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为中国心理学引领者
传普通人听得懂的理论
教人人都学得会的技能
选素质高专业强的执业
做老百姓买得起的服务
助人人成为最好的自己
这是龙心理研究推送的第455篇原创文章
(总第458篇)
============================
【编者按】这是上期的中国心理学论坛,也就是7月3日中国心理学论坛第69场的发言实录,主题是:中国式认识论和方法论到底是什么?
主持人谢江锋(深圳):时间已经到了星期三晚上的九点整,中国心理学论坛现在正式开始!
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心理学论坛!我是今天的主持人谢江锋。
敢为中国心理学引领者,
传普通人听得懂的理论,
教人人都学得会的技能,
选素质高专业强的执业,
做老百姓买得起的服务,
助人人成为最好的自己,
发心理领域最强中国音!
以上七句话七十个字,就是中国心理学的宗旨,也是我们中国心理学论坛的历史使命!
中国心理学论坛创办于2023年4月12日,以建设发展和宣传推广中国心理学为宗旨。在每周三的21点至22:30准时举行,节假日不休,我们打造的是永不落幕的心理学论坛。至今已经举办了68场,今天是中国心理学论坛第69场。
中国心理论坛是由中国心理学研究的第四代传承人、龙心理发掘整理人高行之老师发起。高行之老师是中国第一本、也是世界上第一本职业化标准的心理督导师培训专用教程《心理督导师》一书的编委,中国首批38名职业化高级心理督导师之一,还是资深传统研究者,心理督导师职业化的积极推动者和践行者,中国式督导的提出者和倡导者。本论坛的主题是中国心理学。这里的“中国”不是地域概念,也不是政治概念,而是特指中国文化逻辑的;这里所说的“中国心理学”不是一个模糊的、笼统的通俗称呼,而一个严谨的学术概念。也就是说,我们所说的心理学不是来自西方的心理学,也不是西方心理学的中国本土化,更不是在西方心理学基础上构建出来的,而是在中国文化逻辑下用中国式认识论和方法论构建起来的中国人原创的、自成体系的心理学。
那么,中国文化逻辑下的心理学是什么意思?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心,心就是指人心;理,就是指透过表面现象而发现的本质、原理、机制机理,而不是指一般的普通的理论学问。心和理连接起来,就表示“人心活动本质原理和机制机理”。因此,我们所说的“中国心理学”,就是关于人心活动本质原理和机制机理的学问或学科。凡属于人心活动本质原理、机制机理的心理学才是我们所说的心理学,否则都不是我们所说的心理学。
2018年,原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会士、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李其维老师,提出当下心理学需要一场清理门户、廓清战场的正名之举。我们是在落实践行李其维老师提出的为中国心理学清理门户正名的思想。当然,我们为心理学清理门户和正名的行动主要体现在学术和实践的的独立自主上,不强迫任何人。我们已经发布了中国心理学体系的大树模型以及《中国心理学纲要》,欢迎大家深入了解。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中国心理学体系内为心理学清理门户和正名,仅限于心理学基础理论,也就是中国心理学架构模型中的根和树干部分。对于心理学的应用,也就是中国心理学架构模型中的树冠部分,也就是实践操作层面,我们仍然倡导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
按照我国的法律法规,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在名称前面冠以“中国”二字,所以我们这里所说的中国心理学是非正式称谓,算是个“小名”,只适合私下场合称呼,它的正式名称是龙心理。因为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由于中国文化有重理而不分科的传统,所以中国文化有关于人心活动本质的原理的揭示,却一直没有独立的心理学学科。所以,中国心理学的正式名称本就应该是“龙心理”,而不是“龙心理学”。
构建中国心理学,是我们的学术任务,而构建中国心理学的目的,则是为人类的心理健康服务。因此,对于中国心理学来说,包括学术与实践两个部分,既不存在不能用于心理服务的心理学,也不存在没有心理学支撑的心理服务。因此,这两个部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割裂开来。
与之相对应,中国心理学既包括心理学理论,也包括运用心理学理论帮助人们解决与人心相关的各种问题的实践服务,它是我们的旗帜。将来,当中国心理学成为世界心理学主流的时候,“中国”二字就可以省略了。龙心理,既是中国心理学的正式名称,也是我们的注册商标,更是我们要打造的中国特色心理服务第一品牌!
中国心理学论坛是我们龙心理的学术宣传的主阵地之一,目的就是宣传中国心理学(龙心理),持续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确保中国心理学(龙心理)的旗帜不倒,吸引更多人参与构建和推广。在中国心理学论坛上,坚持我们的方向、目标、定位和原则不动摇,在这个前提下,我们鼓励参会者自由发挥、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我们中国心理学论坛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学术独立,坚持文化自信,以中国文化为主体,以中华文明为主导,借鉴西方文明而不盲从,倡导科学精神而不拘泥于科学方法,坚持中国特色,强调开放融合。
参与中国心理学论坛研讨的的中国心理学,最低要求是中国人原创的心理学体系或技术方法,不管是建立在西方心理学基础之上的,还是建立在中国文化基础之上的;最高目标是中国人原创的,遵循中国文化“易则易知,简则易从”的原则,用中国式认识论和方法论构建起来的,以中国文化为主体的、自成体系的心理学,只有这样的中国心理学,才能在心理领域发出最强中国声音!
迄今为止,龙心理,是唯一一个有着从基础理论至实践理论再到实践操作流程与方法的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心理学体系。所以,我们中国心理学论坛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心理学的构建和中国特色心理服务的探索两部分。
因为中国心理学要以中国文化为主体,以中华文明为主导,所以要构建研究和学习中国文化,就必须要学习中国文化经典。可是中国的经典有那么多,要读哪些才能有效率,读得最少却效果最好呢?哪些才是精髓和核心呢?
中国心理学团队在历代圣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最能集中体现中国智慧精髓的中国古代经典中的精品汇集成了《新时代四书五经》,分为小学书、中学书、、大学书和太学书。其中,太学书就相当于现在的博士后教材,主要包括《新时代三字经》、《论语》、《恒先》、《大学》、《中庸》、《人性论》。不过,这些经典都与传统读本有所不同,都经过了还原历史、立足当代、借鉴国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修订,把其中被篡改过的部分进行了还原,去掉了愚民的内容,增加了适合当代情况的新内容。
只要大家熟读了《新时代四书五经》,中华文明的精髓就掌握了,其他经典就不需要读了。特别是对于孩子,只要孩子熟读了我们的《新时代三字经》,孩子就不会出现心理问题。只要孩子们跟我们熟读了《新时代三字经》,熟到什么程度呢?我们随便说出一句,他都能接上下句,那么这样的孩子就不会出现心理问题;如果这样的孩子出现了问题,我们龙心理团队郑重承诺,将免费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且直到把问题彻底解决为止!
为了帮助大家阅读理解《新时代四书五经》,我们在中国心理学论坛开始前的7:30至8:50还有读书会,带领大家一起阅读“新时代四书五经”中的前五经以及其他经典书籍,欢迎大家带孩子们一起来参与,也希望大家能转发这则消息,让更多人看到,让更多家庭受益。
另外在这里告知各位老师一个好消息,今年9月份,我们将召开第一届中国心理学交流研讨会,地点是在河南的安阳,主题是“易经与中国心理学”。这是中国易经交流大会的一个分会场,到时国务院新闻办也会发布相关的活动通知。感兴趣的伙伴请搜索“龙心理研究”微信公众号,扫描后面的二维码加微信,及时获取相关的信息,有需要报名的也请微信联系报名。
今天是中国心理学论坛的第69场,今天的主题是:构建中国心理学需要用中国式认识论和方法论,那么,中国式认识论和方法论是什么?
欢迎各位老师畅所欲言!有哪位老师准备好了,请直接开麦发言。
参与即是贡献,转发即是助力,围观也是支持。欢迎各位老师围绕中国心理学主题深入思考并积极发言,为推动中国心理学构建和发展,为心理领域发出最强声音献言献策;也欢迎大家转发我们的论坛链接及密码,让更多人看到,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来参与。
欢迎各位老师发表自己的意见。哪位老师愿意发起今天的主题讨论?
如果各位老师还没准备好,那我们就先有请中国心理学研究的第四代传承人、龙心理发掘整理人高行之老师来分享龙心理的观点。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和鲜花有请高老师!
高行之:大家晚上好!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中国心理学论坛,今天是我们中国心理学论坛的第69场,我们说中国心理学必须是以中国式认识论和方法论构建起来的。那么,中国式认识论和方法论究竟是什么呢?或者说我们应该怎么样去构建?这首先是个哲学问题,非常理论化、抽象化,我就先给大家起个头。
之前,我在我们的中国心理学群里边曾经分享过,当时北京林业大学的李明老师为我的发言点赞。我当时是这么说的:300多年前西方哲学界进行了一场大辩论,就是唯理论和经验论之争,他们那个时候就已经认识到要构建一个学科,认识论是第一位的。300多年过去了,我们今天的中国人要构建一门中国心理学,到现在大家居然不知道认识论和方法论是最重要的。这说明我们跟西方的差距,差了300年!300年以前西方人看到的事情,我们中国人到现在绝大部分人还是看不到。还以为自己的方法很对,别人谁说话都听不到心里去。所以我们就不费那些口舌了,我们现在就要从认识论和方法论这里入手,你有什么样的认识论就决定了你所构建的中国心理学到底行不行。就像钱学森先生说的人造卫星一样,它到底能不能上天,从你的认识论就决定了。如果你的认识论不科学,肯定不成功。
好,我先给大家抛砖引玉,先给大家一个提示,希望大家能够从这里有所启发,跟你的智慧有所碰撞,看看能不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主持人谢江锋(深圳):谢谢高老师的分享!其他老师对中国式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有什么见解的,请各位老师直接开麦发言。
高行之:大家先别管行不行的问题,你只要认为用哪一种认识论和方法论都可以发言,我们现在先不设定一定要用哪一个。我们现在首先确定我们一定要是从认识论和方法论这个角度入手,只要大家是从这个角度上来看的,都可以发言!
主持人谢江锋(深圳):欢迎各位老师畅所欲言,关于我们讨论的主题:构建中国心理学是用什么样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各位老师可以直接开麦发言,构建中国心理学需要我们每一位老师的共同努力和奉献。
高行之:有发言的老师吗?我看到这里有一些伙伴,从去年我们的论坛一开始,这些伙伴几乎是每一期必到。这说明什么,这说明我们构建中国心理学是很多人共同的心声。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从哪做起,我们需要选择一条最省事、最高效、最可靠的一条道路往前走。
据说,毛主席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领导要有预见力。坐在指挥台上,什么也看不见,就不能叫领导。坐在指挥台上,只看见地平线上已经出现的大量的普遍的东西,那是平常的人,那也不能算领导。只有当还没有出现大量的明显的东西的时候,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
我不知道这句话出自哪里,我是从网上看到有人分享说毛主席说过这段话,分享的人也没有留下出处,所以我也不知道出处是哪。那我们就姑且当作就是毛主席说的。如果有哪位伙伴知道这句话的出处可以提供一下,我们要言之有据。
作为领导者要有预见性。我们这帮人虽然不多,但也有二十来个了,比参加“一大”的代表多了不少了,“一大”代表总共不就十三个人吗?我们现在最少的时候也有十八九个人。所以我们现在已经比我们党刚成立的时候面临的形势好多了。所以我们要乐观地来看待这个事情。
所以我们真心希望哪位伙伴如果对这方面——我们构建中国心理学是从认识论和方法论这里入手——你如果支持这个说法,也请你表个态。如果你认为哪个认识论更好,也可以讲一下。如果哪位伙伴在这方面有想法有心得有感悟,可以直接打开麦克风。我们通过这么长时间的磨合,已经彼此很熟悉了,能够坚持到现在的伙伴那都是实心实意想干成事的。虽然我们人也不是很多,其实曾经也来过很多的人,但有些逐渐就被淘汰了,因为他来这里只想说自己的东西。发现没有他展示自己的东西的机会就不再来了。我们这个论坛不是一个漫无目的的讨论,我们一定是要干成中国心理学这件大事。我们并不是在带着大家摸着石头过河,而是带着我们经过这么多年我们所走过的路,我们把我们的经验展示给大家,希望团结更多的人一起去做成这件事。我们的框架已经搭起来了,她还不完美,我们讲它很骨感。所以我们需要更多伙伴加入,用大家的智慧让她丰满起来,让她鲜活起来!让她完美起来!这就是我们之所以要希望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参与进来的目的。
好,我看张武胜老师举手了,有请张老师。
张武胜(安徽):我听了高老师讲的,我很受益。因为我正如你所说的,自从加入这个论坛过以后几乎每场都在听。我有个想法,正如高老师所说的:我们准备做什么?我什么想法呢,我觉得就我个人而言,我不知道我该做什么。所以我提个什么建议,是不是可以这样:比如每到周三论坛,所有的成员,愿意的参加的,你这段时间看了龙心理公众号上面的哪些文章?根据这些文章,你能够得出一些什么样的看法,或者你有什么心得?就是我们每次每个人都要交流一下,这些东西是就围绕着我们龙心理的这个学科的建立,围绕这个主题。或者高老师就是说你发一部分我们应该看的东西,比如说三篇还是五篇两篇,那么针对这三篇五篇,我们每个人看过以后得出一些什么见解,或有什么想法,或者什么意见,每个人轮流发言。
发言的观点是有用的还是用不上的,经过比如说高老师,你们再进行这个指导,然后我们一步步怎么朝前走。现在让大家发表看法,对什么发表看法?对于每天公众号上的那篇文章,还是因为今天讲的方法论和认识论?我也看过龙心理的“一二三”认识论,我们是围绕着“一二三”来思考,还是围绕着其他的什么什么来思考?我们要有个目标。所以我就提这个建议,我再重复一下我的想法就是:刚好是你之前发表给我们看的一些什么文章,然后我们在这些文章的基础上,我们看过了以后,我们针对文章提出什么样的看法,什么样的想法,什么建议?能不能这样来搞一下,这样是不是大家就有话可说,或者说有想法可谈。不然,可能很多人就不知道怎么谈,谈什么,没办法说出来有参考价值的东西。虽然说每个人都有些认识问题的方法,但是就我个人而言,我能不能具备去研究一门学科的能力,我还不知道,我只能讲通过看了一些文章观点我有一些小的想法。抛砖引玉的发言,我还是能做的。我就讲这么多,谢谢!
高行之:好,感谢张老师!张老师的建议非常好!很具体。其实我们已经很长时间了,大家如果看我们的公众号,就会看到今天的公众号后边就有下周三的主题内容。我们在我们的中国心理学群里每天也都有分享,你看我们并不是说要求大家一定要按照我们的思路走。我们的意思是什么?比方说我们提前一星期已经公布了我们今天的论坛主题,那么感兴趣的伙伴,你就可以动用你的渠道,你能找到什么样的资料,你就找什么样的资料。我们今天的主题是关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那你去找这方面的一些资料去做一个了解。你找什么样的都没关系,只要是与认识论和方法论这个问题有关的,那你今天你不就有话可说了?如果你不去找,你可能就无话可说。
所以说我们的这个主题是早就亮出来了,我们的公众号上提前一周就告诉了大家下一周我们要讨论哪个主题。如果你想参与这个主题讨论的,一个是大家可以到网上随便搜,到图书馆随便去查;第二,你可以看我们的“龙心理研究”公众号上的文章,你输入“认识论和方法论”,所有这相关的文章,你挑着读上几篇,你自己就能看出一些东西来。
非常感谢张老师的这个建议,非常好。这里我也顺便给大家讲一下,如果没有关注“龙心理研究”公众号的,大家可以微信直接搜索“龙心理研究”。大家既然每周都来,那么大家一定要上上心去看看我们下周到底是要讲什么?大家工作可能比较忙,也顾不上;再一个有些伙伴他可能看不进去。这个也不要紧,因为我们说了,在这里我们是希望大家从不同的角度能够提供更多的线索,我们并不是说我们这一个方法就是最好的,我们不是这个意思,但是我们希望大家一定要围绕我们提的这个主题来发言,你要围绕这个主题去搜集资料。从哪搜集都不重要,你看我们龙心理公众号也可以,你从网上去搜别的也可以,只要是与认识论和方法论有关的,只要能跟我们构建中国心理学结合起来这样的意见都是最有价值的意见!
所以,非常感谢张老师提问题,把我们的论坛引向一个更有价值更高效的方向,谢谢张老师!关于张老师提的建议,我们下一步争取把这个事情落实得更到位,让大家能更有参与的感觉。可能大家以前没注意,我们也没强调,那大家以后就会留意了:很长时间以来,我们几乎是每天都发一篇,每天发的都是围绕着我们现在讨论的主题。你看我们前几天发的钱学森先生的这个开放复杂巨系统论及方法论与中国式认识论和方法论。之前也发了好几篇介绍中国式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文章,大家可以到网上去搜。只要是与认识论和方法论,与我们构建中国心理学能够联系起来,说出你个人的想法,这就是我们在论坛上最希望听到的声音。希望伙伴们如果有感觉的就可以打开麦克风继续发言。我们的目标希望达成一个共识,我们现在再讨论就进入第四轮讨论了,我们不能再出现前期的时候出现的现象。就是我们组织大家今天讨论问题A,结果没人说话;到了下周我们组织大家去讨论问题B,有人就开始说问题A很好,很重要,应该先研究那个问题。结果我们到了再下一周我们讨论问题C,结果这个人就说了,问B题很重要。那我们又回过头来再讨论A的时候,他又不吭声了。这根本不是干实事的一种态度,我们没有功夫在这里浪费时间。我们推动的是一件落地的事情,所以需要跟大家统一思想:就是我们不能再像前三轮那样去讨论了。那样是不行的,你是来打发时光的吗?就像刷抖音一样吗?所以,我们这么做是有原因的,就是希望大家知道中国式认识论,大家听了觉得确实有道理,那我们接下来做的时候就能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那么现在有伙伴们要发言吗?我们在构建中国心理学过程中,尤其是我们最初刚刚提出来的时候,许多伙伴有这样的一种想法,觉得我们构建中国心理学,因为没有人干过,我们就是从头开始没有可以学习或模仿的经验,所以就引用了一句非常流行的话,叫做“摸着石头过河”。他们认为,构建中国心理学摸着石头过河。
摸着石头过河构建一个学术体系,这样做行还是不行?我先跟大家要分享中国大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在现代中国的科学领域,没有任何一个人的学术水平、所发挥的作用和作出的贡献能够超过钱学森先生。所以,现在我们看看钱老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钱老晚年研究人体科学、人体生命科学、思维科学,他想构建一个中国特色的大科学体系。钱老晚年他仍然有非常大的雄心壮志,他提出了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问题。我们“龙心理研究”公众号上专门有文章进行了相关介绍,点击这里可阅读全文,此处省略不讲。
钱学森先生提出了“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概念,也就是“钱学森系统论”,这是一个全新的认识论;同时,钱学森先生也提出来相应的方法论,合起来就是“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论”,这就是钱老在他一辈子科学成就基础之上形成的一个全新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钱学森先生曾经具体地说到摸着石头过河到底行还是不行?这段话出自于钱学森先生关于系统论的笔记,这篇笔记的名字叫做《创建系统学》,。这里我跟大家读一下这段文字:
我们常说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的预见性很差。我曾经说笑话,我们放人造卫星也是走一步看一步,那早就打飞了,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没有理论怎么行得通呢?但是现在要建设社会主义,要在建国100周年的时候,即2049年,使我们的国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是一段好长好长的路。而且没有多少年了。多少年?65年。65年你要走完这条路,你老在摸着石头过河,那可不行!我们不能再犯错误,或者尽量少犯大错误,不要犯大错误!那我们必须有预见性。这预见性来自于什么?来自于科学。这个科学是什么?就是系统科学。这个科学系统科学的基础理论——系统学。
从这段文字大家能够看得出来,钱学森先生的这篇笔记写于1984年。他说的核心是什么,我们真正要干成功一件科学的事情是不可以摸着石头过河的。你摸着石头过河,你的人造卫星早就打没了,飞到哪去你都不知道!怎么能摸着石头过河呢?
换个说法,摸着石头过河只能用于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而绝对不可以用在科学研究和学术研究中,科学研究和学术研究必须要有预见性,而预见性来自于科学,中国航天事业的预见性来自于科学的基础理论——系统学。
那么,我们构建中国心理学的预见性应该来自什么样的科学呢?
那些经过长期历史的检验确认真实可靠的成功经验,就是可以为构建中国心理学带来预见性的科学。
可是,这样的科学到哪儿去找呢?
在整个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从未中断过的文明就是中华文明。这表明,只有在中国文化中的,才有可能找到为构建中国心理学带来预见性的科学。而这样的科学,必然是建立在中国式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上的。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因此,中国式认识论和方法论,必定是我们构建中国心理学不可或缺的工具和基础!
钱学森先生也已经发现了,西方心理学100多年的发展历史验证了一个事实:从生理学的角度是不可能研究透人的精神的。你看看现在治疗精神病的效果你就知道了。如果现在你还在执着于用什么实验的方法去研究心理学,那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你对人的心理一点都不了解!你是在把人的心理当成自然的物来看待。自然的物,用中国话讲那都是“死”的物,它跟我们的人心有生命之“物”它是不一样的。我们有句俗语说:事是死的,人是活的。人当然是活的,这里所讲“活的”显然不是那个层面的意思,真正表达的意思是说人“心”是活的。
所以,从生理学的角度,你不可能研究透人的心理。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关于脑电。某个脑区的放电出现同样的状况,这能代表两个人的心理内容一样吗?很可能是不一样的。既然他的脑结构是一样的,脑电也是一样的,心理内容却不一样,那么说明了什么?如此明显的事实还不能把那种执迷于自然科学的人拉回来吗?!100多年西方科心理学的发展,现在还看不清西方心理学已经进入了困境吗?
幸运的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西方的经典被翻译成中文。而这些经典越来越多地揭示了一个事实:我们一直以来说的西方心理学,它就是讲的灵魂学。很多人不承认。人民邮政出版社3月份出版的由西方的心理学史学家写的一本书,里边就明确承认西方心理学psychology字面意思就是“对灵魂的理性研究”。这位西方心理学史学家明确地说:哲学家都不愿意使用“灵魂”这个字,都换了一个字眼。即使是换个说法,那也是换汤不换药,研究的仍然是灵魂问题。前不久,我们发现一本好书,这是近几年出版的一本书,就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西方心理学经典译丛”这一套书里面的一本。这一套书里边其实有两本是讲灵魂的,一本是荣格的《寻找灵魂的现代人》;一本是《心理学与灵魂》,这是叫做奥托.兰克的一个人写的,他是弗洛伊德的关门弟子。奥托.兰克的这本书很有特点,它是从心理学发展的历程来分析心理学和灵魂到底怎么回事?到底什么关系?这两本书都值得大家去读一读。至少你应该点击这里粗略看一下奥托.兰克对西方灵魂学发展阶段的解读。
我们的立场非常明确,第一,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立场是毫无疑问的。第二,我们的中国心理学作为一门学术,它在学术上是独立的,不带有任何政治色彩。我们不是用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去研究心理学,而是用一种客观中立的纯学术态度去研究心理学,我们构建的是一个不带有政治色彩、超越文化与社会制度的适用于全人类的心理学。有利于我们中国心理学快速健康发展的方向才是正确的方向!
我们已经开始了第四轮讨论,我们从认识论入手,其实就是希望我们大家能够达成共识,就是真正认识到:我们不能再摸着石头过河了,我们需要中国式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指导并且以此为工具来构建中国心理学。
我们为什么说中国式认识论和方法论是可靠的?因为人类发展到今天,唯一一个从未中断过的文明是中华文明。中华文明怎么形成的,就是建立在中国式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之上的。也可以说是中国式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确保了中华文明没有被中断。为什么这么讲?大家看西方文明都是一个文明取代另一个文明,他们这样就是中断的。因为西方文明是建立在西方式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之上的,他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是什么,我们给他称为“二元对立式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你看300多年前他们争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时候,一个叫经验论,一个叫唯理论。我们去深入的思考分析就会发现一个现象:西方很多的概念都把中国人给误导了。比方说唯心主义,我们中国人以为唯心主义就是我心里想什么就有什么,这叫“唯心”。实际上西方人说的唯心不是这个意思。西方人说的唯心叫做观念论,唯观念论,或者叫唯逻辑论。他讲的经验主义,也不是我们中国人以为的那个“经验”。他的经验主义,是指我们中国人所说的感知感觉。因为很多朋友他对哲学理解得不是很透,所以他不知道这里面有很多概念的翻译都是有问题的。是这些错误的翻译误导了大家。
300多年前西方人搞的经验论和唯理论的争论,其实就是今天我们心理学上所讲的你是感性的人还是理性的人。大家可以这么粗略去理解。如果你是一个纯感性的人,那肯定不是一种健康的状态;你是一个纯理性的人,肯定也不是一个很健康的状态。我们大多数人其实处于理性和感性中间,需要感性的时候感性,需要理性的时候理性,这才是一种健康的状态。那你怎样才能让自己处在中间,这不就是我们中庸所表达的意思吗?我们不是静止的中间这个点,而是我们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要经过不停地调整,才能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所以我们就会看出来:唯经验论是不对的,唯理性唯理论也是不对的。
为什么说中国式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能够研究透心理?
我们先来看一下我们所说的心理的特点,我们的人心有什么,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脑是客观世界的反应。对于这句话,大家需要深入的去理解。只有客观世界,我们的人心不活动,他能有反应吗?他肯定不能反应。我们的人心没问题,但是我们没有生活在正常的物理环境当中,他能成为健康的人吗?能够形成一个健康的人心活动吗?不能。狼孩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一点。这说明什么道理,这说明我们的心理它不是脑的功能,也不是我们的什么什么外来的东西。
我们可以这么去打个比方,把我们的心比作一个镜子。那么镜子里边形成的图像需要两方面的作用,第一需要镜子本身,镜子是什么镜子就是我们的人心。你必须有人心,你必须是一个活的生命,你是个人才行!你都不是个人,那就没办法,那就等于没有镜子,那咱就不谈这个事了。那么什么是客观世界,这就是我们讲的辩证唯物主义讲的客观世界,就是要有客观世界还要有镜子,而且镜子和客观世界必须产生链接。如果我们的镜子比如说是用黑布蒙着的,镜子在这里和客观世界也不能产生反应。这又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的人心活动的内容,它是既来源于人心本身,也来源于客观世界。
所以,如果只是从生理方面从脑功能上来研究,肯定研究不透心理!如果只是从主观出发去研究客观世界,那就必然会陷入唯心主义,那你肯定也研究不透心理,你研究出来的那都是动物的心理,那根本不是人心!人和动物肯定不一个层次。那这些例子就可以告诉我们,要想研究心理,离不开两样东西:第一是人心;第二是整个的我们所处的环境。这个环境就包括物理环境和文化环境。我们的中国心理学给他起这样一个名字,我们的人心,我们说他是来自于“天性”。天性就包括你的身体、身心都在里边了。我们中国文化一定是以“物”为本源的。我们的中国文化,从西周开始,至少是从西周开始,中国人就已经不相信是鬼神主宰世界了!从西周开始,中国人就是以人为本。现在很多的中国人拿着西方上世纪70年代的什么人本主义当宝贝,2000多年前中国就是在践行人本主义了!
中国式认识论和方法论诞生了中国特色的宇宙观,点击这里可以阅读全文,此处省略。人性是身心合一的,这叫天性。一个个体的天性,我们只要说他的天性一定是指的他的人心和身体是合一的。
天性怎么来的?
上海博物馆馆藏的战国楚简和郭店楚简里边有一篇相同的文章,原文没有篇名,我们给他起个名字叫做《人性论》。《人性论》里边清清楚楚地解释了人的天性哪来的,“性自命出,命自天降”这句说得很清楚。你怎么来的,是命,你命中就是生而为人,你命中生而为男人或者为女人,你生在你的父母这个家里,你的邻居是谁,这都是你的命,你没办法改变。这些你必须得接受。这些不接受不行,你身为一个男人,你非得变成个女人,你说他这不是心理有问题吗?
我们讲就是中国文化里边把这个灵魂、生命,我们中国文化里边有灵有魂有魄,但是灵魂不是中国文化里边的东西,灵魂是从西方人来的。实际说灵魂一定是西方的东西,我们中国人讲魂讲魄也讲灵,但灵和魂这是两个概念,它不是一个东西。所以你不要拿西方的文化来理解中国文化,不要用西方文化概念来掏空了中国文化的概念——说着中国话想的意国却是西方文化的内容,这是一个很危险的方向。人心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我们构建中国心理学,一定要从唯一一个从未中断过的文明去学习,而不是那些连祖宗都不知道是谁的文明。我们把这个事情搞明白了,我们研究心理学首先就要弄明白中国文化当中讲的心是怎么来的,我们这个《人性论》里面已经讲解的很清楚,今天我们不展开讲。同时也告诉你“魂”是怎么来的,“魄”是怎么来的?我们发现西方人到现在为止也没搞明白灵魂怎么来的。奥托.兰克讲过所有西方人讲的都是“没有灵魂的灵魂学”。他用生物灵魂学的视角来研究灵魂,灵魂怎么来的根本不知道。因为他没法讲,一讲怎么来的这个问题,他就掉入神学里边了。我们中国文化可以给他解释清楚灵魂怎么来的,从心里来的。申荷永老师有句话我们非常赞同。我们中国心理学未来走向世界,就把中国两个字去掉了。以后说心理学一定是说的中国心理学。西方人的灵魂一定是在心里边,心哪来的?心就是我们中国心理学教给他的。这就是申荷永老师讲他想给西方的心理分析安上一颗心,因为西方人没有心,他只有脑没有心,有灵魂但没心。所以我们中国心理学将来一定会取代西方心理学。你现在不相信,等你真正了解我们中国心理学的内容以后你一定会相信。要不然我们2000多年来那么多的圣贤,为什么会相信?大家可以好好思考,难道2000多年来中国的圣贤加在一起,都比不上你几十年的经验吗?都比不上你一个非科班出身的人对人的心理理解的透吗?你想这是可能的吗?我们跟大家分享的东西,从来就不是我们个人的意见,我们分享的都是从专家从那些大师从圣人的话里边找出来的。我们把它连到一起。
那我们的中国式认识论和方法论到底是什么样的?我找来找去,发现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的一首诗就是最生动形象最贴切的一个对中国心理学“一二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描述。他怎么描述的?李白有一首诗是这么说的: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四句话就把中国一二三的思维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二三的思维在《道德经》里边就叫“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到了“三”万物就出来了,没有“四”,因为到了“三”万物就出来了。万物怎么出来的?这就是一个认识论。我就用这个认识论,我找出一二三来,这个物体就和其他物体分开了,它就成了一个独立的物体了,它就有了自己的名字了,就这么来的。
在《易经》里边“一二三的认识论”它叫什么?三极。“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这是《易经》的点睛之笔。《易经》讲了那么多,讲的是什么,讲的是道。它讲的道又是什么?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八八六十四卦,每一个卦都是由六根爻组成,不同的卦就是六根爻之间变化的结果,组成了不同的卦。这就是一二三的认识论,为什么,每一个基本卦有三爻,是不是一二三的来源,有上爻,下爻,中爻,上中下就出来了。
《易经》讲一阴一阳之谓道。于是很多讲中国传统文化的名人都说阴和阳说的是“二”。这个说法其实是错的!至于为什么是错的,暂且不讲,回过头来再来看李白的这首诗。李白想喝酒了这个事件这就是“一”。整个事件是“一”,那想喝酒没有人陪很孤独怎么办?找个伴,找谁?那月亮仙子就在远远的看着李白。这时候就有了“二”了。李白喝酒这件事情这是一件事,然后就有了两个角色。一个角色是诗人,另一个角色是月亮。所以李白举杯邀明月,这是什么意思?“二”之间开始对话了,结果这个“二”的对话,跟着谁又来了?小“三”不请自到!影子来了,这个影子就是不请自到的小“三”。请注意我们的中国式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特点,“三”它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依赖于“二”而存在的。只要“二”在,“三”就一定会出来。但如果没有了“二”,那“三”也就没了。这是“一二三认识论”里边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我们看,只有诗人没有月亮会有影子吗?不会有。只有月亮没有诗人会有影子吗?也不会有。只要有了诗人和月亮,他一定有影子。回过头来再说,刚才我们留的那个思考题。“一阴一阳之为道”,这说的是阴和阳吗?肯定不是。我们从物理学上讲正电子负电子两个只要一碰,就没了,灰飞烟灭了。为什么我们的太极图的阴和阳,黑白两条鱼它能够结合在一起?很简单,因为阴和阳之间它有一个边界,这个边界叫什么?这个边界就叫“中”。所以大家看“一阴一阳之谓道”,这句话表面上说的是“二”,但指出来的却是“三”。“二”是阴和阳,“三”是“中”,说阴阳之间有个“中”,它才能够阴阳和平共处,要是没有“中”,它们两个就都没有了,这是符合物理学原理的。
我们中国文化讲“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你不管是物理学也好,还是心理学也好,还是什么辩证唯物主义也好,大家说法不一样,但最终的结果一定是相同的。最后一定会产生同样的结果,如果是这样的结果,这就代表是正确的。如果是产生了相悖的结果,那就代表一定有其中一个是错的。所以大家要知道我们讲阴阳的时候,实际我们强调的是那个“三”,也就是“中”,也就平衡。阴阳它是一个代表,代表的对立的两极,比如上下,左右,前后,大小,长短,古今。理论上只要是相互对应的一对概念,它就可以叫阴阳。但你不管是指什么,你只要有左和右,就一定有个中。只要有前和后,也一定有个中,所以“中”是任何事物都离不了的。“中”的存在,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你说不要它了,这不可能。只要有“二”,它一定就有“三”。这就是我们中国式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所揭示的一个道理。
那回到心理学上,“一”是指什么?“一”是指宇宙,“二”是指什么?宇宙里边有了一个“我”,有了独立的个体。我作为一个个体和其他的个体都不一样,所以对于每一个体来讲,其他所有的个体以及所有的环境,那都是外部的,都是“非我”的,只有“我”自己才是我的。除了这个“我”一切都是外部的事物,所以我们的天性个性的自我来讲,我们的自我这就是“二”里面的其中之“一”,自我这是其中的一极。那在自我之外,我们有一个环境,一个物理的环境包括其他个体,包括我们的山水房屋,这些所有的物理环境。这个物理环境,我们在心理学上有一个专门的概念叫什么,叫作社会。我们所说的社会就包括物理环境,包括我们的国家制度什么的政治环境。另外还包括什么,还包括文化,就是指除了物理环境之外的这一套,这叫文化。你看这个文化,它是一种虚的东西,就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环境,它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但是它们共同组成了我们的客观世界,这就是“二”里面的另一极。那我们的人心和整个的客观世界合起来两个产生链接,这就有了我们的心理活动内容。我们的心理活动内容是这么来的,所以我们的心理学研究什么,我们的心理学研究我们的人心活动的原理、机制机理。我们并不研究活动的内容,当然我们的机制机理一定是通过内容找出来的。一定是通过内容找出来的,逻辑关系是这样的。我们现在一定要明确一点:只有用我们的“一二三的认识论”,才能科学地解释人的心理到底怎么回事?为什么脑神经结构相同的脑电,核磁共振的相同结果会对应着不同的心理内容,为什么?原因就在这里。原因就在于我们的人心和环境链接。
大家注意,我们从物理学的视角来看,任何两个个体他都不可能完全重合在某一个点上。正因为如此,每一个个体的心理他都是独特的。如果我们把人比作镜子,每一个个体,他看待镜子里边的这个图像一定是独特的。这就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的脑神经结构相同,甚至我们的生化指标都基本上一样,但是我们的心理内容就是不一样。这就能解释清楚了,为什么不一样?因为我们两个的视角不一样,站的这个位置不一样,不同的位置对应着不同的光学反应,不同的光学反应就对应着不同的心理活动内容。所以,很多人都讲要重视科学,即使是在科学面前,也只有用我们的中国式的认识论才能很好得解释人类的心理到底怎么回事?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坚持用中国式“一二三的认识论”来构建我们的中国心理学的原因。
关于我们的中国式认识论和方法论,今天晚上就跟大家介绍到这里。还有几分钟的时间,看看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抓紧提,我再把时间交给我们的主持人。
主持人谢江锋(深圳):好的。谢谢高老师的分享!高老师今天详细给我们讲了中国式的认识的方法论,用非常有代表性的一首诗来解释了我们的“一二三理论”,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用诗人、月亮和影子这个三个形象的比喻来解释了我们这一个“一二三”认识论。再次感谢高老师,辛苦了!
这里再次提醒各位老师,在我们每周三晚上九点的论坛之前,从七点半到八点五十这段时间,我们有中国心理学的读书会,目前我们读书会的主题是《新时代三字经》,也欢迎各位老师积极参与。
另外,我们下周三讨论的主题也在今天的公众号上已经发了,下周三讨论的主题是:我们中国文化中的“心”到底指的是什么?欢迎大家搜集这方面的资料,带着你的感悟你的理解到时候我们一起讨论。
我们今天的论坛就到这里,感谢各位老师的积极参与。大家晚安!
高行之:非常感谢大家参加我们的论坛。我们下周三不见不散。晚安!
后面的内容更精彩,请持续关注本公众号。
邮箱:Celia770512@163.com
精品推荐阅读
▼
致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的公开信:关于心理健康英文译名的建议
中国心理学精品展示4:龙心理,用中国式思维建起人类终极心理学
中国心理学研究的多梯队局面已经形成!中国心理学论坛37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