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季度达成经济增长目标的问题应该不大了,看截止到11月的债券发行情况就知道。
按占GDP的比例计算2024年国债地方债城投债的融资,年初低到创历史纪录,到了年中开始迅速追赶,到了11月已经达到8%左右。跟过去5年比已经算非常高了(2018年控制地方债融资之前有更高)。最终今年广义赤字水平可能会在GDP的8%左右。
债券发行和财政赤字并不完全同步,债券的数据每天都有,更新频率高,主要是做一个参考。
如果看每个月的情况,这个年初到年末的变化更明显。图中浅色是2017-2023年。
上半年除了2月和5月外,债券发行规模都非常小。到了下半年,往年4季度债券发行都会回落,但是2024年却在加速。
今年债券发行主要集中在每个季度的中间那个月(2、5、8、11月),因此4季度债券融资工作应该已经基本完成,12月预计会下降,但是大概率还是会比以往几年高。今年4季度财政政策力度会非常足,短期内不用太担心。
不过正如图上体现的,年末之所以能做到这么大的财政政策规模,一个重要原因是今年上半年大量未完成的融资计划堆积在年末。可能因为年初出口表现太好,所以当时考虑缓一缓。这种规模的财政扩张并不能说一定会延续到明年。
当然考虑到明年经济面临的风险,我觉得明年加大财政力度的概率还是很大的。我接触过的大部分人也认为明年应该会加大力度。
毕竟历史上,基建地产和出口同时下降的2011年、2018年、2023年,经济和资本市场都相当惨烈。
但是2025年不搞财政扩张的理由也不是不存在。
按占GDP的比例算,中国的基建地产和出口都处于一个长期下降的趋势中,未来对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小。短期的刺激能缓解暂时的经济问题,但是会让基建地产的GDP占比反弹,未来迟早还是要面临下降压力。
某种意义上来说,现在面临的经济困难,也是过去20年出口和基建地产高速发展带来经济整体超高速增长的反噬。
次贷危机前,出口高速增长带来经济高速增长;
次贷危机后2018年之前,基建地产对冲出口的拖累,维持增长速度;
2018年开始,基建地产投资开始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