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社会领域教研之评课
- 评课 -
一、理论依据
(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 -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纲要》和《指南》为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提供了明确指导。社会领域旨在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评课时,要依据其目标,如幼儿是否能与同伴友好相处、是否能遵守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等,来判断教学活动对幼儿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该理论强调观察学习在儿童社会行为发展中的重要性。在社会领域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榜样示范、情境创设等方式,让幼儿观察和模仿良好的社会行为。例如,教师以身作则礼貌待人,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并养成礼貌习惯。
(三)生态系统理论
该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受到周围环境系统的影响。幼儿园的社会领域教学应关注幼儿所处的微系统(家庭、幼儿园)、中系统(家园联系)等。评课中要考量教学活动是否充分利用和整合这些环境资源,促进幼儿社会能力发展。
二、评课的具体内容
(一)教学目标
1.适宜性
目标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例如,小班社会目标可以是 “幼儿能认识自己的性别和身体主要部位,愿意与同伴一起游戏”,这适应小班幼儿自我意识萌芽和初步社交需求阶段。目标也要考虑幼儿的社会文化背景,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和针对性。
2.明确性与整合性
明确指出幼儿在社会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的预期成果。如中班目标 “幼儿能理解分享的意义,愿意与同伴分享玩具,体验分享带来的快乐”,涵盖了对分享概念的认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分享行为的引导,且知识、情感、行为目标相互整合。
(二)教学内容
1.生活关联性
内容应贴近幼儿生活实际,如以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家庭生活场景为素材。例如,以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 为主题,让幼儿了解在园的各种规则和活动顺序,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环境。
2.教育价值
具有丰富的教育内涵,包括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如诚实、友善)、社会责任感(如爱护环境)、文化认同感(如了解传统节日)等。像在 “重阳节” 主题活动中,让幼儿了解重阳节的意义和习俗,培养幼儿尊敬老人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教师要善于创设真实或模拟的社会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体验和学习。例如,创设超市购物情境,幼儿通过扮演顾客、收银员等角色,学习购物规则和礼貌交流。
2.实践体验法
为幼儿提供实践机会,如组织社区活动,让幼儿参与简单的环保行动,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参与感。
3.讨论引导法
通过讨论引导幼儿思考社会问题。如在 “如何与朋友相处” 的话题讨论中,让幼儿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想法,教师加以引导,培养幼儿解决社交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1.环节设计合理性
教学环节要清晰、流畅,过渡自然。如在 “我爱我家” 主题活动中,导入环节可以通过展示幼儿家庭照片引起兴趣,主体环节介绍家庭成员的角色和作用,结束环节让幼儿分享自己为家人做的一件小事,整个过程符合幼儿认知规律。
2.幼儿参与度
确保幼儿有充分的参与机会,无论是在讨论、角色扮演还是实践活动中。观察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如在角色扮演中幼儿是否能投入角色,积极与同伴互动。
3.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对于幼儿在社交中的困惑或不当行为,教师要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如在幼儿争抢玩具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会协商和轮流。
(五)教学效果
1.社会认知提升
观察幼儿对社会知识和概念的理解是否加深。例如,在 “认识国旗” 活动后,幼儿是否能准确说出国旗的特征和意义。
2.行为改变与习惯养成
看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社会行为是否有积极变化。如在开展 “爱护环境” 活动后,幼儿是否能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桶,是否养成不随地吐痰等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发展
幼儿对社会活动的兴趣是否提高,是否更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交往,是否表现出更积极向上的情感,如对他人更友善、对集体更有归属感等。
三、案例分析
以大班社会活动 “我们的社区” 为例。
(一)教学目标
教师设定目标为 “幼儿能了解社区的功能和主要设施,感受社区生活的便利;愿意参与社区活动,增强对社区的归属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向他人介绍自己的社区”。此目标适宜大班幼儿,他们的认知能力逐渐增强,需要拓展对周围环境的认识。目标明确整合了社会认知(了解社区)、情感(归属感)和语言表达(介绍社区)三个方面。
(二)教学内容
以幼儿生活的社区为内容,贴近幼儿生活。教师通过图片、视频展示社区的超市、医院、公园等设施,讲解它们的功能,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到社区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融入社区文化元素,如社区组织的一些传统活动,培养幼儿对社区文化的认同感,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
(三)教学方法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首先通过情境创设,模拟社区场景,让幼儿扮演不同角色,体验社区生活,如有的幼儿扮演邮递员在社区送信,有的幼儿扮演居民购物等。然后组织幼儿讨论社区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引导幼儿思考。还安排了实地参观社区部分设施的实践活动,让幼儿亲身感受社区的便利。
(四)教学过程
环节设计合理。开始以 “猜一猜” 的游戏导入,教师描述社区设施的功能,让幼儿猜测是什么地方,激发幼儿兴趣。接着通过图片、视频讲解和情境模拟深入了解社区。之后组织幼儿讨论社区的意义和自己喜欢的社区活动。最后安排实地参观后的分享环节,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在社区的所见所闻。在整个过程中,幼儿参与度高,每个幼儿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参与活动。教师在幼儿角色扮演和讨论中适时指导,如当幼儿对社区医院的功能不太理解时,教师详细讲解,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五)教学效果
通过活动,幼儿对社区的功能和设施有了清晰的认识,在分享环节能准确说出社区的重要性和自己喜欢的地方。在后续的观察中发现,幼儿对社区活动的参与热情明显提高,有的幼儿主动要求参加社区组织的公益活动。而且幼儿在日常交流中经常提到社区,表现出对社区更强的归属感,说明这次社会活动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幼儿园社会领域教研评课中,依据相关理论,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过程和效果等方面全面客观评价,有助于教师优化教学,提升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质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