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芙蓉营养师
对于吃饭这个事,我们身边有两个极端,一个是吃喝特别讲究,全部都要遵循养生专家的观念以及网上流传的各种靠谱不靠谱的养生知识;另一种则是啥都不信,只信自己,怎么爽怎么吃,今朝有酒今朝醉,人生苦短。
群里妹纸跟我抱怨,家人里吃饭从不管什么营养均衡不均衡,土豆丝配米饭,紫菜蛋花汤就能凑合一顿,遇到上过节则是一桌上肉,满汉全席没有蔬菜。
早餐标配是稀饭馒头包子和小菜,有时候烙饼,让妈妈准备牛奶和鸡蛋加主食当早餐,正餐也搞点杂粮饭,还会被吐槽:
“吃饭哪有这么多讲究,你看以前的人,没这么多食物,顿顿就是白米饭,也没什么人得糖尿病?现在人倒是各种注意,结果各种慢性病那么普遍,还是别瞎讲究了,没有用的,不如开心点,想咋吃咋吃。。。。。。”
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长辈也是这个看法,觉得米饭馒头之类才算得上是主食,一顿都不能缺,什么粗粮杂粮地瓜玉米,那都不能算吃饭。
当然还不只这些,很可能,他们还在固执地认为:吃肉不健康,吃鱼才健康或者吃素才健康、蔬菜农药太多,吃水果才健康。。。。。。
相信上述这些情况很多人在给家里人普及营养知识时都遭遇过,包括我在内,真的是花了好多年,才慢慢让家里人信服,愿意听我的。
那么问题来了,为啥以前的人吃那么多主食,也很少患糖尿病?
首先,以前的人体力消耗大啊,工人和农民就不用说了,每天高强度的劳作,一顿5个馒头,也能被消耗啊,那有多余的血糖囤积起来变成脂肪,肥胖问题、胰岛素抵抗问题自然不存在的。
即使是不用上班、不用干农活的家庭主妇,体力消耗也不少,做饭要劈柴生炉子,洗衣服全部用手,打扫卫生也没有扫地机器人。。。
光是一天洗衣做饭都够忙活的,同样也没什么机会长肉,而且,家里条件不好的,家庭主妇还会优先保证干活的男人和长身体的孩子,自己很可能随便对付吃点。
再者,那个年代除了三顿饭,其他食物的选择实在太少,为数不多的糕点零食,也只有少数人、少数日子里可以享用。
不像现在,逛趟超市就拎回来一大包,只要你喜欢,每天吃那些饼干面包点心都不是什么奢侈的事情,而且据我了解,很多人家里就喜欢囤这类零食。
这类食物和正常的饭菜相比,最大的问题不是热量,而是营养失衡,高糖高脂,反式脂肪酸,各种添加剂,还容易上瘾,很多人真正开始长胖都是从吃它们开始的,一发不可收拾。
还有,是更大范围来看,体质和基因问题也不容忽视。
你身边一定也有这样的人,他们长期吃很多米饭(高碳饮食结构),也不会发胖,不会得糖尿病,因为他们天生代谢碳水能力较强,这个和肠道菌群、激素、代谢能力都有关系,天生拿了一手好牌,比不了。
但不可否认的是,也有很多人看着瘦,但是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一个都不少,也就是说,虽然长期高碳不让他们发胖,却仍然会导致胰岛素抵抗,最后会导致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最后,很关键的一点,那个年代很多人有糖尿病也不知道。其实这一点不只是以前,就是现在很多落后地区,体检并没有特别普及。
很多人都是突然晕倒送到医院,一查血糖十几甚至二十几,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而且很可能在这之前的很多年,血糖和胰岛素就已经不正常了。
只是觉得食欲特别好,特别容易饿,吃完就犯困,一顿赶不上一顿 ,喝很多水还是口渴,小便发粘会有蚂蚁过来, 眼睛看不清,肢端皮肤总是破烂,不容易恢复。。。
当然那个年代,除了糖尿病,很多其他疾病也都是能拖就拖着,拖到最后身体受不了了,一查已经出大事。再有那个年代寿命也更短,还有的糖尿病患者还没等查出来糖尿病,就因为其他疾病去世了。
必须特别指出的是,高碳水的饮食结构(75%算高碳水),虽然也可能不长胖,但是不胖不代表不会得糖尿病,因为长期刺激血糖,引起胰岛素骤升骤降,就会产生胰岛素抵抗,进而引起糖尿病。
总而言之,主食很重要,它带给我们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也是无可替代 ,但是营养均衡、摄入适量更重要,至于每个人具体要吃多少主食,才能既满足身体健康所需,又不至于引起大姨妈、失眠、胰岛素抵抗甚至糖尿病等各种健康问题,这个真的是因人而异,毕竟每个人的碳水耐受能力和基因、后天营养,运动等因素都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