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
原文
王天下有三重焉【1】,其寡过矣乎!上焉者[2],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者【3】,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
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4】而不缪,建【5】诸天地而不悖,质【6】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7】圣人而不惑。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8】,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9】,近之则不厌。
《诗》曰:“在彼无恶,在此无射。庶几夙夜,以永终兴誉。”【10】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11】有誉于天下者也。
注释
[1]王天下有三重焉:王:作动词用,王天下即在天下做王的意思,也就是统治天下。三重:指上一章所说的三件重要的事:议礼、制度、考文。
[2]上焉者:指在上位的人,即君王。
[3]下焉者:指在下位的人,即臣下。
[4]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君王。
[5]建:立。
[6]质:质询,询问。
[7]俟(sì):待。
[8]道:通“导”,先导。
[9]望:威望。
[10]“《诗》曰”句:引自《诗经·周颂·振鹭》。射:《诗经》本作“□”,厌弃的意思。庶几:几乎。夙夜:早晚。
[11]蚤:即“早”。
翻译
作为一国的君言,要想治理好天下,只要做好议订礼仪、制定法度、考订文字规范这三件最为重要的事,应该就不会有太大了吧!居于上痊的人,虽然行为很好,但假如没有验证的话,那么就很难使人信服。假如他人不信服,那老百姓必然不会听从。居于下位的人,虽然行为很好,但因其地位并不尊贵,因此也不可能使人信服,这样的话,老百姓也不会听从。
所以作为一国之君,治理天下应该以修养自身德行作为根本 ,并且从老百姓那里得到验证。我们考查了夏、商、周三代先王的做法,发现没有人背离这个道理,因此三国才能立于天地之间没有出现什么差错,百世之后,圣人对其当时的做法也没有任何质疑的地方。
要知道,贤明君王的举止能世世代代成为天下的先导,当时的行为能世世代代成为天下的法度,言能成为天下的准则。在远处有威望,在近处也不会让人厌恶。
《诗经》中有言:“在那里不有人憎恶,在这里也不会有人厌烦,日日夜夜操劳,就为了能保持一个美好的名望。”几乎所有的君王都要这样做,才能早早地在天下获得名望。
心得
本节内容强调为君为正的管理者要身体力行,需要对自身有好的德行修养,这样才能服众。有了好的德行修养,还要去进行实践,这样才能取信于民。
在企业中,或者家庭里,我认为也是一样,言传身教才是最有用的教育,我们需要自身做到德行修养,身体力行去做,这样才能影响整个公司的执行力,才能让孩子去有样学样。关注我获得
更多精彩
以史为镜以铭其身,
以人为镜以正其身,
以事为镜以警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