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峥的新片《逆行人生》,是一部悲怆的作品。
观影过程中,我几度落泪。
电影的主人公,是一个外卖员。他也曾经是大厂技术骨干,却在裁员大潮中沦为了牺牲品。
面对这样的境况,他的反省是:
我还不够努力。
我还需要更加地努力。
从小到大,这是我们很多人的一种思维定势。遇到失败、遇到挫折,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
是不是因为我不够努力?
后来,现实狠狠地教训了我们。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再怎么努力,都没有用。就像一条鱼在陆地上挣扎,再多的努力都只是徒然。
用经济学术语讲,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越努力,越无效。
我们曾经以为“努力”是一张万能牌,后来却发现并非如此。
既然努力没有用。我们的第二反应就是:
是不是因为我的认知不够?
于是不断地寻找各种导师、不断地知识付费、不断地学习各种新知识新思想、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但后来发现,再怎么提升认知,好像也没有用。
思想走得再远,身体依然困在原地。
最后,我们不得不面对那个一开始就回避了的问题(之所以回避,是因为那个问题太沉重、太宏大、太困难):
游戏规则是否公平?
游戏过程中为什么经常会出现故障,以至于要一遍遍重头再来?
电影里的主人公,因为不愿意带着团队每天工作16个小时,就被裁员;因为超过了35岁,就找不到工作……
无数类似的(和更严重的)错误的游戏规则,为什么可以堂而皇之的存在?以至于让无数人的人生,充满了风险与苦难?
苦难中的奋斗当然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困境中的挣扎当然不乏心灵的感动,但是,就像多年前一位杂文家提出的问题:
为什么总有克服不完的苦难?为什么总有无穷无尽的“感动”?
没有人能回避这些扎心的问题。
相关文章:《抓娃娃》:吃苦教育是毒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