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基本功第14篇:三个方法,搞定目标管理(二)

文化   2024-10-04 07:01   北京  


上文谈了目标设定的方法,目标确定之后,还需要确定目标值。比如,某公司年度战略目标是营业收入,达成1亿元就是对目标的赋值,只有目标,没有赋值,就没有衡量标准,做成什么样就无法衡量和评估。


目标赋值是颇让人头疼的问题,由于最终结果要与目标值进行对比评估,所以数字多少就非常敏感,低了上级不同意,无法支撑总目标,高了下级不愿意,完不成影响收入。根据笔者的经验,企业在战略目标赋值过程中,经常存在三个典型现象:


现象1:哑然


每个责任单元的目标值都是上一级单位“强制摊派”而来,接也得接,不接也得接,不由你不接,根本不给你说话的机会,这是目标赋值的主流手段。


现象2:自然


上级故意把目标值提高,即使下属砍掉一部分也能接受,下属的想法是上级下达的目标值肯定有水分,我先挤一挤,次数多了,成为一场“猫鼠游戏”,彼此都在试探对方的底线,玩起了心理博弈,战略目标赋值失去了严肃性。


现象3:茫然


目标值多少不管,员工只关心自己的目标,公司的目标在天上飞,员工的行为在地下爬,两者根本没关联,各责任单元的目标完成了,但公司目标却完不成,员工自然充满疑惑:我的目标与公司目标到底是啥关系?公司目标不能牵引员工的行为,仅仅是个数字。



目标赋值最常见的问题是“讨价还价”,如何解决?可以考虑从以下三个方法入手。


方法一:找寻赋值依据——明晰目标赋值来源,增加共识


目标赋值之所以讨价还价,本质还是上下级对目标值设定依据或理由的理解差异过大,或者根本不知道依据从何而来产生的。所以,建立比较明晰的赋值依据自然会减少上下级博弈的程度。常见的目标赋值依据有历史数据行业平均竞对扫描以及标杆学习四个。


企业自身的历史数据可作为目标赋值的重要依据之一。根据企业发展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然后设定相应的目标值,因为有了前期数据支撑,所以依据会比较充分;目标赋值不能低于行业平均值,这是最普遍的共识,共识性的数据一般不会引起太大的争议,大家会比较容易接受;竞争对手设定的目标值也可以作为参考依据,尤其是重要的竞争对手,其数据更有参考意义,当然,前提是能得到竞争对手的目标值数据,而且要保证其真实性;如果行业内有明确的标杆企业,那标杆企业的目标值也是本公司可以参考的关键依据之一,对标优秀企业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方法二:建立赋值区间——设立多层次目标值,减少博弈


讨价还价的前提,是对方认为没有退路,只能硬刚到底,破釜沉舟,鱼死网破,显然这不是目标赋值的初衷。如果只有一个数字,绩效不达标会影响收入,对方一定会铆足了劲把目标值向下调,以保证自己的安全系数。反过来,为什么目标值只能有一个呢?可以多设几个吗?答案是肯定的。可以将目标值设定为基本目标挑战目标卓越目标三个区间,然后进行不同的定义。


基本目标是必须要完成的底线,相对比较容易达成,满足安全感;挑战目标是鼓励勇于打破自我局限,向高目标发起冲击,可以高一些;卓越目标是优秀同行的最佳实践,代表了行业最高标准,是标杆和榜样,卓越目标一般只是作为参照,不用于考核。三个目标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华为的做法是:先定义挑战目标值,挑战目标值的80%作为基本目标,120%作为卓越目标,导向非常清晰。


方法三:重构绩效文化——共创企业绩效精神,激发进取


上述两种方法还属于技术层面,只能解决目标赋值的部分问题,不解决根本,讨价还价的顽疾最终要靠企业建立绩效文化来解决。正如华为的企业文化“外部以客户为中心,内部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在奋斗者的文化氛围里,大家都在挑战高目标值,没有人好意思设定低目标值?绩效文化就是企业里人人奋进,个个争先的文化,以挑战高目标为己任,以突破局限性为骄傲,并以这样的精神感染身边每个同事。优秀的企业一定具备鲜明的高绩效文化,不是通过一对一沟通设定高目标值,而是用奋斗者的激情与使命感染每个人。



企业确定了战略目标以及目标值,代表锚定了发展方向,如果目标只停留在企业层面,那么目标仅仅是目标而已,若要将战略目标转化为经营结果,必须要有一个重要的管理过程——目标分解。


目标分解是目标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目标分解要解决两个核心问题:第一,如何将企业目标从上到下做层层分解,既不放大,也不跑偏,最终实现“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的完整责任链条;第二,如何将企业目标从左到右做水平分解,将企业目标做相关责任部门的锁定,既不遗漏,也不推诿,最终实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互锁协同效应,彻底杜绝跨部门间的推诿扯皮。


简言之,目标分解始终会有两个维度:上下对齐左右拉通。通过两个维度的工作,构建企业的目标责任体系。


目标设定与分解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两者相辅相成,彼此成就,没有总目标,谈不上目标分解;没有子目标的承接,总目标落不下去,终归是镜花水月。目标分解涉及到两个关键问题:哪些目标需要分解?目标如何分解?

· 1.哪些目标需要分解?

诸多企业的目标分解是财务数字的拆解,做加减乘除的算术题,开始是“数豆子”,年底是“收租子”,简单粗暴,循环反复。如果只是这样,目标分解就太简单了,而且这样分解下去之后,没有任何的过程管理,听之任之,随波逐流,财务数字最终也就是个数字而已,是否能实现不知道。


到底哪些目标需要分解呢?回到战略目标的三个部分:整体状态、财务表现和指标描述,后两者就是我们常说的财务目标与管理目标。显然,财务目标当然需要分解,但这只是目标分解的一部分,而非全部。一般而言,整体状态目标无需分解,而财务目标和管理目标都需要进行分解。


· 2.目标如何分解?

第一,财务目标分解


财务目标分解大家都很熟悉,也比较简单,数字做拆分就可以,但很多企业只是把数字分完了,然后就等秋后算账。财务目标分解要注意两个要点:第一,分解后的财务目标之和大于总目标,至少要大于总目标的120%,这样才能保证总目标的实现;第二,虽然分的是财务数字,但要搞清楚每个数字背后的逻辑,也就是怎么做才能保证财务数字的实现,总之要回归达成目标的路径与方法。


第二,管理目标分解


管理目标如何分解?比如“推进并完成数字化转型”之类的管理目标,怎么分解呢?是不是有种“老虎吃天,无从下嘴”的感觉?所以,要记住,管理目标分解的不是目标本身,而是策略,也就是支撑管理目标实现的关键路径。基于此,管理目标分解有两个步骤:策略制定与策略分解。


第一步:策略制定。


在方法论上,策略制定可以按照明差距、列原因、找真因、定策略、画地图五个阶段展开完成。


1)明差距。识别现阶段要达成管理目标所面临的关键差距有哪些,比如“完成数字化转型”有哪些差距与不足?思维僵化、不愿行动、基础不具备可能都是典型的阻碍。


2)列原因。差距产生的原因有哪些,比如“思维僵化”的原因可能有没有压力、不愿离开舒适区、缺乏改变的动力、看不到改变带来的好处等等。


3)找真因。根据20/80法则,不是每个原因对差距的形成具有同等作用,要找到20%的关键原因,比如“缺乏改变的动力”就是“思维僵化”的关键原因。


4)定策略。将关键原因解决就形成了策略,比如针对“缺乏改变的动力”这个关键原因,“施加变革动力与压力”就是策略,要注意,策略不是具体的行动计划,而是框架性的方法,不必具体,关键是找到这样的策略点。


5)画地图。为了验证策略对目标的支撑作用,需要把策略之间用逻辑关系连接起来,看看是否能保证目标的实现。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关键策略,如果不能,说明策略制定有偏差,需要重新进行策略的选择。


第二步:策略分解。


策略确定之后,要确定各项策略的落地责任人,一般采用“策略相关性识别”来实现,将策略与责任单元/部门进行关联性的匹配,两者是强关联,而非只是关联。匹配完成之后,会发现有的责任单元/部门承担的策略数量多,有的承担少,这个多少是有意义的,承担多意味着责任大,相应的激励机制与资源就要给予倾斜,体现的是战略导向性。在策略分解的过程中,同样达成了“左右拉通”的战略目的。


从目标设定,目标赋值到目标分解,构成了完整的目标体系。目标管理是战略管理的基本功之一,更是管理者的必修课,掌握三个阶段的方法,轻松搞定目标管理。


推荐阅读:

战略基本功第10篇:三个方法,搞定目标管理(一)

战略基本功第9篇:战略执行三步走,步步安心有结果(二)

战略基本功第8篇:战略执行三步走,步步安心有结果(一)

推荐读物:

👆点击图片,获取图书购买链接
高级经理人精粹读物:
项保华决策三部曲:
聚焦“放下自我、创造价值、知止不殆、与时偕行”,
修炼“战略、领导、自我”三大决策智慧,
助企业活着,活出精彩,活得自在。

☟ 点击关注获得更多经管文章 
您每点一次在看都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企业管理出版社
推送企业管理出版社新书资讯,与书友分享好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