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糖尿病日|糖尿病与幸福感

文摘   2024-11-14 18:00   北京  

目前全世界已有5.37亿(10.5%)人患糖尿病,中国成人糖尿病的患病率约11.2%。糖尿病患者在生活、工作和社交等方面都面临巨大的压力,从而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幸福感。


图: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官网发布的全球糖尿病地图 (第10版) 


01
糖尿病危害及并发症

糖尿病是慢性系统性疾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导致大血管、微血管、神经系统病变。具体来说,可能出现心脑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心衰、脑梗死等)、外周血管病变、肾脏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及糖尿病足等多种并发症。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人群高2-4倍,且症状隐匿,易被忽视。

02
糖尿病患者的焦虑困扰

许多糖友都有过相似的经历:生活因为糖尿病减少了滋味和色彩,面对诱人的美食不能大快朵颐,无数次扎手指和打针的疼痛也无法换来平稳的血糖。翻着手机里断断续续的血糖记录,回忆起医生的反复宣教,仿佛等待自己的只有看不见尽头的焦虑和迷茫。

据统计,有近40%的糖友都或多或少有焦虑的情绪。那么,面对焦虑情绪带来的困扰,糖友们应该如何调整呢?

03
糖尿病患者如何提升幸福感

部分糖尿病患者确诊后放弃自我管理血糖,也有部分患者为严格控制血糖达标,盲目节食或进行高强度运动,这两种极端做法都是不可取的,盲目节食或高强度运动会带来低血糖风险,长期还会加重血糖波动对身体的损害。糖尿病管理是个长期过程,需要患者、家人、医护人员和社会共同参与和努力以下方面可以帮助糖友摆脱困境,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幸福感。

1
正确认识疾病

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够了解而过度恐惧或过分轻视,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恐慌或不可逆的并发症。糖友们可以通过电视、期刊、杂志等专业正规渠道科学地认识糖尿病,了解治疗手段和自己治疗药物的潜在副作用,并和医生确立个性化的血糖控制目标,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2
规律生活方式

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包括定时进餐、适量运动和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改善情绪状态。在饮食中寻找“健康”和“快乐”的平衡,是糖尿病患者的终身课题。寻找健康的替代品,巧用烹饪方式,都是在均衡膳食基础上保留进食愉悦感的好方法。此外,避免或减少咖啡因和酒精等刺激物的摄入,也助于缓解焦虑。

3
保持乐观心态

糖尿病不是洪水猛兽,要学会接纳患有糖尿病的自己。当病情发展和既定目标相差很大的时候,不如给自己一些时间,均衡膳食、坚持监测、逐渐进步,以一个成长的眼光看自己。一些放松身心的技巧可以有效缓解焦虑情绪,例如冥想、深呼吸、瑜伽等。与病友交流,分享经验和心得,也可以减轻迷茫和焦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4
定期与医生沟通

平时注重监测体重、腰围、血糖、血压、血脂,定期复诊并寻求专业指导,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压力。近年新型降糖药物在心肾获益及减重等方面有重大突破,应及时更换可能引起低血糖、不利管理体重的药物,专业医师会根据患者的血糖、胰岛功能、体重、合并症及并发症等综合评估,为患者定制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糖尿病并发症是影响糖尿病幸福感的重要因素,需通过控制血糖及相关药物积极防治。定期就医筛查是否合并早期并发症,尽早控制非常重要,不要等出现了严重并发症(如心肌梗死、心衰、脑梗死、外周血管病变、肾脏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再就医,影响整体生活质量。此外,如果患者情绪问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也需要咨询心理医生或精神医生进行专科治疗。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勇敢是即使是害怕却依然前行。请糖友们转变消极心态,从规律生活开始,积极自我管理,将生活的幸福感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上。


供稿:阜外医院内分泌中心
编辑:阜外医院党委办公室


健康随心丨心血管健康护卫队
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是由财政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地方卫生计生项目中设置的一项惠及民生的公共卫生项目。本公众号用于心血管病健康宣教,发布项目重要会议与培训、大型活动、项目绩效完成情况、各项目点投稿文章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