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与阵痛—2025年股票市场展望

文摘   2025-01-04 21:35   广东  
从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市场反应来看,今年股票市场很大概率又会出现一个V形的下降和上升。今年合适投资的板块我们下次再聊。

“转型”带来的波动
我把当前经济的状态,称为转型与阵痛。受外部压力与政策目标影响,中国经济中,出口、基建投资、地产投资的影响越来越小。但是这三者的下降,正是股票市场出现波动的原因。这三者今年也有可能“画V”。
过去10年中国经济经历了一场巨大的转型。基建+地产+出口占中国GDP的比重,从2014年的55%,下降到2024年的44%(预估),下降近11个百分点。简单说就是未来中国经济将不那么依赖传统两大经济引擎:出口和投资。
转型对未来来说是好事,但是过程并不轻松。历史上看,基建地产出口占GDP比重下降的速度对资本市场影响非常明显。
2011、2018、2023年这三年基建地产投资加出口占年度GDP的比例下降超过2个百分点,幅度大。三年股票市场都经历了非常严重的下跌。
2015、2019、2021年下降在1-2%之间,三年股票市场都是牛熊转折点。这个现象比较奇怪,我还没仔细研究,可能是因为基建地产出口的经济占比要么下降很快、要么下降很慢,不会以中间速度下降。下降介于1-2%之间意味着这一年经济环境以及财政政策存在一个拐点,对应资本市场的一个拐点。
当然,不是只有基建地产出口影响资本市场。例如2022年就是消费下降太严重冲击资本市场。只不过消费通常比较稳定,很少大起大落。
以同样的口径再看看2024年的细节。我用的年度数据和月度数据统计口径不一样,月度数据缺一部分没有算进去,因此比例偏低,不过趋势一致。
基建地产出口在2024年有一个强劲的1月。大概6-7月的时候发生过一次激烈下降。6月开始也是A股2024年回调最猛烈的时间区间。
所以我就用一个简单的逻辑,2025年大盘大的波动看出口和地产基建。

出口只看美国。
短期看,美国是目前全球最核心的需求引擎。一切生产活动最终都是为消费服务。中国出口到东南亚也好、出口到南美也好,如果归根结底驱动因素还是美国的需求,那怎么出口目标国不管怎么变,实质变化不大。
2023年开始,美国联邦政府成为美国经济加杠杆的主角。在新增债务中的占比堪比疫情期间,甚至把商业贷款挤了出去(政府大量借款会使利率上升使商业贷款下降)。
美国2025年财年(美国联邦政府财年是从上一年10月算起)的财政有一个非常激进的开头。财年的头两个月美国联邦财政赤字创下历史新高,甚至超过处于疫情应对高峰期的2021年。
这个增长给我一种,在给川总下套的感觉……
虽然川总不断强调要控制财政赤字。但是我觉得他做不到。
只要美国联邦财政还在扩张,外部需求短期内应该还可以持续。关税等会有短期影响,但是全球经济足够灵活,应该能找到方法绕过去。出口很可能出现一个先落后起,这是第一个“V”的驱动因素。

基建地产投资根本上来说是房地产。
虽然基建和地产分开算,基建在GDP中的占比比房地产还高。但基建投资中很大一部分资金还是来自于房地产,核心驱动因素还是房地产。
首先说好消息:房地产的销量似乎起来了。看近年每个月相对2019年(房地产最后一个稳定年度)同期的房地产新房销量明显反弹。2024年4季度一线城市甚至比2019年更高。
高频到周度,一线在有些下降但二线在逐步上升。
从另一个数据源的二手房房价(挂牌均价)也可以看到类似的变化,从10月开始一线城市房价下跌速度减慢。二线城市起得慢一点,但是12月的支撑加强,最近一周甚至上涨了一点。
然后是坏消息:房地产销量上升不代表基建地产投资就会上升。简单说,因为房地产企业手上有巨大的库存。企业优先把库存卖掉,不一定会投资(也不买地)。
看统计局的住宅新开工与新房销售数据。
从总量看,尽管房地产销售隐约开始出现反弹,但是房地产企业的新开工依然在下降通道。没有新开工,那么房地产投资短期内其实不一定会反弹。不过至少比之前销量都往下调要好。
如果房地产销量能够稳定,随着房地产库存逐渐下降,住宅新开工还是有望上升。特别是部分一线和二线城市库存相对不多,销量更高,可能会更早开始扩大开工。然而部分城市,可能库存永远都卖不出去了。
顺利的话房地产也能画出一个“V”。

两条线看下来,明年谨慎乐观。出口和基建地产预计都会有拖累,但是都可能有拐点。如果市场调整幅度足够大,反倒可能适合抄底。

自家笔记本
个人平台,平时想法研究记记笔记。有兴趣的人可以发消息私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