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冰:接到一位CEO的信息,说想听听杨老师的意见

文摘   职场   2024-08-13 08:30   上海  


接到一位CEO的信息,说听听杨老师的意见,如下:
2024年上半年业绩状况一般,其中,中后道对前端业务的支撑不足,是影响目标实现的主要原因。

所以,希望可以强化激励机制,初步想法:

 
1、采购部只是做常规采购动作,对新品和产品开发的动力不足,效率低下。建议在目前绩效奖金的基础上,针对新品贡献和关键产品的降本单独这里奖金包,从而提升跨部门协同效率。
2、为了推动市场部产出更优质的内容,更有效的转化业绩,单独设立奖金包,从而实现市场和销售的紧密联动。
3、为了让设计部更关注客户端、销售端,关注销售转化,避免自嗨和自以为是,考虑增设计件奖金,从而提高设计效率,设置销售业联动奖金,销售业绩不仅提成给销售,也同时留出一部分,给到设计人员。
4、为了提高产品部的开发效率,促进产品销售端取得成功,设置奖金包,刺激提高效率和开发爆品,鼓励他们开发或迭代出更好更成功的产品。
5、人力资源部现在招人效率还是低,建议设置专项奖励,针对不同职级段的人才,每招到一位,分段设置奖金。
6、销售人员激励方式太复杂,提成奖金乘以绩效系数,销售都觉得复杂,他们认为公司就应该看业绩结果,然后给一个提成比例,简单直接。

 

希望通过以上奖金包的设置,驱动下半年整体效率的提升和对业务的支持。


我的意见如下:

1.首先,我反对凡事用奖金来解决,激励是底限手段、最后手段。

从员工角度,设置这些奖金,一定举双手赞同。
既得利益没有任何损失,多了一笔钱,当然争取拿到。
对于企业来说,这些做法,短期往往马上见效。
但是在管理这件事情上,短期最有效的,长期很可能受到反噬。
阿凡提在驴儿前面吊了一根胡萝卜,于是驴儿更有动力向前走。
采购一听说有奖金,马上开始降本,拿到一笔钱,想要拿到更多的钱,就需要再降、持续降。
对于采购团队来说,降本联动奖金,因此降本是目的。
对于企业来说,降本是目的吗,产品竞争力,公司盈利能力才是。
采购:不管,降,或者想办法证明降了,就有钱拿。
最关键是,以后只要是降本,或重要的任务,奖金呢,没有奖金?没钱拿?不干。
销售用业绩提成,甚至不设保底目标达成率,做多做少都有奖金拿。
为了实现更大激励,公司持续加大提成比例。
业务多么的重要,销售是公司的宝贝,于是各种侧重、倾斜。
前端收入与中后台差距越拉越大。
饿狼成为饱狼。
除非受到更大的刺激,否则没有持续的动力。
固定工资发的是基本职责、职级、人岗匹配程度,武功。
业务的提成奖金和中后台的绩效奖金,发的是产出结果、目标实现,战功。
员工拿着军饷(固定工资),拿着战利品(绩效指标就是关键战役,根据评价结果,核算绩效奖金),拿着基础保障(福利,荣誉、假期)。
再补发各种专项激励?

A:“是想刺激关键任务或公司想要的特定结果嘛。

B:“那绩效和绩效奖金同样可以实现呐。”

A:“但是绩效奖金不刺激嘛。”

B:“那可以加点刺激啊,调整绩效指标、调整指标权重、加大绩效奖金系数、善用加减分项、设置红绿线指标等,都可以实现公司阶段性的导向。”


额外利益驱动,很快就会转化为刚性人工成本。
很快就会转化为我应得的。
钱,是最后的抓手,最后的底线手段。
用完这个手段,如果仍然不能实现目标,就再无其他手段可用了。
当然,有人说有,开掉,再招,没错,也是一种手段。
采购本来就该聚焦降本,设计本来就该以客户、市场和业绩为导向去做设计,产品部存在的意义就是加速开发产品,开发更好产品。销售不仅要拿结果,还要追过程和沉淀方法,才能持续拿结果。

2.真相有点残酷,大量设置专项奖金的背后,要么是管理机制不行,要么是缺管理能力,只能靠钱来驱动员工。

为什么钱是最后手段?

如果钱是最后手段,那么钱之前,还有什么手段?

增加关注度和不断提醒是手段。“每周向我单独发信息汇报该事项的进展、每周向我单独汇报一次。”

关注对团队的指导和赋能是手段。“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这个事情怎么解决,叫上团队以及协同方,大家群策群力,我会给大家建议、反馈或意见。

倾听卡点,教练辅导是手段。

表扬与批评是手段。周会或者月度会,对做的好的,公开表扬,倡导学习是手段,单独叫到办公室,发次火,拍个桌子,是手段。

对接月度、季度会议,专项汇报与反馈,是手段。

建立任务督办机制是手段。

完善上下左右协同机制,特别是流程效率,是手段。

写进绩效指标,是手段。

绩效沟通、绩效反馈、绩效面谈辅导,是手段。

甚至设置一个保密信箱,开个吐槽大会,也是手段。

钱,是最后手段。

可能效果来的很快,但去的也快,不信试试。

不论是国内标杆企业,还是知名欧美企业,包括健康成长的中小规模企业,如果细心对比会发现,他们的薪酬结构简单到可怕,仅仅是固定工资加绩效奖金,绩效奖金往往还是年度的,占总收入比例也并不大。

那么他们靠什么管理员工?

用钱激励,其实是一种偷懒,或是无奈。


“没有时间提升管理能力,管理机制没有价值,什么管理不管理,业绩最重要。”
“业绩好了,管理都是对的,业绩不好,什么管理都是白搭。”
“形势不好,来不及搞管理,还是上奖金来的直接。”
很多时候,管理层甚至老板就是这么认为。
有一定管理常识的话,其实都不会这么想问题,甚至都想不到要用钱来刺激。
虽然没有人会承认自己不懂管理。但是真相很残酷,管理机制不行,或者缺乏管理能力,所以只能用钱。
“是的,就是因为管理机制和管理层能力不行啊,又不能随便换人,所以只能靠钱来激励了。”

这是一种表面的无奈,如果已经知道管理能力不行,为什么不去改变?

“改变太慢了,现在要快速拿业绩。”

所以业绩是短期的,不可持续的,因为组织能力、管理能力配不上业绩。

中后道能力不能支持业绩,就应该增加中后道的能力,而不是加钱。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同一个行业、同等规模企业,同样商业模式和用工模式,竞争对手关系企业之间,每元人工成本销售额(销售额/人工成本)和每元人工成本利润(利润/人工成本)差异那么大,甚至能达到一倍以上?

员工干同样的事情,公司的钱多花了一倍。


3.设置激励机制的同时,一定也要有约束机制

对于阿凡提来说,缰绳比胡萝卜更重要,指明方向,传递意图,把握进度。

销售只有提成,没有 70% 或 80% 目标达成率的限制,没有毛利率或利润率的限制,没有过程指标带来的调节系数限制,销售做多做少都有奖金拿,拿多拿少都不错。

缺乏危机意识,没有目标感,少了紧张感。

对于中后道部门同样如此。

可以通过绩效扣分,实现约束。

可以通过减分项,实现约束。

可以通过设置红线指标,实现约束。

可以通过奖罚政策,实现约束。

可以通过鼓励自我反思,通报批评,实现约束。

可以通过月度会上的“差距分析”,实现约束。

没有约束机制,纯粹的正向激励,考验人性,是对人性恶的纵容。

正向激励是激发,Y 理论,人性本善,负向激励的约束机制,Y 理论,人性本恶。

管人,基于 XY 理论。


4.不是不奖,设置专项奖金,在今天这个时代,可以考虑三个目的

以上,如果通过管理机制、领导者的管理手段能实现引导和激励,就不要用钱。增加固定工资或绩效奖金基础,都不要轻易设置专项激励。

但以上,并非单纯的建议一定不能设置专项奖金,不是不可以发钱,而是如何真正实现杠杆效应,让激励产生成本效用。

如何有效设置专项奖金?建议指向以下三个导向:
1)导向战略举措,必赢之仗。比如,新产品的商业成功,背后设置一笔专项奖金,奖励销售的努力,采购对新品的降本,产品对新品的开发。奖励的是创造价值的事件,谁参与了,而非割裂的思考部门创造什么价值。这笔钱里,采购、销售、产品都被激励到了。实现了力出一孔,利出一孔。
2)导向重大协同项目。促进协同,需要建立共同的目标,需要建立协同流程与协同机制,需要提升协同能力与意识(科石组织协同金字塔),其中,协同机制,指的就是激励机制,用共同利益,驱动共同目标和全局意识。

3)导向人效提升。效能或人效体现了组织和团队的战斗力,体现了单人价值创造,鼓励单人价值创造超预期、超行业、超过去,分别对应人效目标达成率、人效行业位置、人效增长率,用任何一个都可以衡量人效水平或人效进步。做的好的,增发专项奖金,或加大调薪力度。


注意事项有二:
1)事先约定,事后兑现。事前就要讲好,为什么发?怎么算?怎么发?如何做一次二次分配?什么时候发?定清楚了,静待激励效果。而不是好好干,干好了公司不亏待你,年底了,看谁贡献大,公司商量一下给他发笔钱,认可一下,这不是激励,只是分钱。
2)设置有效期,一次性发放。事前就明确设置激励的目的,只针对这件事情,只针对这类群体,只针对这个任务的周期,只是这一年才有。不然,很快就会转化为刚性成本,员工会认为这就是我应得的。战略是动态的,不断调整的,战略是一种选择,每年的战略举措、必赢之仗都会有所调整,那么专项激励也是一种选择,是有有效期的,每年有所调整。


Keystone科石人力资源洞察
Keystone科石通过一体化组织与人才效能咨询服务,为成长型企业持续发展增添新动力。在这里,我们将向您传递最新的HR资讯、专业观点、管理培训、信息调查以及业界最佳实践等方面的综合信息,您也可以在这里向我们反馈意见或建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