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炸药大王最初的梦想,是做一名诗人

财富   财经   2024-10-16 12:30   四川  
 

诺贝尔的一生。


他是一个文学青年。


从小体弱多病,性格忧郁,就跟别的孩子玩不到一起。

 

他喜欢雪莱的诗歌,翻译伏尔泰的作品,如饥似渴阅读文学书籍,梦想成为一名诗人。

 

这梦想令父亲忧虑。


父亲是当地著名的发明家和企业家,手里有好几项专利,以前在瑞典搞建筑工程,因为投资失误,破产后穷困潦倒,总是被债务人包围,后来背井离乡去了俄国,二次创业,成了著名的军火商。


他知道生活的艰难,知道文学梦想有多么的不靠谱。

 

父亲提出支持他去国外留学,条件是放弃文学梦想。他同意了,但背地里还是悄悄地写作。

 

他的诗歌属于抽屉文学,没有读者的反馈,没有师长的指导。这些手稿在后来的日子里被他付之一炬,只有极个别作品留了下来:

 

“我要我们一次次地重逢
直到我们相拥着到达天堂”


是他的初恋,年轻的瑞典姑娘死于肺结核。让他“成了一个在这个热闹世界中的孤独隐居者。

 

也不能说是失恋影响了性格,他本就是这样的人。孤独敏感,郁郁寡欢,典型的I人。

 

他是工作狂,拼命工作可以让他逃避身体和内心的痛苦,工作是最好的治愈,这句鸡汤放在他身上,就是真理。


他把大半生时间花在实验室里,出差旅行时常常带着一箱新型爆炸材料。十九世纪的安检在今天看来相当不靠谱。否则以他的这种带着炸药到处走的行为,在当时也是要蹲监狱的。

 

科学自有其代价,实验室爆炸带走了他最小弟弟的生命,德国工厂的爆炸带走了他朋友的生命。


年复一年的产品研发中,他申请到一项又一项专利,他的工厂从德国开到法国开到苏格兰,他的炸药畅销世界。他在爆破技术和炸药产品方面的创新深刻改变了这个世界,无论是挖矿、修隧道还是战争与恐怖袭击。


他的产品带给这个世界的改变,即使到了今天,也无人可以忽视。

 

爆炸声成就了他一生的辉煌与财富,也成就了他一生的污点和骂名。

 

但他是真的喜欢这项研究。


他厌恶商场的尔虞我诈,厌恶那么多人跟他要钱,厌恶专利官司带来的无尽麻烦,但他从来没有讨厌过实验室,哪怕自己的发明创造令无数人恐惧和憎恨。

 

实验室里的研究工作让他充满热情。这种全神贯注的心流状态,也许,就像年少时沉浸于写诗。

 

四处奔走的企业家,沉迷于实验室的科学家,这两重身份之外,还有另一个他。一个文学青年,一个读书人。终其一生他都在不停读书和写作。他的私人图书馆里收藏着大量书籍,在法国的时候还常常邀请文豪雨果来自己家做客。

 

他说,“一个不读书和不动笔的人,虽生犹死。”

 

这句话来自他写给情人的信。然而,情人是一个没文化的花瓶,最热衷的事情就是写信跟他要钱。

 

这不是他理想的爱情,而是类似于包养。他甚至不愿意和情人公开露面,即使两人已相处多年。

 

他也曾有过理想的爱情,钦慕女生举手投足间的贵族气质,欣赏对方和他旗鼓相当的智力,享受两个人一起谈论“世界和人类、生活和艺术”时的快乐。

 

他确实有眼光,这个姑娘后来成为了和平运动的领袖,也是第一个拿到他设立的和平奖的女性。

 

这是他的爱情,却不是他们的爱情。


他问“你的心是否是自由的?”女生却早已心有所属。

 

多年后他和对方通信,在信中聊世界和平,聊自己想把一部分遗产用来设立和平奖。女生很开心回复他:

 

“我那时是否在世没有关系,您和我所开创的事业将继续延续下去。”

 

为了世界和平。今天说这句话,一般是用来搞笑的。但对于一百多年前的这两个人来说,是认真的。

 

这是一种贯穿一生的善良,是一种致力于让世界、让人类变得更好的理想。

 

无论是实验的艰辛,商业的动荡,爱情的失败,都不曾改变这种天真的理想,就像不曾改变他内心里的那个文学青年。

 

在生命的最后一年里,在“患病不能做任何严肃工作期间”,他写了一部戏剧《内密西斯》,并且出版了它,给自己的文学梦想画上了一个句号。

 

这其实是一部心灵自传,他写了自己求之不得的爱情,写了对司法不公的愤怒与不满,也写了自己的成长和持之一生的信念:


我就这样长大,成为一个内心世界诗意盎然的会思考和有意识的东西,它不会被暴虐所摧毁。我们吟唱诗人的歌曲,对我来说,好像是感觉精神世界令人销魂、予人慰藉的回音。它们是我忠实的同伴,我的思绪因此经常在明星闪烁的夜晚在地中海之滨畅游……有时我会梦想在一个更好的世界里醒来,进入其中的梦乡,预先品尝死亡的滋味,穷尽生活的所有场景,让人能远离这些追逐、战争和苦难,享有片刻的安宁。”

 

“在欧罗巴令人恐怖的黑暗中闪现出一束光亮。一个更为人道的看法会普适所有阶级。这种思想会把神奇的微光借给让人神魂颠倒和悔悟的世界,而我们会因为举起了文明大旗而自豪。这是我们的哥伦布、伽利略、达·芬奇、布鲁诺、我们的哲学家、诗人和艺术家,他们引领这个世界进入更高目标,而非煎熬我们的同类并榨干他们的脑汁。”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
参考文献:《诺贝尔全传》/肯尼·范特 著.

我的新书《人间真相:学校不会教的50件事》已经在微信读书上架。

欢迎阅读,还可以参加赠书活动。

图书简介:

哪些知识学校不教但却至关重要?哪些思考不一定光辉正确却更接近这个世界的真相?哪些心法属于人们更愿意口口相传的“家学”而非公之于众的“标准答案”?

这是一本写给所有人的思考之书、成长之书。在阅读中,你将会窥见那些隐藏在现代社会表象之下的复杂人性和生活真相,理解流行观念之外的另一套“隐知识”,从而跳出固有框架,走上一场关于自我发现和理解真实世界的旅程:

亮叔行动学
用经济学思维理解世界,用市场的逻辑创造幸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