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间共读第17本书《幼儿运动教育手册——教学法基础和实践指导》
晨间共读
2024年的10月11日晨间5:30开启了第17本书的晨间共读,这次共读的是德国雷娜特·齐默尔教授的《幼儿运动教育手册》,到2024年11月10读完,从一字一句的朗读,再到每一章节的重点梳理,共计读了两遍,用时31天。
WINTER
01 关于本书
《幼儿运动教育手册 —— 教学法基础和实践指导》是德国著名儿童运动教育专家雷娜特・齐默尔教授的力作。
一、主要内容
1.理论基础方面
有机融合了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视角,阐释了运动教育的心理发展基础,包括感知的发展及意义、运动机能的发展、语言和运动的联系、游戏的发展和意义、儿童如何学习以及动机的发展和意义等,为幼儿运动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2.实践指导方面
(1)教育方案与目标
介绍了儿童运动教育方案、运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帮助教师明确幼儿运动教育的方向和重点。
(2)活动开展形式
讲解了以情境为导向的运动教育、开放式的活动以及有指导的运动教育(体育课)等不同的教学形式,为教师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选择。
(3)教学环境创设
对运动室的建构、户外运动场所的设置、器械和材料的选择与使用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运动环境。
(4)教师行为指导
强调了教师在幼儿运动教育中的行为和角色,包括如何引导运动过程、如何与幼儿互动等。
二、意义和价值
1.对幼儿教育工作者
为教师提供了系统的幼儿运动教育教学法知识和实践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设计和实施运动教育课程,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可以根据书中的教学法基础,选择适合幼儿的运动教育形式和活动内容,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和积极性。
2.对幼儿发展
有助于幼儿在身体、心理、认知和社会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通过运动教育,幼儿可以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运动技能,培养自信心、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幼儿教育领域
丰富了幼儿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为幼儿运动教育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三、本书特点
1.内容全面且深入
(1)多学科融合
本书结合了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等多学科理论,从多个角度探讨了幼儿运动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
(2)系统性强
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到具体的教学法基础,再到实践指导,内容层层递进,逻辑清晰,便于读者理解和应用。
2.实践指导性强
(1)具体案例丰富
书中提供了大量以幼儿为导向的教育方案,并展示了许多可操作的实例,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2)实用性强
对于运动室的建构、开放式活动的开展、如何引导运动过程等问题,都提出了具体而重要的建议,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3.注重幼儿全面发展
(1)身心并重
本书强调通过运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包括身体发育、认知能力提升、社会情感培养等多个方面。
(2)个性化教学
倡导“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注重个性化教学,有助于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
4.权威性高
(1)作者背景深厚
作者雷娜特·齐默尔是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大学教授,在儿童早期运动教育及精神运动学领域声誉卓著,出版了大量专著。
(2)学术价值高
本书体现了德国教育思想的时代脉动,延续和发展了德国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基本理念,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5.易于理解与应用
(1)语言通俗易懂
本书采用简体中文翻译,语言流畅易懂,便于广大读者阅读和理解。
(2)结构清晰明了
章节划分合理,层次分明,便于读者快速找到所需内容并进行深入学习。
WINTER
02 关于作者
/////////////
雷娜特·齐默尔是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大学体育与教育学教授,同时担任运动感知、精神运动学研究中心主任以及下萨克森州早期儿童教育与发展研究所所长。齐默尔教授于2007年获得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勋章,并在2009年被评为德国人文社科类三位“年度教授”之一。
她长期致力于儿童早期运动教育的研究,并出版了多部相关专著,如《幼儿精神运动学手册》和《幼儿运动教育手册》,这些著作已被译成中文在中国大陆出版发行。她的研究还涵盖了精神运动学领域,特别是儿童运动与感官、语言发展的关系,为儿童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齐默尔教授不仅在学术界有所建树,她还积极参与教师培训和儿童教养工作,致力于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她曾多次来华进行交流讲学,促进了中德两国在儿童早期运动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齐默尔教授强调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方法,提倡通过游戏和体验来促进儿童的运动技能和认知发展。她认为感知体验是儿童行为的基础,主张通过全身心的感知活动来促进儿童的整体发展。
除了上述提到的两本专著外,齐默尔教授还有其他作品,如《感官工厂》和《创造性的运动游戏》,这些书籍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指导。
WINTER
03 本书框架
《幼儿运动教育手册:教学法基础和实践指导》的整体框架是围绕幼儿运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构建的。本书除了序言、前言、参考文献外共有七个部分的内容。
1.序言
包括了序言一和序言二,为读者提供了对本书主题和内容的初步介绍。
2.前言
进一步深入地介绍了本书的目的、背景以及作者的研究动机和目标。
3.第一部分:运动着的童年
这部分主要探讨了游戏和动作作为儿童最基本的活动和表达形式,并分析了变化的童年与变化的游戏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变化对儿童教育结果的影响。
4.第二部分:身体和运动体验对儿童发展的意义
这部分详细阐述了身体和运动体验对儿童自我发展、社会能力发展、认知发展以及健康和幸福感的重要性。
5.第三部分:运动教育的心理发展基础
这部分从感知的发展、运动机能的发展、语言与运动的关系、游戏的发展和意义、儿童的学习方式以及动机的发展等多个角度,探讨了运动教育的心理发展基础。
6.第四部分:儿童的游戏场地和运动场所
这部分详细介绍了家庭、家长-班级和游戏圈、托儿所、幼儿园、学童日间托管所以及儿童日间托管机构里的混龄班级等不同的游戏场地和运动场所。
7.第五部分:运动教育的教学法基础
这部分包括了基础教育的教学大纲、儿童运动教育方案、以情境为导向的运动教育、运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教学法基础、开放式的活动、有指导的运动教育(体育课)以及关于教师的行为等内容。
8.第六部分:精神运动学的教育
这部分重点介绍了精神运动学的概念,即通过感知和运动来促进发展,并探讨了以体验为导向的运动的意义以及精神运动学的器材。
9.第七部分:运动的场所与器械
这部分详细介绍了运动室的构造、器械和材料的选择、户外运动的组织以及游戏运动时的责任等问题。
10.参考文献
列出了本书在撰写过程中所参考的相关文献和资料。
总的来说,《幼儿运动教育手册:教学法基础和实践指导》通过上述几个部分的内容,系统地介绍了幼儿运动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指导。
WINTER
04 共读安排
/////////////
WINTER
WINTER
05 每日共读
共读第1天(day629)
2024年10月11日星期五
经过整整47天我们反复读完了叶平枝教授的《幼儿园健康领域教育精要——关键经验与活动指导》,开始开启第17本书《幼儿运动教育手册》这本书的阅读。看了一下书的出版时间——2008年,这本书出版的时间还是比较早的,虞永平教授写的序。也看了一下这本书的介绍,这本书应该是一本经典性的书籍,周娟园长的推荐自然有她的道理。书中也说了,这本书既有理论,也有实践,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统一,就像齐默尔教授在前言中所说:“一个好的理论总能引发实践的结果,正如每个好的实践都是以理论为基础建立的一样。”
齐默尔教授说,这本书包含了脉络清晰的实践,到底是否真如此所说,还需要我们走进书本。
今天徐中兰园长带着我们学习了目录、序言、前言以及第一章的导言部分。
这本书共用七个章节分别介绍了游戏与童年的关系,身体和运动情绪对儿童发展的意义、运动教育的心理发展基础、儿童的游戏场地和运动场所、运动教育的教学法基础、精神运动学的教育和运动的场所与器械。南师大虞永平教授、教育部幼儿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秦金亮先生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希望通过我们每日的共读学习,能够不断地汲取本书中的理论价值、实践经验。
共读第2天(day630)
2024年10月12日星期六
今天由我来带着大家对第一章的继续学习,主要学习游戏和动作的意义,当前童年的特征、儿童教育的结果以及自我的意义。
1.运动的意义
(1)工具意义——完成任务
(2)感知和体验意义——获取认知
(3)社会意义——建立人际关系、传递信息
(4)个体意义——经历、体验、改变、实现自我
2.动作对儿童发展的多种功能
(1)个体功能——认识自身,形成愿景
(2)社会功能——获取成功
(3)创造功能——完成某个动作
(4)表达功能-表达感受,放松身体
(5)感受功能——感受感觉
(6)探索功能——适应环境
(7)比较功能——学会面对成功和失败
(8)调节功能——适应各种压力
3.对个性化的积极意义
(1)获取最初体验
(2)儿童作为自我的体现
(3)主体的发展
4.今天童年的标志
(1)在外玩耍少,在家游戏多
(2)自然游戏和运动机会丧失,人工增加
(3)运动课与幼儿的日常活动分离
(4)儿童生活空间孤立化
(5)儿童成为消费品工业的目标群体
(6)游戏材料功能单一,幼儿发挥空间狭小
(7)儿童的重要运动被抑制,更偏爱二手信息。
5.儿童游戏空间的创设
(1)要适应儿童日益增长的运动需求
(2)在统一的课程安排中既要给予儿童更多的自由空间,让儿童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游戏,也要通过开放性的活动和定期举办的教育活动,给儿童的动作发展提供机会。
(3)为儿童创设独立生活环境的机会
(4)加大室外活动转移
(5)给予儿童通过自身的感官获取基本体验的机会。
(6)有对二手信息再加工的机会。
共读第3天(day631)
2024年10月13日星期日
今天的晨间共读,周娟园长带着我们继续学习第二章身体和运动体验对儿童发展的意义。
一、关于自我意识
1.身体体验即儿童自我体验
在身体即自我中,儿童形成了关于概念、想象、身体结构、声音、身体界限和某些空间状况等的认识。身体自我也构成了儿童个人人格认知的基础,通过对身体的感觉,婴儿和儿童才有可能将自我和周围的环境区分开来。身体是自我和周围环境之间的联系着,将“内心”和“外部”联结起来。
2.从自身行为的效果中所得到的体验
行为结果会被儿童很好地归因于自身的能力。
3.通过别人给自己定位
儿童是通过别人来对自己做出评价的,如过外人说他是个好孩子,他也就认为自己是个好孩子,如果外人说他是个孩子,同样的他也会认为自己就是个坏孩子。身体歧视、恐惧以及不安全感等方面的体验会很快地在儿童的自我印象甚至他的社会角色与群体地位中反映出来。因此成人要给予儿童正面的积极的评价。
二、自我概念对自我感觉的影响
1.在陌生环境下的反应——积极VS消极
2.体验的扩散,尤其的是消极的体验
3.对成功以及失败原因的解释
积极的自我概念——对成功认为是自身努力的结果,对失败看作是偶然
消极的自我概念——对成功看作是偶然或幸运,对失败认为是自己无能的证明
三、如何帮助儿童构建积极的自我感觉?
1.避免与其他儿童进行对比
2.给予儿童被信任的感觉
3.给予成功体验的机会
四、社会交往的基本技能有哪些?
社会交往的基本技能 | |
技能 | 表现 |
1.社会敏锐感 | ●感知其他人的感觉 ●没身处地地为他人希想 ●意识到他人的需求并且在自己的行为中注意这些 ●意识到他人的愿望 |
2.规则理解力 | ●遵循简单规则的前提下和别人一起共同游戏 ●理解和遵守协调一致的规则 ●自己拟定简单的规则 |
3.联系和协作技巧 | ●接收其他人参与到自己的游戏当中来 ●承认别人的玩伴地位 ●接受或者提供帮助 ●一起玩耍 ●完成共同的任务或者其他任务 ●帮助其他人 ●表达和告诉其他人自己的感受 ●和别人一起讨论和辨析问题 |
4.承受失败的能力 | ●延缓自己的需求以优先照顾他人 ●容忍自己不经常是他人瞩目的焦点 ●学会跨越失败 ●适应集体组织 |
5.宽容和体谅 | ●接受和承认其他人的成就 ●尊重其他人不正常的地方(如残疾) ●容忍其他人的某些不同需求、并和他们一起参与游戏 ●让弱势的个体融入到游戏中来 ●照顾弱势的(游戏)同伴 |
共读第4天(day632)
2024年10月14日星期一
今天由我带着大家学习幼儿的社会发展和认知发展的相关内容。
1.社会发展特点——自我中心主义(把自己看做是整个世界的中心)
2.幼儿冲突中教师对自己行为方式的审查
(1)是否把规则讲清楚了?
(2)是否放任幼儿的争吵?
(3)是否观察过儿童的行为方式和方法?
(4)是否在儿童玩的游戏出现变化时给予儿童鼓励,以便儿童能够从中找到自己的解决办法?
3.面对儿童的冲突问题,教师处理方法的选择带来的结果
(1)不制止,任由事情发展——儿童体验到越强大就越有能力达到目的
(2)做出规定,解决问题——儿童会认为大人会帮他们解决问题
(3)等待片刻,看孩子情况,针对不同情况引导孩子去解决问题——幼儿会发展出自己的想法,并且能够想出新的方法。
从以上三种处理方式可以看出,第三种处理方式最为妥当。这就需要成人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能够比儿童早一步注意到要发生的冲突。但当儿童冲突发生的时候,不要过早进行干预,要让儿童有机会再他们自己内部达成妥协,获得必要的社会交往能力,比如移情能力和体谅他人的能力。
4.认知的发展
儿童最初的精神发育首先是建立在运动和感受的基础之上的,他们主要通过感受、亲身实践的行为与动作,以及他们的身体来形成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与了解。他们通过游戏不断地接触、摆弄、检验以形成经验的累积,巩固、拓展自己的认知。皮亚杰将儿童对自己周围环境中物体的接触尝试和研究,以及对自己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不断累积视为儿童智力发育的基础。震动、平衡、加速、重力等概念都是直接地和儿童的个体行为联系在一起。
共读第5天(day633)
2024年10月15日星期二
今天早上起得其实很早,做了周报的转发语,整理一些材料,5:27/28都看了时间,想着时间还有,结果再看时间已经5:33了,赶紧打开腾讯会议,徐中兰园长已经在朗读了,真的非常感谢徐园长的救场。今天徐园长带着我们主要学习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1.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划分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精神发展的基础
(2)前运算阶段(2-4岁)
(3)直观思考阶段(4-7岁)
(4)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5)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我们常规知道的是四个阶段,这里却多了一个“直观思维阶段”,这个阶段也是从前运算阶段到具体运算阶段的过渡阶段吧,对孩子的思考发育的过程更加精确。
2.同化与顺应
这也是皮亚杰理论中的重要一点,书上说,同化就是进入环境,顺应就是融入环境,这样的解读更容易理解。
3.皮亚杰感知运动阶段发展的六个层次
阶段一:0-4周:条件反射
阶段二:1-4个月:行为的不断重复
阶段三:4-8个月:建立初步联系
阶段四:8-12个月:目标导向性
阶段五:12-18个月:试探行为
阶段六:18-24个月:创新行为
这六个阶段或者说六个层次并不是孤立的,皮亚杰明确地指出,当儿童的行为方式出现新的特征时,他原有单个发展阶段的、具有典型性的行为方式并不会完全消失。新出现的和原来就存在的行为方式会互相碰撞,而儿童就在这碰撞中不断地修正或者完善自己的行为方式,并且,他们能够将自己和自己的行为联系起来。
共读第6天(day634)
2024年10月16日星期三
今天没敢像昨天那样,两分钟了认为时间还很长,5:28的时候就赶紧进入腾讯会议,这样就不会错过时间了。今天周园长带着我们学习了儿童早期(运动)教育的结论、健康和幸福感的相关内容。
1.提供的两种环境
(1)开放式的运动环境
多方面的、开放式的运动教育能够帮助“主动教育”的实现。儿童是一个对新东西充满好奇以及热衷于发现新事物的生命体。开放式的运动环境的内容必须和儿童所有的人生经历协调起来,用它们去激发儿童的兴趣,并做出某些动作以及扩展他们的运动计划,从而不断地积累物质性的体验。
开放式的运动环境能够发展和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和兴趣;能够检验儿童的想法或念头;能够使用器具或者物质的材料去做实验以发现新的东西等等,让他们有实践自决的机会。
(2)有引导的运动环境
发动那些自发的学习者(儿童),使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新的情境中来,并且不断地扩展他们的运动项目与内容,然后通过设置一些有目的的任务的方式,加强他们运动的自信心。
2.物质体验的意义
物体之间的联系能够启发儿童对物体进行新的使用或应用,从而能够获得不熟悉的物品有多种用途,解决一个问题有多种方法的经验。
3.强化锻炼的意义
儿童必须每天都有机会让自己筋疲力尽,并借此获得官能上的刺激,这对于孩子来说,一方面有助于他们感觉自身身体发出来的信号;另一方面也帮助儿童学会对身体反应进行调整。
4.成人如何消解儿童的恐惧感
(1)向儿童表明完全理解他们的恐惧感。
(2)鼓励儿童并给他们提供帮助。
(3)让儿童明白老师完全相信他们的能力。
(4)可以给儿童搭建“鷹架”,降低儿童参加运动的困难,但不要试图去说服儿童,最终要接受儿童做出的决定,同时也不要参与到个具体的游戏或活动项目中去。
(5)挑选不同的运动项目,避免让所有的儿童都去完成同样的任务。当然,也可以给予儿童选择游戏项目的机会。
(6)在团队中建立合作,尊重和体谅的气氛,引导儿童相互尊重互相帮助。
共读第7天(day635)
2024年10月17日星期四
今天由我带着大家继续学习身体和运动体验对儿童发展的意义以及儿童发展的一些理论。
1.为了促进儿童身体和运动体验的发展,在幼儿园里需要注意
(1)避免久坐不运动
(2)多重选择满足儿童身体位置调整的需要
(3)多户外游戏
(4)赤脚走路
(5)有重点讨论
2.关于发展的理论
成熟论(遗传论)认为发展是提前程序化的事件;环境论认为发展是环境影响的结果。这两种理论都有其合理的地方,但也存在着致命的缺陷。皮亚杰在此基础上,结合二者的长处提出了互动理论,认为发展是遗传和环境影响之间互动的过程。
共读第8天(day636)
2024年10月18日星期五
今日的共读周娟园长带着我们继续学习第三章的有关内容
1.感知的发展
感知发展的基础是触摸和感觉的形成、运动觉和前庭的体验。包括触觉(皮肤)、动觉(肌肉、肌腱、关节)、平衡觉(前庭感官)、视觉(眼睛)、听觉(耳朵)等感知运动的发展。
感知觉的发展过程:互不相连——情境中感知——整合——系列感知——融合
2.感知能力的提升路径——充满趣味的运动体验
运动和感知体验是儿童教育的基础。
3.婴儿和低龄儿童的运动发展规律
从整体运动——动作的分化(是一个前进的、不断优化的、扩展的、结构化的功能和行为方式)。
具体的发展规律:
(1)从头到尾——从脑到腿;
(2)从近端到远端——大肌肉到小肌肉动作;
(2)相对的两边一起运动——一起运动;
(4)肌肉系统张力过强——大肌肉的紧张和力量的投入。
4.运动机能的发展过程
(1)幼儿的每一个动作的发展不是突变的过程,而是一个持续的能力累积过程。
(2)儿童运动机能的发展成效不仅是由先天固有的素质决定的,也必须是多种学习经验积累的结果。不仅是遗传因素会起作用,儿童从物质世界和社会环境中得到的刺激,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3.婴儿时期的运动机能发展存在极大的个体差异性,成长环境、成人给予的刺激、活动空间的建构等因素都会导致个体差异。
共读第9天(day637)
2024年10月19日星期六
今日的共读,杨旭春园长为我们开启,共读的内容主要是婴幼儿的运动机能的发展和运动对幼儿语言发展的意义。
1.1-3岁幼儿运动机能的发展
(1)基本的动作形式出现,如走、跑、跳、爬、滚、推、拉、吊、保持平衡、攀登和背负。
(2)初步发抛扔动作出现
(3)3周岁后开始尝试接住较大物体
(4)伸展的相关动作与原有的有代表性的运动形式相关
(5)幼儿的运动过程仍然笨拙
(6)运动的节奏把握清晰可见
(7)努力的决心和动机非常明显
2.4-6岁儿童运动机能的发展
(1)成绩量明显提高
(2)过程质量的完善,运动形式的组合能力、协调能力、平衡能力进步明显,小肌肉动作也明显的灵活。
3.语言和运动的关系
(1)语言的意义
传递信息和沟通;用语言来定义通过行为获得的体验。
(2)语言的表达方式
织体语言和说话
(3)语言的发展
语言的发展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而是包括在儿童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和其他的领域相互影响的过程。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模仿能力及其重要,其决定性阶段在2-6岁,也就是在幼儿园阶段,因此幼儿园阶段的语言促进学习非常重要。
(4)语言发展的前提条件——运动和感官体验
4.如何在幼儿园里促进语言的发展
(1)增加表达机会
如朗诵诗歌、数数歌谣、唱歌、提问和回答——接龙游戏、描述游戏
(2)创设情境
游戏是最重要的方式
(3)增强感知能力
对听力的训练如特定感知形式——确定声音的位置、形式内感知——哪种声音对应哪种物体、系列整合——付不同的声音做出相应的动作
(4)进行引发语言的游戏
如无语言游戏(哑剧、手势)、制造响声和音乐的运动、榜样引领、专业咨询、课外帮助等。
让儿童在运动中快乐、在说话中高兴、在运动和语言结合中喜悦,这是我们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出发点。
共读第10天(day638)
2024年10月20日星期日
今日的晨间共读,余新凤园长带着我们学习游戏的发展及意义以及儿童如何学习。
1.游戏的意义
(1)游戏是儿童最主要的活动,儿童通过它了解世界,建立和其他人或物的联系,并认识自我。
(2)游戏就是儿童的生活
在游戏中,儿童获得了欢乐和喜悦、创造性和想象力也得到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事物和社会关系的看法得到提高。儿童还在游戏中学会和其他人交往,学会社会行为。他们也会在游戏中处理日常生活的细节,通过自己创造的表达形式解决他所遭遇的问题或者发泄情绪。
(3)在低龄阶段,游戏在儿童活动中处于支配地位,展现出儿童重要的行为特性,实践了儿童发展中的重要功能。对于大一点的儿童,游戏则独立于外在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喜好。
2.游戏的发展
(1)约0-2岁——功能性游戏
这个阶段婴幼儿关注的焦点是动作,而不是玩具本身,他们常常会让某个东西正常运转或让一个有趣的结果持续出现而高兴。这时成人的角色就是和儿童一起玩耍。
(2)约2-4岁或更大点——建构游戏、幻想游戏
儿童建造、堆砌、把东西摆放在一起或拆开,从动作转向游戏本身,开始思考完成作品或制造东西。这有助于儿童获得关于物体特性的知识,发展他们具体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2-4岁还是幼儿虚构和假想游戏的阶段,他们会想象、象征、幻想游戏。象征性游戏让儿童的想象力得到了练习。象征性游戏的过程:提前演练——内心活动——思考——呈现。
(3)约4-6岁——角色扮演游戏
他们会扮演周围环境中的人物等。表演游戏能够唤醒他们的潜在能力,能够排除恐惧,对弱者有同理心,可以成为其检验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无法实现的行为方式。
(4)从5-6岁起——规则游戏,此阶段幼儿表现出制约性发展趋势,规则基本是成人指定,不可触犯。
3.学习的形式
学习是持续的行为变化,其形式有:
(1)刺激——反应——学习,也被称为信号学习
这是最简单的学习形式之一,主要学习的是无意识反应,需要外在和内在的强化来获得能力和知识。
(2)观察学习
这是受榜样影响的行为方式。模仿的对象不仅有教师还有同伴,同伴的影响更大。
(3)理解性学习或发现性学习
其特点是:
问题被结构化;突然发现了问题的解决办法;多个行为结合起来就能达到目标;解决问题用了新的方式方法。其实质就是经验的不断改造和生成的过程。
共读第11天(day639)
2024年10月21日星期一
今天的晨间共读,周娟园长带着我们学习了运动教育的实践结果及动机的发展和意义。
1.运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过早干涉,导致学习兴趣丧失,或丧失自信
(2)教师缺乏耐心,导致幼儿独立性的缺乏。
(3)过度表扬和鼓励会使幼儿过分依赖于外在的评价。
要让儿童从自身出发,强化自己的行为,获得自己内心的肯定。
2.什么是动机?
动机是行为中“为了什么”和“为什么”的人类行为问题,是一个关于所有情况和过程的集合名词,代表行为的动力和原因,是各种兴趣、需求和欲望,以及驱动行为和活动进行的力量。可以解释为“行为的内部原因”。
3.动机分类
第一动机体系——饥饿、口渴、睡觉、温暖、运动的需求、好奇心、探索欲等;
这属于内部动机,服从“兴趣——无兴趣”原则,想尽快得到满足。是生来的本能需求。
第二动机体系——成功、获得认可和成绩等;
这属于外部动机,服从“成功——失败”的原则,为了成功不惜代价,延缓快感的获得。
4.对幼儿的行为其重要影响的动机
包括好奇心、运动的渴望、探索的需求、获得认可的需求、创新的需求、运动的快乐、成就的追求等。
5.动机对于发展和学习的意义
儿童的发展和学习是由兴趣和需求决定的,也和从周围环境中得到的刺激元相关。学习的动机就是相对持久的个性特征和情境相关的刺激元之间交互作用的结果。
持久的个性特征包括:效能动机、对任务和情境的兴趣作为与物相关的学习刺激、和社会相关的动机。
情境化的刺激元包括:任务和可能完成的程度或困难度、情境的刺激特征、任务(作业)内含的新成分。
6 .效能动机的形成
当某个成绩是通过自己努力达到,或某个任务是用自己的力量完成,儿童的自信和觉悟就得到发展,并能独立解决问题,这需要教师的背后的观察和有力的支持。
共读第12天(day640)
2024年10月22日星期二
今日的共读由我带着大家学习第三章“运动游戏与竞赛游戏”的区别和第四章“家庭”中的内容。
1.运动游戏≠竞赛游戏
许多运动游戏包含竞争情境,儿童在游戏中明确了解谁才是最快的,谁最灵活,谁在赛跑中第一个达到终点,谁成为生理者,谁在游戏中被淘汰,但不能因此就把运动游戏当成竞赛游戏。运动的目的首先得到的是快乐,其次才是胜利。教师要把注意力放在让儿童产生自我竞争的自由活动上。
首先,要提供机会让幼儿巩固自己的强项。
教师要鼓励儿童认识到个体的进步是有意义的,不必无限制地与其他人比较。当某个成绩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的,某个任务是用自己的力量完成的,几童的自信和觉悟就会得到发展,并能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地提供这样的环境,让儿童用自己的办法独立完成任务或作业。
其次,要避免直接的竞争情境。
对突然产生的竞赛,教师不仅可以通过游戏的选择,还可以通过语言(“乐乐是最快的,但是琪琪和雯雯安也很快呢”)来使竞争情境失去意义,这样可以给参与者更多的鼓励来合作游戏。
第三,教师不要善意的“比较”
书中举到这样的案例“你一定可以的,XXX比你小都完成了,你一定没问题”,看似教师为活动减轻了压力,但反而给孩子套上了一个无形的枷锁,认为自己必胜无疑,反而容易在活动中受挫。因为,孩子会认为“这个任务简单,但我并没有完成。”
第四,提供适宜的任务或作业难度
第五,避免儿童之间成绩的比较,而是有意识地提高个体成绩。有意义的比较是,帮助儿童意识到自己个体成绩的提高:“你看,你已经比上次好多了,你完成了大半。” 当儿童没有达到自己树立的目标时教师应该鼓励儿童;当儿童对某个任务不自信的时候,教师也要接受,而不是一味催促。教师应给于儿童适当的引导,并在儿童自己要求时,才给予他直接的帮助。
2.如何培养儿童的自信心?
激励自己改进成绩要以自己的行为为出发点,让儿童感受到意义,这就是最好的前提。
(1)活动有机会
对幼小儿童来说,效能动机首先可以通过活动来形成,他可以在伸展躯体的过程中,获得很多尝试和改进身体运动机能的机会。幼儿园里应主要提供能让儿童独立接触和了解器材的机会。
(2)难度可选择
提供的运动应该包括不同的难度,这样儿童才能从中选择。
(3)经验有总结
行为成功的原因应该让儿童自己去总结,行为的结果应该是自己的作用,而不是受他人的帮助控制。
(4)情境有意义
提供的运动和游戏情境应该对儿童是重要和有意义的,因为只有在儿童相关体验基础之上的活动,才能促进儿童发展。
(5)自我有评价。
当儿童和其他人比较的时候(社会相关准则)应该引导儿童重视自己前后成绩的提高(个人相关准则)。
3.环境
幼儿的运动没有固定的时间和场地,随时随地都是孩子运动的地方。首先,家庭的环境就很重要,因为房间的环境就是儿童最早、最重要的运动场所。
共读第13天(day61)
2024年10月23日星期三
今日的共读徐中兰园长带着我们继续学习第四章的内容。
1.卧室的布置
尽量少放家具,以节约空间,满足儿童的游戏空间。
2.家庭的作用
对儿童的独立性养成奠定基石,提供每一个人继续成长的基础。
3.运动中成人的价值
做儿童真正的搭档和玩伴。对儿童的行为进行观察,对儿童的兴趣和运动动机有清晰的认识,能够要帮助幼儿获得如下感觉:他们能自己掌控他们的小世界,他们有能力妥善解决摆在他们面前的问题,成人也要做好向儿童学习的准备。
4.游戏和运动情境的安排
(1)不干扰儿童自行选择的短时运动
(2)不打断的想法
(3)儿童有要求或遇到障碍时才给予帮助。
(4)不命令、不包办、不画蛇添足地教授儿童已经学会的内容。
5.了解一些游戏方案
(1)PEKIP—团体
共同游戏的方式,运动游戏、唱歌游戏、手指游戏都可以作为共同游戏。
(2)自由游戏团体——进入幼儿园的预备阶段
运动游戏可以提高儿童的理解能力,加强幼儿教师与儿童之间的交流;父母也有机会重新认识他们的孩子,同时在小组中学习不要过分限制孩子,而是给予孩子更多的信任。
(3)体操运动协会的亲子小组——父母作为搭档和帮手
6.运动游戏的类别
(1)不使用运动器材的运动游戏
(2)使用器材的运动游戏
(3)唱歌游戏和跳舞游戏
(4)器材组合和障碍物跑道
7.幼儿园里的亲子游戏组织教学原则
(1)活动内容自由选择;
(2)孩子自愿选择自己加入的方式;
(3)不要急于示范;
(4)方案灵活机动,可以进行补充和改变。
7.托儿所的房间设置
允许儿童独立探索周围环境,能让儿童投入地玩玩具和其他器材,成人不需要介入。
共读第14天(day642)
2024年10月24日星期四
今天的晨间共读由我来开启,继续学习第四章关于儿童的游戏场地和运动场所。儿童的游戏场地和运动场所包括家庭、托儿所、幼儿园、托管所这几个地方,书中进行了详细地阐述。今天主要学习托儿所、幼儿园、日间托管所这三个场地。
一、托儿所
(一)场地要求:
1.必须为爬行运动提供大量场地,场地的材质要不同。桌子的边角要用软布包起来。
2.户外要提供驾驶工具、秋千、沙盆、车轮、轮胎等物品。
(二)运动方案
要灵活机动,手指游戏、唱歌游戏、自由的音乐运动都可以纳入运动中。
(三)范例
1.日常用品作为运动的器材范例
2.游戏歌曲
二幼儿园
(一)存在不足
1.缺乏专门的运动场地
2.场地太小
3.教师流于应付
有些教师在运动活动中,就算实施了运动教育,多半也是用来应付运动教育的要求,而不是出于本身教学责任的考虑。
(二)功能
1.家庭教育的重要补充
2.作为教育的基础领域,有独立的教育培训任务。
(三)责任
1.考虑每位儿童的生活背景;
2.帮助儿童获得最大承德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提高他们学校的兴趣;
3.尽可能培养儿童的感受力;
4.根据儿童个人的兴趣与禀赋,发展其创造力;
5.帮助儿童获得对自身的基本认识,促进儿童生长发育;
6.支持儿童的智力和兴趣爱好。
全面的运动教育对这个任务的完成至关重要。
帮助孩子成为对自己负责的有协作能力的人。他可以通过社会学习、互相帮助、角色扮演等机会来进行活动。
三、学童日间托管所
(一)责任
帮助儿童获得学习经验,保障儿童的成长和游戏空间,扩大儿童课外运动的可能性,给予有需要的儿童的帮助。
(二)运动方案范例
1.跳绳游戏。
跳绳游戏可以合作跳绳,如两名幼儿摇绳,其他人一个一个或几个一起跳过绳子;变换姿势跳绳,如转身跳、蹲下跳、单脚跳、正反跳、边唱边跳等。还可以进行同时跳绳,谁停下来,谁就可以接替摇绳的孩子。
2.羽毛球比赛
可以有姓名数字游戏、两两击球、组队活动等
(三)混龄班级的价值
1.增加学习和体验社会交往的机会
2.游戏可能性的扩大
3.大孩子和小孩子之间共同游戏
4.灵活机动的角色结构
共读第15天(day643)
2024年10月25日星期五
今日的共读,余新凤园长为我们开启,共读第五章运动教育的教学法基础的相关内容。
1.厘清几个概念
(1)“开放式"的运动教育方案是指把教育中其他一些重要内容让位给运动,并尽可能早地给儿童传授能力和技巧的方案。教育工作的重心在于关注儿童的需求和生活环境。
(2)运动游戏指的是带有情境的运动;
(3)提供性运动也被称为在有准备的环境中的自由游戏。这类运动是教师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求设计的,要求教师准备好空间情况和器材,儿童可以有选择地参与,主要是开放式运动。在这样的活动中,虽然教师在场,但教师应该尽可能不去干涉儿童的游戏。
(4)运动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引导的运动活动,为了满足儿童的兴趣和想法。
2.了解几个教学大纲
(1)以功能为导向的大纲
局限于对能力的训练而不考虑儿童的需求和个体生活背景。幼儿的角色被定义为没有成熟的渴望学习的生物。
(2)以纪律为导向的大纲
课程设置的出发蒂娜是科学和专业学科的地位排序,强调规则的固守,缺乏让儿童获得行为能力的具体事实的抽象,机能和能力的促进是割裂的,儿童行为的社会背景继续处于被忽略的境地。
(3)以情境为导向的大纲
考虑到个体生活环境,注重个体化教育和探索性教育。但任然没有涉及运动教育领域或极少涉及合作游戏范例,极少推荐游戏场地和玩具的使用。
(4)开放式为导向
强调自主的学习,为幼儿提供体验教室、设置运动教室,用开放的环境满足孩子需求。儿童能够在大的空间里建构,尝试不同的材料,可以不受打扰地嘻闹,和伙伴一起创造运动游戏。
3.关于儿童运动教育方案
(1)基础运动技能和体育运动技能的发展方向
(2)和运动相关的教学内容
(3)补偿性的目标取向——可能限制儿童自主活动;
(4)以人类学的发展为导向——动作赋予了塑造身体的功能;
4.以情境为导向的运动教育
目标是让儿童健康和谐地成长和发展个性。
共读第16天(day644)
2024年10月26日星期六
今日的晨间共读徐中兰园长为我们开启,共读的内容有关运动教育的情境、目标、内容和方法等。
1.运动教育的情境
来自现实的游戏情境,可以是幼儿发现的,也可以是教师引导的。可以幼儿儿童的主体兴趣产生内容,也可以由客体兴趣而生成。
2.运动教育的计划既要具备计划性也要兼具灵活性,可以进行灵活调整。
计划性和开放性不是对立的,而是互为补充的。
如何把以情境为导向的教学要素纳入到运动教育中?
(1)所有的活动中都要重视运动
(2)确保幼儿园的每日活动中既有引发的运动课,还要有计划好的运动机会。
(3)根据活动功能来利用空间。
(4)个性化的发展机会。
(5)感官联系中的学习。
(6)日常生活情境引发运动游戏。
(7)向往开放拓展运动场地。
(8)家长参与。
3.运动教育的目标
(1)独立行动——自我能力
(2)合作行动——社会能力
(3)分析研究周围环境中的空间和物质特性——事务能力
4.幼儿园运动教育的任务和目标
(1)符合儿童的运动欲和通过提供适合儿童的游戏和运动来满足儿童的运动需求。
(2)给儿童机会去了解自己的身体,认识自我
(3)引发儿童探究周围的空间和物质世界,
(4)提升儿童的运动机能和知识水平
(5)能让运动能力有差异的儿童共同游戏,
(6)给予身体和感官整合周围环境信息的机会
(7)有助于保持运动的喜悦、好奇心和行为的决心。
(8)相信自己的运动能力,实现真实的自我评价
5.运动教育的教学原则
(1)适宜性——以儿童的兴趣和能力为导向
(2)开放性——计划要保持灵活,可以进行调整
(3)自愿——任何活动,只有儿童自愿去做,才能有助于他的独立性发展
(4)以体验为导向——儿童能实现“建造自己的王国”的梦想,然后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深入探索。
(5)决定的自由——有较多的选择的可能性存在
(6)自觉性——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这些教学原则会
6.运动教育的内容——基础活动
也就是运动的基本形式,如走、跑、跳、爬、推、滚、拉、扔等
7.运动的基本形式
(1)自由运动
实现地点改变或身体位置转换目的(自由活动、前进等)的遇见运动形式:走、跑、跳、攀登,匍匐爬行、翻滚等。
(2)运用器材的运动
传送器材和玩具,或在运动中处理某些器材的运动形式:拉推、背负、扔 ,踢、打,提、挤、滚动等。
(3)器械上的运动
使儿童适应大多数固定的器械设备并在上面运动的运动彩式:悬挂、支撑,摇荡、转身、跳下、保持平衡等。
(4)器材辅助的运动
通过器材的帮助可以获得技能的运动形式:骑脚踏车、滑滑板、溜旱冰等。
8.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决定了怎样学,还决定了学什么。方法的选择对儿童理解运动、学习身体动作有很大影响,甚至会影响儿童如何探究和评价自身和周围的世界。
9.语言的运用
谁能……——关注结果
怎样才能……——关注过程、解决问题的方法
共读第17天(day645)
2024年10月27日星期日
今日的晨间共读由我为大家开启,共读的内容是第五章之开放的活动形式以及体育课的组织。
1.两种教学方式
(1)通过监督、刺激、给予激励和设置问题来教学。
儿童在教师的监督下学习,教师能够了解到个别儿童的想法,并向集体中的其他人介绍,能够给予儿童及时的支持。
(2)通过提示、指导、指挥,更正错误来教学。
儿童先观察教师的示范在模仿的方法,仅在少数情况下有意义。
从这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中可以看出,促进儿童了解和尝试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儿童在学习和提高运动技能的同时,获得对物质世界的体验。
在运动教学中,儿童对事件的感受、对事物的了解和同伴关系的建立应处于重要地位;而技能的传授、指导和纠正则应处于次要的地位。
对儿童自主能力的促进被看做是特别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
2.运动教育如何组织
首先,要唤醒好奇心,也就是对新的运动情境内容的设计要是儿童感兴趣的,并且适应儿童目前具备的经验,同时在进程中还要具有挑战性,能够帮助儿童加快运动能力提高的部分,理解运动情境的意义。
其次,要求是可变的,也就是活动的难度可以进行调整,运动的情境同样可以让儿童自己在探究和尝试的过程中进行调整。
第三,要利用有利的先就饿条件,也就是儿童的好奇心、运动的快乐、运动欲和游戏本能、自发性和努力的决心都应该在适宜儿童的运动教育中得到很好地利用。
3.如何创设运动的环境
(1)对自然界的模拟——对器械和运动环境的改变
(2)利用日常材料和家具进行环境创设
(3)开放式的运动任务
(4)和想象联系的游戏——游戏想法指引运动行为
4.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1)面向全体的体育课
优点:教师值得信赖,他能考虑内容的安排、运动环境的前期准备、儿童的个别问题等。
不足:固定的“课程表”限定了运动时间;不一定所有的儿童都同时对运动感兴趣;
(2)面向小组的体育课
优点:儿童能看到进行过程,个体之间也能阻止和搭配,可以选择自己的时间进行;
不足:存在“课程表”的约束;
(3)跨班级体育课
优点:儿童有更多的机会参加教师准备的运动,并能够自主决定自己的活动,有机会扩大自己的社会交往圈;感受到活动的多样性;
不足:不是同一个班级一起活动,班级的活动得另找时间;小一点的孩子会紧跟自己的老师,不会马上适应;参加体育课的儿童数量会大幅度波动。
5.体育课的建构
体育课上的活动应该事先设计和准备,但是不可能预先从头到尾地演练儿童的活动。如果教师参与儿童体验的过程,就能进一步发展新的活动。
体育课的结构:
导入部分——激发兴趣
主体部分——游戏的方式
结束部分——游戏或短暂的放松时间,过渡到下一个活动
6.体育课提高阶段的三次推动
(1)通过器械推动,在一段时间的无器材的自由游戏后投放对新器材,引发儿童新的you探索尝试。
(2)通过讲解推动,进行简短的讲解,约定规则。
(3)通过游戏作业推动,在游戏进行15分钟后,教师可以打断游戏,给儿童一个提示。
共读第18天(day646)
2024年10月28日星期一
今天周娟园长带着大家 继续学习运动教育的教学法基础。
1.体育课的设计和准备
(1)两个问题
一是想法太多,不能够接纳儿童的想法。
二是毫无计划,教师变得无助和缺乏自信。
(2)几个注意点
①开放性并不意味着无计划性
一节出色的体育课应该是开放性的组织,而非无计划性和自由性,它是体现在教师准备好的计划与现实中出现的和情境相关的需求及建议的互渗之中。教师通过提前准备器材和特定的课程内容给儿童一个导向,在这个导向中,儿童获得足够的游戏空间、自己的主意、解决问题的方式和运动想法。
②游戏空间有界限
③关注自主能力的获得而不是某种技能或方法的掌握。
④准备——抓住与主题相关的核心词汇。
⑤评价——做好观察记录,距离儿童是怎样接受这个活动的,他们发展了哪些想法,活动的内容持续了多久等。
2.关于教师的行为
(1)内涵
包括动作、想法和行为方式
(2)如何改善
①完善的培训
②跟目标设置一致的行为
(3)三种教育风格
①民主型——激发儿童更过创造
②专制型——限制儿童的自发行为
③放任型——导致儿童的利己主义
(4)教师行为促进的四个维度:
①尊重——热心——体谅;
②体会式理解,而非评价式理解;
③真实,坦率,真诚;
④促进个体活动,而非控制个体活动。
(5)教师活动中的行为
①从不让儿童除臭,即使儿童故意挑起事端,做愚蠢的动作,干扰班级活动。
②保护那些有怪癖、特立独行的儿童。
③当儿童不愿意的时候,尽量避免出现让某个儿童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3.教师作为学习者
(1)不断审查自身的行为
对教师行为好坏的判断依据是教师是否感觉自己受到了过高要求,是否可以继续保持个性,是否正确的和儿童交往,是否被看作儿童发展的支持者。
(2)团队里的经验交流
只有那些和自己辩论、坦率而开放地反思自己的成人,才能理解和支持儿童的感觉和经历,如接受和允许自己的不安全感。通过对儿童的尊重让儿童学会了尊重自我,获得了面对自我的积极态度。
共读第19天(day647)
2024年10月29日星期二
今日的共读由我来开启第六章“精神运动学”。
1.什么是精神运动学
其内涵是指心理和行为过程的功能具有统一性,肢体行为和思想精神紧密联系。它的发展和儿童的生长发育紧密相连,认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由身体、思想和人格构成的整体。
2.精神运动学教育的基本理念
(1)运动教育是一种面向精神运动学的运动教育
(2)运动作为提升发展的一种途径,精神运动学就是通过感知和运动来促进发展
(3)精神运动学教育的立足点是通过多方位的运动以及感受体验来奠定和谐的人格发展基础。
(4)以体验为导向的运动都是有意义的。
3.精神运动学教育的内容
儿童能获得和拥有尽可能广泛的感受体验和运动类型,以使他们今后能够适应那些特殊的、以体育运动为目的的运动技巧的要求。
4.精神运动学教育的目的
在于增加儿童自身运动的内容,鼓励他们开展自主行为,通过在群体中的经历与体验来帮助他们扩充自己的行为能力与交流技巧。
5.精神运动学教育的教学定位
以体验为导向是精神运动学教育的教学定位,不是那些可以学会而且应该可以提升的运动技能,而是正在玩耍和运动中的儿童所经历的事情、他们的创造性以及表达能力。
共读第20天(day648)
2024年10月30日星期三
今日的晨间共读,周娟园长为我们开启,带着我们学习精神运动学对幼儿的各种感官体验及及精神运动学的器材。
一、各种感觉体验
(一)听觉
1.听觉发育的某些重点
(1)听声音找声源
(2)发出声音(用乐器或物件)
(2)声音试验,辨别声源
(4)发出别的声音(如模仿、创造新的声音)
(5)感觉音质差异
(6)活动中转换声音
2.有关听觉的游戏
(1)声源的辨别和归类
(2)寻找声源
(3)寻找动物的家
(4)辨别音质差异
(5)睡觉的精灵——辨别声音并作出反应
(二)视觉
可以根据玩具的颜色、外型、大小及结构进行分类。
与视觉相关的游戏
1.搜集宝物“”——颜色、外型
2.跨海跳跃——外形
3.找朋友——颜色的感受和大小的区分
(三)触觉
可以闭上眼睛进行各种触摸活动。
1.用手指区触摸脚印或手印。
2.通过触摸识别物体的外表特性、形状、大小等,并且将这些物体分类。
3.在野外的塑料帐篷里安装滑水设备。
实例有:
识别朋友、识别特征、道路测验
(四)动觉
在游戏和运动中刺激儿童的本体感受,在放松练习中强化身体和运动的舒适感觉。
可进行的实例有
1.在预定的规则下实施唤醒运动或者上下运动的游戏。
2.推拉物体或自己的同伴。
3.给自己的同伴塑像。
4.简单的放松练习,以激发儿童的想象力。
(五)前庭觉
每一个孩子都有对感觉刺激强度的忍耐极限,教师要关注孩子是否能专注投入。
活动途径:
1.能让儿童平躺、战力、弹跳的运动
2.摇晃颠簸活动
3.转圈游戏
4.以自己身体为轴心,横向或纵向转圈
5.平衡游戏
二、精神运动学的器材
(一)滑板
适合运动:
1.用不同的身体部位与姿势滑行
2.运输物品和材料
3.旋转或抛掷
4.充当街道上的各种车辆
(二)脚踏船——练习平衡和协调
(三)甩布
相关游戏
1.海浪
2.跳舞的气球
3.触摸身体
4.搭帐蓬
5.传输带
(四)慢球——大面积的球
可以像皮球一样摆弄也可以让它在空气中舞动。
(五)瑜伽球——可以坐、躺、弹跳等
(六)其他器材
陀螺、不规则木板等。
共读第21天(day649)
2024年10月31日星期四
今日的晨间共读继续由周娟园长为我们带来,今天带着我们学习第7章——运动的场所与器械。
1.运动教育的基本条件——空间建构
儿童需要一个自己能够做出决定和自主开展运动的游戏空间。教师要尽可能提供一切能够帮助儿童获得更多自由游戏和运动的机会。即使是专门的运动空间,也要考虑他的构造和设施是否能满足儿童的需求。
2.运动室的构造——功能灵活
(1)大小——足够大,大约100平方米,旁边要修筑一间小一点的储物间,大约20平米。
(2)布置——可以随时随地重新布置。
(3)氛围——温馨友好、充满乐趣(自然的光源,明亮而温暖的颜色,天然材料、可调节的通风取暖设备)。
(4)空间——灵活利用,天花板和墙壁可以与游戏关联,如作为玩球作用时的反弹墙面。有隔音效果
(5)功能——可以攀爬等活动,地板最好是木地板有弹性,并有区域区分。
3.器械和材料
(1)器械和材料的配备标准
年龄的适宜性、能激发幼儿兴趣、具有可变性、有层次性、结实耐用等。
(2)半成品的挑战
器械具的玩法一定是开放性的,具体多种玩法,而不是固定的练习控制孩子的活动。需要教师引导孩子进行创意的想象和行动。半成品成为首选,它可以让儿童自行改装,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
4.户外运动
一定要给孩子尽量多的自由空间和运动体验,如同大自然一般让幼儿有不同的运动体验和机会,有各种感官的参与和投入。
共读第22天(day650)
2024年11月1日星期五
今天在常熟学习,为了不打扰同伴,在宾馆的盥洗室里听周娟园长的朗读。就像周娟园长所说,今日晨读的内容干货很多。
1.室外游戏在任何天气情况下都可以进行
很多时候,我们总认为风和日丽才最适合幼儿室外玩耍,刮大风、下大雨、下大雪,天气过冷都不适宜开展室外活动,都要调整到室内,岂不知寒来暑往、风吹雨打都是运动体验的契机。
2.室外游戏场地的打造利用
树丛、小灌木——攀爬、捉迷藏
墙壁——玩皮球、投掷
大树——攀爬、荡秋千
树干——翻越、走平衡木、爬上爬下、跳跃
硬质地面——跳格子、画画
3.室外游戏的器材
(1)可移动的器材:不同长度的绳子、皮球、箱、纸筒、车辆类
(2)搭建的材料:板子、箱子、石头、树墩、圆桶、管子等
(3)注意玩具和器材的保管
4.自由运动
保证有幼儿自由活动的时间段,儿童怎么玩、和谁玩、玩什么都应该由儿童自己决定。教师的任务一是帮助儿童制定大致的规则,二是游戏时陪伴儿童,对他们和他们的游戏进行观察,有时甚至于一起玩耍。
5.游戏运动时的责任
世界上不存在万无一失的游戏场所,而教育学的目的是让儿童学会评判自己的能力和技巧,适应危险的情境,并据此决定自己的行为。
幼儿园的根本任务就是对儿童进行独立性和责任感的教育,这和教师照看孩子免受伤的责任并不矛盾,独立性教育目标的边界在于——合理地管制手段。
这个合理,需要教师观察评估孩子的能力,有效地干预;更需要幼儿能够评估自己的发展,能否参与此项活动等,需要教师和幼儿双方共同配合,适时地放手、适时地引导,这需教师专业的观察和灵活的教育。
共读第23天(day651)
2024年11月2日星期六
今日周娟园长不仅带着我们学习了第七章中关于运动教育中的安全问题,还带着我们回顾了封面、目录内容,并再次回顾学习两则序言和前言的内容。
1.关于安全
齐默尔说运动和游戏中的安全只有通过运动才能达到。由此想到昨日在常熟沙家浜幼儿园张晗教授点评中所提到的关于课程就是有兴趣的、有能力、应该做的。这三点很重要,幼儿的运动教育也同样如此。幼儿园里发生的大多数突发事件和意外,都与儿童在行为能力上的缺陷有关。大约70%的幼儿园突发事故都和跌摔有关,儿童往往不能让自己的身体平衡,缺乏快速的反应能力,手臂肌肉的力量也不够。
运动和游戏中的安全只有通过运动才能达到,因此不能因噎废食。怎样摔下来才是真正的摔,人们只有多摔几跤才会明白。
自主运动总是伴随着危险,只有通过运动,多方面多层次地去获得体验,儿童才能学会如何同危险打交道。运动教育并不是要将儿童带往一个又一个 危险和可能伤害他们的地方,而是要随着他们运动技能的改善,引导他们采取更加主动安全的措施。
作为教育者,自己多做运动,以及在继续教育阶段多用自己的身体去体验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有利于正确评估儿童行为的后果,以及知道在哪些方面可以信任他们,哪些方面不能。
2.运动的意义
通过运动,儿童将自己与周围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区分开来,并从中获得合乎这些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规则的认识以及对自己行为的认识;同样,通过身体,他们也能获得关于自己人格的一些重要体验,而这些体验将成为他们发展的基础。
3.运动教育的意义
运动教育是促进儿童身体发展的最主要方式之一。儿童体育是教育的专业领域,更是促进儿童发展的中介。通过体育运动使儿童获得身体、感官体验,通过体育运动使儿童获得生活世界的体验,获得纯真的生活乐趣;通过体育运动使儿童实现身心和谐发展。
共读第24天(day652)
2024年11月3日星期日
今天主要由我带着大家梳理回顾第一章的内容。
1.游戏和运动的意义何在?
童年是一个运动的阶段。游戏和动作是儿童最基本的活动和表达形式。
(1)运动的四个意义,包括工具意义、感知和体验意义、社会意义、个体意义。
(2)动作对儿童发展的多种功能:个体功能、社会功能、创造功能、表达功能、感受功能、探索功能、比较功能、调节功能。
2.当下儿童运动和游戏的现状怎样?
(1)街头玩耍文化减少,在家游戏增多。
(2)自然游戏和运动机会丧失。
(3)运动游戏与日程生活脱节。
(4)生活空间孤立化。
(5)工业玩具占据主导。
(6)游戏材料功能单一。
(7)偏爱二手信息。
3.如何应对幼儿游戏和运动的现状?
(1)适应和满足幼儿的运动需求。
(2)有自由空间和开放性活动。
(3)有机会独立接触他生活的环境。
(4)室内游戏向室外活动转移。
(5)通过自身感官获得基本体验。
(6)有对二手信息再加工的机会。
共读第25天(day653)
2024年11月4日星期一
太佩服周娟园长强大的归纳、提炼能力。今天周园长带着我们梳理第2章“身体和运动体验对儿童发展的意义”。起初读的时候,各个部分的内容是支零破碎的,而经过周娟园长的一点拨才恍然明白,这一章就是讲身体和运动体验对儿童发展的四个意义:促进儿童的自我发展、促进儿童的社会发展、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促进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增强幸福感。在每一个意义中,齐默尔都进行了为何有这样的意义发生,如何帮助这些意义的升华深化的阐述结构。逻辑性其实是非常强的,之前为什么就没有发现呢?思维的训练还是太少了。周娟园长的梳理归纳那是真的梳理归纳,总是能找出它们之间的逻辑联系,抓住核心和关键之处,而我就是读一读书中的内容,这就是巨大的差距啊。还得好好努力,争取拉近一些距离。
1.自我发展
(1)什么是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就是儿童对自己本身的概念,就是“我是谁”的理解。儿童的感觉系统是帮助孩子自我意识形成的基础。来自于身体的体验、自身行为的效果和他人的评价。
(2)自我概念对自我感觉有何影响?
儿童的所有行为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受到自我概念的影响。他们的满足感、平衡感、行为方式与方法、对问题的解决、对新环境的适应等,都依赖于他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包括积极的自我概念和消极的自我概念,对于成功和失败的不同归因会导致不同的自我概念。
(3)教师如何帮助儿童建构积极的自我感觉?
培养儿童积极的自我感觉的最根本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创造能够让儿童变得主动起来的环境。作为老师,我们不应该强迫儿童参加某项活动或者给他们分配某项任务,催促他们去完成。对于儿童的自我发展来说,在他们能意识到能够完成某项特定的任务之前,教师耐心地等待非常重要。对于幼儿来讲,积极的运动体验的最初贡献就在于帮助他们建立一个真实的充满成功希望的自我概念。在父母和老师正确的引导下,儿童也可以从他们实际的才干和技能中独立地形成自我意识和自信心的前提条件。
2.社会能力的发展
儿童的社会发展离不开儿童,运动中包含了大量要求儿童和同伴进行协商、解决冲突、担当角色、协调和承认游戏规则的情境。
儿童由于“自我中心”的局限,将自己看成整个世界的中心,需要成人帮助他们学习与他人相处,学会“移情”的共鸣去理解和接纳他人。
社会交往的基本技能包括社会敏锐感、规则理解力、联系和协作技巧、承受失败的能力、宽容和体谅。
在活动中,老师怎样避免冲突的发生?
首先,在游戏一开始的时候就讲清楚规则。
其次,不能将自己置身于儿童的争吵之外,让儿童放任自流。
第三,要观察儿童的行为方式与方法,注意到争吵是怎么产生的,孩子们又是怎么处理的,当争吵对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提出要求的时候,提供帮助。
第四,在儿童玩的游戏出现变化时给予儿童鼓励,以便儿童能够从中找到自己的解决办法。
3.认知的发展
儿童主要通过感受、亲身实践的行为与动作、以及他们的身体来形成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与了解。儿童通过游戏不断地接触、摆弄、检验各种物品,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地接触和认识到这些物品的特别之处。
儿童的物质性的体验主要包括基本的日常运动项目、生理规律方面的体验以及伴随着运动行为进行的试验。随着感知运动的发展,不断地调节自我,适应环境
4.健康和幸福感
儿童进行运动并不是因为他们希望通过锻炼来提升心血管循环系统的功能,而是因为这些运动能够给他们带来快乐。运动本身无功利,其最终指向的是孩子的幸福体验,从中不断获得自信、安全和友好的幸福感。
共读第26天(day654)
2024年11月5日星期二
今天由我带着大家继续学习“认知发展”这一部分的内容。这部分的内容比较重要,也比较抽象,昨天周娟园长对这部分的内容也进行了简要地梳理,今天再次逐字逐句地阅读,希望能够理解得更深刻一些吧。这部分主要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主要包括认知的发展的阶段和同化顺应。
1.认知发展的五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主要通过感知和运动获得知识。感知运动阶段是精神发展的基础。
(2)前运算阶段(2--4岁),出现想象的萌芽,并且会在象征性游戏中表现出来。
(3)直观的思考阶段(4--7岁),有能力去形成概念,概念具有直观性。
(4)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精神世界的思考行为不再依赖于外部的真实情况。
(5)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思考开始进入抽象思维的时期。
2.儿童调节自我适应环境的原理那就是同化与顺应
同化——进入环境,不需改变已有认知。同化意味着使任何一个新的体验都适合于已经存在的思考形式。
顺应——融入环境,在适应中不断调整。保护两个层面上的意义,一是做出选择,二是适应环境。
儿童在“同化”和“适应”之间会出现反复:在他根据自己的愿望找到那个与他的角色相适应的环境之后,这个环境是否合适就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了,因为他已经使自己更适应于眼下的外部环境。
3.感知运动的智力发展
条件反射——重复行为——建立联系——有目标对象——试探行为——形成认知。
4主动教育的理论基础
(1)儿童的决定权和独立性的空间。要创造环境一鼓励儿童进行试验和尝试。
(2)促进儿童自发的运动与自主性。教育只有建立在儿童自发的运动之上,才能获得源于持久发现渴望的直接的强有力的支持。自发行为是人生最基本的行为存在形式。为了让儿童尽可能多方面地,广泛地去获得体验和认识,教师所提供的运动条件不仅应该是自由的,也应该包括一些有意引导的情境。能够给予儿童以下的机会:发展和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检验他们的想法或者念头:便用器具或者物质材料去做实验以发现新的东西等等,这也是儿童实践自决原则的机会。
共读第26天(day655)
2024年11月6日星期三
今天周娟园长带着我们复习第3章运动教育的心理发展基础前三部分的内容:感知的发展、运动机能的发展、语言的发展。
1.关于发展的定义
发展是人的整个生命旅程中不断变化的一个过程。这些变化不是偶然联系在一起的,或者突如其来发生的,而是处于一个系统的运作中,在通常情况下是不可逆转的。
2.关于发展的理论
每个发展理论都是以某一特定的任务形象为基础的。成熟理论强调的是遗传的作用,环境理论强调的环境的作用,皮亚杰认为幼儿的发展既不是成熟论决定的,也不是环境论决定的,而是遗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是遗传和环境相互影响之间的互动过程,这就是皮亚杰提出的互动理论。它与成熟理论和环境理论的根本差别在于,儿童是积极主动的主题,在对环境的探索中向前发展,同时通过高标准得以塑造成形。
3.感知的发展
(1)感知的意义:接收和加工信息。把不同的感官体验以正确的方式联系起来是每种学习方式的重要前提。
(2)感知系统的类别——近身体感官,包括触觉系统、前庭系统、动觉系统、味觉系统和嗅觉系统;远身体感官,主要是听觉和视觉。
(3)感知的发展过程
感知发展的基础是触摸和感觉的形成、运动觉和前庭觉的体验,他们是感知觉的早期形式,在此基础上,其他感知形式才得以建立。
(4)感知能力提升的途径
其途径是充满趣味的运动体验。感知能力的提升不仅仅是靠按部就班地执行“训练”目标,只有当儿童积极主动时,当他得到允许参与其中时,感官的体验才最有效。儿童喜欢运动,不是因为其目的,而是因为跳跃、摇晃、转圈等运动富有趣味,令人兴奋。
4.运动机能的发展
(1)发展规律——分化和整合
婴儿出生的第一个月,动作分好开始出现,与这个发展阶段同步的就是“融合”或“整合”。分化和融合是发展的规律,既可以从生理层面进行观察,亦可以从运动和心理层面进行观察。
(2)发展顺序
①从脑到腿(从头到尾)
②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从近端到远端)
③相对的两边一起运动
④肌肉系统张力过强
(3)运动机能的发展过程
儿童运动机能的发展成效不仅仅是有先天固有的素质决定的,也必须是多种学习经验积累的结果,是一个持续性发展的过程。
婴儿期结束时掌握的最重要的运动机能是有目的地抓我、保持直立和最初的独立行动。1-3岁时的运动过程显得笨拙,动作形式有走、跑、跳、爬、滚、推拉、保持平衡、攀登和背负等;运动中不断伸展身体各个部位;节奏慢慢控制,动机明显。
4-6岁动作形式从粗略到精细发生分化和完善,开始对运动形式进行组合,对游戏和运动有渴望,动机显著。
4.语言和运动
(1)语言的意义
最原始的作用是传递信息和沟通。语言既是表达情感、愿望和需要的手段也是把握世界的工具。
(2)语言发展的前提条件——运动和感官的体验,所有复杂的学习进程都是建构在运动和感官体验的基础上的。
(3)幼儿园里如何促进语言发展?
首先是在游戏和活动情境中得到重视,情境要“语言化”;
其次通过感知促进。儿童越能积极地哟几个所有的感官发现周围的世界,他就越能进行抽象的排练和使用语言。
(4)关于语言异常和语言发展障碍
在游戏运动中不需采取任何措施会自动消失。在运动中快乐,在说话中高兴,在运动和语言结合中喜悦,这是幼儿园里符合儿童发展的语言促进工作的出发点。
共读第28天(day656)
2024年11月7日星期四
今天周娟园长继续带着我们继续复习运动教育的心理发展基础的后三个内容:游戏、学习、动机。
1.游戏
(1)意义
游戏是儿童最企要的活动,通过它,儿童了解世界,建立和其他人或物的联系,并认识自我。游戏中不会有丝毫的经历和分秒的时间被浪费,儿童还能从中获得新的能量。游戏就是儿童的生活:儿童获得了欢乐和喜悦,创造性和想象力也得到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事物和社会关系的看法得到提高。儿童还在游戏中学会和其他人交往,学会社会行为。
游戏独立于外在的目的,儿童在游戏中学习,但他不是为了学习而游戏,而是因为游戏让他感到快乐。
(2)游戏的怎样发展的?
每个年龄阶段儿童玩的游戏不一样,每个游戏形式都在某个年龄段占主导地位,但它不会在往后的年龄段消失,而是一直存在,直到成年阶段。
儿童的游戏发展 | ||
年龄 | 占统治地位的游戏方式 | 特征表现 |
0-2岁 | 功能性游戏 | 关注的是动作而不是物体本身,为自己能够让物体正常运转而高兴。 |
2-4岁或更大 | 建构游戏 | 对物体开始认识,关注具体问题的解决。 |
2-4岁 | 虚幻假想游戏 | 在熟悉物体之上的假想或替代。象征性游戏成为重要的提前演练—内心活动—思考—呈现 |
4-6岁 | 角色游戏 | 满足内心的需求和平衡,对内心的紧张进行加工 |
5-6岁 | 规则游戏 | 合作并制定规则、遵守公约 |
从游戏的发展来看,他们对于游戏的体验起源于动作,并需要动作的支持,在动作的体验下,不断从外在的动作向内在的心理感受不断形成联系。
2.学习
(1)什么是学习
学习=持续的改变
学习标志着每次因经验,观察或练习而出现的持续性的行为变化,而不是自动成熟或突然产生的行为(Oerter,1973)学习的过程自己是无法看到的,只有当过程的效果作用于行为,才能被观察到。
当学习被当作“行为的改变”来理解时,感受(如高兴,恐惧等)同样也能被学习。学习的概念既包括有意的、有目标的学习,也包括附带的学习,如观点的获得和行为养成。
学习的所有形式不是以同样的规律为基础的。学习的准备条件,游戏和运动情境的建构,和儿童在一起的教师的行为和反应都非常重要。
(2)学习的三种方式:
方式一:刺激—反应—学习,也称信号学习
是在强化之下的学习。强化有外在的强化和内在的强化。表扬惩罚属于外在强化,获得成功或失败的体验属于内在强化。
方式二:模仿学习
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教师、家长、同伴、自己都可以作为学习的榜样
方式三:理解性学习、发现性学习
孩子通过主动探索进行的自主学习。其特点是:
问题被结构化;
突然发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多个行为结合起来就达到目标;
解决问题用了新的方式方法。
不同的学习形式不是互相排斥,而且或多或少都被应用到实践中。在不同的学习形式中,儿童自我调节的能力、主动参与个性的形成,都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
许多学习过程在不知不觉中自发进行,有时学习形式会混合在起。
3.动机
(1)什么是动机?
动机是关于“为了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它是一个关于所有情况和过程的集合名词,代表行为的动力和原因,可以解释为“行为的内部原因”。各种兴趣、需求和欲望,以及驱动行为和活动进行的力量,都可以称为动机。
(2)对儿童行为起重要影响的动机有:
好奇心、运动的渴望、探索的需求、获得认可的需要、创新的需求、运动的快乐、成就的追求等。
(3)如何培养儿童的自信心?
不要一味地竞争,而是要鼓励儿童形成自信,和自己比较,得到快乐。
第一,独立尝试和探索;
第二,自己总结;
第三,有情境;
第四,关注自我的前后变化。
共读第29天(day657)
2024年11月8日星期五
今日由我带着大家梳理第4章“儿童的游戏场地和运动场所”的内容。儿童的游戏场地和运动场所,书中主要介绍了家庭、班级、托儿所、幼儿园、日间托管所等。虽然有这些场所的设置,但儿童的运动既没有固定的时间,也没有固定的地点,甚至根本没有以运动发展为任务的固定场合。儿童随时随地都想运动,哪怕是在不应该运动的时候。儿童的成长环境必须是能给儿童提供运动机会的,满足儿童需求的、限制较少的。儿童年龄越儿,越是应该如此。
1.家庭
家庭在儿童成长的第一阶段对儿童运动机能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家庭环境——直接运动刺激
家庭中主要通过物品和房间布置来让孩子获得刺激。卧室是儿童最早 也是最重要的运动场所。为了便于孩子游戏,房间不要过度装修,放置一些简单的家具和摆设就足够了。
(2)亲子关系——重大影响
房间布置和物品设置情况会影响儿童的运动发展,但更重要的因素首无还是人一-和儿童打交道的人,因为孩子会模仿父母的行为方式。如何增强亲子之间的关系?亲子之间的手指游戏和模仿游戏是很不错的选择。大一点的孩子则开始喜欢玩集体游戏和以身体对抗为主的游戏,并且慢慢地取代与身体有关的游戏。
(3)父母的角色——搭档和玩伴
做真正的搭档和玩伴也意味着成人接受儿童的游戏想法,不表现得通晓一切和胜任一切,而是尽管拥有比孩子们强得多的能力仍然保证游戏结果的未知性;尽管经验丰富,仍然參与试验和擦其中。对儿童行为的观察,对其兴趣与运动动机的认识是教育行为的重点。成人应该尝试去理解儿童游戏行为的重要价值;与对儿童不断抱以期待相比,成人必须学会等待。
成人要做到如下几点:
①不干扰
②不打断
③有需求再帮助
④不画蛇添足
2.家长—班级和游戏圈
幼儿园亲子活动活动的教学原则
(1)活动范例不强行
(2)幼儿自愿选择加入的方式
(3)器材使用不急用示范
(4)运动方案可完善
运动游戏类别
(1)不使用器材的运动游戏
(2)使用器材的运动游戏
(3)唱歌游戏和跳舞游戏
(4)器材组合和障碍物跑道
3.托儿所
在托儿所要为儿童的爬行提供场地,允许儿童独立探索 周围环境,能让儿童投入地玩玩具和其他器材,成人不需要介入,而是和孩子一起游戏,参与到游戏中去。
4.幼儿园
幼儿园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补充。幼儿园的责任是:
(1)考虑每位儿童的生活背景。
(2)帮助儿童获得最大程度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3)尽可能培养儿童的感受力。
(4)根据儿童个人的兴趣与禀赋,发展其创造力。
(5)帮助儿童获得对自身的基本认识,促进儿童生长发育.
(6)支持儿童的智力发展和兴趣爱好,并通过可行的大量选择,助其获得对周围环境的基本认识。
5.学童日间托管所
学童日间托管所对于儿童来说:是家与学校之外的活动场所。其责任是:帮助儿童获得学习经验,保障儿童的成长和游戏空间,扩大儿童课外运动的可能性,给儿童提供学校所需的社会教育,给予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相应的帮助并促进其发展。
6.儿童日间托管所里的混龄班级
其意义是:
(1)提供学习和体验社会交往的机会
(2)游戏可能性的扩大
(3)大孩子和小小孩一起游戏,大孩子做榜样指导小小孩,小小孩模仿大孩子。
(4)减少对抗性的竞争。
(5)孩子能获得不同的角色体验。
共读第30天(day658)
2024年11月9日星期六
今天周娟园长带着我们复习第5章“运动教育的教学法基础”。这一章的逻辑结构还是很清楚的,先从大纲,然后到运动方案,再到目标的确定、运动教育的原则、内容,最后到体育课的组织,一步步地进行聚焦。
1.几个概念的理解
(1)运动游戏
指的是儿童带情境的运动。它产生于不同的游戏场景,大多数是儿童自己创编的(如狩猎游戏、骑小马”用床垫建造跳床等)。
(2)提供性运动
这个说法涵盖所有的运动可能性。这类运动是教师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求设计的,要求教师准备好空间情况和器材,儿童可以有选择地参与,主要是开放式运动。在这样的活动中,虽然教师在场,但教师应该尽可能不去干涉几童的游戏。也可以把这样的运动形式称为在有准备的环境中的自由游戏。
(3)运动教育
意味着有引导、有照顾的定期的运动时间(如体操课),它虽然是由教师事前计划的,但是通常都是为了满足儿童的兴趣和想法。
2.基础教育的教学大纲发展
(1)以功能为导向——注重具体领域知识的获得,儿童被视为没有成熟的渴望学习的生物。
(2)以纪律为导向——注重学科的顺序性,强调运动时间的固定,趋向于刻板化。
(3)以情境为导向——考虑个体生活环境,提出了个性化教育和探索性教育
(4)开放式幼儿园——注重自主性学习和行动。
2.儿童运动教育方案的三种取向
(1)基础运动技能和体育运动技能的发展方向——割裂了教育
(2)补偿性目标取向——运动缺乏
(3)以人类学的发展为导向——动作被赋予了塑造身体的功能,运动表达整合中的喜悦。
(4)以情境为导向——健康和谐地成长和发展个性
3.运动教育的目标
(1)自我能力(独立行动)
(2)社会能力(合作行为)
(3)事务能力(分析研究周围环境中空间和物质特征)
4.幼儿园运动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1)符合儿童的运动欲和通过提供适合儿童的游戏和运动来满足儿童的运动需求。
(2)给儿童机会去了解自己的身体,认识自我。
(3)引发儿童探究周围的空间和物质世界。
(4)提升儿童的运动机能和知识水平。
(5)能让运动能力有差异的儿童共同游戏。
(6)给予身体和感官整合周围环境信息的机会。
(7)有助于保持运动的喜悦、好奇心和行为的决心。
(8)相信自己的运动能力,实现真实的自我评价.
5.运动教育的原则
适宜性、开放性、自愿、以体验为导向、决定的自由、自觉性
6.运动教育的内容
(1)对自身的发展有一个了解(了解身体部位,身体在房间内的位置等)。
(2)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如疲乏等。
(3)了解自己身体的极限(力量、耐受性、灵活性、协调性)。
(4)了解紧张或放松的效果。
(5)知道可以通过练习和不断尝试,使身体的能力得到提高。
(6)相信自己获得成绩的能力。
(7)对自己的运动能力发展和运用有所了解
(8)了解感觉体验的不同形式,自觉地生活
(9)能够用各种感官感知周围的世界。
(10)通过运动,与其他儿童交往
(11)通过运动,表达和宣泄情绪。
(12)关心他人,在集体游戏中关注他人的需求。
(13)通过运动了解器材和玩具的特性。
(14)能够很好地使用器械,适应器械的要求
(15)运用自己的想象适宜地使用玩具和器材。
7.运动教育的形式
自由运动、运用器材的运动、器械上的运动、器材上辅助的运动。
8.教学方法
(1)通过监督、刺激、给予鼓励和设置问题来教学。
(2)通过演示、指导、指挥,更正错误来教学。
9.体育课的组织形式
(1)面向全体的体育课
(2)面向小组的体育课
(3)跨班级体育课
10.教师行为的促进维度
(1)尊重一热心-体凉,
(2)体会式理解,而非评价式理解
(3)真实,坦率,真诚,
(4)促进个体活动,而非控制个体活动:
共读第31 天(day659)
2024年11月10日星期日
今天由我带着大家复习了第六章精神运动学的教育和第七章运动的场所与器械。
1.精神运动学的内涵
精神运动学就是通过感受和运动来进行整体性教育和人格培养的理论。它的发展总是和儿童的生长发育紧密相连的,它是指心理和行为过程的功能具有统一性,肢体行为和思想精神紧密联系,儿童就是一个由其身体、思想和人格构成的整体。
2.精神运动学中各种感官的促进
以体验为导向的运动都是有意义的。听觉、视觉、触觉、动觉、前庭觉都有不同的促进途径,不同的游戏方式。游戏是否适宜,要看儿童是否能聚精会神地置身于游戏或运动当中,或当他们保持对正在玩的游戏的注意力和兴趣时,说明这个游戏对于儿童来说刚刚合适,要求不高也不低。
3.精神运动学的器材
主要有滑板、脚踏船、甩布、慢球、瑜伽球等,但最重要的是游戏的方式方法。
4.运动室的构造
功能要灵活,房间要足够大,氛围要温馨友好,充满乐趣,空间可以灵活运用,墙壁也可以使用,要有隔音效果,有攀爬的设备,地板最好是木地板或者有弹性的地板。
5.器械和材料
对幼儿提供的器械和材料要和儿童的年龄阶段、发展水平相适应,要能够激发儿童的兴趣,要有多重功能,能够被所有儿童所使用,并且要结实耐用。除了固定的器械和器材外,半成品、日常用品都是很不错的选择。
6.户外运动
任何天气情况下都可以进行。在户外要为孩子提供一个自由运动的时间段,来让儿童决定怎么玩、和谁玩、玩什么。教师的任务主要在于帮助儿童制定游戏的规则,在游戏时陪伴儿童,对他们和他们的游戏进行观察,有时候甚至于和他们一起玩耍。只有当儿童向教师提出请求,或儿童游戏时出现冲突并已经无法通过群体内部解决的时候,教师才可以进行干预。
7.游戏时运动的责任
世界上不存在万无一失的游戏场所,而教育学的目的就是让儿童学会评判自己的能力和技巧,适应危险的情境,并据此自主决定自己的行为。
幼儿园的根本目标是对儿童进行独立性和责任感的教育,这并不和教师照看孩子免受伤害的责任相矛盾,其界限在于合理的管制手段。
儿童也必须学习评判危险,学习决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才能化解危险。
运动和游戏中的安全只有通过运动才能达到。安全的运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实现,这得借助于儿童对危险环境和条件的克服。怎样下来才是真正的摔,人们只有多摔几次才会明白。教育者要引导幼儿采取更加安全的措施。
在我的导读之后,周娟园长又带着大家对整本书的章节进行了回顾,并重点带着我们学习了封底的内容。
WINTER
06 共读感悟
一本书又通过31天读完了,这本书相对于前面所学习的几本书,稍显枯燥,第一遍读的时候,感觉就是割裂的,每一部分都连不起来,而当再次阅读,尤其在周娟园长带领下对每一章的梳理回顾,不时地回到目录内容以及自己参与章节的梳理,这本书的逻辑结构慢慢地就清晰了起来。本书一共七章,前面三章主要是理论的阐述,后面四章从实践层面来进行阐述。每一章的每一部分的内容也是前后呼应,有着很强的逻辑。比如第五章从总的教学大纲、教学目的、教学原则、教学内容到具体的体育课的组织,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地剥到核心。再如第六章关于精神运动学的教育,从不同感官的促进途径到器材的使用也是有其内在的逻辑结构。
这本书就像作者在封底所说:“本书有机融合了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视角,直观地体现了幼儿运动教育的教学论基础,很好地阐释了幼儿运动技能发展的过程、运动游戏的意义,以及语言和运动的联系等问题。本书介绍了大量以幼儿为导向的教育方案,把运动教育融入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展示了很多可操作的实例书中对运动室的建构、开放式活动的开展、怎样引导运动过程,都提出了重要建议。”
通过这本书的阅读,再次感受到,一个人也可以读完一本书,而且很快。但一群人读完一本书是完全不一样的感受,在不同观点的思维碰撞中,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这本书。如果没有周娟园长的梳理引导,读完了还是懵懵懂懂的,就像读了这本书的姊妹篇《幼儿精神运动学手册》就是形不成一个系统的感受。明日开始新一本书的共读,那本书相比这本书要浅显很多,但就像周娟园长所说,从不同作者的阐述中,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体验和启发。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