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视图说
“组织沉默”是组织的亚健康。需要通过强有力的活动,提升组织活力。员工应该是充满活力,而不是“沉默”。当一个组织内的大多数都是“沉默”的,无论这种沉默是“不表达”还是“不参与”都是种危机信号。
在我们的日常企业运作中,“沉默”是很常见的现象。
第一种情况叫“组织沉默”,表现为“员工不敢说, 或不想说”。企业在经营和内部管理过程中,难免会有各种问题,员工表达意见属于正常。但在很多企业中,员工却忍着不去发声。这种情况被称为“组织沉默” (Organization Silence)。“组织沉默”的开创性研究来自于纽约大学的两位教授 Elizabeth Wolfe Morrison 和 Frances J. Milliken,在一篇名为《组织沉默:一个多元化世界中变革和发展的障碍》的经典论文中,两位教授详细分析了组织沉默的原因:一方面根源于管理者对负面反馈的恐惧。他们把员工的意见表达,当成对个人权威的挑战和威胁。为了维持地位正当性,会想方设法“压制”不同意见。另一方面,植根于企业文化中的“内隐管理理念”(或者说成见)。这种成见包括:将员工看成自私、不值得信任的;只有管理者对组织的情况最清楚;团结和一致才是组织健康的表现……基于这些成见,员工的意见往往是错的,管理者才是对的。任何人面对问题和不满,最直接的反应都是“说出来”。聪明的管理者希望员工主动“吐槽”,从而纾解不满。但以上几种成见,却把“表达”理解成“抱怨”,甚至进一步阐述为“威胁”。一旦进入这样的逻辑,自然会出现员工沉默的现象。当员工无法忍受糟糕的组织环境时,他们就会选择用脚说话⸺离职。“组织沉默”的本质是:管理者把员工置于对立面,从而有意无意阻止了员工去张嘴表达。
治疗思路有两方面:一是从人出发,即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二是从根深蒂固的理念出发,即从机制着手。
管理者要能意识到,自己的理性其实很有限,“承认他人的观点同样成立,值得尊重和考虑”,从而采用“互助学习模式” 来面对和解决工作中的沟通和问题,员工就一定愿意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
想要在机制上根治“组织沉默”,需从“公正”着手。根据《组织公正手册》的观点:“组织沉默”一定存在于不公正的企业文化氛围中,无论这种不公正是分配不公、程序不公或组织互动不公。所以解决“组织沉默”的机制,是要去建立公正的企业文化思想:一是要保持透明。除非涉及机密,企业内的信息尽可能透明。这既包括正面信息的透明,也包括负面信息的透明。二是要建立规则治理的机制。一切基于原则和规则的文化,能让大家获得信息沟通的安全感。
你的组织或者团队有“组织沉默”现象吗?如果有这样的现象,可以尝试采取以上方法去治疗。
内容出自《激活-盖雅学院》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