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难忘记,那些满怀仁爱、将医疗“护理之光”引入中国的先驱女护士们

2024-10-12 06:30   广东  


你们回去,把听见和看见的都告诉约翰,就是瞎的可以看见,瘸的可以走路,患麻风的得到洁净,聋的可以听见,死人复活,穷人有福音听。

——《新约·马太福音》11:5


这位谦卑、极富同情心的女人(南丁格尔),她对基督的爱,激励她去帮助病人和垂死之人,把护理艺术提高到前所未有地富有尊严、荣耀和专业医学的水平。

——阿尔文·J·施密特


因爱中国及中国人民,故远渡重洋而来......以中国为家,照护病人一如其家人,并开办护士学校,造成中华护士会之事业,且常念念不忘。一旦由各校毕业之中国护士,能照护其本国病人......见毕业之中国护士源源而来,则无不为之欣喜。

——中国现代护理先驱信宝珠





150年来将现代医护之光带入中国的先驱护士们,本文作者制图

2024年10月的秋天,阳光灿烂,天空辽远,让人满怀喜悦去眺望丰收的原野。
而在南方的天空下,我大半年以来,对于中国现代医疗文明起源历史的苦苦追寻,也终于有了一个小小的里程碑,这就是200年来,是谁将现代医院与医疗文明的火种传遍中国,造福中华?》历史长文(1.4万字)的发布。

这样的大历史,以1835年美国传教士伯驾(Peter Parker)在广州创办第一家西医医院为开端,拉开了中国进入现代医疗和医院的伟大文明进程,如同1807年马礼逊来华传播基督福音开启了中国教育进入现代学校教育的伟大文明进程那样,随后怀抱福音使命来华的无数医疗传教士,在中国各地创立了数量极其巨大的医院、医学院和护士学校,最终推动了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步入现代医疗的文明之中,享受前所未有的福祉。

然而,在跟随这些伟大的先驱传教士们的脚踪,去见证福音信仰与现代医疗文明之光传遍中华大地时,我明白还有一个重要的脉络,并没有得以清晰的揭示,这就是现代医疗“护理之光”如何传遍中华的进程。

正如,一个现代的医院只有医生而无护士,你根本无法想象一个医院治病救人的宗旨如何落实于日常,而没有护理和护士的现代医疗文明根本就不能生存,更不要说造福于世界。


德国路德宗牧师西奥多·弗利德纳照片,来自网络


而在世界大历史中,医疗护理起源于基督教的一个创新,就是中世纪通常由修士、修女们承担的基督教医院的护理工作,最终在19世纪上半期,由德国路德宗牧师西奥多·弗利德纳(Theodor Fliebner,1800—1864)在凯撒韦斯特(Kaiserswerth)演变为由受培训的护士(路德宗农妇)进行的医院护理。

西奥多·弗利德纳的医院与护士创新,在1851年吸引了一个年轻的妇女前来学习,这场相遇决定性的改变了现代医疗史,实际也改变了世界史,人类病患的命运由此再遇福音


现代护理的创造者南丁格尔照片,来自网络


这个年轻的妇女就是弗罗伦斯·南丁格尔(Florence Nightingale,1820—1910)。在凯撒韦斯特的护理学习中,西奥多·弗利德纳和护士们身上的基督精神深深感染了她,南丁格尔决心献身护士工作。

在经历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中生死置之度外的战地医院护理的传奇性锻造后,南丁格尔最终于1860年在伦敦圣多马医院创办全世界第一所护士学校——南丁格尔护士训练学校( Nightingale Training School For Nurses)。南丁格尔由此以其50年的人生努力改进医院的管理与对病人的护理。


“提灯女神”南丁格尔,来自网络


而南丁格尔的医护体系与精神,也随着成百上千的南丁格尔护士学生们向全世界传播,落地生根,成长为现代世界的必备装备。

由此,现代医疗护理与护理教育打开其崭新的革命性进程。

而曾故步自封的古老中华大地,本来是在现代医疗与医护之光的照耀之外,但是先驱医疗传教士来华的脚步,打破了这隔绝封闭与愚昧落后,而在这些来华先驱传教医生前仆后继的身影背后,是前仆后继的先驱医疗护士们微笑的面容,她们如同南丁格尔般降临到150年以来的中华大地,带来了现代护理的光明火种,带来了对病患仁爱的护理,带来了医学科学的护理,带来了护士职业的誓言,带来了护士职业的荣誉与尊严,带来了妇女从社会地位与身份的双重解放,更带来了现代护理的教育与学校,让中国护士最终能承担起护理本国病人的使命。

由此,在2024的深秋,我继续出发,见证这些先驱医疗护士们,见证她们将现代医护之光的火种传遍中华的历程。

而一篇小文无法尽述,只能简要勾勒其中8位代表性人物,以就教于读者诸君。


第一位、伊丽莎·麦克奇尼(Elizabeth Mckechnie,1845—1939),美国第一位来华护士,中国现代护理先驱,开创上海妇孺医院护士班。

先驱护士麦克奇尼照片,来自山东画报社


伊丽莎·麦克奇尼曾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女子学院(Bryn Mawr College)学习护理。

1884年,美国圣公会医疗女传教士黎施德(Martha Elizabeth Reifsnyder,1858—1922年,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女子医学院邀请麦克奇尼来华,共同在上海城西门外徐家汇创办了一个有20张病床的医院——西门妇孺医院(Margaret Williamson Hospital),不仅开创上海首家妇孺医院,也是中国第一家妇产医院


先驱医疗女传教士黎师德照片,来自网络


麦克奇尼护士与传教女医生黎施德,面对当时简陋的医疗条件,以及迷信而对西医和护理持怀疑态度的中国人,她们坚持不懈的专心医疗工作,最终赢得了当地病患的信赖。

作为“美国来华第一位护士”,麦克奇尼在上海妇孺医院倡行南丁格尔式的护理体系,不仅亲自护理手术病人包括危重病人,而且也承担临床护理,更进行护理管理与护士培训工作。

1887年,麦克奇尼率先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规的护士培训班,被公认为中国近现代护理教育的开端。

由于伊丽莎·麦克奇尼来华12年(1884—1896)的卓越护理工作贡献,她也被公认为“中国近代护理先驱”。(《中国护理发展史》P516)


1910年上海西门妇孺医院,来自网络


第二位、富马利(Mary Hannah Fulton,1854—1927,宾夕法尼亚女子医学院医学博士美国长老会先驱医疗女传教士,创办中国最早的女医学院、妇孺医院和护士学校“三位一体”的伟大医疗事业,也是1909年中国全国性护理组织大会的发起人之一。



先驱医疗女传教士富马利照片,来自网络


1899年,她在广州与当时中国妇女严重缺乏现代医疗救助的苦难命运相遇时(曾接管赖马西主管的博济医院女病区),她以使徒般的信念,回应了这一艰巨的挑战,化身为中国现代妇女医疗事业的缔造者与先驱者之一,创办“广东女医学堂”与其施医院,由此开创了中国最早的女医学院——夏葛医学院Hackeet Medica College for Women、妇孺医院——柔济医院(The David Gregg Hospital For Woman and Children)和护士学校——端拿护士学校(The Julia M Turner Training School For Nurses)

而富马利这位伟大的医疗女传教士,亲自担任夏葛女医学院的院长、柔济医院的院长、端拿护士学校的校长。


柔济女医院照片,来自网络


1902年,柔济医院与夏葛女医学堂落成典礼时,香港的报纸曾经如预言般报道:星期三,4月23日,对于广州医疗事业和慈善事业发展而言,这是非常重要的一天,一个新的时代正式开启。

而端拿护士学校,开创先河,也意义非凡。

但起初国人以护士职业为低贱,以至无人来学,富马利从就医的女患者中挑选对象,鼓励来端拿护校学习,又从改善待遇与提高护士职业地位入手,改变局面。直到1929年左右,护校招生情况大为改观,从无人来学到应者云集。端拿护校也成为当时中国最好的护校之一,其毕业生在华南和全国都有威望。


夏葛女医学院照片,来自网络


是的,一个新时代正式开启了,富马利所开创的事业,这不仅让备受苦难的中国妇女进入现代医疗的文明之光中,而且其价值又从医疗领域跨越进入了社会,当时备受礼教和家庭束缚的中国女性,由此具有了校长、教师、学生、医生、护士、院长、基督徒、慈善人士等多重的社会与职业身份,最终在现代教育、现代医疗、现代职业和福音信仰的滋养下,变为具有信仰、独立人格、身份与社会职业的现代女性,走向社会,服务社会,而且组团结社,承担社会进步责任,推动妇女解放,开一代风气之先。


端拿护士学校照片,来自网络


最终,富马利所开创的事业,历经中国现代历史的巨变,依旧在中国大地延续造福当代:夏葛女医学院,演变为名震华南与全国的中山医科大学的前身,后与中山大学合并。柔济医院,是为今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前身。端拿护士学校,是为今日广州医学院护理学院前身。




第三位、信宝珠(Cora E Simpson,1880—1960),美国护士和护理教育家,中国现代护理先驱,“中华护士会之母”,中国注册护士学校的创办者,福州马高爱医院附设南丁格尔护理与助产士学校校长


先驱护士信宝珠照片,来自网络


信宝珠出生于美国堪萨斯州一个医生家庭。受父亲影响,1900年就读于内拉斯拉加州卫理公会医学院(Nebraska Methodist Medical College),后又获得波士顿西蒙斯学院(Simmons College, Boston)公共卫生护理证书。

1907年,她受美国基督教卫理公会(Methodist Episcopal Church)妇女部派遣,作为先驱医疗护士来华工作,抵达福州后,就任福州马高爱医院(Magaw Memorial Hospital,也被称为“岭后妇孺医院”)护士长。


1910年前的马高爱医院,来自网络


而福州马高爱医院是由美国海外妇女传教会派遣的先驱医疗传教士西格尼·特拉斯克小姐(Miss Sigourney Trask,毕业于美国纽约女子医药大学)在1875年在福州创办的,是为今日福州协和医院的前身。


福州马高爱医院创办者西格尼·特拉斯克,来自网络

从上任之日起,信宝珠走访了中国很多城市,对各个医院进行巡视,对当时中国的医院护理的落后情况深入了解,所以,就任马高爱医院护士长后,她不仅亲自投身护理工作,更是从管理上积极倡导学习英美医院先进护理理念、护理工作规范和护理标准。

而信宝珠在护理工作中发现,当时的中国护理工作及护理教育缺乏规范,各医院与自己附设的护士学校按照自己的情况自行其是,而且各地的护士因种种实际困难,很少交流。


《博医会报》图片,来自网络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1908年,信宝珠致函当时博医会出版委员会编辑兼秘书高士兰医生(P.B.Cousland,1860—1930),倡议在中国成立护士会组织。高士兰医生将信宝珠的来信与其回信刊登在1908年11月《博医会报》,引发全国各地护士的热烈反响。


先驱医疗传教士高士兰照片,来自网络


中国护理史由此进入一个开创性的时刻:1909年8月19日,由7名外籍护士和2名外籍医生,在江西九江庐山牯岭,酝酿创建全国性护理组织,当时参与的主要护士为赫特夫人(Caroline Meddock Hart)、盖仪贞Nina Diadamia Gage)、贝孟雅(Esther.Hope Bell)、莫德·亨德森(Maud T. Thenderson)、邓惠恩(Mary C. Mogdn)、克拉克(Alice  Clack),医生有高士兰(P.B.Cousland)、富马利(Mary Hannah Fulton)等8位发起人,共同参加了这一组织的创建工作。


中华护士会徽章,来自网络


1909年8月31日,“中国看护组织联合会”(Nurses’Association of China,简称为N.A.C)由此创办,后来演变为中华护士会,是为今日中华护理学会的前身。

作为中国护士会组织的发起第一人,信宝珠被誉为“中华护士会之母”。(《中国护理发展史》P518)


中华护理学会徽章,来自网络


1912年,深感迫切需要培养大量合格护士的信宝珠,创办福州马高爱医院附设南丁格尔护理与助产士学校Florence Nightingale School of Nursing,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亲自担任校长,以培育合格的护士,是为中国注册护士学校的创办者。

1920年,中国第一本综合性护理专业刊物《护士季刊》在上海创刊发行,信宝珠功不可没。

1922年,信宝珠应聘担任中华护士会总干事,1944年离职返回美国,但依旧心系中国护理事业。1946年,第15届中华护士学会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决议追认她为荣誉总干事,以彰显其对中国护理事业发展的重大贡献。


福州南丁格尔护理与助产士学校第一届毕业生合影,后排右一为信宝珠,来自网络


而中国人可以从信宝珠一段自序中体会先驱者门共同的诚挚追求:因爱中国及中国人民,故远渡重洋而来,学习中国语言,以中国为家,照护病人一如其家人,并开办护士学校,造成中华护士会之事业,且常念念不忘。一旦由各校毕业之中国护士,能照护其本国病人......见毕业之中国护士源源而来,则无不为之欣喜。”(《中国护理发展史》P517)


第四位、盖仪贞(Nina Diadamia Gage,1883—1946),美国护士和美国传教士委员会委员,中国现代护理先驱,长沙雅礼护病学校校长,中华护士会会长(1912年),国际护士会会长(1925年)。


先驱护士盖仪贞照片,来自网络


盖仪贞出生于美国纽约州布鲁克林区,1905年获得美国威莱士理工大学文学学士,1908年获得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理学学士,后入职成为纽约罗斯福医院(St. Luke's-Roosevelt Hospital Center)护理学校的注册护士。
1909年,她作为美国雅礼会Yale-China Association来华先驱医疗护士,在先驱医疗传教士胡美(Edward H.Hume,1876—1957,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博士在湖南长沙创办的湘雅医院从事护理工作。湘雅医院,是为今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前身。


湘雅医院老照片,来自网络

1911年,盖仪贞在胡美博士与颜福庆博士的支持下,在长沙创办湖南第一家护士学校——雅礼护病学校,并担任校长多年,开拓了湖南护理教育的先河。而盖仪贞不仅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培养了首批湘藉护士,而且还翻译了大量英美护理教材,应用于教学与护理工作。


中国长沙雅礼医院职员合影。前排中为胡美博士,他右手边第一位是为内科医师侯医师,再右边是主管护士的盖仪贞小姐,他左手边第一位是颜福庆医师。图片来自网络。


1910年,盖仪贞与她培养的首批湘籍护士,来自网络

作为中华护士会的发起人之一,她与赫特、信宝珠等外籍护士倡导并成立中国看护组织联合会。1912年,她担任中国护士会会长。
在参与中国护士会的工作中国,她对中国护士的会考、护士学校的注册、课程计划等做了大量规范性工作。


雅礼护校的学生们在学习中,来自网络

1922年,盖仪贞被选定为中华护理学会“看护教育股股长”,以管理中华护士会所有关于看护教育、学校、书籍、教科书等事务。从此以后,系统的西方近代护理教育体系开始在中国生根发芽。(《中国护理发展史》P526)
盖仪贞也是将中国护理与护士带向国际的杰出贡献者,在她的努力推动下,1922年中华护士会成功加入国际护士会,成为其第11个会员国。
1925年,盖仪贞作为中国护士代表,被推选为国际护士会会长。

第五位、施德芬(Glady E. Stephenson,1889—1976),英国护士,中国现代护理先驱,普仁高级护士学校校长,汉口新协和医院护理学院院长,汉口协合医院首任护理部主任,中华护士会会长(1924年)。



先驱护士施德芬照片,来自网络


施德芬出生于英国伦敦,曾在伦敦医院学习护理。据说,在其护理学习期间,大量阅读有关中国的书籍,产生帮助中国护士教育进步的心愿。
1915年9月,施德芬可能是被英国基督教会,作为医疗护士,派往中国武汉,先是在汉口普爱医院学习汉语,后任湖北钟祥普爱医院护士主任。
而汉口的普爱医院,湖北省第一座基督教会医院,是由英国基督教循道公会(Methodist Church of Great Britain)先驱医疗传教士施维善(Frederick Porter Smith,1833–1888,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医学博士)1864年所创办的,是为今日武汉第四医院的前身。


汉口普爱医院老照片,来自网络

施德芬全身心投身于中国的医疗护理工作,成长为护理界的骨干人才。
1926年,她出任汉口协和医院护士主任,创建普仁高级护士学校并兼任校长。
1927年,她出任汉口新协和医院护理学院院长,1928年担任汉口协和医院首任护理部主任。


施德芬与护士们,来自网络

而汉口协和医院,是由英国基督教新教伦敦会传教士杨格非(Griffith John,1831年—1912年,英国伦敦会著名的来华传教士之一,中国华中地区基督教事业的开创者1866年9月8日所创办的,当时定名汉口仁济医院,后演变为汉口协和医院(HanKou Union Hospital),也就是今天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英语:Wuhan Union Hospital of China),又名武汉协和医院的前身。

汉口仁济医院老照片,来自网络

施德芬来华30多年奉献于中国护理,对于中国护理事业的进步贡献是卓著的。
其一,创建了当时中国最大的护士学校,为全国培养和输送了大批护理人才。
其二,在办学治校外,与中华护士会副理事长刘干卿共同合作翻译编写了《护病历史大纲》、《简明手术器械图解》、《医护界开道伟人明传》等著作,有些被全国护士学校作为教材使用。

《护病历史大纲》,上海广协书局1941年版,来自孔夫子旧书网

其三,倡导对护理工作的学术研究,成立护士研究会——汉口华中护士研究会,担任护长,成立华中护士研究班,以此改变大部分护士“有经验而无学术研究”的弊端,开启中国护理研究的新纪元。(《中国护理发展史》P528、529)
施德芬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被拘禁于日军在上海建立的集中营,1945年和平到来时,返回汉口协和医院和普爱医院继续护理工作,1951年返回英国。

第六位、赫特夫人(Caroline Maddock Hart,1873—1964),美国护士,中国现代护理先驱,中国看护组织联合会首任会长(1909年)。

先驱护士赫特夫人照片,来自网络

卡罗琳·马多克·哈特,也被中国护理界称为赫特夫人,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库克县医院( Chicago's huge Cook County Hospital,后为John H. Stroger Jr. Hospital of Cook County)护士学校。该医院创办于1832年,是一所著名的创新型教学医院。
1904年,她作为美国美以美会Methodist Episcopal Church)医疗传教士,来到中国安徽芜湖的芜湖医院进行护理工作。
芜湖医院(WuHu General Hospital)是由美国美以美会先驱医疗传教士师图尔(George Arthur Stuart,1859—1911年)在1888年创办,因所在地又名弋矶山医院为安徽省内最早的教会医院和现代西医院。


芜湖医院老照片,来自网络

来到芜湖三年后,卡罗琳·马多克·哈特与赫怀仁(Dr. Edgerton H. Hart)结婚。而赫怀仁的父亲维吉尔·哈特是老芜湖医院的创办人之一,所以赫怀仁继续子承父业在芜湖医院继续从事医疗传教工作,他医术精湛,品德高尚,还经常帮助中国人处理和外国人的纠纷,深受当地人民的热爱。由此,卡罗琳·马多克·哈特,也被称呼为赫特夫人。



赫怀仁照片,来自网络

赫特夫人积极参与了早期中国护士学术组织成立的酝酿工作,也是中国护士会组织的发起人之一,在1909年,被推选为中国看护组织联合会第一任会长。
1912年,因为赫怀仁在当时的长江洪灾中赈灾操劳,不幸感染了斑疹伤寒离世,赫特夫人携子女回美读书,回美国后,赫特夫人依旧心系中华护士会的发展。
1929年,在中华护士会成立20年之际,来信写道:“不满20年之间,经护士会注册之学校已有百余处之多......南丁格尔昔日常持一灯之先导,故望诸位护士各高举一灯,以增其业,如斯而有用之事业者,不难光明高照于世也。”(《中国护理发展史》P529)

第七位、贝孟雅(Esther.Hope Bell,1881—1968),英国护士,中国现代护理先驱,中华护士会会长(1914、1915年),中华护士会总干事(1926年)。


 贝孟雅(中)与汉口仁济男医院护校合影,来自网络

贝孟雅毕业于英国伦敦医院Royal London Hospital护士学校。
1911年,贝孟雅作为英国伦敦会(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LMS))医疗传教士,被派遣来华抵达武汉,在伦敦会汉口仁济医院男子医院担任护士长以及护校校长。
汉口仁济医院男子医院,是由英国基督教新教伦敦会传教士杨格非(Griffith John,1831年—1912年,英国伦敦会著名的来华传教士之一,中国华中地区基督教事业的开创者1866年9月8日所创办的,当时定名汉口仁济医院,后演变为汉口协和医院(HanKou Union Hospital),也就是今天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英语:Wuhan Union Hospital of China),又名武汉协和医院的前身。


1920年,汉口仁济医院的同事们集资为贝孟雅39岁生日所制祝寿章,来自网络

贝孟雅积极参与中华护士会的组织工作,是1909年在江西庐山牯岭会议创建中国看护组织联合会的八位发起人之一,是中国现代护理事业的开创者之一。
1914年至1915年为中华护士会会长。1915年,作为大会主席出席北京举行的中华护士会大会。她多次在中华护士会全国大会上做有关护士会历史的报告。
1926年,担任中华护士会总干事。

第八位、鲍德温(Margaret Ellen Baldwin),英国护士,中国现代护理先驱,中华护士会会长(1918—1920年)。



鲍德温(第二排右一)与柴井基督医院护士们,来自网络

1900年,鲍德温由英国圣公会(Church of England)派遣来华,进入福州柴井基督医院进行护理工作。
而柴井基督医院(Cha-Chang Christ's Hospital),是英国圣公会先驱传教士宫维贤(Dr George Wilkinson)于1898年创办的,是为今日福州第一医院前身。1901年圣公会在医院的旁边购地,建立福州柴井医院附设护士学校。

福州柴井基督医院老照片,来自网络

鲍德温被当地人亲切称呼为宝琳师姑,对柴井基督医院的男、女病区进行护理工作。
1916年,她担任中华护士会副会长,1918年到1920年担任中华护士会会长。
1929年,鲍德温成为柴井基督医院护士长,不仅亲自护理病人,而且把培训中国护士作为人生乐事,使所培训的护士成为本地护理事业的创始人。



小结


在2024的深秋,当我继续出发,见证这些先驱医疗护士们将现代医护之光的火种传遍中华的历程时,再次惊叹于她们的资料在中文世界存留之少,不要说一篇长篇的传记,即使是一个清晰的人物词条都是缺乏的,那些记录先驱护士们的图片也是如此稀少,以至于找不到能准确传递相貌的清晰的人物照片。
两百年来,现代医疗文明之光照耀中华的进程中,她们造福了千万众的人们,她们的名字不应该被遗忘,她们的开拓之功更不能被这个国度与其人民忘记!
犹记在三年前,我曾在中山六院病房中凌晨醒来,朦胧中从病床围帐缝隙中照进来的微光,那是巡查病房的护士用小手电筒探察病人的情况。当时心中就有一份感动,就有一个心愿,一定要写写护士,但一直不知道要写什么,不想三年后,写就此文!上帝保佑!
而以上所有这些列举,仅仅是近两百年来,先驱医疗护士们将福音信仰与现代护理之光带入古老中国这一伟大进程的冰山一角,而今我们依旧需要怀着坚定的信仰和勇气,去还原和重新学习这一伟大的历程,见证历史,见证信仰!

正在发生的世界历史
有真相有信仰的历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