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零售”的几个认识误区

文化   2024-09-30 07:01   北京  

文丨亚龙
摄图网

新零售的概念不管描绘得多好,但实际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商人更是信奉“赚钱才是硬道理”,再好的理论或模式如果不能带来收益,那么都将归零。


01

误区一:新零售是消费升级的要求 

很多人在谈论新零售时,都认为新零售是消费变革的历史必然,这是把影响和升级相混淆了,消费当然会影响商业模式,但升级只是消费的某种状态,也就是说消费升级与新零售具有相关关系,但未必是因果关系。从逻辑上来看,对于更高的消费需求并不必然有新商业模式相适应,或至少未必会到质变的革命。

02

误区二:把新的零售形态认作新零售 

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无人零售(包括无人便利店、无人货架或无人服务等)。对于顾客来说,无人零售在本质上并未改变需要顾客到店的购物模式,因而所谓便捷性的改善有限,却缺少了人员沟通的“温度”,商品的选择性也比较有限,用无人零售来说明新零售显然是将其狭隘化了。对于企业来说,仅减少了部分人员,配送和运维等并未减少,维护和运营效率并未有实质性的改善,因而成本降低有限。有些人将无人零售的失败归咎于人性问题,并且还借此不断推动各种技术升级,其实这是避重就轻或用客观现象来掩盖主观的失误,商业模式根本谈不上新意,只是噱头而已。从零售逻辑来看,类似的自动柜员机早已有之,但也只是配合补充,如果增加了某些科技后就摇身一变成为新零售,那么至少应具有某种特性能弥补原来的不足,但实际上只是换个形式而已,因而无人零售与新零售并无必然关联。

03

误区三:把O2O当作新零售

新零售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线上线下相融合。虽然O2O模式较为类似,但并不能就此代表它是新零售,因为融合所包涵的内容和范围还要大很多,这种狭隘化的理解会导致在具体实践中被局限或走偏。早期的O2O主要还是单向性思维(即线上到线下或线下到线上),实际上应该是OAO(或O+O)才更准确。对于顾客而言,主要在于不管什么渠道都可随意切换,二者本就应该是一体的,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线上与线下是分离的。比较有趣的是,阿里对于O2O其实是持否认态度的,主要原因就是它在PC时代为电商王者,但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线下表现却并不尽如人意。这也从侧面反映出O2O本身是有一定问题的。

04

误区四:把跨界或混搭(如“+餐饮”)当作新零售 

与无人货架同时诞生的,还有盒马鲜生、超级物种和七鲜等零售新形态,共同特征为增加生鲜占比、引入堂食餐饮、缩减百货占比、提升店面档次和加入更多科技设施等,但如果摘掉新零售的“眼镜”来看,其本质就是差异化竞争而已。引入堂食之所以感到新鲜,无非是原来超市经营思维被固化的结果;增加生鲜占比,其实是高频刚需和缺乏标准性而差异化竞争的需要;提升店面档次只是为了更好地缩减顾客范围,筛选出更具购买力的顾客;如果增加科技设施(如传送带、电子价签和自助收银等)就是新零售的话,那么显然是曲解了新零售,是用形式替代了本质。

05

误区五:把技术或工具应用作为新零售的标志 

很多人在谈新零售时,都会把大数据或云计算等作为重要标志,但这里面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这些技术本身只是一种应用工具,如果用工具来进行反证,显然是因果倒置,这就好比人类是因为发展而需要寻求工具的帮助,还是因为使用了工具才得到发展,这个问题很容易被搞混淆。工具终究只是外因,根本的还是在于内在认知与需求等(或者换个角度来理解,真正的问题在于究竟是你在使用工具,还是工具在使用你)。二是这些现代技术的应用并不能说明就可变成新零售,有些未必适合线下实体,这种将新技术硬性关联的行为,反而容易堕入某种误区,以为只要应用了这些技术,就表示已经在进行新零售实践,且不说应用并不等于成功,单这种误区就会阻碍真正的认知与实践。

06

误区六:过度夸大新零售的体验和效率性 

人们在介绍新零售是如何带来全新体验和效率提升时,都会以盒马鲜生、小米或苹果等来做例子,但问题是仅用坪效来衡量并不能说明问题,还需综合看商品特性等其他因素。比如,楼盘售卖与苹果专卖相比,任何售楼部都会远远超过专卖店的坪效,但相信没人会说售楼是新零售;同样,如果在每个城市只有一家小米体验店,那么坪效还可以做得更漂亮些,但这并不表明小米就更加贴近新零售;体验是时刻都存在的,而新零售与所谓好的体验并无必然性,就好比公认体验最佳的迪士尼,也没人会说它是新零售。

07

误区七:对零售要素解读的偏差 

在有关新零售的描绘中,最提神醒脑的恐怕就是“重构”的概念,然而如果进一步分析,就会发现存在某些逻辑上的问题。其一,如果说新零售是对于“人、货、场”各要素的重构,那么显然是过度夸大了其作用,这绝不是渠道革命就能完成的。零售只能适应、引导和影响消费,但不可能主导人的购买;商品在生产出来后基本已固定,零售确实可以再次影响商品的属性,但也不可能无限地夸大其作用,说重构就有些夸张了;零售本身就是连接生产(货)与消费(人)的桥梁,如果是针对传统意义的“场”,那么就得要求降低中间渠道的权重,但全渠道概念又非常重要,因而重构是有矛盾的。其二,新零售是由“货-场-人”到“人-货-场”的转变,但如果从商业重心的迁移来看,这本身就是一个必然趋势,与是否新零售无关,更不是因为新零售才开始改变排序,把这种转变归因于新零售的逻辑不成立。其三,新零售由“人找货”变成“货找人”,这貌似是重大变化,但如果站在交换角度来看,交易必然是“人货互找”。“人找货”反映的是传统交易模式,“货找人”则是指通过现代技术能更好地掌握需求及个性化推送等,从而提升成交率。这些都反映出人们对于零售要素的认知还存在不足,因此在具体实践时总会不尽如人意。

08

误区八:新零售是更高效率的零售 

这个命题本身并没有问题,却是“正确的废话”。因为纵观零售乃至整个商业的发展,无不都是围绕着效率在进行,特别是工业革命更是使生产效率得到了空前的提升,但以此来说明新的零售革命就显得有些牵强。另外,有的把新零售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显然这是把电商和新零售混为一谈了。其实这些都不利于对新零售的认知。

本文有所删减

更多内容请关注《认知零售》

推荐阅读:

宁高宁:用好五大发展理念

团队选人的标准

你提供的服务是服务吗

推荐读物:

👆点击图片,获取图书购买链接

◆本书重点在于零售基本原理、逻辑和规律的阐释,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知其所以然,只有基础越坚实,大厦才能越稳固并建得越高。
◆本书不同于传统理论架构,而是聚焦于零售基本要素和相应的零售组合,揭示了零售真正的要点与抓手。
◆本书通过不同视角的解读,呈现众多不同或新的观点,从而帮助打开视野和启发思维。
◆本书更强调实操性,主要围绕基本要素而展开说明“如何做”,大部分都可直接上手应用。
☟ 点击关注获得更多企管文章 
您每点一次在看都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企业管理出版社
推送企业管理出版社新书资讯,与书友分享好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