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环境下,很多企业都在强调“提质增效”,但实施的过程经常演变为“砍卡缩控”,针对“多”(人数多)、“低”(效率低)“差”(效益差)的业务或部门开刀,对于组织整体如何提效,缺乏更系统、有效的方法。
组织效能建设的价值在于使组织从战略到执行的过程更加高效、可持续,并增强企业应对不确定、从“恶劣环境”下生存、脱颖而出的能力。
一体化
我们将组织效能亦称为组织力。科石有个组织力模型,认为组织效能的提升应该从“战略解码效能、组织协同效能、激励机制效能、人才发展效能和文化建设效能”五大维度展开系统分析和思考,在系统分析基础上,再聚焦痛点,点状出击解决。
五大维度组织效能基于从战略到执行——“组织成事”的视角提炼。
我们常见的“砍卡缩控”式的提效,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头痛医头,脚痛治脚”,缺少对组织效能的系统、深入分析,缺失一体化“疗愈”手法,忽视“激发、促进”思维,很难“治本”。
比如,“砍人”就能提效吗?显然,它只是一个暂时性、表层性的提效手法,可持续、深层次的提效,是如何真正让员工驱动、成长起来,部门间协同、围绕“成事”转起来,这需要在多个效能维度进行全面诊断、一体化解题。
当前科石组织效能咨询全面覆盖组织效能诊断、战略解码、组织管理和协同优化、激励机制建设、人才发展和培养、文化建设、数据分析、人效管理和提升等领域。
作为一体化组织和人才效能咨询专家,我们在组织效能咨询服务中,注重组织效能顶层设计和系统思维,秉持效能模块之间、咨询培训之间一体化、个性化定制施策,强化陪跑赋能,更加全面、精准、务实地帮助组织提效。
战略配称
组织力模型的首尾两端分别是战略输入和效能输出,指的是组织效能的提升不是专业自嗨,而是要从战略出发,聚焦为业务解题,实现战略配称。在我们的咨询实践中,这不是一句口号和空话。
如何实现战略配称?
1)在产品设计上:首先是打通从战略到各模块产品之间的逻辑连接,形成配称战略的产品方法论。再是打通各产品模块之间的逻辑连接,并通过战略贯通,形成战略传导。
2)在具体方案设计上:基于战略作聚焦和穿透,针对业务痛点直击核心解决。
思考的原点是回到战略理解,战略梳理,从原点出发,找到战略诉求、业务诉求,理解业务痛点,再沿着产品方法论找出战略影响或连接的关键因素,针对核心问题布策,这就是聚焦、穿透和直击核心的过程。
3)在协同方案实施和组织变革上:秉持面向业务、围绕业务需求解题的思维模式和变革方法,加强共识共创、持续赋能。
以薪酬方案设计为例,很多企业,战略变了,薪酬体系、结构和模式仍然不变,薪酬机制的效能于是逐年下降,激励杠杆失灵。
当我们思考薪酬的时候,不能只是3P1M,只是固定薪酬和绩效薪酬的拆分,而是要站在人力资本投入的差异化、阶段性,和如何激发和提升投入产出回报的战略视角,以及人力资源及各项管理机制是否配称、短板排序的整体视角去看问题,聚焦重点人群的激励,驱动价值创造,适配人才竞争。
以下是科石在开展薪酬激励机制效能优化时常用的思考清单:
我们在为企业实施提效变革的咨询实践中发现,组织“成事”和人才“增值”是组织效能建设的两大主线,沿着这两条主线,梳理效能关键“布点”,进行串连、打造、疏通,可以结构化、逻辑化、加速组织效能建设这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以组织“成事”的效能建设为例:
基于战略规划和目标,从战略解码开始,梳理和优化部门目标设定,进而形成更精准拉动的部门考核指标,从而完成“做什么、怎么做”环节的效能建设;
接下来是“保证做到”环节。首先排除组织模式和组织运行的短板,即开展组织管理和协同的效能建设;然后在目标实施的过程中,以经营分析和战略复盘为核心抓手,保证“成事”效果,同时在必要时导入组织效能管理机制,促进“成事”效能;最终“成事”——实现战略目标。
科石在组织“成事”的效能咨询上,形成了从战略解码工作坊,到部门目标和指标辅导,经营分析会、战略复盘会辅导,以及人效工作坊和人效管理机制建设辅导等一体化、陪跑式、全布点的咨询模式。同时,我们也开发了“从战略到执行”训战营产品,满足快速学习、运用、轻咨询辅导的需求。
数据和人效管理驱动
组织效能可评价、可观测、可改善。如何将配称战略的一体化组织效能的建设变成企业自身的能力、文化和基因,重点在于建立一套组织效能管理机制。
科石组织效能管理机制基于科石人效改善CMAI模型(“认知—指标—分析—改善”),围绕人效“管什么、怎么管、怎样提”三个环节构建,并结合“数据分析“运用,帮助企业实现机制驱动和精准提效。
1)管什么——人效指标和目标构建
指标分析和构建的核心逻辑是IPOOC方法(输入-过程-输出-影响)。
形成从总到分指标体系,一揽子,主辅搭配,指标精准、口径合理,从而支撑客观评价,牵引精准提效。
结合历史、外部,基于发展阶段和业务策略,建立人效管理标准或奋斗目标。
通过此过程,帮助业务管理者明晰人效的控制点。
2)怎么管——评价与监测机制
评价的核心逻辑是人效管理黄金不等式(投入增长率<产出增长率<效益增长率)。
建立评价和分析方法,“模糊的正确”可代替“精准的准确”,“语文题”可代替“数学题”。
明晰人效数据收集和统计职能、建立效能报表、亮灯机制,明晰管理节点和会议机制。
明晰目标管理与效能管理的关系,效能是如何更高质量、高效率、低投入地达成目标,效能管理服从和促进目标管理。把握好效能管理节奏和力度,警惕效能风险,做好动态防控。
人效评价监测除了触发效能归因改善,还可以对接人力配置和人力成本的动态管理,对接绩效与激励。
3)怎样提——归因与改善(不限于组织和人才管理)
强调效能改善方案的“战略配称、一体化”,强调“系统分析,点状出击”;
站在组织和人才管理的全面视角,甄别组织效能痛点、关键影响因素;
必要时可运用组织效能诊断工具,运用员工满意度调研、开展员工访谈等。
业务部门主导创设提效方案,共性问题上升到组织层面,个性问题内部排序解决;
聚焦实施节奏设计、可落地性——当下能真正改变和突破,不求全面和速效;
可以就效能提升维度进行结构化、通用化阐明,以引导和激发业务线管理者;比如,科石人效提升“三板斧”模型对效能改善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归纳,从组织精进、人力替代、人才激活三个维度累计15个因素。
强调具体计划、时间和任务布置,以及组织、会议机制。
不限于组织和人才管理方面的提效举措,包含业务层面的运行机制和技术提效手段。
以战略为原点,一体化为视角,管理机制为驱动,持续关注、打通组织从战略到执行过程中的各类效能瓶颈,保证组织不断精进向前,人才持续增值创造,以组织力保障企业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