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
原文
《诗》曰:“衣锦尚(纟冋)。”[1]恶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暗然[2]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3]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5]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诗》曰:“奏假无言,时靡有争。”[6]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钅夫)钺[7]。
《诗》曰:“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8]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
《诗》云:“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9]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
《诗》曰:“德(车酋)如毛。”[10]毛犹有伦[11],“上天之载,无声无臭。”[12]至矣!
注释
[1]衣锦尚(纟冋)(jiǒng):引自《诗经·卫风·硕人》。衣:此处作动词用,指穿衣。锦:指色彩鲜艳的衣服。尚:加。(纟冋):同“裟”,用麻布制的罩衣。
[2]暗然:隐藏不露。
[3]的然:鲜明,显著。
[4]潜虽伏矣,亦孔之昭:引自《诗经·小雅·正月》。孔:很。昭:《诗经》原作“沼”,意为明显。
[5]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引自《诗经·大雅·抑》。相:注视。屋漏:指古代室内西北角设小帐的地方。相传是神明所在,所以这里是以屋漏代指神明。不愧屋漏喻指心地光明,不在暗中做坏事,起坏念头。
[6]奏假无言,时靡有争:引自《诗经·商颂·烈祖》。奏:进奉。假(ɡé):通“格”,即感通,指诚心能与鬼神或外物互相感应。靡:没有。
[7](钅夫)(fū)钺(yuè):古代执行军法时用的斧子。
[8]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引自《诗经·周颂·烈文》。不显:即大显。不:通“丕”。辟:诸侯。刑:通“型”,示范,效法。
[9]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引自《诗经·大雅·皇矣》。声:号令。色:容貌。以:与。
[10]德(车酋)如毛:引自《诗经·大雅·杰民》。(车酋)(yóu):古代一种轻便车,引申为轻。
[11]伦:比。
[12]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引自《诗经·大雅·文王》。臭:气味。
翻译
《诗经》中说:“身穿锦绣衣服,外面罩件套衫。”这样的做法是为了避免里面的锦衣花纹显露过多,所以,君子的道百般隐藏却日益彰显,而个人的道显露无遗反而日益消亡。君子的道,平淡而意味深长,简略而文采奕奕,温和而条理清晰,由近知远,由风就能知源,由微知显,这样,就能进入道德的最高境界了。
《诗经》中也记载着:“潜藏虽然很深,但也会很明显的。”所以君子总是自我反省百毫无愧疚,从来不在心中积存什么恶念头。君子的德行之所比一般人高,大概就在于这些别人看不见的地方。
《诗经》中说:“当你自己独处一室的时候,是不是能无愧于心地对照神明。”所以,君子无论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都是恭恭敬敬的,即便没有对他人说任何话,也足以让人信服。
《诗经》中还说:“进奉一定要诚心,这样才能感动神灵。肃穆无言,没有任何争执 。”所以,君子不用给他人过多赏赐,老百姓也会对其尊敬有礼;不用发怒,老百姓自然也会有所畏惧。
《诗经》中说:“弘扬好德行啊,诸候们都来效法。”所以,君子笃实恭敬就能够保证天下太平。
《诗经》中记载:“我心中拥有光明的品德,根本不需要厉声厉色。”孔子说:“用厉声厉色的方式教育百姓,是统治者最拙劣的行为。”
《诗经》说:“德行轻如毫毛。”轻如毫毛还是有物可比拟。上天所承载的,既没有声音也没有气味。这才是德行的最高境界啊!
心得
本章重在强调德行的实施。从天理到人道,从知到行,从理论到实践。从“君子笃实”到“天下平”,本文讲述了人生的最高的境界。
1,空气无色无味无声,谁都看不到,听不到,也嗅不出它的气味,但是谁也无法离开它。这便是德行的最高境界。百、而“轻如毫毛”即视为次一点的境界。但如若能达到这种境界,人生也是大师了。
2,君子之道不彰显却日益显现,而如果张扬的人,反而会日益消亡。君子之道平淡,简略,温和而条理清晰,由近知远,由风就能知源,由微知显。通过这样的修炼,润物细无声地改变着我们,影响着我们。
3,不在心中积存恶念,时常反思反省。
4,许多人不能够独自面对自己,大概也是有内在的不安在作怪。而当我人能够独处一室的时候,还能无愧于心,就像“戒慎恐惧”般修行自身,即使不说话,也可以让人信服。
5,我们的行为和思想就已经代表着自身的权威,不需要额外的赏赐,也不需要发怒,便可以让人有所畏惧。这便是人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德行。
6,阳明先生说,我心光明,夫复何求。当我们做到内心光明的时候,便能与这个社会各平相处了,我们的内心充满着慈悲之心。
R
E
ADING
关注我获得
更多精彩
以史为镜以铭其身,
以人为镜以正其身,
以事为镜以警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