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SN 2024丨胡伟新教授: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TMA的诊治进展

文摘   2024-10-31 18:00   北京  

编者按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HSCT过程可因多种原因造成肾脏损伤,包括急性肾损伤(AKI)、肾小球疾病(如膜性肾病)以及血栓性微血管病 (TMA)。HSCT后出现TMA(HSCT-TMA)显著增加患者死亡率,或造成持续肾脏损害,需要及早诊断,血液科和肾科多学科合作积极治疗。在刚刚过去的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24年学术年会(CCSN 2024)上,东部战区总医院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胡伟新教授就HSCT-TMA的诊治进展做了精彩报告。现整理核心精要,以飨读者。






HSCT-TMA的发病特点



HSCT-TMA多发生在HSCT后100 d内(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时间重叠),好发于异基因HSCT,但自体HSCT也可发生。以往由于HSCT-TMA的诊断标准不一,文献报道的发病率差异大(0.8%~36%)。


发生HSCT-TMA的患者多有急性GVHD和/或感染等前驱表现,随后出现TMA相关临床症状包括血小板减少、微血管病溶血性贫血器官损伤(如肾、心肺、中枢神经),严重时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尤其注意肾脏损伤早期可仅有高血压或伴少量蛋白尿,随着病情进展可以出现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个别HSCT-TMA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TMA可仅损伤肾脏,如果不做肾活检难于早期诊断。因此,HSCT后出现肾损伤时应积极开展肾活检,明确肾脏TMA或其它类型肾损伤。


为早期发现HSCT-TMA,在移植后100 d内应常规筛查: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血生化(必须包括乳酸脱氢酶[LDH]、肌酐)、血压、尿常规、尿蛋白/肌酐比值等。出现新发的溶血、出血、血小板输注无效、输血依赖、高血压和蛋白尿等需要考虑HSCT-TMA的可能。



HSCT-TMA的发病机制



HSCT-TMA的发生与“多重打击”有关,涉及预处理和抗排异药物(如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s]、西罗莫司)感染等损伤内皮细胞。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带来免疫活化,IL-8、IL-2等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增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下降,凝血通路异常激活,供者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等损伤内皮细胞是TMA发生的主要诱发因素。HSCT-TMA的发病与患者存在补体旁路途径异常激活的基因背景有关。有研究发现高达65%的HSCT-TMA患者存在至少1种补体基因突变(如CFH,CFI,CD55,CD46,C3,CFB等),少部分患者存在抗补体H因子(CFH)抗体,这些异常均可造成补体旁路途径过度活化。因此,HSCT-TMA患者循环C5b-9(sC5b-9)异常升高可作为TMA诊断和活动性的重要标志。



HSCT-TMA的诊断



既往国外建立了多个HSCT-TMA的诊断标准,但整体上诊断条件苛刻(如需要外周血红细胞碎片的数量或比例、所有诊断项目都要具备等),因而敏感性低,导致延误诊断。2023年国际多个权威机构联合发布了新的HSCT-TMA诊断标准,该标准贴近临床实际,诊断相对宽松,有助于避免漏诊。该诊断标准确定了两个标准:一是组织学标准,即肾或胃肠道活检病理诊断为TMA;二是临床标准,即在14天内连续2个不同时间点,满足下列7项指标中≥4项即可诊断。7项指标包括贫血、血小板减少、LDH升高、破碎红细胞、高血压、sCb-9升高和蛋白尿。针对HSCT围移植期的特殊状态,标准对“贫血”和“血小板减少”作了精确定义,对破碎红细胞没有数量要求。使用新的临床标准将大大提高HSCT-TMA的诊断率。


HSCT-TMA还需进行危险分层以指导治疗。存在以下情况之一即为高危患者:LDH最高值≥2倍ULN,rUPCR≥1 mg/mg,HSCT-TMA导致任何器官功能障碍(除AKI 1期)、sC5b-9持续升高(较基线升高2倍)、合并aGVHD(Ⅱ-Ⅳ级)或合并细菌或病毒感染。未达高危标准的标危患者应继续观察,明确高危患者即应启动针对TMA的治疗。



HSCT-TMA的治疗及补体抑制剂的临床应用



GVHD是HSCT-TMA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在HSCT-TMA治疗时应加强抗排异治疗,切忌盲目停用抗排异药物,但CNIs可切换为霉酚酸酯(MMF)。


对严重的HSCT-TMA,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疗效差,血浆置换或CD20单抗不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目前的研究集中在补体抑制剂,多个研究证实补体C5抑制剂依库珠单抗治疗儿童和成人HSCT-TMA的疗效。荟萃分析显示依库珠单抗治疗HSCT-TMA的总治疗反应率71%,完全反应率达32%。目前研究显示对依库珠单抗治疗有反应的患者生存率显著提高,但对依库珠单抗治疗反应不佳的患者(约40%),生存率仍很低。因此,对C5单抗治疗无反应HSCT-TMA的发病机制和治疗需要进一步研究。



专家简介



胡伟新教授

  • 东部战区总医院 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副主任
  • 中华肾脏病学会 常委
  • 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 副会长
  • 江苏省肾脏病学会 前任主任委员
  • 主要研究领域: 狼疮性肾炎和ANCA相关肾炎的发病机制和治疗,主持国家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4项
  •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和军队医疗成果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科技成果奖
  •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荣获江苏“卫生领军人才”、江苏省“重点医学人才”和军队“科技英才”称号




“肾医线”读者专属微信群建好了,快快加入吧。扫描“肾医线”小助手二维码(微信号:nephro-online),回复“肾医线读者”,ta会尽快拉您入群滴


(来源:《肾医线》编辑部)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版权声明


版权属《肾医线》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肾医线
肾医线nephrology on-line,与您一道探寻肾病领域新进展!关注国内外会议同步报道、中外专家访谈对话,追踪最新研究成果、热点话题争鸣思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