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是鸡汤,艰难的是生活

财富   2024-08-31 21:40   四川  

01

这两年经常听到一个流行词:牛马。

形容的是打工人,和“社畜”是同样的意思。

读钱钟书的《宋诗选注》,发现古人也发出过类似喟叹。

比如北宋的张耒(lei),就有一首诗叫《劳歌》,可以理解为古代版的“打工人之歌”。

他在诗里说,炎炎夏日,街上的打工人还在背运货物,他们衣裳残破,汗如雨下。如此拼命,只为了赚钱养家。这么热的天啊,就算是牛马,主人也把它们拴在阴凉下,生怕它们中暑生病。人啊,真是连牛马都不如!

暑天三月元无雨,云头不合惟飞土。

深堂无人午睡馀,欲动身先汗如雨。

忽怜长街负重民,筋骸长彀十石弩;

半衲遮背是生涯,以力受金饱儿女。

人家牛马系高木,惟恐牛躯犯炎酷;

天工作民良久艰,谁知不如牛马福!

02

对于“工作”这件事,张耒其实也有积极的看法。

另一首诗中,他看到卖饼的少年天不亮就在寒风中叫卖,觉得很励志,还专门给自己的两个儿子写了一首诗,号召他们向这位卖饼少年学习: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在我读过的关于“工作”的诗歌中,这是最励志的一首。

最后两句更是成为名句,思想光芒堪比稻盛和夫所提倡的“工作就是最好的修行”。

“业无高卑志当坚”和“谁知不如牛马福!”显然是两种截然相反的心态。前者积极昂扬,后者沉重沮丧。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差别?

也许,和无数打工人一样,他从当初的意气风发,到后来的无可奈何。

也许,人们对待工作的态度本就复杂,既有积极昂扬的时候,也有消极沮丧的时候。

03

张耒是北宋著名诗人,与黄庭坚、秦观齐名。

《宋史》记载他“仪观甚伟,有雄才,笔力绝健,于骚词尤长。”也就是,仪表堂堂,雄心勃勃,才华横溢。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但张耒是幸运的,他十八岁游学时就遇到了时任陈州教授的苏辙,苏辙喜爱他的才华,用心指导他,还把他推荐给了哥哥苏轼。

苏轼也对张耒的才华大加赞赏,称他的文章和弟弟苏辙相似,“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年少的张耒追随苏轼兄弟学习,成为了“苏门四学士”“苏门六君子”之一。

在苏轼兄弟的培养和提携下,张耒二十岁就高中进士,后来更是在旧党得势后一路青云,官至起居舍人(负责记录皇帝言行的官员)。在京城,他和苏轼兄弟、黄庭坚、秦观这些顶级文人诗酒唱酬,度过了人生中最潇洒快乐的一段时光。

如果没有意外,张耒的后半生,就是成为朝廷高官、文坛巨擘,过着名利双收的幸福生活。(他和秦观,都被苏轼视为自己的文坛接班人,苏轼称赞他俩“才识学问,当世第一”。)

然而,在新旧党争的政治风暴中,张耒后来的人生,和其他“苏门”中人一样,被贴上旧党罪臣的标签,被一次次贬谪到天南海北。

当时代抛弃一个人的时候,你做什么都是错的。就连在老师苏轼去世后公开举办祭奠活动,都成为了张耒被弹劾贬官的罪名。

张耒的后半生,用研究者的话来概括,就是“政治的重压、生活的贫困、衰老的侵凌、诗作的悲凉”。他和老师一样,哪怕被贬谪到地方,也依然积极培养人才,读书人争相拜在他门下学习。但张耒并未如老师所期望的那样成为新一代的文坛盟主,这并不完全是一个才华和能力的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时代和环境变了,在高压的政治环境下,“欧门”“苏门”那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学社群,已经不允许再出现了。

写下“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的张耒,晚年在贫穷困苦中死去。

励志鸡汤自有其不朽价值,可以给自我和他人带来希望和力量。只是在时代的洪流面前,有时也确实是苍白无力的。

参考书籍:

01. 脱脱等《宋史》

02. 崔铭《张耒年谱及作品编年》

03. 王水照《北宋三大文人集团》

04. 曾枣庄《苏辙评传》



我的书:《经济学思维50讲》
我的书:《给孩子的极简经济学课》
我的课:推荐两门适合孩子的精彩网课
付费系列:那些如果我能早些明白的事

亮叔行动学
用经济学思维理解世界,用市场的逻辑创造幸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