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到底有啥用:最优解释推断与社会科学实践
编者按:
社会科学研究者经常会发现自己在研究实践中陷入一种知行不合一的处境:一方面基于演绎法的研究方法强调先提出假设再使用数据实证检验,另一方面在实际研究中往往对数据的初步分析会帮助我们发现更有意思的规律并提出更有洞见的假设;一方面理论上我们强调社会现象是多种机制并行的结果且具有异质性,另一方面我们在研究中执着于明确确立单一(或少数几个)变量对结果的影响;一方面我们在方法课上花费大量时间学习多元回归和控制变量,另一方面如今没有明确因果推断设计而只用回归的实证文章已经很难在前沿期刊中见到。
这种矛盾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我们对于社会科学研究实践的基本逻辑的误解,而本次推送的这篇文章则为这种误解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和进一步思考的方向。虽然文章主要的对话对象为当下以因果推断为主的(政治学)定量研究,但其在具体方法讨论外的核心逻辑同样适用于定性研究。
推送次条中包含了编者过往的两篇和本次文章相关的编译。其中第一篇可以看作是对本文所提出的溯因视角的实证实践。其中作者使用不同的模型设定来估计收入流动性,并通过不同模型结果间的差异得出了对收入流动性变化的新解释。第二篇是类似的在科学哲学层面对社会科学理论和研究进行的反思,但其观点却和本文相差颇大。读者朋友可以参考比较。
本文目前还处于conditionally accepted状态,尚未正式发表。当前版本来源于作者的Github,未来正式发表版本可能会与当前版本有所区别。鉴于篇幅原因,编译略去了对实验研究和政策评估的讨论,以及最后的总结讨论。
摘要:
本文中,作者认为,几乎所有经验社会科学研究都应采用所谓“最佳解释推断”(Inference to the Best Explanation,IBE)的论证模式。虽然IBE元素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广泛出现,但其却很少被有意识地表述,从而导致人们对证据在社会科学主张中所扮演的角色产生误解。本文中作者为IBE提出了具体的表述与定义,并讨论了其对不同类型研究的评价的影响——从定量描述到传统的回归研究,再到现代因果识别。作者主张,这些方法优劣之争应该理解为学者们对解释质量、证据质量及二者之间联系这三者的重要性的看法上的分歧。以这种方式来看待这一过程,有助于凸显不同研究传统的优点,并解释其共有的问题。基于IBE框架,作者澄清了回归研究中某些建议的出发点,并提供了对最佳实践的指导。
作者简介:
文献来源:
Spirling, Arthur & Stewart, Brandon M. "What Good is a Regression? Inference to the Best Explanation and the Practice of Political Science Research" Journal of Politics, conditionally accepted.
Current version avaliable at:
https://github.com/ArthurSpirling/InferenceToTheBestExplanation/blob/main/paper/Spirling_Stewart_WhatGoodIsARegression.pdf
译者:
Ahaooooo
本文作者:Arthur Spirling & Brandon M. Stewart
编译|Ahaoooo
审核|穷象
终审|扶摇
©Sociology理论志
点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