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说光伏 | 业主的隐性成本——变压器哪些事儿

文摘   2024-12-16 08:25   上海  


系列前言

近些年来,为实现“双碳”目标和能源结构转型,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公共机构开始在建筑屋面上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设施。对于不少初装单位而言,光伏发电设施还是“新鲜事物”,在如何选择合作模式,如何签署合同,如何满足合规要求,会提出不少问题。笔者结合工作经验,面向各类业主单位以及所有感兴趣的朋友们,尽力通俗易懂的语言,图文结合,从法律人的视角介绍光伏发电项目,供读者朋友们参考。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对于想要安装光伏的业主而言,似乎是“零成本”“零投入”的事情,除按约定支付电费(节能服务费)外,似乎无需承担额外成本,就能尽享绿色电力。但事实上并不是如此,业主仍然需要在一些方面再支出成本。本文介绍,与变压器有关的额外成本。

 

一是,变压器扩容的成本。因光伏电站上网电量需通过电力用户的变压器进入电网,为保证电力安全,变压器容量需与光伏电站的装机容量相匹配。若变压器容量无法满足光伏电站电力传输需求时,其中主要的解决方案为变压器扩容或新增变压器,为此将产生采购和安装变压器的费用,以及因变压器容量增加后,对于按容量计算的用户而言,基本电费也将增加。对此,建议业主需要并与投资方共同商定有关成本由谁承担,算好经济账,避免项目开展后发生争议从而引发更大的损失。

二是,余电上网模式的光伏电站会限制业主在停产放假期间报停变压器。对于按照变压器容量缴纳电费的两部制电力用户而言,在节假日或生产淡季,可以通过申请非永久性减容,以减少每月基本电费的产生,这是许多电力用户管理用电成本的常规操作:

《供电营业规则》(2024年修订)

第二十五条 用户减容分为永久性减容和非永久性减容,须向供电企业提出申请。供电企业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高低压用户均可以办理减容业务,自减容之日起,按照减容后的容量执行相应电价政策;高压供电的用户,减容应当是整台或整组变压器(含不通过受电变压器的高压电动机)的停止或更换小容量变压器用电,根据用户申请的减容日期,对非永久性减容的用户设备进行加封,对永久性减容的用户受电设备拆除电气连接;

(二)申请非永久性减容的,减容次数不受限制,每次减容时长不得少于十五日,最长不得超过两年;两年内恢复的按照减容恢复办理,超过两年的应当按照新装或增容办理;

(三)用户申请恢复用电时,容(需)量电费从减容恢复之日起按照恢复后的容(需)量计收;实际减容时长少于十五日的,停用期间容(需)量电费正常收取;非永久性减容期满后用户未申请恢复的,供电企业可以延长减容期限,但距用户申请非永久性减容时间最多不超过两年,超过两年仍未申请恢复的,按照永久性减容办理;

(四)申请永久性减容的,应当按照减容后的容量重新签订供用电合同;永久性减少全部用电容量的,按照销户办理;办理永久性减容后需恢复用电容量的,按照新装或增容办理。

实践中,在实行“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的分布式光伏项目,存在这样一个难题:若电力用户(业主)选择报停,则分布式光伏项目将受此影响,无法实现全额上网,投资方的权益受到影响;若电力用户(业主)不选择报停,则用户的基本电费将继续产生。对此问题,建议双方提前予以明确,明确如何分担相关成本,业主可以清晰地据此测算成本,避免项目开展后双方发生扯皮。当然,目前一些地方已研究制定有效措施,如2023年5月国家能源局浙江能源监管办印发《浙江能源监管办关于明确⽤户变压器暂停期间分布式光伏发电项⽬发电上⽹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了相关问题。尽管如此,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风险,还是建议双方仍先提前确定解决方案。

 

最后,想补充一点。在实践中,不少专业、负责的投资方会在洽谈方案前,会将变压器报停、扩容等事宜向业主做好交代,告知业主会产生额外的成本。但有时,或因各种原因,投资方并没有告知,由此引发争执。写这篇小文章的初衷是让初次接触光伏的业主们了解,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开展光伏项目,其实还是有不少隐性成本,需要业主提前予以考量,万事做到心里明白,不至于恍然大悟后引发纠纷。




作者介绍


执业律师10年+,从法律人的视角观察新能源行业和工控数据安全,具有服务有关能源类、互联网企业的经验,合作、咨询欢迎私信。

扫描二维码,欢迎关注



声    明

本文不构成任何明示或暗示的法律意见,文章内容谨供参考,若有专业问题,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往期文章推荐


律说光伏 | 分布式光伏项目,需要经历那些流程?


律说光伏 | 以EMC模式合作,投资方需要有什么资质?


律说光伏 | “错把路灯当月光”——光伏EPC项目“质保期”和“质保金退还期”


律说光伏 | 光伏EPC,EMC 傻傻分不清?


律说光伏|撇开承包范围谈价格,都是“耍流氓”——为什么同一项目,不同EPC承包人报价相差那么大?

树洞律思
执业律师10年+,从法律人的视角观察新能源行业和工控数据安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