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披露的10月的财政数据显示10月份,财政支出大幅扩张。特别是地方基金性支出(主要来源资金是土地使用费与地方专项债)同比增长接近50%,使得今年是有数据以来首次出现10月当月赤字。由于长假的存在,以往10月是当年财政支出第二低的月份(春节所在月最低),往往都会出现财政盈余。
这一扩张一定程度上是受债券发行进度加快的影响。前期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速度滞后。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成年中的财政支出押后。当前的这种财政扩张政策不一定会延续到明年。
随着针对早年隐性债务“化债”行动进入尾声,明年或不会再出现债务压力对财政支出的影响。不过明年新的风险可能需要新的政策对冲。
近期部分投资者开始担忧,由于海外需求的不确定性风险可能要明年才真正开始产生影响,因此今年底即将召开的经济会议最终推出的财政政策可能再次低于预期。尽管明年加大财政力度仍是大概率事件,但是今年内没有进一步行动,对市场短期情绪可能造成不利影响。
从全球11月PMI初值看,欧洲经济近期增速下滑相对较为明显,显示全球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感受到明显压力。但是美国的服务业PMI初值再创近几个月新高,美国服务业仍保持着上升的势头。加上对明年美国财政相关政策调整的预期,市场开始调低明年美联储降息幅度的预测。在预期差影响下,未来资金可能继续流向美国。
股票
在国内政策不及预期、海外存在一定风险的情况下,预计股票市场会受到一些负面影响。不过当前投资者相对之前信心更强,资本市场预计会在比以前更高的位置震荡一段时间,等待消息。
短期内价值板块可能会受制于海外略微收紧的流动性环境,不过偏紧的环境可能不会持续太久。成长板块的国内投资者仍较为活跃,建议关注受益于财政政策的设备类及消费相关板块。
债券
随着政策预期逐步收敛,债券收益的预期有望趋稳。目前货币政策主基调依然宽松,年内预计不会有重大调整,不过需警惕海外突发黑天鹅的风险溢出,如通胀突变、政策突变等。
如果海外需求突然下滑,最终传导到国内,恶化国内需求。预计到时候会有更为宽松强力的政策。目前国内政策储备较为充足。
海外
近40年美联储的操作都较有前瞻性,往往在经济下行前就开始降息。由于此时基本面尚未开始恶化,同时货币流动性开始宽松,因此过去40年中美联储开始降息后半年资本市场一般都会上涨。但常常在开始降息半年后,随着基本面逐渐显示出疲态,美股开始下跌。
由于中美经济周期不同步,目前有不少海外资金转向中国资产。港股上市公司中,国内服务业企业占比很高,基本面和资金面的预期都比A股美股更为稳健。
当前可以考虑抄底港股稳健性较高的资产。不过短期内全球投资者预期或不稳定,港股波动可能会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