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风雨天作晴,不觉已是小暑至。北京时间7月6日22时20分将迎来小暑节气,我国大部分地区将由此进入“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的炎热季节。节到小暑进伏天。
今年7月15日入伏,恰在小暑节气内。入伏后,暑热如煮,高温与高湿相伴,加上气压低和风速小,这样的日子真的很不好过。
民间有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说法
意为小暑过后
天气逐渐炎热
人体出汗多、消耗大
较容易引起不适
下面这些养生事项
一定要记牢
1.饮食宜温凉适度
夏季人体脾胃运化减弱,容易出现食欲不振等症状。饮食需要节制。天气炎热时,可食用西瓜、黄瓜、芦笋等,助清热解暑。若贪食冰糕、冰淇淋等冷饮,则容易损伤脾胃之阳气,出现胃痛、腹泻等症。尤其平素体质虚弱、便溏者更需注意。
2.起居定时,宜晚睡早起
《黄帝内经》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小暑季节人们需顺应气候变化,宜晚睡早起。同时,因晚间睡眠时间不足,需养成午睡习惯,对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记忆力有帮助。
3.宜适量运动,缓慢少汗
小暑季节运动强度宜适当降低,活动量也应适当减少,可以做些慢节奏的有氧运动,如游泳、散步、太极等,以及五禽戏、八段锦等中医养生功法。同时,运动后注意补充水分、盐分,避免汗出过多,伤及津液。
1.银花绿豆粥
【材料】50克的绿豆、10克金银花、5克甘草、200克粳米
【做法】将绿豆浸泡过夜,次日将金银花、甘草放入清水中熬煮30分钟,熬煎出汁水备用,依次在煮完金银花的水里倒入绿豆和粳米,熬粥;粥熟后,加入适量的冰糖或红糖,再慢火煮一小会即可享用。
【功效】银花绿豆粥是夏日解暑常用粥,适用于暑热烦渴、消化不良、心悸失眠、排尿困难等。
2.石橄榄排骨汤
【材料】新鲜石橄榄50克、盐适量、排骨250克
【做法】将新鲜石橄榄浸泡1小时,备用;排骨去血水,将所有食材下锅,大火炖煮沸后,小火煲2小时即可,起锅前加适量盐。
【功效】石橄榄具有养阴清肺,清热利湿,化痰止咳,消瘀止痛的功效,与排骨煲汤,具有消夏去暑、降火除烦作用。
3.薄菊翠衣清凉饮
【食材】薄荷3克,菊花2克,蜂蜜10克,西瓜皮100克。
【做法】薄荷、菊花用纯净水浸泡30分钟,上火煮沸3分钟;西瓜皮洗净,削去外皮,切成小块;将薄荷菊花水、西瓜皮块倒入榨汁机,加入蜂蜜,榨汁后饮用。
【功效】补气养阴,清热解暑,清利头目。
【适宜人群】烦躁口渴、咽干不适、容易疲劳、气虚自汗等症状者。
【不适宜人群】寒湿体质者。
小暑时节,气温高,湿气重,人体容易出现燥热、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中医认为,按摩这三个穴位可以调节身体不适。
1.涌泉穴
涌泉穴位于脚掌前部1/3处(不算脚趾),脚缘两侧连线处。用拇指按揉此穴位20~30次,早晚各一次,可以滋阴降火,缓解上火引起的口干、眩晕、焦躁等症状。
2.极泉穴
极泉穴位于腋窝的顶点。双臂交叉于胸前,用手指适度按摩每次3分钟。也可用手掌拍打对侧腋下,每次30~50次。
按揉极泉穴,有宽胸宁神,调和气血的功效,缓解燥热引起的心情烦躁。
3.阴陵泉穴
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的凹陷处。用拇指按揉此穴位2分钟,有酸胀感即可,可利水除湿,调理三焦,预防夏季消化道疾病。
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
愿所有人都能在炎炎夏日
寻觅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清凉~
点击视频
关注我们
来源:综合新华视点、养生中国、中国中医药报等
图:花瓣网
责任编辑 王颖达
• 老年人高龄津贴☞
厦门晚报社微信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