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制造业PMI反弹至51.5,不过服务业PMI在荣枯线50以上小幅回落至51.5。财新的服务业PMI相对官方PMI数据来说受地产基建的影响较小,这一结果显示居民需求侧的压力仍大。疫情前财新服务业PMI通常在52以上。未来一段时间国内经济可能仍需要一定政策支持。
市场对近期会议即将推出的扩张性政策保持较为乐观态度。许多券商研报都提到预计政策上,2025年仍保持较高经济增速预期,并将调高2025年的赤字。不过也有一些投资者担心由于明年外部需求尚不知道影响多大,因此今年内可能不会过早行动,未来一周发布的政策可能不及预期。
11月欧洲制造业PMI普遍表现不达预期,但是美国制造业PMI反弹,仍低于50。另外,虽然美国ISM非制造业PMI回落,但是Markit服务业已经反弹至加息以来最高水平。通常认为前者是反映包括跨国公司在内的美国企业,而后者反映美国国内情况。周末发布的美国失业率小幅上升,但是就业数量超预期,此外消费者信心指数超预期上升。资本市场震荡后,做出乐观解读。
未来一周将发布美国11月CPI,可能对市场预期造成较大影响。
股票
从当前发布的数据看,在政策支持和乐观情绪拉动下,今年4季度中国经济有望实现经济增长目标。投资者目前对12月即将发布的经济政策,特别是明年的财政赤字增加,总体上乐观。同时美国市场对经济及通胀均显现出乐观反应,周末美国数据发布后,美国资本市场股债双牛。
总的来说,内外乐观情绪均支持资本市场走强。
未来一周,特别是后半周,国内会议公报和美国CPI都将乐观预期是否能实现,市场可能会出现较大波动。目前投资者可能有些过度乐观。
债券
随着政策预期逐步收敛,债券收益的预期有望趋稳。目前货币政策主基调依然宽松,年内预计不会有重大调整,不过需警惕海外突发黑天鹅的风险溢出,如通胀突变、政策突变等。
当前利率已经非常低。债券市场可能缺乏长期持有的价值。
如果海外需求突然下滑,最终传导到国内,恶化国内需求。预计到时候会有更为宽松强力的政策。目前国内政策储备较为充足。
海外
近40年美联储的操作都较有前瞻性,往往在经济下行前就开始降息。由于此时基本面尚未开始恶化,同时货币流动性开始宽松,因此过去40年中美联储开始降息后半年资本市场一般都会上涨。但常常在开始降息半年后,随着基本面逐渐显示出疲态,美股开始下跌。
由于中美经济周期不同步,目前有不少海外资金转向中国资产。港股上市公司中,国内服务业企业占比很高,基本面和资金面的预期都比A股美股更为稳健。
当前可以考虑抄底港股稳健性较高的资产。不过短期内全球投资者预期或不稳定,港股波动可能会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