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乏味,莫名其妙”|《蝇王》是如何在退稿篓里被拯救的?

文化   2024-09-22 21:55   浙江  


英国文学史上的首位桂冠诗人是怎样写诗的?

⬆️点击立即收听⬆️




编者按:很多经典都需要契合的编辑和时机,才能被挖掘、被看到,从而被大众认可。戈尔丁的故事或许看起来像是千里马终得伯乐,大师的才华最终被世人欣赏的故事。可事实上它被反复修改和编辑后出版的细节恰好说明了时代的经典或许并非是个体的艺术才华被突然发现的结果,而是大众的声音在个体的文本中找到了合适的载体,而文本之所以成为经典或许也正是因为它在某种意义上成了群体的表达。


《蝇王》(Lord of the Flies)是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William Golding)的代表作,最初于1954年9月17日出版,现在已然被视为一部经典。在小说中,戈尔丁讲述了一群英国学童在荒岛上的堕落历程。而在历史上这部作品差一点进了垃圾箱。

“书写你所知道的”是那些有抱负的作家们经常会得到的建议,而《蝇王》就是这一建议的绝佳案例——范式内容同样也能呈现本质真理。威廉·戈尔丁是一位男校教师,在二战时期他亲眼目睹了一系列极不人道的行为,由此,他将这些知识和经验浓缩在他的第一部小说中,这个故事表面上很简单——一群遭遇海难流落荒岛的男孩最终回归到野蛮的生存状态。小说本身是对这个大众所熟知的故事情节的颠覆,从而让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与之产生共鸣。它本身作为一个严肃的警告,表明纳粹德国的邪恶可以在任何地方重演。

戈尔丁出版《蝇王》的时候刚好43岁。他的重要创新是重新以凶兆似的20世纪笔触重构了19世纪的小说《珊瑚岛》(The Coral Isalnd)。这部小说出版于1857,作者是巴兰特(R.M.Ballantyne),它讲述的是一群英国学童在荒岛上建立文明的英勇故事。戈尔丁的原著手稿大多是在学校期间手写在练习本上的。他甚至在课上学生们阅读教科书的间隙写作,一些学生还被指派计算他每页写了多少字。

1953年,戈尔丁向九家出版社投稿,但都被拒绝了。不过他没有气馁,将手稿提交给了伦敦最有声望的出版社之一费伯-费伯出版社(Faber and Faber)。手稿被查尔斯·蒙特斯(Charles Monteith)选中,他那时还只是一位在出版社工作了几个月的初级编辑。由此,情况并不乐观。

荒谬且乏味

他「蒙特斯」曾在1984年告诉BBC的《书签》栏目组:“我已经能够识别出一种特定的东西,那就是那种“饱经风霜”的老手稿,它在送到我们这里之前已经在很多出版社转过一圈了,这「《蝇王》手稿」正是那种情况。那份手稿是一份泛黄的大型手稿,页面开始卷曲,有一两个茶杯、酒杯留下的污迹,还有咖啡和茶洒落的斑点痕迹,它被包裹在相当令人沮丧的、毛糙的棕色硬纸板中,还有一封简短、正式的附信。”

其中一位出版商的专业读者已经对戈尔丁的手稿给出了书面判决,将其驳斥为“荒谬且乏味的幻想小说”。在标有圈起来的“R”代表“拒绝”「reject」的旁边,她写道:“垃圾,乏味,莫名其妙。”

幸运的是,蒙特斯给了这本书第二次机会,并决定将其从被湮没的绝境中拯救出来。他说:“我看了一眼,我必须说我一开始并不被它的开头所吸引,但我还是继续读了下去,最终完全被它迷住了。从那时起,我就说‘我们必须认真对待这本书’。”

他说服出版社出版了这本书,但戈尔丁必须对文本进行一些重大修改。此外,它原来的标题《内心深处的陌生人》也不得不更改。根据戈尔丁传记作者约翰·凯里教授(Professor John Carey)的说法,原手稿实际上是一部宗教小说,与大多数人读过的《蝇王》“截然不同”。

潜在的人性之恶

在2012年《阿雷纳》(Arena)出品的纪录片《威廉·戈尔丁的梦》(The Dreams of WilliamGolding)中,凯里教授如是说,这位作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变得非常虔诚,当时他在皇家海军驱逐舰上服役,后来他的编辑蒙特斯删去了这些元素。他说:“戈尔丁让步,让步,再让步,直到最后它变成了一部世俗的小说;它不再呈现任何超自然的干预。” 戈尔丁的战争经历让他深刻感受到了潜在的人性之恶,同时也经历了对早期理想主义政治的期望幻灭。《蝇王》某种意义上是他对世界的警告:1930年代席卷德国的纳粹主义可能在任何文明国家发生。在1980年的《南岸秀》(The South Bank Show)节目中,他解释了战争如何改变了他对人性的观念:

“它之所以改变,是因为我们逐渐发现了纳粹的所作所为——人们逐渐发现一个民族虽然有着高度文明,但是他们所做的却是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我记得在那些日子里,我对自己说,‘是的,好吧,我内心也有一个纳粹;如果处在一定的环境下,我也可能成为一个纳粹。’

随着我发现的事情越来越多,我彻底改变了对人们的行为都有底线的固有看法,因此也改变了我对人性的看法。所以在我看来,任何政治良方在人性具有某种绝对的恶的这一事实面前,往往是苍白无力的。”

尽管《蝇王》后来在评论界取得了成功,但要等到1959年美国版,特别是平装版的出版,戈尔丁才成为了一名国际畅销书作家,并由此开始赚取大量的版税。也是这次成功使他能够辞去教职,从而成为一名全职作家。他在1984年接受《书签》栏目组采访时承认:“我不喜欢教学的系统性;因为我不是一个系统化的人,”

作为一个文学上的大器晚成者,戈尔丁坦言说,他的突破是在他意识到他必须停止模仿其他作家的时候。他在1959年告诉《箴言》杂志:“我想,直到我37岁的时候,我才领悟到这个伟大的真理,那就是你必须写你自己的书,而不是别人的,然后一切就从那里开始了。”

小说家斯蒂芬·金曾是《蝇王》的一位青年书迷,他在一个移动图书馆借阅了这本书,原本在借书的时候他向管理员要一本展现孩子本来面目的书籍「由此借到了这本书」。在2012年他告诉《阿雷纳》:“从故事的一开始我就被它完全吸引住了,因为它就像一个男孩的故事,那些我熟悉的故事。不同的是,这些男孩是真正的男孩——他们的行为方式正是我所理解的那样。”

一个彻头彻尾的故事讲述者

斯蒂芬·金后续以虚构的“城堡岩”小镇为背景接连构建了几个故事,而这正是《蝇王》中杰克的山堡的名字。从90年代背包客邪典故事《海滩》到青少年互相残杀的影视剧《黄蜂》,再到讽刺喜剧《辛普森一家》,《蝇王》已然成了流行文化的试金石。这本书在1963年和1990年两次被改编成电影,而由编剧杰克·索恩(Jack Thorne)改编的BBC电视剧目前正在马来西亚拍摄。

戈尔丁是一位极具原创性和想象力的作家,后来他继续创作了关于尼安德特人末日生活的书籍、一位被困在大西洋岩石上的水手,以及在中世纪大教堂上建造尖塔的故事。1983年,他因其小说“以现实主义叙事艺术的明晰性和神话的多样性与普遍性,阐释了当今世界人类的境遇”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对于戈尔丁来说,他成功的秘诀本身几乎成了某种陈词滥调。

在1984年,他向《书签》栏目组坦言:“我本质上,从头到尾,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故事讲述者。对我来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有开头、中间和结尾的故事。”

编译:文穴编辑部

来源:BBC culture

仅供个人交流学习、分享


俱乐部即时开启布克奖共读竞猜活动!


2024年短名单入围书目

⬇️点击查看⬇️



文穴Literaturecave
为0.01%的华语读者,提供全球文学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