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0月23日6时15分将迎来霜降节气。经过秋霜的“抚慰”,柿子红了,像姑娘娇羞的脸;枫叶红了,似二月盛开的花。霜降寓意天气渐冷、初霜出现。不过,这“霜”并非从天而降,而是接近地面的水汽在温度变化中凝结成一颗颗小小的冰晶。这与白露和寒露的成因类似,是一种很有意思的自然现象。
霜降是秋季最后一个节气
意味秋去冬来
俗语说
“霜降一过百草枯。”
一过霜降,天气更凉了
也更燥了
养生牢记这“三防”
霜降过后,养生尤其要注重三个方面的防范,即“防秋寒、防秋郁、防秋燥”。
1. 防秋燥
江苏省苏州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中医师陈竞纬曾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秋季燥邪耗伤人体津液,就会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结、皮肤干燥甚至皲裂等症状。多吃芝麻、蜂蜜、银耳、青菜之类的柔润食物,以及苹果、葡萄、香蕉等水分丰富、滋阴润肺的水果。起居上要早睡早起,早睡能养阴,早起呼吸新鲜空气,以利舒肺,能使机体津液充足、精力充沛。
2. 防秋寒
霜降是秋季到冬季过渡的开始。俗语有“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此时节,昼夜温差变化增大,因此要注意保暖。因此在霜降之后,要注意增添衣物,同时注意保护膝关节免受寒风侵袭,还可以养成睡前用热水泡脚的习惯等。
3. 防秋郁
霜降一般都在农历九月,陈竞纬医生表示,此时肺金主事,人在感受了凄风惨雨、草枯叶落的季节变化后也容易起忧思。现代医学认为,人脑底部有一个叫松果体的腺体,能分泌一种褪黑激素,它会使人意志消沉、抑郁不乐。而入秋之后,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相对增多,人的情绪也会相应低沉消极。
此时不妨约上三五好友登山,不仅能使肺功能得到舒畅,而且登至高处极目远眺,心旷神怡的感受也有助于舒缓心情。
进补试试这“三碗”
民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此时,“秋燥”并未完全消退,人体易受燥邪侵扰,燥易伤津,故霜降养生仍需把握润肺养阴防秋燥的原则,且进补应以平补为主,补益肺气,增强脾胃运化功能。日常饮食中,不妨试试这些食物。
1.白果萝卜粥
【原料】白果6粒,白萝卜100g,糯米100g,白糖50g。
【做法】萝卜洗净切丝,放入热水焯熟备用。将白果洗净与糯米同煮,待米开花时倒入白糖,小火再煮10 分钟,拌入萝卜丝即可出锅食之。
【功效】固肾补肺,止咳平喘。适宜于内热燥咳人群。
【注意】白果须煮熟后食用,且不宜食用过多。
2.山药扁豆桃仁粥
【原料】铁棍山药120g,白扁豆50g,核桃仁50g,小米50g。
【做法】铁棍山药去皮、洗净、切成小段;核桃仁研成粗末。白扁豆、小米洗净后放入砂锅,用大火煮沸,改用小火煮1小时,待白扁豆、小米煮熟后放入山药段、核桃粗末,再用小火煮15分钟即可。
【功效】健脾养胃,补肾益气。适用于脾虚食少、虚劳咳嗽、泄泻便溏等症。
3.板栗炖乌骨鸡
【原料】鲜板栗10枚,乌骨鸡(母)1只,生姜、盐适量。
【做法】鲜板栗去壳取栗仁备用,乌骨鸡洗净晾干。将乌骨鸡放入砂罐中,加清水没过,入生姜,大火煮沸后,加入板栗仁,加盖小火炖煮2小时。起锅加适量食盐,即可食用。
【功效】养脾健胃,补肾强精,养血补血。
点击视频
关注我们
来源:新华社、江苏省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
图:花瓣网
责任编辑 王颖达
• 老年人高龄津贴☞
厦门晚报社微信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