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的灯会快开始了。这么说吧,每年的秦淮花灯,我是一次都没去过,路过老门东那一带,都是绕路走。但今年,灯会是绕不过去了。
青海的冬天冷得超出我的认知。南方潮湿,温度到了零下时基本就得直跺脚。青海晚上零下十几度又是一番滋味。晚上穿的厚一点,刚出门还不觉怎样,过了会儿就感觉冷风如刀割,耳朵冷得觉得发烧,若是在说话,牙齿都感到要结冰。接着脑袋都感觉嗡嗡作响。等回到屋里,身子是暖和了,脸上有点被热水烫过一般的感觉。
当然冷的也不仅是青海,整个西北都差不多。但就这样,各地灯会都在热热闹闹的办着。网上说,花灯是中国人独有的浪漫,“独有”倒未必,日韩在我华夏文明影响之下也喜欢这套,印度有排灯节,欧美过万圣节做南瓜灯也算是一种灯会。所以,点灯其实是世界共有的一种浪漫。
中国古时候,实行“宵禁”,到元宵时,则百姓可以出游赏灯,宋人记载元宵那天是“家家灯火,处处管弦”,“灯品至多”,“精妙绝伦”。《水浒传》关于赏灯就有好几处记载,元宵那天梁山泊破了大名府,后来宋江又跑去汴京闹了一番。
关于“元宵”自然也有很多诗词,欧阳修《生查子·元夕》最为人们传诵: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浪漫,深情,惆怅。一年一度的花灯节,是青年男女难得的约会时刻,今年一夕相会,来年则伊人不在。花灯则成为回忆的寄托。
另一首关于元宵灯会的词来自一代词豪辛弃疾,其《青玉案·元夕》云: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王国维论人生境界,第三重即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花灯这时成为回顾人生。悠然感悟的场景。
欧阳修和辛弃疾是文人,文人赏灯自然更多感慨。但对于老百姓来说,花灯则是一种朴素的美好祝愿。
黑夜中的灯火,总能给人带来温暖。鬼故事中荒野山村中,鬼屋中灯火虽然想着害怕,但在故事中对于行人无疑就是一种最大慰藉。灯,让夜有了光亮,人也有了依靠。
至于一盏盏花灯,则让夜色变得纷繁靓丽,在古代这算是最大众的视觉享受。至于手提一盏花灯,则是寄托了一种祝愿,也可以说把幸福攥在了手里。
现代,城市逐渐都亮了。多少城市因为璀璨的夜景成为网红城市。“灯彩”不再是一种奢望,但人们对传统的花灯反而更加迷恋。
如今的花灯,造型题材多样,宇宙万物皆可入花灯。如果说曾经的花灯浪漫是一种细腻感受,现在的则是奔放想象。不过,在我看来,相比于极尽巧思的艺术造型,人们其实只是单纯喜欢漫步于柔美斑斓灯光中的感觉。
如果说城市建筑的灯光能让人产生那种“赛博朋克”的感觉,那么现代花灯不管如何变化,它带来的美学体验依然是古典的。这个时代的夜,不缺光亮。灯会这种刻意制造的一种场景,其实就是传统的现代表达。
想象与怀旧,正好有了统一表达。
湟源的夜生活本就不丰富,冬夜更是难熬。但花灯的吸引力依然足够让人们点燃热情。夜晚需要光亮,生活需要色彩,心灵则需要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