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组织变革给我们的三个提醒

文摘   2023-05-22 23:37   北京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场人深陷五大困扰及应对措施组织发展报告中的关键发现

阿里组织变革给我们的三个提醒


第一,阿里的组织变革,几乎给所有的职场人,释放了一个信号。即使在大厂,大锅饭,也将一去不复返。这个观点来自刘润老师。

所谓大锅饭,其实就是大企业病。刘润老师说,在管理学中,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帕金森定律。指的是,组织一旦形成,就会不自觉地自我膨胀。而且组织越大,体态越臃肿,时间久了肯定越不健康。比如,层级太多导致效率低下。再比如,内耗太多导致成本增加。再比如,公司内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明星业务特别强,而其他业务躺平。

怎么办?既然是大公司病,肯定得先解决这个大。因此,阿里的做法是,化整为零。以后不吃大锅饭了,把整个阿里集团分成不同的业务公司,自负盈亏,各凭本事。就像张勇在公开信里说的,市场是最好的试金石。未来,具备条件的业务集团和公司,都将有独立融资和上市的可能性。

早在2007年,马云就提出,七剑下天山,让七家子公司各自出去闯。而这回的1+6+N,本质上跟七剑下天山一脉相承。


第二个提醒。对我们个人而言,身在一个公司,尤其是大公司里,有一个东西,尤其需要警惕,叫螺丝钉感。所谓螺丝钉感,指的是,分工带来的职责错觉。

公司一旦大了,得有专业分工吧?以前一个人从头忙到尾的事,会拆成不同的环节。比如,搞一场发布会,公司小的时候,一个人要从头负责到尾。但公司大了,分工就出现了,有人专门接待嘉宾,有人专门负责接待媒体,有人专门负责搞定场地。乍一看,这好像也没什么不对。但是,久而久之,它会带给人一种错觉。它会让人觉得,我身处一个特别庞大的机器当中,这部机器设计很合理。而我,只需要像一颗螺丝钉一样,做好我这个环节的事就够了。至于结果,有那么精细庞大的分工体系,总不会出问题吧?

换句话说,当公司的分工细到一定程度,身在其中,你可能产生一种,我只需要这样就够了的错觉。一个人的能力增长靠什么?不是一直学习就够了。而是,你得对结果负责。我做出一个行动,我能清楚地看到这个动作,在整个任务中的结果。然后,我才知道怎么改进。而过度细化分工,是把这个闭环打碎。你有行动,但是你看不到结果,不用对结果负责。久而久之,能力可不就被锁死了吗?

从这个角度看,公司的组织变革,把大集团变成更小的战斗单元,本质就是把这个打碎的闭环,重新接上。每个人都能看到行动的结果,对结果负责。回到我们自己,这个螺丝钉感,尤其需要警惕。

这是阿里的变革,给个人的提醒。当心螺丝钉感。


第三点,一个公司想持续壮大,就必须通过化整为零,提升持续创新的能力。所有的公司发展,本质上,都是规模的壮大。而随着规模壮大,公司将无可避免地走向衰减。公司的发展,介于生物和城市之间。在它的初创期,它更像城市,不同的人聚在一起,产生各种各样新鲜的点子。而当它长大到一定程度,它会越来越不愿意冒险,即使再雇佣新员工,也只是在发展现有的业务。这时,它更像生物。

研究人员还专门统计过。美国上市公司的半衰期是10.5年,也就是,抛开具体的公司不谈,每过10.5年,一定会有一半的公司死掉。能撑过30年的,凤毛麟角。能挺过50年的,几乎没有。而所谓的百年老店,之所以开得时间长,是因为他们一开始,就没打算做大。只要你在壮大,你就面临创新乏力的问题。

怎么改变这个局面?根据研究,公司,得学会自我复制。也就是,在内部分裂出更多的自己。一个大集团,分裂成很多业务公司。让每个公司重新长大,重新激活自己。从这个角度看,只要你这个公司想做大,组织变革几乎就一定会发生。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说,阿里的变革,像未来很多公司的缩影。


总结一下,阿里的变革,给了我们三个提醒。一是,在竞争中,没人能躺平,大锅饭以后不存在了。二是,作为个人,我们得警惕螺丝钉感。三是,假如一个公司想持续壮大,就必须通过化整为零,提升持续创新的能力。

内容出自:得到头条


其他文章

员工入职管理的变化趋势

弹性工作制,你做好准备了吗?

多维重塑员工体验

高管入职管理

员工体验-入职

华为横向岗位的人才复制技术

向华为学习人才“能进能出,能上能下”

满足职场父母需求,让工作更高效

认知知我,选对职场赛道

OKR落地的幕后英雄-CFR

分享收藏点赞在看




安妮HR百宝箱
学习、成长、分享,赋能HR小伙伴们,成为懂战略、懂业务、接地气的HR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