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驱动服务业提质升级——2024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分析

文化   2024-09-28 07:00   北京  

2023年我国服务业恢复增长势头明显,服务业企业500强发展态势整体向好,总体规模保持较好增长韧性。经过多年发展,2024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已经成为从业人员超过1500万人、营业收入总额接近50万亿元、资产总额超过370万亿元的大企业群体。它们服务民生福祉,畅通物流、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是服务业发展的中流砥柱,也是构建中国服务业发展新格局、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主体和支撑力量。


2024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

发展态势


1. 总体规模保持较好增长韧性,入围门槛下降


外部环境压力影响,2024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发展分化,入围门槛下降至72.08亿元,比上年降低6.15亿元,但总体规模保持较好增长韧性,特别是资产积累水平有较大幅度提升。2024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实现营业收入总额49.23万亿元,与2023中国服务业500强企业相比,微增1.89%(见图1);资产总额达到370.81万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7.88%;所有者权益总额52.98万亿元,与上年相比大幅增长21.96%。



2. 经济效益恢复提升,净利润总额高于疫前水平


2024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实现净利润(指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下同)总额为3.13万亿元,较上年大幅增长8.45%(见图2)。亏损企业减少,由上年的59家减少为47家。净利润总额恢复增长显著,较疫情之前有所提升。收入利润率为6.36%,相比上年提高0.39个百分点,为近5年来首次提升。



其中,非银服务业企业500强的平均收入利润率为3.39%,相比上年提高0.62个百分点。资产利润率稳中微升,平均总资产利润率为0.84%,与上年持平;平均净资产利润率为7.36%,较上年提高0.01个百分点。但资产周转率持续下降,为0.1328次/年,较上年下降0.0078次/年。这或许与近几年市场环境严峻导致企业并购重组加速,资产扩张速度快于营业收入增长有关。


3. 现代服务业持续进步,不断改写行业格局


自榜单首次发布以来,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的行业发展分化明显。互联网及信息技术服务、金融、物流及供应链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持续进步,企业数量从2006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中的59家攀升至2024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中的162家,入围数量增加103家。相比之下,批发、零售和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企业的入围数量持续走低,从313家减少至178家。与此同时,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在推动生活服务品质化和多样化、生产服务专业化和高端化方面不断实现新突破。在2024年榜单中,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一是消费服务有所扩张,发展型享受型生活服务业有增长。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旅游、餐饮等领域企业营业收入大幅增长。国航、携程和春秋旅行社的营业收入增长都超过了100%。从入围数量看,旅游、餐饮、文化娱乐、教育服务和医疗卫生健康服务等领域入榜企业合计18家,相比上年增加5家,入围数量达到榜单首次发布以来的最高值。


二是数字技术服务持续进步,发展新质生产力有作为。数字技术已经成为驱动生产力变革的关键力量。作为数字产业化方阵的主力军,电信、互联网服务企业和信息技术服务(IT)企业等数字技术服务企业入围数量合计48家,相比上年增加2家。同时,这些企业也是服务业500强企业创新主力军。研发投入前10名企业中,有9家是数字技术服务企业。


三是商务服务势头良好,服务生产制造领域有成绩。商务中介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科技研发和规划设计等三类商务服务业入围企业分别为2家、5家和2家,合计达到9家,比上年增加3家。需要注意的是,当前入围榜单的商务服务业企业规模多数不大,需要进一步提升竞争能力,持续成长。


四是物流服务稳定发展,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有空间。物流及供应链服务企业入围38家,邮政1家,合计39家,其营业收入和资产规模与服务业500强的平均水平相比有差距。物流及供应链服务行业具有很强的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一定的资产规模水平是企业提升服务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基础,相关企业需要在此方面更进一步。


五是现代金融不断进步,服务好实体经济有期待。金融业入围企业75家,相比上年增加3家。商业银行一直都是服务业企业500强中的庞大存在,入围数量46家,净利润总额和资产总额在服务业企业500强中占比多年维持在50%以上,如何服务好实体经济,受到各方长期关注。非银金融不断进步,保险业入围12家、证券业2家、基金信托3家和多元化金融12家,它们正努力在服务居民财富增长和解决企业资金需求中不断探索商业银行之外的多种方式。


4. 广东保持领先,苏浙闽快速崛起


从各省(区、市)入围数量看,广东74家,虽较上年减少6家,但依旧独占鳌头。其次是江苏56家、浙江49家、上海43家、北京42家、福建41家,位列第二梯队。前面两个梯队合计数量305家,占比61%,其中福建服务业大企业快速发展,从2019年的24家,增长到2024年的41家,增加了17家,从第三梯队跃升至第二梯队。山东、河北也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入围数量分别为26家和21家,处于第三梯队。


从企业收入规模看,北京入围企业保持了绝对优势,平均营业收入为4984.91亿元;42家入围企业营业收入总额在500强中占比42.53%,远高于入围数量占比(8.4%)。相比而言,苏浙闽在保持入围企业数量优势的同时,要在成长规模上进一步发力,形成一批规模和质量俱佳的服务业领军企业。


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

机遇和挑战


1. 服务业新体系对企业发展战略提出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对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部署时,专门提出要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这些举措为我国服务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方向指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们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这是构建服务业新体系需要把握的宏观大势和时代要求,也是服务业企业明确战略方向和发展定位的基本遵循。


服务业企业在制定战略时要深刻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对服务业发展提出的使命要求。服务业企业的发展定位要紧密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着力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不断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切实提升生活服务业供给质量,缩小医疗、住房、养老、育幼等生活服务业供给质量与消费市场期待之间的差距。


2.国际环境复杂对企业“走出去”形成掣肘


当前,国际环境日益严峻复杂,给我国服务业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分工带来强干扰,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掣肘。


2024年可谓全球“超级选举年”,除了成为焦点的美国大选,约有76个国家和地区举行100多场选举,国际问题国内化、经济问题政治化、安全问题关联化等趋势明显。国际体系转型、大国博弈带来世界局势风云变幻,服务业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面临的文化风俗差异、制度法律障碍、合规管理等多重挑战加剧,未来存在更多不确定性。高端专业化生产性服务“走出去”或将面临更多壁垒。数据服务的标准和确权问题会更加凸显,相关企业国际化一时难以获得公平、公正和非歧视的营商环境。


3.有效需求不足对服务市场扩容构成约束


我国服务业企业的规模水平比较低。服务业企业在规模增长上需要有更大作为。当前消费终端和生产制造端的服务需求不够强劲,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带来的市场扩容困境依然是服务业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有效需求不足不仅影响服务业企业的增长空间和利润水平,还会对产业链和供应链产生负面连锁影响。要注意的是,服务业是吸纳就业的主要力量,企业经营困境带来的裁员可能会把压力转移给就业市场。


4.数字经济为企业深度转型升级提供动能


数字化、智能化已经席卷千行百业,对服务业企业既有发展模式带来不容忽视的挑战,也将对服务业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动能和支撑,是服务业企业降本增效、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的重要路径。


一方面,数字技术是新质生产力的内核,有利于服务标准化和服务产品化的实现,推动服务力指数级增长。同时数字技术打破了组织边界,服务数据化也为用户服务打开无限空间,这将促进企业之间的生态合作,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演变为产业生态圈的竞争。


另一方面,数字技术应用为服务业企业探索新型服务方式和服务业态提供了可能。我国庞大的市场需求、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政策支持,也为服务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


促进更多服务业企业争创世界一流的四点建议


现代服务业的发达和繁荣,已成为现代化国家的标配。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一批对经济社会发展有支撑、对产业升级有引领、对人们生活品质有保障的世界一流服务业企业。


1.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服务创新更强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


一是提升现代化水平,努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现代服务业是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数字技术为主要支撑,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础上的服务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服务业企业要发挥领军作用,以数字经济为发力点,在科技创新、新业态方面持续提升,培育新模式、新动能。


二是提升价值创造力,努力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尤其是和数字技术相融合发展的生产性服务是传统产业改造、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服务业企业要着力提升生产性服务的价值创造能力,建立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大力发展产业互联网,促进数实融合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2.深入推进融合发展,推动服务发展更新


融合发展已成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点睛之笔”,也是构建服务业新体系的重要方向。


一是强化服务赋能,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服务业企业要着力发挥专业服务优势和资源整合优势,围绕专业服务领域,延伸服务链条,激发产业链企业协同创新能力,强化服务业固链、强链、补链、控链和融链功能,深度嵌入制造业、农业各环节,形成相融相长、耦合共生的产业生态系统。


二是聚焦服务集成,发展服务新业态。近年来,不少服务业企业跨越传统产业边界,推动业态集成式发展、融合式创新,催生不少服务消费新热点。服务业企业要善于挖掘和激发多样化、个性化的市场需求,大力发展融合型服务行业,拓展服务增值空间,丰富服务业态。


3.努力实施价值创造,推动服务品牌更响


努力创造价值,增加优质供给,提升品牌影响力,是促进服务业企业提升发展质量,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根本路径。


一是提升品质、促进品牌升级,夯实一流服务软实力。要将品质作为建设服务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要认识到“品牌卓著”是世界一流企业建设的内在要求,有意识打响服务品牌。


二是发力标准建设,构建一流服务硬底座。大企业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完善行业性服务标准,研发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优质服务标准,积极主导或参与国际服务业标准制定。通过加强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试点优质服务承诺标识制度、加强服务业质量评价反馈等方式,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4.主动拓展多种场景,推动服务市场更广


当前,宏观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进程中,服务业企业面临做强、做优和做大的并联式任务,必须要同时关注规模速度和质量效益。


一是丰富服务场景,促进消费市场扩容升级。按照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抓住政策机遇,聚焦居民消费升级需要,把握服务消费新特征、新趋势,不断挖掘基础型消费潜力,激发改善型消费活力,培育壮大新型消费。


二是坚持服务创新,优化文化产品供给。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探索传统文化和新时尚融合,丰富文创产品,推动文化产业繁荣。三是响应以旧换新政策,拓展服务发展空间。深挖二手商品交易流通业务潜力,完善线上线下循环交易平台,发现物流供应链服务机会。


作者单位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


☟ 点击关注获得更多企管文章 
您每点一次在看都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企业管理出版社
推送企业管理出版社新书资讯,与书友分享好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