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在公共表达中,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
“我的思考,不一定对。”
我发现:一些迷信“正确”、习惯了“唯一标准答案”的朋友,并不理解这句话的内涵。
所以解释一下:
我的思考,不一定对。意味着知识和经验是开放性的,而不是垄断在某些人手中。更不可以利用暴力或者权威,把自己打造成真理守护者,把别人贬低为毒害青少年的谬误。
我的思考,不一定对。意味着我所批评的、我所反对的,有可能反倒是正确的。
胡适说,“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怀疑精神往往是新知识的起点,但是,不能光怀疑别人,却不怀疑自己。
对别人没有怀疑,人就容易沦为韭菜;对自己没有怀疑,人就容易沦为妄人。读书阅世,我看到很多最聪明最博学的头脑沦为了“唯我正确”的妄人,这实在是一出悲剧。
我的思考,不一定对。意味着公共表达不是学校教室里的填鸭。写作与演讲,不是把标准答案塞进别人的头脑里,而是呈现一种看待世界的角度。说别人没说过的话,想别人没想过的事,比说所有人都认为正确的话,更重要。
我的思考,不一定对。意味着“正确”不是我的最高标准。世界上的大部分思考和表达,不同于做数学题。我们可以追求有趣,可以追求创新,可以追求有用,而不是追求百分之百的正确、追求面面俱到。百分之百的正确,往往会导致自己的观点沦为毫无价值的废话,或者枯燥乏味。
我的思考,不一定对。意味着不必用一种维护真理的严厉态度,去对待不同意见。不必咬牙切齿的辩论,不必剑拔弩张的讨伐,不必对持不同观点的人上纲上线,把他们视为敌人、坏人,致力于把他们搞臭、甚至消灭。
我的思考,不一定对。意味着允许别人出错,也允许自己出错,允许自己为了抓住那些新的灵感而“冒险”,很多错误是有价值的,很多“片面的思考”可以让人另辟蹊径、可以给人以启迪。
我的思考,不一定对。意味着留给自己继续更新、继续迭代的广阔空间。
汉德法官说:“自由,就是对何谓正确不那么确定的精神”。这句话从逻辑上讲存在争议,但我很喜欢。
上网的时间越久,参加公共讨论的次数越多,我就越厌恶那些唯我正确、那些毫无礼貌和教养四处骂人还自以为在维护真理的人。
其实,这些狭隘的头脑,才是真理最大的敌人。
他们不能理解“我的思考,不一定对”。他们总是习惯于“我就是要一个确凿无疑的标准答案。”“我就是要把标准答案之外的所有答案都统统消灭。”
标准答案当然是重要的,比如数学这门学科,就离不开标准答案。追求标准答案,对我们学习数学,是一种必要的思维训练。
然而,在无数的领域,在无数的事情中,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我的思考,不一定对。”也是一种必要的思维训练。
遗憾的是,很多人没有接受过这样的教育,很多人没有经受过这样的练习,并且到死,都不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