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接芒种,后启小暑。北京时间6月21日4时51分迎来夏至节气,标志盛夏来临。此时节,知了们欢快地错落鸣叫,似乎有使不完的劲;池塘里的荷花也开始大面积盛开,散发出阵阵清香。
伴随着夏至节气到来的还有副热带高压。据厦门市气象台预测,未来7天,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厦门以晴热天气为主。部分镇街最高气温将上升到35℃以上。24日白天到夜间,随着副热带高压有所减弱,会有雷阵雨天气出现。但雨量不大,大家仍要做好防暑降温的工作。
夏至前后,天气炎热
雨水较多,环境湿度大
人易受到暑邪、湿邪、寒邪侵犯
而引发各种疾病
养生要注意以下这几点
记住“三避”
避暑祛湿驱寒气
1.避暑
夏季气温高,暑热正盛,若不躲避易致暑邪伤身,导致中暑,出现大汗、头晕、口渴、四肢无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昏迷、死亡。
夏至时节暑热尤其明显,要特别注意避暑——中午前后尽量不要外出,避免暴晒;避免剧烈运动和强体力消耗;适当使用空调、风扇降温。
2.避湿
夏季多雷雨,湿气较重,容易侵体伤身,妨碍全身气血运行,引发各种不适,比如:头面部出油多、困倦无力、浮肿、食欲不振、排便不畅或溏稀等。时间长了,各脏腑机能都将受到损害,引发诸多疾病。
避湿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利用空调除湿,或适当多吃赤小豆、薏米、冬瓜等利湿的食物。
3.避寒
《黄帝内经》上说“寒气流行,邪害心火”,夏季应心,如果寒气侵体,就容易损害心脏。
夏季避寒包括2方面:一要避免空调温度太低,睡觉不盖被子等,导致外寒入侵;二要避免饮食贪凉损伤脾胃。也可以适当吃点生姜或者艾灸,有助于驱寒。
做好“三宜”
“晚”睡食酸畅心情
1.宜晚睡早起
夏至节气,昼长夜短,起居调养也需顺应自然界阴阳消长变化的规律,宜晚睡早起。这里所说的“晚”大致是指夜间10~11点,“早”是指早上5~7点。
中午可以睡个午觉,因为午时是人体“合阳”的时候,小憩一会儿有助于人体内阴阳转化。
2.宜适量多食酸
夏季气候炎热,若出汗较多容易损伤心气。而酸味食物,比如酸梅汤等,能起到收敛的作用,防止出汗过多,以固肌表。
同时,可适当放宽对盐的限制,补充出汗多丢失的盐分。
3.宜疏泄情志
夏至过后,温度高,湿度大,容易使人心神不宁,坐立不安。
此时一定要把不良情绪疏泄出去,心情好,疾病就少。平时可以多听听音乐、闻闻花香,帮助保持心态平和。
多喝“三汤”
润燥安神更养颜
材料:莲子100g、冰糖适量。
做法:将莲子放入水中洗净后,再泡入冷水中约1小时至微软。取锅加水适量,煮至莲子熟透,加上适量冰糖(也可以不加)化开,即可食用。
功效:清心润燥。
注意:脾胃虚者慎用莲子心。
材料:银耳30g、百合30g、玉竹30g、猪腱肉250g、蜜枣3枚。
做法:将猪腱肉切块,焯水去除肉腥味,银耳洗净切小朵,将全部材料放到锅中,加入适量清水,武火煮沸后,转文火煲1~2小时,加入适量盐,即可食用。
功效: 宁心安神、美容养颜。
材料:炒丹参15g、党参15g、猪心1个、盐适量。
做法:猪心洗净切块,丹参、党参洗净,放入砂锅内,加清水,先用大火煮至水滚,改用文火煲2小时左右,加入适量盐调味即可。
功效:活血祛瘀、养心安神。
常揉“三穴”
祛暑清热养心神
视频来源: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订阅号
点击视频
关注我们
来源:综合新华社、我是大医生官微
健康时报、人卫健康等
图:花瓣网
责任编辑 王颖达
• 老年人高龄津贴☞
厦门晚报社微信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