泛地发展群众基础。





我们知道,国内真正形成组织化、规模化的农民运动,最开始是从湖南运动开始的。那时,毛润之被陈独秀边缘化,但他似乎有先见之明,早早看出来农民在未来的革命运动中担当的角色,便索性趁自己在党内的低潮期,回到湖南,借着国共合作之风,以孙中山先生的国民党为平台,秘密组织农民运动。


1926年3月孙中山先生去世。国民党左右之争激烈。不久,他预判国共合作迟早破裂,汪精卫早晚要对中共大屠杀。在1927年初,他就命自己的胞弟毛泽覃,要么跟上革命大部队随时参加起义,要么回湘。朱德陈毅便是在这时候与毛润之取得联系的。这为后来1928年在井冈山根据地朱毛会师创造了先决条件。


而他的大弟毛泽民自1921年始便往返湘沪两地,为兄长的革命运动张罗筹集所需的所有经费和物资等。也就是说,在革命运动初期,一直到长征结束,毛润之领导的革命运动,都由毛泽民主持掌管财政权,包括建立苏区货币、对外经贸、筹集经费和物资等。这就是毛润之为红色革命提前播种耕耘的第一把星星之火。


自此,毛主席在青年时代,完成了从书生到马克思主义革命者的蜕变。也自此以后,他的共产主义信仰未曾动摇过。哪怕途中遇到天大的困难与挫折,也从未放弃过。他真真正正用尽一生去践行这样的信仰。



播下一颗思想种子

让它随意发展



静观安语
播下一颗思想种子,让它随意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