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量化历史研究”第 832 篇推送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产业政策是否真的有效?这一问题在学术界与政策界产生了长期的激烈争议,也是当今贸易摩擦中反复出现的高频词。支持者认为有充分的经济学理论指出产业政策可以有效解决诸多市场失灵问题,而反对者则认为产业政策只会带来比市场失灵问题更大的政府失灵。
这种争议长期未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可靠的实证证据。识别产业政策的效果非常困难,原因有二:其一,政府可能只是选中了原本就会成功的产业,而不是政策推动其发展;其二,政策干预之时可能正是该产业即将快速发展之时。故处理的对象与时间都有选择偏差问题。
Réka Juhász在American Economic Review发表的论文通过一个历史自然实验巧妙解决了这个问题。她借用拿破仑战争时期法国对英国的贸易禁令作为一个检验幼稚产业理论的自然实验。通过法国不同地区禁令影响程度的差异,作者采用双重差分法发现,幼稚产业保护确实帮助法国棉纺织业实现了产业升级,并在贸易保护结束后仍具竞争力。
背 景
法西舰队兵败特拉法加后,拿破仑转而对英展开贸易战。拿破仑在1806年至1814年间实施了大陆系统政策,旨在通过切断英国与欧洲大陆的贸易来削弱英国的经济。
这场封锁也阻止了英制棉纺织品进入欧洲大陆市场,而起先工业革命的英国在棉纺织技术和生产能力上当时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有赖于工业化生产,英制棉纺织品质量高且成本低,极具竞争力,也成为了英国最主要的出口产品,占其三分之一出口额。
对英封锁使得欧洲大陆各国自行发展棉纺织工业,以填补市场空白。故欧洲大陆的纺织厂商得到了一个“暂时性保护”的窗口,能够在没有英国竞争的情况下投资、尝试和采用新技术。
图1 大陆体系伊始,英国(蓝)纺织业较法国(红)更具竞争力:横轴代表纺织品的棉纱支数(愈多愈优);纵轴代表各种纺织品在两国于1806年的价格
这个情景恰恰符合了幼稚产业理论的政策建议。该理论认为,当本国的某一产业仅刚起步时,应提供临时性的贸易保护,以免高竞争力的进口产品扼杀本国产业于摇篮之中。待其成熟之日,方可在世界市场上与他国竞争。
自然实验
但是贸易封锁在不同地区的落实情况却大不相同。许多英国产品仍然通过走私进入了欧洲大陆,尤其在拿破仑鞭长莫及的附属国或同盟国,从此转而进入法国。结果是英国对欧洲大陆的出口总额的变化远小于贸易路线的变化。
图2 大陆系统实施前后各港口的来往英国的船只数量:上图为1802年(前);下图为1806年(后)
这也导致了法国不同地区受到的实际贸易保护程度大不相同。法国南部由于接近英货走私甚多的西班牙和意大利,仍有较多英制棉纺织品流通。而本与英国隔海相望的法国西北部,则变成了距走私港口最为遥远的地区,其纺织业得到了实际上最多的贸易保护。法国各省与英国的有效距离(effective distance)因此发生了迥异的变化,形成了自然实验。
图3 法国各省与伦敦之间的有效距离在贸易封锁前后的变化,取对数值
研究结果
为了衡量工业化纺织业的规模,作者采集了法国各省的纱锭数据。纱锭是用于纺纱的设备部件,纱锭数量通常是衡量一个工业化纺织厂的规模和产能的重要指标。作者通过省级汇报获得了法国每省1803年和1812年的纱锭数据,并从工业公司调查数据获得了1840年和1887年的纱锭数据。
从1803年到1812年,法国纱锭数量增长了370%,但此增长的地区差异明显。在1803年,最大的机械化纺织工厂聚集于南部的里昂,但到1812年重心明显北移。值得注意的是,纱锭数量的剧增反映了北部纺织业在迅速地采用新工业化技术,而不是仅仅利用贸易保护扩张原本的手工技术产能。
图4 法国各省每千人人均纱锭数量,1803年(左)与1812年(右)
通过双重差分法,作者发现一个省与伦敦的有效距离的变化每增多1%,其人均纱锭数量比就增多33.5个。这一效果经济意义颇为显著。如果一个省受到的有效距离变化是处在分布的最大四分之一处而不是最小四分之一处,那么此省会多增长出相当于1812年均值的纱锭数量。这说明贸易保护程度对棉纺织业工业化进展有重大的影响。
与此同时,本就不受英国竞争压力的皮革业、羊毛业的发展与有效距离的变化毫无统计学关系。这一安慰剂测试说明此前的发现确实是贸易保护的效果,而不是单纯法国北方较南方整体发展更快。
但幼稚产业理论倍受争议之处不止于此。反对者往往质疑撤去贸易保护后,曾经受到政策扶植的产业是否能继续保持竞争力。因此,作者转向了大陆体系结束后的两个数据集来回答这个问题。
作者发现,此前受到更多贸易保护的北部依然在1840年与1887年保持了纺织重镇的地位。即使在控制了地理位置、初始工业条件和其他地方特征等因素后,研究结果依然一致。此外,受到更多贸易保护的地区在1887年整体产出了更多工业附加值。这表明,临时性贸易保护可以导致地区经济结构的长期变化。
图5 法国各省每千人人均纱锭数量,1840年(左)与1887年(右)
就整体而言,法国棉纺织业在拿破仑战争前后发生了彻底的转型。战前,法国是棉纺织品的净进口国。战后,法国已经转变为净出口国。到1828年,法国出口中有7.5%是棉纺织品。这说明法国的棉纺织业在贸易保护时期后一跃成为了国际上有竞争力的产业,而多有英货走私的其它欧陆国家却未有此转型。
结 论
Juhász的研究为理解贸易保护与技术发展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证据,通过详细的历史背景和精确的识别策略展现了短期保护如何在长期推动经济发展。
这篇论文的重要政策启示是,临时性的贸易保护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或落后地区赶超先进经济体,尤其是在这些地区需要时间去适应和采用新技术时。这与一些当代经济政策的讨论相关,如发展中国家在早期是否需要一定程度的贸易保护以实现工业化。
文献来源: Réka Juhász. 2018. "Temporary Protection and Technology Adoption: Evidence from the Napoleonic Blockad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08(11): 3339–76.
原文链接:请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量化历史研究”公众号由陈志武(香港大学郑裕彤基金讲席教授、原耶鲁大学教授)及其团队——林展(中国人民大学)、熊金武(中国政法大学)、何石军(武汉大学)、蒋勤(上海交通大学)、彭雪梅(中山大学)等人负责。向学界和业界朋友,定期推送量化历史研究经典、前沿文献。同时作为“量化历史讲习班”信息交流平台。喜欢我们的朋友请搜寻公众号:QuantitativeHistory,或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
我们也诚邀八方学人发送电邮建言献策。邮箱: lianghualishi@163.com。
轮值主编:何石军 责任编辑:彭雪梅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英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