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历史研究】旧电车如何塑造了上海:交通、去中心化和路径依赖

学术   2024-11-15 20:54   福建  

本文为“量化历史研究”第 842 篇推送

老上海的“电车记忆”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条黄浦江,半部近代史。从被迫开放到文化融合,再从快速发展到社会巨变,上海是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缩影。19世纪末,上海逐渐成为近代中国制造业的中心,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上海建立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的需求日益迫切。


然而,早期的电车计划由于城市街道狭窄等客观原因,实施遇到了很大困难,例如1895年由李亨特提出的方案,由于道路宽度不足未能实施。直到1905年3月1日,英商布鲁斯·庇波尔公司最终获得在上海创办有轨电车工程的权利,并着手铺设从南京路口至外滩的电车线路,最终该线路于1908年正式通车。这是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线路全长约6公里,从静安寺一路延伸至外滩,标志着上海近代公共交通的诞生和起步。


Mingxi Li(2024)最新的研究发现,旧电车不仅改变了上海的交通格局,还通过便利的交通重塑了上海的城市布局和土地价值梯度分布。电车沿线的公共设施和经济活动在设立初期吸引了大量居民,拉高了电车沿线的地价。电车还促进了上海城市格局的去中心化,居民和商家可以在城市外围安家的同时保持着与市中心的便利连接。即使在电车线路被拆除50多年后,电车沿线的区域依然保持着繁荣,土地价值依然很高。


短期分析:电车如何抬高地价并推动城市去中心化


在短期分析部分,作者主要探讨两个问题:电车的开通是否抬高了地价?是否推动了城市去中心化?作者计算了地块到电车线路的距离,并收集了上海近现代的地价。通过标准的双重差分(DD)模型分析了电车开通前后不同距离地块的土地价值变化。结论发现,对于整体样本而言,在电车开通后,距离电车线路每远100米,地价平均下降了0.9%。在距离电车线路800米以内(约10分钟步行范围)的地块,每远离电车100米,地价下降0.8%;在1600米以内(约20分钟步行范围)的地块,地价下降1.3%。这意味着电车开通后,更靠近电车线路的地块地价更高。


作者还通过安慰剂检验进一步验证了电车线路对地价的因果影响。作者选择前述提到的1895年未实施的电车线路作为“伪电车线路”,进行安慰剂检验,结果显示“伪线路”对地价并无显著影响,进一步证实了1908年实际电车线路对地价的提升效果。


此外,作者通过分析土地价值梯度的变化考察了电车开通对推动城市去中心化的影响。土地价值梯度指的是土地价值如何随着与中央商务区(CBD)距离的增加而降低,反映了城市的集中程度——如果梯度陡峭,说明城市的经济活动高度集中在市中心;如果梯度平缓,说明城市呈现出去中心化的趋势。理论上,电车等交通的改善会降低通勤成本,使得人们更容易住在远离市中心的地方,因此应该会使土地价值梯度变平缓。


作者发现,在1908年上海电车开通后,上海的土地价值梯度的确有显著下降,特别是在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分别下降了24.1%和28.0%;并且去中心化的效果主要集中在距离电车0-1200米的区域,尤其是800-1200米之间的地块受影响最大。这表明电车的开通大大降低了通勤成本,使得人们的经济活动和居住分布开始向城市外围扩展,从而促使上海的城市结构开始从高度集中化向去中心化转变。

图1  1936年上海有轨电车路线图


长期影响:电车对当今上海地价的影响


自20世纪60年代起,曾经凸显城市公共交通经济适用性的有轨电车,随着城市的现代化发展而逐渐退出历史舞台。1975年12月1日,上海的最后一条有轨电车线路被拆除,标志着上海正式全面告别近70年的有轨电车历史。


尽管电车早已被现代化交通系统(如地铁)取代,但电车对上海的影响依然存在。作者将研究视角拉到长期,发现2020年上海的商业地价分布与旧电车线路的分布更为一致,而非与地铁站位置的分布一致。每离旧电车线路100米,商业地价平均下降约0.8%。尽管影响有所减弱,但距离旧电车线路较近的商业用地仍具有地价溢价。


作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讨论了这种长期影响可能的机制:


首先是地铁的替代作用,一种可能性是现代地铁沿着旧电车线路铺设,因此这种长期影响可能是由后来的地铁线路推动的。然而,在控制了与地铁线路的距离后,旧电车对商业地价的长期影响依然存在,表明两者并无直接关系。


其次是电车线路的初始区位优势,旧电车线路经过的区域可能本身具有优越的地理禀赋,例如靠近黄浦江或已有的基础设施。在控制与黄浦江和其它便利设施的距离后,旧电车对当今商业地价溢价的解释能力下降了大约三分之一,说明虽然这一因素部分解释了地价溢价,但并不是唯一原因。


最后是产业集聚效应,作者提出电车开通后吸引了大量的后续投资,随着经济活动的聚集,电车线路附近的区域逐渐形成了路径依赖。当控制1908至1943年间建造的商场、学校和公园后,旧电车线路对商业地价的长期影响几乎消失,而1908年以前以及1943年之后建造的设施对地价的影响则相对较小。这表明电车修建时吸引的经济活动和后续投资对地价形成了持续长久的影响,并且电车的影响确实通过路径依赖得以延续。


  结    论  


旧上海的电车降低了通勤的经济和时间成本,居民可以选择居住在离市中心更远的地方,从而促进了城市的去中心化。一个世纪后,尽管电车退出历史舞台,但电车线路覆盖的区域也早已成为市中心的一部分,它带来的后续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之后上海的城市格局,旧电车的对今日上海的影响仍然隐约可见。


旧上海电车的历史为城市空间规划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公共交通可以带动边缘地区就业和繁荣,缓解内城区的人口压力,并且其影响可能是持久深远的。


文献来源:Li, M. (2024). Transportation, decentralization, and path dependence: How did the old tramway shape Shanghai, China?. Explorations in Economic History, 94, 101619.


原文链接:请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量化历史研究”公众号由陈志武(香港大学郑裕彤基金讲席教授、原耶鲁大学教授)及其团队——林展(中国人民大学)、熊金武(中国政法大学)、何石军(武汉大学)、蒋勤(上海交通大学)、彭雪梅(中山大学)等人负责。向学界和业界朋友,定期推送量化历史研究经典、前沿文献。同时作为“量化历史讲习班”信息交流平台。喜欢我们的朋友请搜寻公众号:QuantitativeHistory,或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

我们也诚邀八方学人发送电邮建言献策。邮箱: lianghualishi@163.com。


轮值主编:林    展        责任编辑:彭雪梅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英文原文

量化历史研究
本公众号旨在打造量化历史研究交流平台,推广量化历史研究学术研究方法和前沿成果。现在主要发布《量化历史研究》辑刊、量化历史讲习班、量化历史国际学术年会以及量化历史研究相关学术活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