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迎接“去工业化”:从GDP看行业趋势

文摘   2025-01-22 13:55   广东  
今天再提去工业化这个话题,是因为上周末披露的中国2024年的GDP以及行业GDP。
这两年很多媒体都在说中国通缩,具体表现就是名义GDP(计算价格)增速比实际GDP(只算数量)增速要低,价格在下降。但是如果看分行业情况,会发现价格下跌的问题其实很集中。
明显的剧烈通缩主要发生在三个行业:工业、物流、地产。物流一定程度上可以看成工业的附属服务。地产的情况就不用我说明了。
工业占GDP大约1/3,平减有-2.2%,相当于以一己之力贡献了几乎全部GDP平减(即通缩,-0.7%)。
其他价格下降的三个行业:农业价格一直波动较大;金融在2024年受到强烈政策打压直接造成价格下降;信息的增速非常高(后面会再分析),价格下降的问题相对不那么重要。
现在常说价格下降是需求不足。需求不足其实是供给过剩的同义词。现在工业和房地产存在较为严重的供需矛盾。
2023-2024年工业供给过剩的问题不仅存在在中国,同样存在在美国。但是美国工业占比实在太低,因此工业的问题对美国整体经济几乎没有影响。工业在中国占比很高,直接影响到经济整体表现。
当国内工业面对比较严重的供需矛盾,理论上来说过多的供给就会开始下降。结合我之前发过的一个不同国家不同发展阶段的第二产业劳动力占比,跟传统发达国家比较,中国当前差不多发展到“去工业化”的阶段了。
“去工业化”是打引号的。在大部分发达国家,这个过程中,工业产出总体上并没有下降。下降的一方面主要是工业在GDP中的占比,另外工业提供的就业岗位也会下降。特别是就业岗位下降,对应所谓工业转型升级。
工业中大部分当前正在下降的子行业,可能永远都看不到再次成长的那一天。这些子行业再用1-2年完成出清后,可能会陆续变成低估值、高分红(不投资扩大生产只能分红)的行业。
工业/制造业中,能够高增长的只能是少数。

第三产业除了金融和交运,其他情况还好。
第三产业有两个行业增长率达到2位数。不仅仅是2024年,过去10年这两个行业在GDP中的占比一骑绝尘。
实际上,这两个行业也是美国经济长期增长的中坚。
哪怕“停滞”的日本也是
日本前三和美国前三的行业一样,只是顺序不同(注:美国统计行业大类时将医疗和教育放在一起,如果不考虑教育只看美国医疗保健,年均增长率为3%左右,和日本一样)。医疗和专业服务,日本和美国增速基本一致。信息技术服务业日本的增速严重落后于美国。其他行业整体水平和GDP增速接近,日本系统性比美国更低。
如果中国走上美国的发展道路,预计信息技术会继续维持长期高增长。如果“日本化”,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可能出现较严重下降。
租赁与商务服务业(主要是商务服务,租赁占比很低)增长快,但不考虑租赁业的话,商务服务是一个低资本行业,主要靠堆人,对投资来说意义相对比较有限。
医疗保健是一个增长确定性较高的行业,但是非常跟经济周期。增长有压力时,会面临较为严重的压缩开支压力。转到经济繁荣时,医疗的扩展才会比经济增长更快,这个时候投资回报会很高。但可能因为医疗保健在中国经济中占比还太低,国家统计局并没有单独统计。
其他行业,包括不限于金融地产、批发零售等,跟整体GDP增长差异很小。他们的增长可以当成是经济增长的结果了。

自家笔记本
个人平台,平时想法研究记记笔记。有兴趣的人可以发消息私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