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网上沟通这么难?

文摘   2024-12-17 08:30   新加坡  

我所说的一切都可能是错的!
即使你赞同我的观点,
你的生活也不会因此有任何改变!
除非——你采取了相应的行动。

(这是书先生的第405篇原创文章,2024年12月16日,于新加坡。)


你好,我是一直在读书的书先生,致力于科普正确英语学习方向的应用语言学家。

前段时间,我发了一个批评对发音过分挑剔现象的视频。你也知道,现在在网上,无论你说什么,都是有人支持有人反对。


有理有据的反对,我是很欢迎的,因为可以让我学到东西。可惜这种类型的反驳,现在真的很少见。更多的是下面这样的声音:




也许你隐隐然觉得这两种观点有点问题,但问题具体出在哪儿,还不太清楚。也许你根本不觉得有问题,甚至觉得有点道理。不管你是哪种情况,我强烈建议你阅读接下来的内容,因为我会列举它们体现的逻辑错误。了解这些谬误的成因,既可以帮助我们少犯类似的错误,也可以帮助我们不被别人操纵自己的思想。


三种逻辑错误

不要小看上面的两个留言哦,它们可是包含了至少三种逻辑错误。难以置信,那就听我慢慢道来。


1. 偷换概念 (Strawman Argument)

偷换概念的逻辑谬误,又叫稻草人谬误,它指的是这样一种逻辑谬误:将对方的观点歪曲、夸大或简化成容易攻击的版本,然后反驳这个错误的观点

在我的这个例子里,我原本的观点是“对英语学习者不要过分挑剔发音”,本意是主张学习初期对发音宽容,目的当然是帮助学习者建立开口的信心。但是上面的两个留言,一个把我的观点歪曲为“学习者不需要追求标准发音”,另一个曲解为“鼓励学习难听的口音”,这就是偷换概念。

这种逻辑谬误非常常见,我敢说每个人都曾是受害者,尤其是有点理性思考能力的人。比如,你说美国在 AI 方面还真是挺厉害的,就会有人反驳你说:哦,美国就是样样都好,自己的祖国就哪儿都不好。

这就是典型的稻草人谬误,现在已经是网络喷子的常规武器了。


2. 假两难谬误 (False Dichotomy)

假两难谬误是这样一种逻辑谬误:它把复杂问题简化为两种极端选择,忽略中间的可能性。

在我的例子里,反驳者实际上将选择局限于两个极端:要么完全追求标准发音,要么故意学习难听的口音,这制造了一个非黑即白的假象,仿佛只有“完全地道的发音”和“听不懂的英语”两个选项。

现实中,学习者可以逐步改善发音,既不必一开始就完全标准,也不意味着要故意选择难听的发音。

想必你已经意识到,这也是网络喷子的常规武器之一。比如,每次有人提应该给学生减负时,就会有另一批人说:难道让学生天天玩儿以后就能有出息吗?在这些人眼里,学生仿佛就只有两条路:要么累死,要么蠢死

3. 滑坡谬误(Slippery Slope Fallacy)

滑坡谬误是这样一种逻辑谬误:认为一个小的让步或选择会不可避免地导致极端负面后果。

在我截图的留言里,这个谬误可能隐藏得有点深,但我一分析,你马上就能看出来。在上面提到的假两难谬误里,其中一个极端是“故意学习难听或错误的发音”。这个荒唐的结论既是假两难谬误的其中一难,也是滑坡谬误的结果。

“难道要故意学习难听的口音吗?” 这种说法假定,如果不追求标准发音,就会导致学习者完全放弃对发音的要求,甚至学习“难听的口音”。这是对后果的过度推测,缺乏逻辑依据。

滑坡谬误在中国似乎特别有市场,因为我们很多劝诫人的俗语里本身就包含这个谬误。比如“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句话常用来劝诫人要防微杜渐。这背后的逻辑就是,蚁穴的小小危害,累计起来,就足以摧毁一个大堤。

但如果我们仔细想一想,从一个蚁穴到大堤崩溃,这中间要发生多少事情,这中间真的存在一条严丝合缝的因果链条?大概率是没有的。实际上,整个历史上,还没有出现过水利工程因为蚁穴崩溃的事儿。

人们还喜欢讲拿破仑因为一个马掌输掉整场战役的故事。这个故事是如此地深入人心,甚至都已经被编成了儿歌:

For want of a nail, the shoe was lost.
For want of a shoe, the horse was lost.
For want of a horse, the rider was lost.
For want of a rider, the battle was lost.
For want of a battle, the kingdom was lost.
And all for the want of a horseshoe nail.

缺一颗钉子,丢了一只马掌;
缺一只马掌,丢了一匹战马;
缺一匹战马,失去了骑士;
失去骑士,输了整场战斗;
输了战斗,亡了整个国家;
这一切,只因缺了一颗马掌钉。

顺便说一下,用这种类比的方式来讲道理,本身就可能犯一种逻辑谬误,即类比错误 (Faulty Analogy)。孟子的道德文章里就充斥着这样的错误:

《孟子·万章上》里写道:“孔子曰:‘天无二日,民无二主。’”这个“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就是个类比。但如果我们仔细思考,这两个现象之间有一毛钱关系吗?

为了说明人性本善,孟子在《告子章句上》里写道:“人性至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又是个类比。通过水总是从高处往低处流,就能推导出人性本善,非天才不能为也。

我以前写过一篇批评高考语文作文命题的推文,就详细谈过这个逻辑错误,感兴趣的话,请点击下面的链接阅读。

《警惕高考作文题目的这个共同点》

结语

我是一直在读书的书先生,感谢你的阅读。


今天的推文里,我谈到了三种逻辑错误,它们分别是稻草人谬误,假两难谬误和滑坡谬误。我分享这些内容,不是为了鼓励大家用逻辑能力在网上去和人辩论。恰恰相反,我强烈建议你不要这么做。


对那些一看就不讲逻辑的留言,我一般都不会回复的,顶多也就说一句“你这话和我讲的有什么关系?”。有时候,我觉得这句回复都是多余的,因为不讲逻辑的人也大概率看不懂这句话。


我们学好逻辑的目的不是为了说服他人,而是防止自己轻易被错误观点说服。只有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我们才能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过滤出有用的那些,屏蔽掉有害的那些,否则我们的大脑就成为了虚假信息的跑马场,各种观点跑得倒是热闹,但对你一点好处都没有。


你还碰到过哪些逻辑错误的例子,欢迎在留言区和大家分享。


最后,给自己的课程打一个广告。靠谱的课程,你值得拥有:




关于书先生和路夫人

书先生和路夫人
80后大学教师一对儿。在浮躁的世界,陪您沉静地努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