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发布的11月各种数据总体都是,好转,但是不够强。CPI/PPI反弹,原本下降的回到0左右,没能更高。在强烈抢出口预期下,出口增长,不过增长速度比预期低。以上均给人一种强烈的托而不举的感觉。
社融同比7.8%,看起来不如年初,不过实际上比GDP名义增速高很多,未来不排除再下降一点。政府融资增加很多企业融资下降,这背后大概率是化债的影响,用政府融资置换企业债务。未来融资数据可能会越来越平稳,参考意义越来越低。
M1同比降幅收窄,季调环比增长1.2%,已经达到往年经济高增长时的平均水平。企业和居民准备花钱,市场活力回升。期待实际效果。
总结政治局会议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预计明年会扩大赤字,刺激消费。但是依然缺乏具体信息,明显没有满足市场预期的胃口。从最新的公报看,似乎明年计划以“专项行动”形式刺激消费,以刺激消费作为财政逆周期的抓手。预计还是托而不举。市场反转需要靠市场自己。
美国CPI符合预期,但是PPI超预期增长,显示通胀压力较大。不过就业有走弱。目前市场预期美联储仍会宽松,但是力度会比以前预期的弱很多。
股票
尽管明年财政将扩大赤字规模,但是目前提供的明年政策内容并不符合投资者之前较高的预期,市场短期可能会有震荡。
从统计规律上看,四季末到次年一季度,行业表现排名会跟二季度(即上年年报发布的季度)接近,向基本面回归。直到下一年二季度新一轮年报开始陆续发布。
综合来看,未来一段时间主要靠依赖预期的板块可能压力会偏大。
随着新的一年临近,加上货币政策的支持,股票市场可能开始进入新一轮更大规模的分红期。高分红板块可能会开始得到支持,也将有新一批资金通过分红和回购进入市场。
债券
随着政策预期逐步收敛,债券收益的预期有望趋稳。目前货币政策主基调依然宽松,年内预计不会有重大调整,不过需警惕海外突发黑天鹅的风险溢出,如通胀突变、政策突变等。
当前利率已经非常低。债券市场可能缺乏长期持有的价值。
如果海外需求突然下滑,最终传导到国内,恶化国内需求。预计到时候会有更为宽松强力的政策。目前国内政策储备较为充足。
海外
近40年美联储的操作都较有前瞻性,往往在经济下行前就开始降息。由于此时基本面尚未开始恶化,同时货币流动性开始宽松,因此过去40年中美联储开始降息后半年资本市场一般都会上涨。但常常在开始降息半年后,随着基本面逐渐显示出疲态,美股开始下跌。
由于中美经济周期不同步,目前有不少海外资金转向中国资产。港股上市公司中,国内服务业企业占比很高,基本面和资金面的预期都比A股美股更为稳健。
当前可以考虑抄底港股稳健性较高的资产。不过短期内全球投资者预期或不稳定,港股波动可能会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