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被撤编,证书能否彻底摆脱铜臭回归实用本位?

文摘   科学   2024-06-25 06:08   山东  

传普通人听得懂的理论

教人人都学得会的技能

选素质高专业强的执业

做老百姓买得起的服务

助人人成为最好的自己

这是龙心理研究推送的443篇原创文章

(总第446篇)

============================ 

在国家取消包括心理咨询师在内的大多数职业资格认证以后,那些以国家事业单位背书的各种证书便打着“中国”或“国家”的旗号大肆宣传,迅速填补了民众对于有国家背景背书的证书的欲望需求,一下子就成了香饽饽,开始大行其道。国家公信力成为部分单位敛财的最大的资本和优势,中国的证书经济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为什么呢?

因为在中国老百姓的心目当中,国家是最神圣、最权威的,因而也是最值得依赖的,所以,有“中国”或“国家”冠名的单位的红章,就代表了证书含金量的高低。

于是,证书上以“中国”或“国家”冠名的单位红章俨然已经成为现实版的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其中,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的背书,大概就是其中知名度最高、人们见得最多的一个。

谁料,事情突然出现大反转!

就在今天早上七点多,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央媒通过官方渠道发布了题为《严重损害事业单位形象!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被撤销登记》的新闻,全文转发了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发布的通告(见下图):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的通告称,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存在不按照登记事项开展活动,滥设下属机构,肆意扩大业务范围,以牟利为目的对社会大肆销售职业技能培训证书,以及大肆招揽各类“特聘专家”、“院士专家”、“客座教授”,违规向企业颁发“中国”字头荣誉证书、建立“中国”字头基地、主办“中国”字头论坛会议,违规使用带“中国”字头机构对外宣传报道和进行虚假宣传等行为,严重损害事业单位形象,严重偏离公益属性,严重侵害人民群众权益,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稳定,决定对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撤销登记并收缴《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及单位印章。

通告最后明确指出:自本通告发布之日起,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不得再以事业单位名义开展任何活动。

看到这里,那些冲着证书上的“中国”二字的红章才考了证书的人,恐怕要欲哭无泪了。

本来,对于中国的老百姓来说,哪个事业单位被奖励或者处罚都不关自己的事。这一事件的真正意义在于:

干这种事的,只有这一个单位吗?相信大家心知肚明。那么又将如何处理?证书经济能否彻底根除?

该事件至少释放了一个信号:政府已经开始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对某些事业单位借国家权力的公信力销售证书大肆敛财的违规违法行为进行整顿了,利用国家公信力搭建起来的证书经济的黑色利益链或将被切断,证书经济或将被终结!

对中国普通老百姓的意义则在于:

这一事件警示人们,证书经济或将被终结,要理性认识证书的意义和价值,让证书回归其本位!交钱买的证必定将成为一张废纸!

回想几十年前,刚开始实行职业资格认证的时候,找个工作还需要证书曾经让中国的老百姓非常不满,因为它确实提高了从业门槛,提高了就业成本。

然而,不过几十年的工夫,特别是经过了一段热火朝天的证书经济的洗礼之后,中国的老百姓就掉进证书思维中出不来了:尽管国家三令五申明确取消了绝大部分职业资格,但是老百姓却拐不过这个弯来了,四处打听到哪儿能考个含金量高的证书,主动送钱想买个更体面的证书。

殊不知,老百姓对证书的需求,相当一部分都是盲目需求,而对于心理行业证书来说,可以说全部都是盲目需求——除了能证明你曾经学过相关知识外,什么也证明不了,根本就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用处!

也正是老百姓的这种盲目需求与某些国家事业单位借单位招牌敛财的强烈愿望的结合,才催生了一条拿着国家事业单位的背书来卖证的黑色利益链。

在很多人看来,既然盖有“中国”某某单位红章的证书交上钱就可以拿到证,那么,谁还愿意费心劳力地去参加一个无名的民间机构组织的严格的学习培训呢?更何况最后还不一定能拿得到证书!因此,这种黑色利益链条的证书经济的存在,从民间发起的中国心理学来说,无疑带来严重阻碍,使之在推广上完全处于极为不利的劣势地位。至少,也会直接推高宣传推广的成本,压低利润空间,使中国心理学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

从国家层面来讲,这一黑色利益链条的存在,近年来的国家政策背道而驰

为什么这么说呢?

早在2017年的人社部发68号文件中就已经明确规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各地区、各部门未经批准不得在目录之外自行设置国家职业资格,严禁在目录之外开展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工作,坚决防止已取消的职业资格“死灰复燃”,对违法违规设置实施的职业资格事项,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

相信诸君都看明白了,被取消的那些证,以后再也不会有国家机关及其下属部门、机构来发证了——凡是打着政府机关及其下属部门的旗号搞认证、培训的都是冒牌货!

四年前的2020年1月2日,2020年的第一个工作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2020年第一场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专门邀请了当时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汤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张立新回答记者的提问,回应社会的关切。这也是自国务院启动取消国家职业资格证的国考改革以来,首次给出如此明确深刻的解释。


当时的人社部表示,只有用人单位最清楚从业人员的真实水平,所以,以后将实行“谁用人谁评价”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又可分为企业等用人单位和社会培训评价组织这两类评价主体。即用人单位和面向社会公开遴选的、有影响力的、有质量的、有公信力的社会培训评价组织,也就是第三方评价机构将成为以后评价、发证的主体。前者主要是指大型企业,而后者主要是为社会人员和不具备条件的中小微企业职工提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服务。

这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由用人单位或社会组织、机构来评价、发证;二是由发证单位负责因为持证从业而引发的一切后果和法律责任。前者就是指要由过去的国家政府机关来评价、认证、发证转变为现在及以后的由社会组织、机构或企业来评价、认证、发证;后者则是指政府职能由过去的直接评价、认证、发证转变为现在及以后的监督、管理,这就是过去经常提到的“转变政府职能”。

简单来说,人社部的回应可以概括为十二个字:谁用人,谁评价,谁发证,谁负责。

也正是这次吹风会上,人社部首次把改革的矛头指向了人社部自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汤涛强调:“人社部门自己开展的职业资格,也都要转为社会评价,他们不发职业资格证了。”这自然会涉及到人员及利益问题,对此,汤涛坦承:“这涉及到人员安置或者转行、职能调整”,但是,“人社部门也要自我革命,这叫‘刀刃向内’。”

这是人社部首次将改革的矛头指向了人社部自身,也可以视作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向社会所作的公开承诺。

遗憾的是,四年多来,这一承诺并没有得到落实,以某些事业单位为名的证书黑色利益链条一直都没有停止运作,某些事业单位已经成为国家取消职业资格认证以来证书黑色利益链上的主力军!这些交钱就可以拿到手的证书,严重扰乱了培训领域的正常秩序,使得真正有价值的民间职业培训失去了竞争力和吸引力为了使得证书更具竞争力,很多民间机构被迫以数百元到上千元每本的价格向这些单位购买证书,不但高了培训成本,挤没了利润空间,证书还不是自己的,等于为这些单位做了嫁衣

因此,完全可以说,以某些国家事业单位为名建立起来的证书黑色利益链,实际上架空了近年来国家政府职能转变的改革努力,同时也使得当时的人社部的公开承诺成为一句空话。

这样看来,对证书黑色利益链进行治理整顿,是国家管理的内在要求

好消息是,今天,国家终于出手啦!尽管它来得晚了一点。

国家出手斩断证书黑色利益链,终结证书经济,将为中国的民间机构和民间组织创造一个平等公正、合理的竞争机会这样以来,民间机构和企业就可以大胆行使职业技能的自主培训和评价权,而不必再担心某些国家事业单位的证书来捣乱、抢蛋糕了!

因此,切断国家事业单位的证书黑色利益链条,让证书回归其实用本位,对于民间机构来说,对于中国心理学来说,绝对都是重大利好!

这一事件警示中国民众:现在的中国,已经进入了“外行谈证书,内行看水平”的阶段:那些动不动就宣传自己有什么证什么证的,多半都没多少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所以只好拿证书来说事;真正的高手从来不会拿证书说事,言谈举止之间,专业素养和水平就已经展示出来了。

所以,与其打听哪儿的证书背书的单位名头大牌子响,倒不如看看哪个单位的培训对自己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更能发挥实际作用;为了用而学,学了在实践应用中练,通过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远比买个冠名“中国”或“国家”的空头证书来得实在!

因为没准哪一天,你视作高大上且无上权威的那个单位就会被除名!

那么,什么样的证书最具含金量呢?

如果你想从事某个职业,那就去相关单位或公司问问他们的员工用的是哪儿的证,他们单位认哪儿的证,用人单位认的证,才是最有含金量的证

如果用人单位不认,哪怕你拿着盖有国务院红章的证,那也是废纸一张!

因此,国家对违规发证的国家事业单位的处罚,对于中国心理学来说,绝对是重大利好!


后面的内容更精彩,请持续关注本公众号。

龙心理中国式督导适用人群:心理及相关专业人员、心理学爱好者、有专业提升和自我成长需求的人员(不限行业和专业)、遇到各种烦恼困扰或问题的人员(不限年龄性别行业专业和问题种类)。


欢迎参与“中国心理学”论坛!
每周三晚21点开讲
地址:腾讯会议
会议号固定请收藏:670 6436 7972
密码不定期修改,请关注本号的更新
目前密码:405666
6月26日中国心理学论坛主题:
专题讲座1:
为心理学正名,
心理领域迈出中国文化自信第一步

心理成长完全是积极主动的过程
“学而时习之”是唯一的路径
龙心理督导学助力更和谐更幸福
常年招生,随报名随学
在线、上门解决各种心理疑难问题
详情请扫下面的二维码联系


中国心理学主题文章或论文投稿请使用下列邮箱:
邮箱:
Celia770512@163.com
联系电话(微信同号):18253386211 龙老师

精品推荐阅读

第一届(2024)中国心理学交流研讨会第一轮通知 

致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的公开信:关于心理健康英文译名的建议


中国心理学的定位、任务及其与西方心理学的关系


中国心理学精品展示4:龙心理,用中国式思维建起人类终极心理学

中国心理学概念澄清:两个常用名词的定义,以及两者的关系


中国心理学研究的多梯队局面已经形成!中国心理学论坛37发布 

龙心理研究
龙心理,心理领域的最强中国声音,自成体系的中国心理学,心理服务的领航者,来自一脉相承的中华文明,历经四代人百年的发掘整理,传播八千年中华智慧,点亮求助人心理明灯,启发受困者动力源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