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花跃升:与巨人同行 |《企业管理》杂志专访

文化   2024-10-19 07:01   北京  
来源丨企业管理杂志
张道才(右)三花控股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
张亚波(左)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三花控股集团董事局副主席


一方面意味着瞄准巨头、选对巨头,另一方面意味着做好自己,专注于提供不可或缺的价值。


经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发展,中国企业的全球影响力不断提升,同时也面临国际竞争导致的技术和产业链挑战,高端化跃升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成为中国企业的主动选择。从野蛮生长的乡镇企业,到与国际巨头同行的具有影响力的大公司,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三花)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人,在中国企业高端化升级浪潮中,其经验和方法可为其他企业提供借鉴。


三花是一家提供热管理服务的公司,早期服务于制冷与家电行业,后来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现在向智能驱动领域拓展,客户多为世界500强或者中国500强企业。“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有人问三花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张道才,三花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他回答,要感谢客户,好的客户就是优秀的老师,带着你往前走:三花的客户多是全球一流企业,在满足客户需求同时,三花自身能力也得到逐步提高。与巨头同行,一方面意味着瞄准巨头、选对巨头,另一方面意味着做好自己,专注于提供不可或缺的价值。前者涉及战略,是父亲张道才铺好的路,后者涉及执行,如今儿子张亚波在努力践行。


张道才和张亚波父子为民企传承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一个懂得放权、忍让包容和后退,一个懂得尊重、继承并和光同尘;一个希望三花拥有更多“企业家”,一个自觉自驱去实践,以其无私成其私。近日,《企业管理》杂志记者采访三花董事局副主席、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CEO张亚波,他回答了管理之花、科技之花、人才之花——成就三花的原因,也分享了接班以来主抓的工作及目标,三花仍在继承和创新中努力成长。


10月15日,三花滨海工业园四期项目投产仪式举行。三花控股集团董事局副主席张亚波表示将携手各大车企和产业链各方,推动形成以科技为引领的新质生产力。

管理之花

持续创新,成长常青


《企业管理》:你认为三花的成功之道是什么?


张亚波:第一,聚焦专业领域,一以贯之做该做的事。第二,在这个大前提下,不断研究,设定新目标,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第三,重视人才,主要体现为管理创新,现阶段主要挑战是全球化和数字化。


《企业管理》:从野蛮生长的乡镇企业到迈向现代化的国际化公司,有哪些心得和思考? 


张亚波:主要是产品创新,其前提来自市场洞察和对需求的把握,需要坚持,需要重视人才并以包容心态试错。


《企业管理》:你主要在哪些方面继承,哪些方面创新?


张亚波:我主持经营之后,主要是做执行和打配合。一是组织架构调整,筹划到推行过程中尽管有争论,还是比较坚定地划清了业务单元,对各业务板块给予较大授权,让它们责任清晰地开展市场竞争,战略管控方面基本形成一套管理框架。二是强调制度和流程建设,这是对原有企业治理的补充和纠正。不同于之前主要以感情、家文化与主观能动性激发大家奋斗,虽然这曾经是很好的企业管理状态,但也要看到,只靠正向引导而不进行规则和流程建设,有时会造成混乱。在授权和激励方面,我花了很多精力。三是产品力打造和数字化建设,充分授权,让效率更高,让每个责任主体在约束情况下更好地调动主观能动性,这是久久为功的事情,也是现在主抓的事情。以上是组织基础和地基,可以为公司扩大规模做准备。


《企业管理》:在组织架构调整方面,你们是怎么做的?


张亚波:简单来讲,原来是一家公司,现在分成了几家公司。这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因为公司产品品类多,业务特点决定要进行这些调整。背后还需要做很多事情,比如物色很多总经理负责运营。企业高成长时,需要更多业务单元独立决策,冲锋陷阵拿市场,企业发展成熟时,则需要调整组织架构,提升效率。向外看增量,向内减少浪费。向外往往比较容易,向内往往被忽略。我们目前总体处于做增量阶段,没那么难,而减少浪费方面,主要管控财务和数字化。公司总体还处于青年期。


《企业管理》:产品力是你总结出的核心竞争力,为什么对产品力如此重视?


张亚波:产品力并不是我创新的,应该讲是企业这么多年实践之后,进行的形而上的总结。过去大家天然、自觉地重视产品力,但没有觉察到其中的方法论,随着企业规模扩大,业务不断拆分,我们察觉到不同部门对产品力的重视程度不一样,需要通过工具和方法论规范产品开发和分析,把一个产品当作一家公司,借鉴标杆企业做法,完成生命周期评价。


《企业管理》:你们是如何洞察未来及落实战略的?比如,怎样布局到机器人领域?


张亚波:通过洞察社会需求,我们看到了机器替代人的趋势,方向看明白之后,会思考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还要找到客户和需求点,找到之后就行动。这件事情我们讨论了好几年,甚至传感器领域已经思考了十几年,一直念念不忘。


《企业管理》:怎样总结企业现阶段战略?


张亚波:新能源业务持续迭代,延长产品生命周期,持续给客户带去价值,聚焦所长,做到极致。战略最煎熬的是探索阶段,要包容,允许失败,但聚焦后就不允许失败了。在自动化领域,目前我们允许探索和试错,保持乐观心态。


《企业管理》:三花希望成为一棵“常青树”,在相关理念架构中,有企业把战略放在第一层,为什么你们把愿景、价值观放在第一层?


张亚波:战略是想去的方向和想要实现的价值,这是根基部分,而想去哪里及怎样实现,需通过愿景和价值观牵引和明确。我们今年调整了核心价值观,把“创新”调整为“守正创新”,创新有很多,但如果我们希望减少错误,就要守正,真正把人的发展和需求看明白后再创新,这样即使创新失败,需求也还在。守正创新是寻找需求确定性,适度保守也是支撑企业常青的一种价值观。


科技之花

高端突破,绑定巨头


《企业管理》:三花被更多人认识是与全球新能源汽车巨头同行,合作过程中,如何通过技术攻坚突破“卡脖子”难题?


张亚波:企业发展过程中确实遇到过“卡脖子”问题,有些卡住就放弃了,比如之前投资的太阳能光热发电项目,即使生存下来,技术路线也不是主流。重要的是遵从当下事实做决策。在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的很多方面,我们服务客户并定义需求。技术瓶颈也有,不过我们可以接触到全球优秀技术和人才,通过整合资源,我们提供解决方案的能力比一般企业更强。重大决策需要基于常识和第一性原理,有机会和可能性时,我们就不会放弃,研发创新时我们会评价投入产出比。


《企业管理》:实践层面,你们如何践行?


张亚波:不要对项目投入太多感情,从中超脱出来,就会客观理性,用常识看问题,而不是感情和主观性看问题。


《企业管理》:实现市场闭环标志着企业高端化升级成功,三花如何与巨头客户深度绑定?


张亚波:创新,不断给客户带去价值,这是不二法则。我们尊重客户,同时也坚守自己的价值创造信念,不与客户走得太近。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能把焦点放在自己身上,放在通过创新给客户创造价值上。我们会更有定力。因为在内心深处我们坚信,客户之所以买我们的东西,是因为我们能够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价值,实现双赢。拥有这样的信念,我们才能够在客户那里得到持续的尊重和重视。这也是我和三花的价值观。


《企业管理》:三花迈向高端过程中,怎么确定关键突破点?


张亚波:关于高端的定义,大家有很多不同说辞。我觉得高质量发展更为具象,企业要有持续发展的方向和财务结果。


《企业管理》: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三花接下来如何应对?


张亚波:企业发展路径有两条,要么扩大规模,要么创新,前者边际收益递减,而后者,因为中国有统一大市场,拥有很多潜能。只有持续不断迭代产品,给客户带去价值,客户才会选择你,但一定要聚焦关键点,在过程中则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企业管理》:能否介绍下企业自动化业务?


张亚波:围绕自动化,实现机器代人,我们希望把人不愿意做的事情释放出来,提升效率,提高人的自由度,细分来看,自动化产线、机器人、人形机器人、万物互联都是具体承接方式,是企业的机会点和将要去的方向。在自动化这个大范围中,聚焦企业擅长的核心零部件方面,做B2B业务。


《企业管理》:三花在技术创新方面有哪些方法论?


张亚波:从0〜1阶段,没有太多方法论,要有足够多的余粮、财务资源和耐心,要找到合适的人,放手让他做事,企业领导者则要定期纠偏、修正和维护,把握大方向,必要时冷静果断,而试错时要包容。在1〜100阶段,一定要明确目标,开展系统性创新,不以小善而不为,在产品、工艺、装备、设计、质量等方面,总有改善空间,价值大的项目更要有所作为,做到极致,让研发人员拥有更多积极性。目标清晰,时间节点明确,要讲组织纪律性,精益求精。


《企业管理》:企业中央研究院对三花技术创新有何助力?如何看待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意义?


张亚波:研究院主要解决0〜1的问题,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是必要的,因为企业能够不断修正需求,并为之承担100%责任和代价,为最终结果而不是学术文章或个人名声负责,要实现商业价值,而商业价值能够代表大部分社会价值。


创新,不断给客户带去价值,是企业高端化升级的不二法则。图为即将投入使用的三花中央研究院(效果图)。



人才之花

继往开来,三生万物


《企业管理》:在领导力方面,企业家带领企业迈向高端的勇气来自哪里,需要拥有哪些认知和能力?


张亚波:勇气一部分来自毕生想要实现的愿景,是真心想要做成事情,是价值观,而不是挂在墙上的口号。同时,要有足够的财务支撑,有多少钱做多大事,从某个角度讲,所谓“泡沫”可能也是必要的,正如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足够多的钱会让人敢于制订更大愿景和目标,投资回报足够大时,才会有勇气创新。此外,还要有市场洞察力、组织能力、资源整合能力,要有为之实现的耐心。


《企业管理》:企业传承是许多第一代企业家面临的难题,三花为此提供了一个典范,你觉得从父亲张道才那里继承了哪些宝贵经验和品质?


张亚波:第一,父亲身上最重要的品质是善良,不去沾别人的光,有这样的品质,在守正创新方面就有定力,通过自己的创造、努力获得想要的结果。同时,他很包容,希望周围人活得更好,有这种心胸和格局。第二,他天然是企业家,他的洞察力和不断挑战高目标的念想值得学习,他是站在未来制订目标的,让我们能够不断走出新的增长曲线,这非常难得。第三,敢于自我否定,成功人士很难自我否定,做着做着就会固执、骄傲,而他能够吸收团队意见,发自内心尊重团队。正是有这些品质,企业传承本质上不会太难。他不是强势的人,知道自己的边界,甚至会承受个人委屈成全你,为你提供空间和舞台。传承能否做好,我觉得80%靠家长,看他肯不肯放手。


《企业管理》:也有家长觉得孩子不行。


张亚波:你不让他练,怎么知道行不行。在安排“老师”上,我父亲很厉害,让我能够成长。如果父亲主观上确实是这样规划的,我对他五体投地,如果客观上产生了这样的效果,说明父亲无意识做了这样的决定,是我们家的运气。刚开始,父亲给我一个公司让我“折腾”,那段经历让我成长非常快,在此过程中,他不断给我安排“老师”,保持距离观察我。如果两个人走得很近,可能彼此会闹掰。而老师可以平等交流,有更多自主权,这个角色如果换成父亲,儿子不得不全盘接受,就不是自己了。


《企业管理》:人才之花是三花的成功因素之一,三花如何建立高效团队?如何培养管理者?


张亚波:第一,我们是善良的,我们愿意分享,没有觉得财富一定归自己,在分享方面,我们不小气,这一点决定了企业格局;第二,战略正确,现在更多人看到在三花工作能够实现更大成就。公司成立三十年时,父亲讲过,三十年成就了他,希望下一个三十年,能够成就更多像他那样的人。这句话让我压力很大,我把这句话量化:“更多”是什么概念,五个还是十个?更多像他那样的人,是指更多获得财富的人还是有创业激情的人?如果有五个、十个像他那样获得财富的人,企业应该做多大?这些人一定是事业创造者,我是不是需要向后退一步,变成股东,让他们成为企业经营者?父亲的抱负和胸襟,也是对我的要求,可能我这辈子践行他这一句话就够了。


《企业管理》:所以,你是有传承自觉和内驱力的。


张亚波:我是这么看自己的,如果我多努力1%,以我具备的资源和平台,产生的效果可能比很多人努力一辈子得到的还要多,这时候,我要对得起这份责任,这是我的内驱力。我跟企业的相处方式,是把它当成兄弟,我父亲把它当成儿子,这种心态上的差异是有的。只有把企业当兄弟,才能诞生更多像父亲那样的企业家,从某个角度讲,也是父亲推动着我把企业当兄弟,这让我自由一些。我要做有意义的事情,拥有“大”的财富和资源观:企业是我的身外之物,只有客观看待财富,配置资源时才能心里没有太多障碍,关键看产生多大价值。


《企业管理》:怎么评价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企业家?


张亚波:企业战略没问题,团队没问题,关键是不断实践。希望自己更加谦卑,多修炼。在数字化过程中亲力亲为,阶段性实现目标之后,我会适当往幕后退,选择更多像我父亲那样用毕生精力实现目标的人,让他们去展现,让他们配得起自己拥有的财富。另外,还要学会自我否定,在否定中成长,同时,努力在绿色低碳方面,贡献企业力量,促进可持续发展。


推荐阅读:

管理者推动企业系统创新的四大策略

企业成长向量模型——安索夫矩阵

解决学习难题的核心理念

推荐读物:

👆点击图片,获取图书购买链接

作者简介:营销专家,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校外导师。专注创业实战营销19年,财新网、《财经》杂志、腾讯社交广告、虎嗅网CEO特训营等单位或机构特约营销专家,做过加多宝、云南白药、E人E本、圣象地板等200多个品牌的营销策划顾问。著有《创业36条军规:商业模式裂变增长实战笔记》《很毒很毒的病毒营销》《爆品方法论》等。

内容简介:创业的本质就是破局。本书作者陈轩结合自己19年的创业实战营销经验,结合36个最新最权威的实战案例,提炼36个创业破局之策,帮您反思爆破,助您提升认知,进而打造出自己价值不菲的商业王国。

☟ 点击关注获得更多企管文章 
您每点一次在看都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企业管理出版社
推送企业管理出版社新书资讯,与书友分享好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