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量化历史研究”第 847 篇推送
女性教育
(图片来源于美国《时代周刊》:https://time.com/5797922/women-higher-education-history/)
教育与婚姻、教育与生育是经济学的经典研究话题,尤其在性别经济学领域被研究者广泛关注。在历史背景下探讨女性教育带来的家庭决策结果改变,为理解教育性别差距(Gender Gap)以及女性婚育行为提供了充分的证据。
由Conor Lennon独立完成并于2023年发表在《Explorations in Economic History》上的研究,探讨了1944年《退伍军人权利法案》(G.I. Bill)对女性二战退伍军人的教育成就、婚姻和生育选择的影响。该法案为二战退伍军人提供了慷慨的教育福利,使得更多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研究发现女性退伍军人身份与较低的结婚率、晚婚以及较低的生育率相关。
历史背景
研究聚焦于二战后期美国实施的《退伍军人权利法案》。该法案于1944年颁布,旨在帮助退伍军人更好地融入战后社会。这项政策为退伍军人提供了广泛的福利,包括资助教育、职业培训、住房贷款等。其在教育资助方面的福利使得大量退伍军人有机会继续深造,提升个人技能和职业竞争力。这对于女性退伍军人来说至关重要,她们因此获得了原本难以企及的高等教育机会。
随着这些教育机会的增加,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也逐渐发生了转变。传统上,女性的社会角色更多地被限制在家庭领域中,作为妻子和母亲履行家庭责任。但随着教育水平的提升,女性有了更多参与职业生涯的选择,婚姻和生育行为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例如推迟结婚、减少生育等。
数据与研究设计
研究使用了1980年美国人口普查数据来分析二战女性退伍军人的教育、婚姻和生育状况。1980年人口普查数据是一种详细的社会经济数据来源,涵盖了大量关于个人教育成就、婚姻历史、生育信息等方面的信息。
研究利用《退伍军人权利法案》所引起的教育水平变化,采用双重差分和工具变量的方法来探讨教育对女性退伍军人婚姻和生育选择的影响。在双重差分设计中,作者将有二战退伍军人身份作为处理组,没有二战退伍军人身份作为对照组,考察了1944年《退伍军人权利法案》实施的影响,对比有无退伍军人身份的女性在教育成就、婚姻状况和生育结果上的差异。
为了进一步解决内生性问题,作者采用了工具变量法,将《退伍军人权利法案》宣布时的女性退伍军人的年龄作为工具变量。该工具变量有效的原因在于,《退伍军人权利法案》的福利资格与宣布时的年龄密切相关,但这一资格无法被个体轻易预见,且女性必须年满21岁才能参军。通过这一设计,研究能够识别教育成就对婚姻和生育选择的因果效应,得出教育对降低结婚概率、延迟结婚年龄和减少生育数量的结论。这种方法有效地排除了教育与婚姻、生育决策之间的潜在混杂因素,从而提高了结果的可信度。
研究结果
通过双重差分方法,研究发现二战女性退伍军人的教育机会增加显著影响了她们的婚姻和生育结果。具体而言,相比于未服役的女性,二战退伍军人群体的结婚率显著降低,初婚年龄延迟,生育率减少。这些结果表明,因《退伍军人权利法案》实施带来的教育水平增加对她们的家庭决策产生了显著的长期影响。
进一步地,研究使用《退伍军人权利法案》实施时的年龄作为工具变量的结果表明,由该法案实施带来的教育每增加一年,女性退伍军人结婚的概率下降了8个百分点,初婚年龄推迟了4.7年,子女数量减少了0.67个。
最后,研究还进行了其他拓展分析来探讨教育对女性就业和经济状况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受该法案影响获得更多教育的女性更有可能进入劳动力市场,并且获得了较高的收入。教育提升不仅直接影响婚姻和生育决策,还通过改善女性的经济地位和职业机会进一步改变了她们的人生轨迹。这些拓展分析为理解教育如何通过经济独立影响婚姻和生育选择提供了重要证据。
结 论
研究结果与20世纪女性教育成就增加、结婚率和生育率下降的趋势相一致,支持了改善女性劳动市场前景可能导致结婚率下降和生育率降低的观点。这些发现补充了现有文献,并为理解教育、性别和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视角。
这篇论文是量化历史研究与性别经济学研究结合的良好范例。与论文中描述的美国情境类似,我国也有针对女性退伍军人的教育支持政策,这些政策同样旨在帮助她们在退伍后获得更高的教育水平。评估这类政策对理解女性教育的经济社会结果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教育方面的性别差距
(数据来源于Global Education Data:https://ourworldindata.org/global-education#all-charts)
文献来源:Lennon, C. (2023). Women’s educational attainment, marriage, and fertility: Evidence from the 1944 GI Bill. Explorations in Economic History, 90, 101539.
原文链接:请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量化历史研究”公众号由陈志武(香港大学郑裕彤基金讲席教授、原耶鲁大学教授)及其团队——林展(中国人民大学)、熊金武(中国政法大学)、何石军(武汉大学)、蒋勤(上海交通大学)、彭雪梅(中山大学)等人负责。向学界和业界朋友,定期推送量化历史研究经典、前沿文献。同时作为“量化历史讲习班”信息交流平台。喜欢我们的朋友请搜寻公众号:QuantitativeHistory,或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
我们也诚邀八方学人发送电邮建言献策。邮箱: lianghualishi@163.com。
轮值主编:林 展 责任编辑:彭雪梅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英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