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基本内容介绍与答疑,中国心理学第64场

文摘   科学   2024-06-05 06:08   山东  

传普通人听得懂的理论

教人人都学得会的技能

选素质高专业强的执业

做老百姓买得起的服务

助人人成为最好的自己

这是龙心理研究推送的423篇原创文章

(总第426篇)

============================ 

编者按】这是5月29日中国心理学论坛第64场的全场发言全程实录,主题是:中国心理学基本内容介绍与答疑。本场是对《中国心理学纲要》后半部分的介绍与答疑。

主持人宗凌凌: 大家晚上好!欢迎来到中国心理学论坛!

国心理学论坛的时间是每周三晚上的21点至22:30我们打造的是永不落幕的中国心理学论坛。时至今日,我们中国心理学论坛已经开展了总共63场今天是我们的第64场。

中国心理学的主题是中国心理学最低要求是构建中国人原创的心理学体系最高目标是构建中国人原创的遵循中国文化“易易知简则的原则用中国式认识论和方法论构建起来的,以中国文化为主体的自成体系的心理学。中国心理学论坛内容包括中国心理学的构建和中国特色心理服务的探索两部分。

欢迎大家围绕中国心理学的主题深入思考并积极发言为推动中国心理学构建和发展为心理领域发出中国最强声音献言献策

参与即是贡献!转发即是助力!围观也是支持!

经过四代人一百多年努力的探索,又经过前面63场的讨论,我们中国心理学龙心理团队已经整理出了中国心理学纲要。上周的论坛我们已经在这里讨论了中国心理学纲要》中关于中国心理学“我是谁”以及“为什么建”的问题。那今天呢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关于中国心理学长什么样”的问题。所以咱们今天的主题:中国心理学长这个样,您有什么意见或建议?

下面就有请我们尊敬的高老师来为我们介绍一下中国心理学长什么样

高行之老师呢是中国传统文化资深研究者中科院心理所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研究生,国家心理督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十月出版的心理督导师编委成员,中国心理学研究第四代传承人龙心理发掘整理人督导学学科带头人中国式督导的提出者和发人。那我们鲜花掌声有请高老师。


高行之: 欢迎大家来到中国心理学论坛第64场的现场!

上周的中国心理学论坛上大家一起审议了中国心理学纲要》第一、二两个部分,包括我们中国心理学的定义定位指导思想目标与任务等等今天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心理学长什么样,也就是基本内容,以便让大家大体知道中国心理学都讲了些什么,与西方心理学有什么不同。就像我们党开一大当然需要首先明确一下党的目标宗旨,未来要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究竟是什么样的,总得大体上描绘一下。对吧?要不然,啥也不知道,谁跟我们一起走呢?现在我们介绍中国心理学的内容就起这样一个作用,就是首先让大家知道中国心理学大概长什么样子。这样呢大家能够更加的清晰更加的有信心。

那第一,我们就需要清楚是什么。中国心理学所说的“心”,当然不是指心脏。心脏之“心”在世界各国文化中都有,但是,心理学的“心”却是中国文化所特有的概念,西方没有“心”这个概念,在西方文化中找不到一个词来对应中国文化中的“心”既然西方文化中连“心”这个概念都没有,所以也就不可能有心理学。连“心”都没有,哪来的心理学呢?

那么,我们所说的西方心理学怎么来的呢?

原来,是中国人借用西方的灵魂学当作心理学来用了。换句话说,我们所说的西方的心理学,其实是西方的灵魂学,我们把西方的灵魂学翻译成了心理学,当心理学来宣传使用了。西方心理学其实是冒牌的心理学,是假的心理学,它的真实身份是灵魂学。真正的心理学只能出现在中国文化中!

要了解中国心理学,就必须先搞清楚这个关于心理学的最基本的常识性问题。

我们中国人讲的心,与西方人的灵魂有相通的地方,所以粗略地借来一用是可以的。但是,我们中国人讲的心,与西方人的灵魂又有着本质的不同,更有文化的差异,所以细讲起来,两者有着非常大的不同。也正因为如此,西方灵魂学被当作心理学引入中国以后,在最初的八九十年的时间,对中国人认识心、心理发挥了很大的、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但随着中国老百姓对西方灵魂学的深入了解,又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检验,两者之间差异就慢慢显现了出来,中国人发现问题越来越多。于是,有人开始对西方的灵魂学进行中国的常模化改造,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有人开始构建中医心理学,还有人提出了要对其进行“中国化”或“本土化”;到进入了新世纪以后,特别是2010年代以后,“中国心理学”这一概念开始越来越多地被提及。这些现象的背后,其实都是西方文化对灵魂的认识和中国文化对心的认识的差异引起的。

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心理学学科越来越发达,人们掌握的心理学知识越来越丰富,奇怪的是,各种心理问题不是因此而越来越少了,反而是越来越多!这明显违背了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应该发挥的最基本的作用。尽管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很复杂,但是,毫无疑问,这已经足以说明,我们所借用的西方的灵魂学并没有起到应有的科学作用。而在美国畅销著作《像我们一样疯狂——美式心理疾病的全球化》一书,通过对全球多个地区多位专业人员的采访研究,作者得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结论:“过去20年里进食障碍病例在中国香港开始升高,并蔓延至中国大陆。创伤后应激障碍已然成为一个常见的诊断、‘通用术语’,用来形容战争、灾害所带来的苦难。此外,还有一种‘美国版’抑郁症目前正流行于世界各国。如此的疾病大爆发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这些病又是通过什么渠道传播的?本书旨在提示病毒正是我们(指美国人)自己。”详情可点击这里阅读《美国学者揭露心理问题越来越多的真相:病毒正是心理学自己!》全文

为了体现国家对民众心理健康的重视,国家成立了一个专门的部门叫做“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可让中国老百姓想不到的是,这个部门的英文译名中却没有“心理健康”只有“精神健康”!为什么?因为在西方没有“心理健康”这个概念,只有“精神健康”,所谓“精神卫生”其实也是“精神健康”!所谓“心理健康”,不过就是糊弄中国老百姓的文字游戏!问题是不是很严重?

原来,中国人所接受的所谓“心理健康”知识和教育,其实都是“精神健康”知识;中国人所说的“心理问题”其实就是西方人说的“精神问题”,西方人根本就不知道中国人说的“心理”为何物!中国的老百姓都被“心理学”这个概念给忽悠了!详情可点击这里阅读原文

难怪心理学学科的大发展却解决不了中国人的心理问题呢!原来中国人所发展的“心理学”学科中国人的“心理问题”两者其实是驴唇不对马嘴!虽然有些相似,根本就不是一码事儿!

中国的心理学研究者、教学者、工作者是不是很尴尬?


当下的现实,迫切需要一门真正讲中国文化中的心理、能真正有效解决并减少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的学科。有了这门学科,就可以帮助国家相关部门摆脱中英文译名玩文字游戏糊弄中国老百姓的嫌疑了。对不对?

所以说,当下的现实迫切需要中国心理学的出台。而中国心理学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要讲清楚中国文化中的“心”到底是什么。

首先,中国文化中的“心”,是一“物”,但是,不是像大脑一样的在于客观世界里的实体“物”,而是存在于主观世界里的物,这类物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做“象”。以下内容略,可点击这里查看原文

上面这是我们介绍的基本概念,通过这几个基本概念,大家就能够感觉到我们的中国心理学和西方心理学真的是不一样。不仅概念不一样,理论也不一样我们接下来看理论。

那我们中国心理学的理论呢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基础理论另一部分叫核心理论。

基础理论呢,就是讲我们的道,中国文化的核心,也就是中庸思想。不过,必须重点强调,这里说的中庸思想不是大家心里的那个中庸因为大家理解的中庸毫无疑问是错的因为字典上这两个字都解释错了!这属于我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而且呢,在2016年的时候,代表这一成果的论文就已经发表在研究先秦文化的国家核心期刊上。这篇论文的内容很简单,但是结论意义却非常重。该研究表明,包括辞海》、《新华字典在内的所有的工具书对于”、“”、“中庸”的解读都是的!这部分内容,大家在其他地方是看不到的,属于我们独家拥有的内容,我们拥有知识产权。关于我们的基础理论就介绍这么多。

一个呢就是我们中国心理学的核心理论核心理论呢由九个子理论组成这九个子理论人心活动的本质和原理、机制机理都解释的清清楚楚意识是怎么开始的?我们的心理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会遇到问题?我们人心的动力是来自于哪里?自我结构是什么样子的?都解释的清清楚楚。

更重要的是,这些解释适用于世界上所有的人种所有的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制度下的人都一样的适用。所以我们的中国心理学,包括基础理论和核心理论,都是跨文化跨社会制度、跨宗教信仰,都可以与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心理学流派实现完美嫁接。当然了,要不要嫁接、什么时候嫁接咱就不管了,那是人家自己的事。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总有一天,它总会来嫁接,否则,它就会被淘汰!我凭什么如此自信?请大家回头看一下:人类古代文明,只有中国文明没中断过,其他文明都消失了。如果中国文化解决不了,还有哪种文化能解决?如果你还是不信,那咱们就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哪九个子理论呢?

第一个叫做心理形成一二三理论”,简称“心理形成理论”。

为什么叫“一二三理论

道德经里边讲:道生一一二二三三生万物。到了三,万物就出来了。这里讲的就是中国式认识论和方法。我们中国心理学的核心理论中凡是用中国式认识论和方法论构建起来的理论,都“一二三理论”。

第一理论呢就是讲一个人的心理怎么形成的

第二个呢叫做心理模式一二三理论”,简称“心理模式理论”。西方灵魂认为,我们每一个人有人格性格。我们中国心理学里边没有“人格”和“性格”这两个概念。请大家一定要记住中国心理学不承认有所谓的人格性格。我们承认人与人之间有天性的差别但是不存在稳定不变的人格性格”,西方灵魂学所谓的人格性格其实都是习惯的表现。西方灵魂学把心理问题分了很多种,又是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又有什么神经症性问题精神病性问题而且呢,下面又分了很多种类,什么焦虑抑郁恐惧等等,一大堆的概念。但是在中国心理学里边非常简单,所有的问题都只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就叫习惯这是中国心理学与西方灵魂学的又一个显著的不同。

你难受是因为你有不良习惯别人不难受,至少是因为别人的习惯没像你这样困扰到自己只要是正常人,遇到了困扰或问题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习惯导致的习惯是重复性行为形成的,既然能形成,当然也就可以改变。所以我们帮助正常人解决问题,只要找出来是哪个点有不良习惯,明确正确合理科学的处理方式是什么?告诉教会你,然后你回到生活中学而时习之”,反复练习,只要练习到一定的次数,由量变到质变,习惯成自然,那么新习惯就会取代旧习惯,问题就在不知不觉当中解决了。

但是,西方灵魂学里边所谓的人格性格就不行了,只要说到人格、性格,那就是无解。只要说夫妻之间是性格不合,如果不想凑合着过那就只有离婚习惯,别无选择——因为性格是改不了的;只要说到人格,那就没办法了,人格是改不了这就是西方灵魂学的观点。这是不符合事实的。

第三个呢,(以下从略,点击这里可查看《中国心理学纲要》原文)

那么还有呢,就是关于中国心理学的架构体系这个架构体系呢,我们以前也多次给大家介绍过,就是中国心理学架构大树模型。很多人一听中国心理学,就会联跟西方搞对抗,联想到要搞封闭。那么到底是心里装着对抗和搞封闭的想法呢?大家看看这张图就明白了。

从这个模型可以看出,我们中国心理学是开放的任何一种心理学流派技术,都可以在树冠找到自己的栖身之地。当然能不能坚持下去、能坚持多长时间,靠你自己的本事了。如果老百姓不认生存不下去,那就没办法。对不对冠的部分,就是中国文化中的“用器”立业阶段,也就是利用各种工具、技术具体操作阶段,一定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可以充分施展你的个性才华

树干代表的就是每个人从出生到成人的人生成长路径。不管是哪个国家或种族、民族,也不管是什么社会制度、文化或宗教信仰,这个成长路径都基本差不多,只有具体内容上的差别,而没有形式上的分歧。因此,它是统一的,是没有其他分支路径的。而中国心理学的特色在于,在个人成长路径中,加入了中国文化特色的修身理论和实践方法。尽管修身也改变不了个体的成长路径,但是修身却可以明显改善个体的成长质量。

树根代表的就是我们的基础理论道或者称之为“中庸”,当然也包括学道知道修道所必须的法象

可以看出,我们的中国心理学不仅仅是讲中国人学习使用的心理学,也可以适用于任何国家、种族、民族或社会制度、文化、宗教信仰的人。所以,我们欢迎包括西方人在内的全世界全人类都来学习运用


岱庙正阳门内东侧汉武帝时种植的“挂印封侯”柏,注意红圈内


需要强调的是,所有的心理学一定是建立在对于人性对于人心活动原理深刻认识和把握基础上的。到目前为止,除了我们中国心理学外,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其他心理学体系能够做到这一。大家只要深入学习,了解我们的九个子理论,你就能够知道我们说的不是空话,还真是这个样子;当学了这九个理论之后,就会发现西方心理学总在那里绕圈子绕了很多圈,层层递进;而我们中国心理学则可以直达本质核心。这是我们中国心理学跟西方心理学的双一个显著的区别。

以上呢,给大家介绍我们中国心理学的基本内容以及整个体系的基本架构。接下来再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中国心理学的实践体系

在学术上,中国心理学的实践体系叫中国式督导,也叫做“龙督导”,简称“督导”;在商业服务上,中国心理学提供的社会服务称作“和谐赋能”。

这里重点说一下中国心理学的商业服务“和谐赋能”。这个名称,首先是为了彻底消除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贴标签的弊端,消除因“心理”与“问题”联系在一起给中国人带来的所谓“病耻感”。其次,就是告诉人们,一个人在人生当中遇到问题、困扰很正常,就像汽车缺没需要加油、电车电量不足需要充电一样的普通和自然。

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中国心理学特有的学术体系,彻底走出了西方心理学学习内容多、培训费用高昂,最终导致心理服务超出中国老百姓购买力,从而沦为为贵族阶层特权的恶性循环。中国式督导与和谐赋能,都推行低价培训、低价服务的政策,从根本上保证确实能够为老百姓提供买得起、用得上、解得开的心理健康服务,真正做到亲民,助力社会和谐,提高民众和谐度和幸福感!

我们的中国式督导和西方的心理学完全不一样,与西方的心理督导有些类似不同的是,我们的中国式督导注重的是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是技术的训练

中国式督导可以分为治未病、治欲病、治已病三类,其中治未病以家庭教育为主,社区和学校教育为辅,另外还有针对成年个体的自我成长教育;治欲病和治已病以个性化服务为主。

关于中国心理学的内容,先介绍这么多,现在把时间呢交给我们的主持人,请大家积极发言,提出您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好吧?


主持人宗凌凌(江西): 谢谢高老师激情满满的介绍,让我们了解了中国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和构建体系。我们相信高老师所介绍的中国心理学中国式督导与和谐赋能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走进千家万户

下面呢欢迎各位老师针对高老师介绍的中国心理学体系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哪位老师愿意第一个发言直接开麦发言就可以


焦溋鈞-心理咨询师: 老师您好。我之前也是西方心理学的12年的研究者从业者我原来是精神分析动力学派的学习背景吧,就是从刚开始接触心理学,我就一直学习的是精神分析。从2020年以后就开始接触中国传统文化。那我发现西方心理学跟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很多相通,就是因为西方心理学——我觉得哈——我自己是研究到了一定的阶段了,没有什么可以让我能够继续再去深挖下去,所以我才会转战中国传统文化。

在接触中国传统文——我不说太太宽了吧,我就聚焦在刚刚咱们高老师提到心理问题的时候“心理问题”的中文意思是“人心活动的原理出了问题”,那就不是正常状态了,我们中国人95%以上的人话,是没有心理问题的,我们也不叫人格,也不叫性格,我们叫习惯或模式。这里我就有一个疑惑就是既然要结合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无论是佛还是道,对吧,我们道里面呢,它会有一些无形的能量,比如说我们讲到累生累世的这个果的部分,我们形成的这些模式是他后天形成的吗?因为您里面没有提到。你这个模式是后天的,还是说也要加上那些无形的东西在呢就是我我要提出来这么一个问题,也是希望您能给我解答一下,就是在您的这套理论里面有没有那些无形的能量在里面?


高行之: 老师思考的很深入!非常好

刚才给大家介绍的,是我们中国心理学体系的一个大概的样子,提到的只是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核心理论的标题,不涉及到它的具体的内容。而焦老师提出的问题已经超出了我们所介绍的范围,已经深入到了具体内容了。不过,这里还是很高兴借此机会简单介绍一下。人心活动原理中,有些是先天的,有些是后天的,还有些虽然是先天的,但并不是一出生就有或者会的。在中国心理学体系里边,所有与人心活动相关的这些内容肯定是包含在内的,这个毫无疑问。比如我们的核心理论中有一个“自驱力理论”,就是涉及到能量问题的。人生当中遇到的问题,都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的,比如言语、行为、情绪、表情等,还有些是看不到的,不能直接通过现象发现,比如思维认知方面的内容。但是这些都是中国心理学研究的范围,都是习惯所表达的范围。引发问题的本质原因就是习惯。因为自己的种习惯导致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当然,具体导致问题的习惯是什么内容,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还要强调一点,我们所说的习惯,是指心理意义上的习惯。我们把人心活动状态分为两种:一种呢就是正常状态正常状态下遇到的问题,就是习惯,也叫做“心病”,这属于心理健康范畴,由中国心理学的专业人员负责;另一种是不正常状态,也就是精神病性问题,这就是精神疾病了,属于精神健康的范畴,这就需要由负责精神卫生的专业人员来负责

我们与精神健康专业人员的分工非常明确,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共同维护人民群众的心理健康和精神健康。我们中国心理学做的就是心理健康,解决的是“心病”;只要涉及到精神健康,那就是“精神疾病”,由精神卫生人员负责,我们即便是做,也一定是起辅助的作用。我们中国心理学的主体战场主战场一定是在心理健康,而心理健康的主阵地,则一定是从小的家庭教育一定是预防为主。预防工作做到位了遇到或出现问题的人很少,少到不足以支撑或者说养活一个专门解决问题的行业——到那个时候,像心理咨询师这个行业就要重新归于消失。中国两千多年来就是这么过来的,四十多年前的中国,是先有了西方心理学和心理门诊,然后才有了遇到心理问题的人,随着心理咨询师越来越多,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事实就是这样的,谁也否认不了。对吧?

不知道这么讲有没有解答这个老师的疑问。


焦溋鈞-心理咨询师: 感谢高老师的回复我知道我们是针对大部分正常95%的群体,而且现在心理学,无论是西方,还是说我们现在市面上的这些心理学也都在推广以中医的治未病的理论在往前推,对吧我们也不是说真正的去治那些已经产生严重的抑郁症的患者,需要用药物去治疗的。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不可以去介入?


高行之: 这里边呢,又涉及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现在市面上的心理学确实有很多是在打着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在推广的,但他们仍然是用西方心理学理论和技术来治未病,西方心理学并不能因为有了治未病的初心就能变成中国心理学,也不能有了治未病的初心就能摆脱西方心理学自身的局限并消除其弊端,因此,市面上的那些治未病的心理学和我们所说的中国心理学、龙心理仍然是有着本质的不同,其中最根本的就是以中国文化为主体还是以西方文化为主体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我们中国心理学的地位问题。我们的中国心理学,它是独立的学科,它不是建立在西方精神病学基础上的,也不是建立在中医基础上,而是完全独立的学科。不仅如此,中国心理学应该是基础学科。具体地准确地说就是,精神病学和中医学应该是以中国心理学为基础,是对中国心理学判定属于病的那一部分的补充,中国心理学解决不了的才需要精神病学或中医去解决,而不是反过来,精神病学或中医解决不了的才需要中国心理学来补充两者看似差不多,实际上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中国心理学的这个定位必须非常明确。

这个定位明确了,接下来就比较清晰了。我们中国心理学不是根据西方精神病学的理论来分类,而应该是我们根据我们中国心理学自己的理论来评估确定,我们认为属于病的,需要精神病学或中医来解决的,才交由精神病学和中医学去救治中国心理学是基础,而绝对不可以反过来,说什么精神病学和中医学认为不是病的才交给中国心理学!

举个例子。一个人正常不正常?首先就让他自己的家人来评估,看他自己的家人觉得这个人正常不正常?我曾经遇到过一位妻子来为自己的丈夫问。她自己的丈夫好像有点心理问题,去医院看了医生也确诊他是抑郁症焦虑症我就问一个问题

那你觉得你丈夫正常吗

他发脾气的时候我觉得不正常

问:那除了他发脾气之外,你觉得他正常吗?

如果他不发脾气,我觉得他很正常。

好,我就告诉他,既然这样,那你丈夫就是一个正常人,就不是病人。因为没有哪精神病,针对个点我就犯病了,发完脾气我就好了。一个人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他一定不是精神病!充其量是“心病”,心病都是习惯造成的。他发脾气,只是习惯,而不是疾病。因为天下没有哪种药可以改变习惯的。对吧?所以,这类问题即使把它定义为病,用药是治不了的。俗话说“心病还须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病,用药是治不好的,不是身病,所以它就是中国心理学服务的范围。我们理论可以轻松解释一个人为什么到个点他就会出现病态很简单,就是个点就会激活他的某种特定的记忆就像条件反射一样,或者说就像有个开关一样,只要这个点出现,或者说与这个点当中某一个细节相类似的东西出现,就会激活他的记忆,打开他情绪的开关。

我们梦境理论解释:这个情绪的开关一打开,他的记忆被激活,他就不知不觉中掉到梦里去了就是在现实中,他的感受是却是来自睡中的感受:虽然感受非常真实,但却不是来自当下现实的刺激引起的来自记忆当中的感受然后呢,我们以教会他用什么样的方法,从这种状态当中走出来。

正因为如此,在我们的中国心理学的概念里边,没有任何症,没有什么抑郁症,也没有什么焦虑症,什么也没有,所有问题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习惯。所以,中国心理学不存在贴标签现象。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说我们是自成体系的,我们有自己的评估方式,不依赖于其他任何理论的评估或诊断,那些只能作为我们的参考。所以说对于来求助我们的人,只要求助者及其家属都认为是正常,咱们经过评估也觉得正常,那不管别人怎么评估如何诊断,在我们这里他就是一个正常人。至于别人给他贴上个什么标签,那是别人的事,与咱们没有关系,咱们管不了,也无须管


 

焦溋鈞-心理咨询师: 那高老师,我可不可以理解为,就是其实我们现在目前是没有一套比如像像西方它比较成熟一套评估标准,对不对?可以这样理解吗?

 

高行之: 理解正好说反了。与你说的恰恰相反,是因为我们有一套完整的体系,而且是独立于西方精神病学和心理学的体系,所以他们那套体系与我们的体系没有任何关系,两者是各成体系的,不存在隶属或依赖关系。在我们看来,西方的精神病学、西方心理学就是一种浮于表面的、机械的、静止的、孤立的、片面的认识、评估和解决办法,他们的评估流程很科学,但内容却非常不科学甚至是伪科学、是有问题的。举个例子,心理测量结果61分和60分有本质的区别吗?但在西方心理学和精神科医生那里,这一分之差甚至是0.25之差可能就是中度与重度、病与非病的区别大家觉得合理吗?实际上这是非常不科学的。

再比如,医生说这个病人是抑郁症需要服药。可是,这些药物的作用机理都是通过调节体内某种化学物质的成分起作用的。医生对病人进行过这种成分浓度的检测吗?从来没有!那你凭什么就认为病人是体内这种物质浓度与普通人不一样了才需要强制调整呢?这样的处方用药符合科学吗?对不对?显然,这是不科学的!为什么医生在给病人开药之前不像身体查病一样做化学检测?因为医生明知道检测的话大概率是不会有服药所需要的生化指标的,所以一旦检测,那就没理由让病人服药了,所以才不去挣那份检测的钱也不给病人测。

当你真正了解了精神病学用药的内幕,你就会发现,西方的那套评估标准,在程序上是很科学的,但程序背后的内容,有些却是完全符合科学的。

讲个真实的笑话。原先西瓜视频上曾经鲁豫有约”节目的著名主持人鲁豫采访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好像是叫徐——不确定这个名字了哈——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那个视频。当时呢,鲁豫就问徐院长,怎么评估一个精神病患者是不是痊愈了可以出院了呢?徐院长就举了个例子,比方说我们把这个患者带到卫生间浴缸里有满满的一浴缸水,旁边放着杯子水瓢还有盆就问他你看你用什么办法把浴盆里的水排出来呢?鲁豫呢脱口而出“正常人当然是用了。徐院长盯着鲁豫老半天不说话,场面一度非常尴尬。终于,徐院长非常难为情地轻声说:正常人的思维,都是把浴缸的塞子拔下来,那水就排出去了。”视频下面的评论那就更有意思了。这个真实的故事说明了什么?精神科医生他真的科学吗?大家自己想。

法律上有一条规定,说的是判决结果没问题,但如果程序有问题,那么这个判决就是有问题的。西方心理学、精神病学一些评估标准看程序似乎非常严谨,但仔细分析它的评估内容,却未必是可靠的。到底科学不科学,大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自己判断。

你看中科院心理所每年公布的国民心理健康蓝皮书,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有心理问题的人?学校里的很多心理老师也发现了这一个问题,就是通过问卷筛选出来的有问题或风险很大的学生,有很多都是假的!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这样的筛选确实可以说明一些问题,但万不可视作绝对的真理。否则就要栽跟头的!

不要看我们这套方法看上去简单、太普通就以为不科学。正如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所说:最普通的办法就是最简单的办法,也是最好的办法,就是最科学的办法中国文化经典中的经典《易经》中说:“易则易知,简则易从”。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就强调要简单、容易。中国心理学从认识论和方法论到宇宙观,从基本概念到基础理论,再到核心理论,最后到实践,都是讲究简单容易的,也正因为如此,才造成了中国老百姓日用而不知的现象。

而西方心理学,大家都有切身体会,真的是太复杂了,各种流派方法太多了,彼此又相互矛盾,甚至是完全对立、冲突的,彼此间都是独立的,这就使得西方心理学会越来越复杂,几十年后,大概就没办法学了,内容太多了。这是中国心理学与西方心理学的又一个明显的不同之处。

中国心理学体系,是完全独立于西方任何学科的,是一套自成体系的完善的学科体系。正因为我们有完善的体系,所以我们才能够敢于这么做这么做。


焦溋鈞-心理咨询师: 感谢高老师的这个解答!我理解了因为我之前也不赞同西方的那套,现在第DSM还是第四版的评估标准,因为现在在医院系统里面的,他们都是要拿这个做评估的,我自己身边很多同学或同行对吧,有在医院系统当精神科医生的,那他们现在实施的这些不都是这套标准吗?包括我们现在普通人,他去医院说觉得自己状态不好了,那是不是得去医院看一下,诊断一下?然后结果一诊断你有你有什么轻度的抑郁症,或者你有什么什么几级几级抑郁症对吧?他有了之后呢,在医院的这个咨询效果又不是很好,所以他才会到市面上再去找咨询机构再去做咨询,那我们现在接触的很多。这个人不都是这样子吗?当然大部分人他还没有到去医院那个状态就包括我们中国人本身就有一个病耻感,是不是有很多人他拖着他憋着,对吧?他自己到处报课学习,或者说自己为什么这是属于这,这属于这种想去寻求成长的哈,我觉得这个要比那些没有发出来的那些要好很多,他最起码知道要去学习。

 

高行之: 我就发现,现在的西方心理学大咖们走着走着越来越接近我们中国心理学的观点了。比如前两天是在广州召开的应用心理学大会上,岳晓东老师就问:心理咨询最重要的第一重要的,是什么?结果没人回答对。岳晓东老师是这么说的,说我们心理咨询第一重要的是这个人真的想求助他如果不想求助,你纵有天大的本事也白搭。刚才老师讲的就有这个意思,是吧?能通过学习自我成长求助当然都是好的;如果有问题不求助你,谁也就没办法。早在2500多年前孔子就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叫做不愤不,不不发”。意思就是一个人如果不是心里的话已经到了心门门口了,马上就要冲开门出来了,就先别启发他,你启发也没用。

黄帝内经里边也说了,病不许治者不治。治之无功矣。什么意思?有一类人他就是要给自己找个病的借口他要的就是这种状态。所以他不允许任何人给他把病治好但是天天去找医生看目的就是要向所有人证明我的病很难治,谁也治不了,不是我不想好。所以我这种人起个名字,叫咨询师杀手”。如果咨询师看不透这个人来的目的是什么保准会会被他用结果来证明,你这个咨询师不行,解决不了我的问题咨询师不相当于挑落于马下,打败仗了吗?

 

焦溋鈞-心理咨询师: 这点我非常认同。

 

高行之:以前还给大家举过一个例子,说心理咨询师的水平连社会上的算命先生的水平都达不到。有什么根据呢?一个人来找算命先生算命先生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开始给他算命,而是在算命之前先要辨别一个这个人来干这里到底想干嘛。我们就会发现一个现象,有的人去找算命先生,但是算命先生跟他东拉西扯不说正事,不给他算。为什么呢?因为算命先生认定这个人是来找乐子的,或者是捣乱的找茬的。这是算命先生做的第一件事。

但是心理咨询师就懂这一点。心理咨询个原则叫不求不有求必助<笑声>,意思是不来找我我就不管,只要来找我我就管就要帮助你。其实我们中国文化是反对这么做的。为什么很多咨询师事后吐槽,说是做完咨询对方不给钱,特别是对方还是熟人介绍的,又不好意思开口强要,只好自己生闷气。这是谁的责任呢?为什么有的算命先生算完了,人家会往算命先生手里塞红包呢?有的红包还是几千甚至上万,为什么咨询师就做不到呢?不是说算命先生是迷信不科学吗?你这咨询科学为什么就不如迷信的算命先生受人待见受人尊重呢?

难道心理咨询师不应该好好反思一下吗?

这是西方文化自身的局限性和弊端导致的,也不能怪心理咨询师。他学的就是这么做,他也没办法。对吧?

我们中国文化就非常重视这一点,主张在助人之前,一定要搞清楚对方来求助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如果他是一个“病不允许治的人,那你给他治是没有用的,最后的结果一定是不讨好,还得落下一个水平不行治不了我的病”的评价。这样的人为什么还要去助呢?

也正因为如此,龙心理中国式督导有“三不助”,就是有三种不帮。这种人你根本帮不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中国式督导教大家四种技能。你首先得望,通过望来评估这个人他来干,处于什么样的情绪状态之中,大概多大年龄,从衣着打扮上最大程度地获取更多信息;闻,一是闻气味,二是指听对方说话的声音、语气、语调,从而判断他的工作、习惯、状态等;问,就是标准化的“督导三问”:怎么了?哪儿不舒服?具体怎么不舒服?其他问题不得随便问;切,就是要评估、与过去分割这都是中国式督导特有的基本功训练。

举个例子。一个人嬉皮笑脸进来,我有心理问题了你觉得这个人真有心理问题、真的是来求助的吗?就要先打个问号好好的想一想,结合其他渠道收集到的信息综合分析评估

所以,如果大家学习了龙心理中国式督导就会发现,中国古人对于如何帮助一个人走出人生困境,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积累,我们的经典其实都是为达到这一水平训练打基础的,就是为解决各种问题打基础的。

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基础训练、有了基础,所以,古代的读书人通过考试中了进士以后,就可以直接办理各种公案。现代人大学毕业以后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啥也做不了?就是因为缺乏过去那种基本训练。为了补上这一课,我们现在修订了《新时代三字经》。如果你带领小孩子从小就诵读《新时代三字经》,等孩子长大了,如果出问题我们免费你解决。因为你只要让孩子从习并按照《新时代三字经》上的要求去做,孩子绝对不可能出问题,出了问题我们为你托底

为什么我们能有这样的底气?

因为中国五千年文明就是这么过来的!我们之前的两千五百多年的社会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了,如果孩子从小就知道应该如何为人处事,那么,等孩子长大了只能是越来越优秀,怎么可能出现心理问题呢?也正因为如此,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七十年前这样评论台湾:居今之当提供两种学问,一种叫人学,一种叫心学人学就是教人与人为人心学呢,就是教人因心养心那这种学问,正是我们中国心理学的内容,也是龙心理中国式督导要做的。

 

焦溋鈞-心理咨询师): 高老师,我之前关注过您那个那棵大树上边之前有提过五行心理学,我们这次没有看到。

 

高行之: 以前中国心理学架构模型中也没有五行心理学。模型图上有的一是人家名气、影响确实很大,我们对其有充分的了解的,比如意象对话等;第二呢,就是人家来咱们论坛上讲过,咱们呢也觉得确实很好。也有人讲了,但我们发现达不到我们的心理学体系标准的,那我们不会加在模型图上

不过,我们的模型图上有充足的空间,可以容下所有具备一定水平的心理学分支理论技术。所以欢迎大家来我们的论坛呢来介绍自创的体系和方法

欢迎老师预约安排时间在中国心理学论坛第多少场来为大家分享一下五行心理学哈!

中国有句话叫做“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大家经常听到的一些概念,其实处不不同的层次等级上。如在中国文化中,道、孔子所说的“中庸”、《易经》所说的“三极之道”、我们所说的“龙心理”,都是在最高层级上,也就是在“一”的层级上,所以是很简单的;从道越往下,层级越低越繁杂。比如,性善说与性恶说就是在“二”的层面上,唯物与唯心也是在“二”的层面上,儒、释、道也是在“二”的层面上,至于其他诸子百家,有的是在“二”的层面上,有的则要在“三”甚至是更低级的层面上了,他们的水平层次并不相同。再比如,中国式认识论和方法论就是在“一”的层次上,象思维、二元式思维就是在“二”的层面上。

我们中国古人对人性和人心其实早就已经有一套非常完善的认知体系道是什么,怎么来的?情从哪儿来?命从哪儿来,性又是怎么回事儿?人心又是怎么回事儿?中国古人都已经讲的很清楚了,没有漏洞,它处在最高层级上,也就是从道的角度上来讲的。“龙心理研究”发布了《被误读的中国文化:追根溯源系列文章》详细介绍了中国文化中的“道法器习”的四级结构,点击篇名可以阅读全文:

《被误读的中国文化:追根溯源讲“法”,揭秘中国的道法器习人性观》;

《被误读的中国文化:追根溯源讲“器”,揭秘道法器习的中国人性观》

《被误读的中国文化:追根溯源讲“形而”,揭开形而上中下的真面目》

《被误读的中国文化:追根溯源认识真相,揭秘中国的道法器习人性观》

所以,要讲中国心理学,就必须搞明白在你所关注的概念究竟是道,还是法,还器,还是习,又或者是其他,它在中国文化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如果对这个概念在中国文化中所处的位置搞不清,就会走弯路,甚至误入歧途

我们的中国心理学是一个基础心理学,是讲人心活动原理的,是心理学这棵大树的树根和树干。任何心理学技术流派,都是这大树树干之上的分支离开了树根和树干,那就跟西方心理学一样,只有分支流派而没有基础,也就成了无源之不,无本之木,飘浮在半空之中,注定是不可能长久的,一定会出问题!如果你不懂得中国心理学,肯定就对人心、人性的认识的不到位。

而且,我们讲人心和人性,全世界的都是没有文化与社会、制度、宗教等的烙印。这个中国心理学不是哪个人自己创造发明的,而是中五千多年来无数代中国圣贤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也是在前三代前辈们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才发掘整理出来的,我只是一个转述者,我只是在转述圣人之言名家名士之言我只是幸运的用道的思维把很多名家名士的研究成果和圣人之言整理形成了这一个浑然天成天衣无缝的体系而已,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国心理学。所以呢,有人说我是中国心理学的创始人,这个说法不对!我不是创始人,我只是一个发掘整理者,我就研究中国心理学的这个松散的社会组织中的秘书长,是专门穿针引线跑腿干活的,都不是我的,我只是还原了真相而已。所以这些东西都不是我的,这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智慧。

 

焦溋鈞-心理咨询师: 好的,感谢感谢您我今天就没有疑问了,感谢!感谢您的回答!

河南郑州市李继凯: 我说一下我的一个看法,或者叫一个观点。我的个人的感觉在我们讨论中国心理学的时候,中国人所说的和西方这科学背景下的好像不是一个系统就是科学的心就是我们知道科学是一定是要有实物一定是看到可被实验观察到的一个实实在在的脏器。但是呢中国人所说的“心”好像更多的是从社会维度是从生活维度来说的。我个人觉得我们中国人的这个心呢?他是一个虚拟的一个概念化的东西,他不是指的一个具体的物。我认为中国在这方面是具有优势的。中国与西方这就从根子上产生了一个分歧。 就是西方的理念是科学理念下的心而我认为我们中国人所说的心是人文社会系统所说的。假如说这个前提是成立的那我们就具有很强的优势。因为毕竟我们的人文社会文化历史比较长。我们从社会人文的角度观察人心这个历史社会实践活动要比西方长得多。当然这里边有无数的时间尝试是吧。所以说我觉得从根本上我们建立的这种心理学应该是在人文社会系统下的这样的话我们就具有了优势。我们的传统文化就给了我们非常厚重的积淀我们也就有了基础可以创造出来一套或者发掘整理出来一套中国心理学理论。

我只是想借这个机会说一下我个人的一种观点观念或者叫看法感觉抛砖引玉供大家交流思考讨论。好吧我就说这么多。谢谢主持人给的机会!


 

谢江锋:在聊天区发了“龙心理研究”公众号发布的文章心、道、经络究竟是什么?是愚昧无知的产物?还是未解智慧的结晶》标题,点击这里可阅读全文,就是解释中国“心”的。

 

梅雨桐:西方文化的“科学的心”是个什么东西?heart吗?那个是心脏吧?那不是西方心理学里的概念,是生理学概念。

 

高行之: 好,谢谢,谢谢李老师的发言!李老师所说的心呢?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根本的问题。有一点呢,其实很明确这个新的概念。只要不是说心脏。心脏之外的心。只有中国文化中有在西方没有,所以说在西方不存在科学的,西方根本就没“心”这个概念,我们已经发布过多篇文章来帮助大家纠正这个已经养成了习惯的错误观念——总以为西方也有心理学,西方人也说心。错了!西方没有心理学,是中国人把西方人的灵魂学当心理学用了!是中国人把西方人说的灵魂当心了!

再强调一遍:心脏,是西方的生理学概念,不是西方心理学概念,西方心理学实际上灵魂学,里面根本就没有“心”这个概念,这都是中国人的自以为是,是中国人把西方人说的灵魂当心了!在西方灵魂学中,根本就没有心这个概念

我们中国心理学所说的心,已经有多次讨论,也发布了多篇文章,希望伙伴们能关注“龙心理研究”公众号上并用心看一下上面的文章,不要在已经多次讲解过的比较浮浅的问题上反复纠缠,耽误大家的宝贵时间。看到胡青松博士要发言,有请胡博士!

 

胡青松: 好嘞好嘞,谢谢哈,谢谢高老师,谢谢群友

我看到咱们群里面现在还有20个人。说明大家对这个话题其实是非常感兴趣的,也愿意来分享我其实是补充说明一下哈,因为最近是学生的毕业季,我比较忙,上一次我本来也想参加的,但是也是学生论文的答辩,所以没有参加。因为在老师看来,这学生的学业就是天大的事,然后包括学生的上课论文就业创业,这些都是大事,所以在这个关键时刻都需要老师去跟学生们聊聊天本身我认为构建中国心理学也是一件大事,目前是政治天时,地利人和,所以参与构建我们都应该是义不容辞

高老师14号那天发的那个中国心理学基本框架草案,我看了一下,我感觉我的理解是和大纲基本差不多了,顺序可以再调整一下。比如把宏观的放到前面,最前面,接下来是中观层面的,再下面是微观层面的顺序。按照比如说指导思想宗旨,目标任务定义,对对象范围,基本概念,基础理论,核心理论,结构模型,实践体系,组织体系,发展规划这样一个顺序咱们这个大纲我看了一下三个部分是什么?为什么?什么样?是符合学问的认知逻辑的。

从第40场论坛开始,我就强调咱们所构建中国心理学,它是一门学问,建议从概念入手,先列出中国心理学大纲,然后进而逐步完善中国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和实践题这样一个讨论路径。加入的时候,一加入论坛,我就希望咱们这个论坛能够务实高效,避免浪费大家的时间。早上我阅读了咱们这个63场的全场发言,天记录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比喻,就说中国心理学心理健康的疫苗。是不是后面也有保健品和民间秘方?中国心理学预防为主,不仅在于预防,还有治疗的部分,包括治治已病的部分。

心理健康和心理服务理论体系是可以给大政府决策提供理论依据的,有智库的性质。

老百姓其实是更关注的,咱们这个心理学具体长啥样,有没有用?所以咱们讨论的重点不仅在于是什么为什么更在于怎么样。所以我其实最开始我是很期待今晚的一个审议和讨论。刚才高老师您提到中国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呢?比如说心心理心理学这些基本概念,我觉得都挺好的。基础理论,比如说中理论核心理论九个子理论架构体系,也呈现了那个实践体系——督导学,注重家庭教育,强调修身体,家立业都很好。

有一次我们的讨论呢,讨论到23点。高老师当时我得很兴奋,最后还有18个人,我说那我称之为叫护法18罗汉,那这一次也一样,我看高老师也很有热情介绍了很多内容其实目前论坛中还有20个人是不是大体可以分为像我们党的这种组织模式,领导人,组织委员们,宣传委员们的角色就是我们这次说到因为要怎么办怎么做,如何去组织推广机构和宣传高效运转这个事。所以我想这一次有些内容还没有完全尽善尽美的展开下去,可能还期待下一次会议继续进行。好的,高老师。

 

高行之: 好,非常感谢胡老师的分享,也非常感谢胡老师的建议!我们呢是在努力朝着这个方向走。希望下周三我们讨论的重点就放在怎么做上,运用大家的经营经验和智慧,看一下我们的中国心理学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组织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能够实现胡老师刚刚所说的高效运作,既讨论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又能高效的推进我们中国心理学发展,避免浪费大家的时间。我一直觉得我们的党的这个发展这个模式是最好的一种模式,主张多学习他们当然大家如果有更好的方案就更好了,欢迎大家来分享

时间呢,已经到了22点的38分。非常感谢20位伙伴一直积极参与我们每周三晚上7:30开始的中国心理学论坛。

前半段时间是读书会,从周三晚上7:308:50,我们现在读的是新时代三字经》,是我们保留精华去其糟粕改编过的传统的《三字经》和《弟子规》,现在读的是第五部分国史篇》;第六部分呢,就是传统的《弟子规,我们统一都纳入到了《新时代三字经当中

后半段从9:0010:30是中国心理学论坛下周的主题是中国心理学应如何组织协调才能保障高效发展?希望大家提前做好准备,下周我们讨论这个主题。

非常感谢各位的参与,大家辛苦啦!今天晚上的论坛呢就到这里,下周三晚上我们不见不散。

各位晚安!

 

后面的内容更精彩,请持续关注本公众号。

龙心理中国式督导适用人群:心理及相关专业人员、心理学爱好者、有专业提升和自我成长需求的人员(不限行业和专业)、遇到各种烦恼困扰或问题的人员(不限年龄性别行业专业和问题种类)。


欢迎参与“中国心理学”论坛!
每周三晚21点开讲
地址:腾讯会议
会议号固定请收藏:670 6436 7972
密码不定期修改,请关注本号的更新
目前密码:405666
6月5日主题:
中国心理学应如何组织协调
才能保障高效发展?

心理成长完全是积极主动的过程
“学而时习之”是唯一的路径
龙心理督导学助力更和谐更幸福
常年招生,随报名随学
在线、上门解决各种心理疑难问题
详情请扫下面的二维码联系


中国心理学主题文章或论文投稿请使用下列邮箱:
邮箱:
Celia770512@163.com
联系电话(微信同号):18253386211 龙老师

精品推荐阅读

第一届(2024)中国心理学交流研讨会第一轮通知 

致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的公开信:关于心理健康英文译名的建议


中国心理学的定位、任务及其与西方心理学的关系


中国心理学精品展示4:龙心理,用中国式思维建起人类终极心理学

中国心理学概念澄清:两个常用名词的定义,以及两者的关系


中国心理学研究的多梯队局面已经形成!中国心理学论坛37发布 

龙心理研究
龙心理,心理领域的最强中国声音,自成体系的中国心理学,心理服务的领航者,来自一脉相承的中华文明,历经四代人百年的发掘整理,传播八千年中华智慧,点亮求助人心理明灯,启发受困者动力源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