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运动教育手册》第五章梳理
唯时光与青春不能辜负
这一章的逻辑结构还是很清楚的,先从大纲,然后到运动方案,再到目标的确定、运动教育的原则、内容,最后到体育课的组织,一步步地进行聚焦。
一、几个概念的理解
1.运动游戏
指的是儿童带情境的运动。它产生于不同的游戏场景,大多数是儿童自己创编的(如狩猎游戏、骑小马”用床垫建造跳床等)。
2.提供性运动
这个说法涵盖所有的运动可能性。这类运动是教师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求设计的,要求教师准备好空间情况和器材,儿童可以有选择地参与,主要是开放式运动。在这样的活动中,虽然教师在场,但教师应该尽可能不去干涉几童的游戏。也可以把这样的运动形式称为在有准备的环境中的自由游戏。
3.运动教育
意味着有引导、有照顾的定期的运动时间(如体操课),它虽然是由教师事前计划的,但是通常都是为了满足儿童的兴趣和想法。
4.熟练的运动能力
也就是能够通过某种途径来解决运动中的困难。
二、基础教育的教学大纲发展
1.以功能为导向——注重具体领域知识的获得,儿童被视为没有成熟的渴望学习的生物。
2.以纪律为导向——注重学科的顺序性,强调运动时间的固定,趋向于刻板化。
3.以情境为导向——考虑个体生活环境,提出了个性化教育和探索性教育
4.开放式幼儿园——注重自主性学习和行动。
三、儿童运动教育方案的几种取向
1.基础运动技能和体育运动技能的发展方向——割裂了教育
(1)基础活动包括:跑、跳、翻滚、推等。
(2)特点:对体育时间进行分割,模式为热身部分、主体部分和结束部分
(3)学习内容:练习灵活性、平衡性和基本自制力,练习力量、练习持续的专注能力、快速反应能力、练习游泳技能。
2.补偿性目标取向——抑制想象力
(1)基础
文明社会的运动缺乏是健康障碍和社会心理健康的不断增长的原因。
(2)缺点
运动课的功能强化,限制了儿童自主活动以及发展想象力的需求。
3.以人类学的发展为导向——动作被赋予了塑造身体的功能,运动表达整合中的喜悦。
(1)观点
根据身体和运动体验,儿童树立自己的个人形象;通过运动和感知,儿童掌控周围环境并对自身产生影响,身体成为儿童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链接。
(2)局限性
直接针对幼儿园等机构,运动的内容需要编排在一个统一的教育方案中。
4.以情境为导向——健康和谐地成长和发展个性
(1)观点
幼儿园里的运动教育不是为了尽可能早地为体育活动做准备,它更多的是属于早期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目标是让儿童健康、和谐地成长和发展个性。
幼儿园把对儿童的整体促进和教育作为教学任务,允许儿童的身体和运动体验在“体育”这个学习领域闪,按照固定的时间有限地进行。体育必须是幼儿园日常生活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
运动和感官体验应该是早期教育和学前教育的基础。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无论何时都要重视运动。儿童应该有机会去利用自己的身体和感官、思维和创造力。
(2)儿童现实的生活环境的特征如何?
①满足儿童运动需求的机会逐渐减少。
②很少通过游戏、运动和积极的个人行为认识世界,更多是通计媒体以间接经验的形式获得认识。
③身体体验退居次要地位,被剥夺感越来越强烈。儿童不再看作是自主能动的。
④无论是在待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儿童进行的大多是室内活动,室外游戏越来越少。
⑤视觉和听觉范围内的感官刺激泛滥,与此相对,对刺激作用的再加工却很缺乏。
⑥远身体感官使用得越来越少,因此,身体和感官从环境中获得直接经验的可能性减少。
(3)运动的情境和时机
①现实的事件
②现实的游戏情境,可以是儿童自己发现的,也可以是教师引导的。
(4)对于计划的要求
灵活性和开放性
如何把以情境为导向的教学要素纳入到运动教育中?
①运动作为儿童基本的表达和体验媒介,必须在所有的活中都受到重视。
②在幼儿园里的每日生活中,不仅有时间固定的由教学引的“运动课”,还有提前计划好的丰富多彩的运动机会。
③根据固定的活动功能来利用空间:某个楼梯用来跳远,通道用来轮滑,树木用来攀肥等。
④通过提供个性化的玩具和区分好的房间设置,尽可能实现每个孩子的个性发展(同样要给比较沉默的孩子提供机会,让他们在可以通观全班的空间里独立分析运动情境)。
⑤在感官联系中,学习是可行的。儿童能发展自己的游戏法,赋予其意义。教师也能接受儿童具有明确意义动机的想法。
⑥来自幼儿园日常生活情境的契机能给运动游戏一些启发。
⑦幼儿园能向外开放(和协会合作,寻找幼儿园附近的活动场所,如森林、草地、附近的游乐场等)。
⑧
家长同样也可以积极参与教育工作(如组织“游戏和运动的家长会,计划一次半日的亲子游戏)。
四、运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一)运动教育的目标
1.自我能力(独立行动)
2.社会能力(合作行为)
3.事务能力(分析研究周围环境中空间和物质特征)
(二)幼儿园运动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1.符合儿童的运动欲和通过提供适合儿童的游戏和运动来满足儿童的运动需求。
2.给儿童机会去了解自己的身体,认识自我。
3.引发儿童探究周围的空间和物质世界。
4.提升儿童的运动机能和知识水平。
5.能让运动能力有差异的儿童共同游戏。
6.给予身体和感官整合周围环境信息的机会。
7.有助于保持运动的喜悦、好奇心和行为的决心。
8.相信自己的运动能力,实现真实的自我评价.
(三)运动教育的原则
1.适宜性——以儿童的兴趣和能力为导向
2.开放性——保持灵活性,可及时调整
3.自愿——任何活动只有儿童资源去做,才能有助于他的独立性发展
4.以体验为导向——儿童的直接体验
5.决定的自由——较多的选择的存在
6.自觉性——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四)运动教育的内容
1.对自身的发展有一个了解(了解身体部位,身体在房间内的位置等)。
2.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如疲乏等。
3.了解自己身体的极限(力量、耐受性、灵活性、协调性)。
4.了解紧张或放松的效果。
5.知道可以通过练习和不断尝试,使身体的能力得到提高。
6.相信自己获得成绩的能力。
7.对自己的运动能力发展和运用有所了解
8.了解感觉体验的不同形式,自觉地生活
9.能够用各种感官感知周围的世界。
10.通过运动,与其他儿童交往
11.通过运动,表达和宣泄情绪。
12.关心他人,在集体游戏中关注他人的需求。
13.通过运动了解器材和玩具的特性。
14.能够很好地使用器械,适应器械的要求
15.运用自己的想象适宜地使用玩具和器材。
(五)运动教育的形式
运动基本形式的分类 | ||
类别 | 具体内容 | 游戏举例 |
自由运动 | 实现地点改变或身体位置转换目的(自由活动、前进等)的运动形式:走、跑、跳、攀登、匍匐爬行、翻滚等。 | 单纯的平衡练习: 尝试用一条腿站立,保持平衡。 在奔跑中突然停住(如变成化石和魔法游戏)。 缩小身体的支撑面(用足尖站立,同时一条腿抬离地面,能坚持多久)。 一在保持平衡时,有时双手插在裤兜里,有时双臂伸展于身两侧,感受什么时候更利于平衡性的保持。 |
运用器材的运动 | 传送器材和玩具,或在运动中处理某些器材的运动形式:拉推、背负、扔,、打,提、挤压、滚动等。 | 让器材在身体上保持平衡: 一把一个啤酒瓶盖顶在头上或指尖上。 -把气球放在身体的各个部位,保持不掉下来。 |
器械上的运动 | 使儿童适应大多数固定的器械设备并在上面运动的运动形式:悬挂、支撑,摇荡、转身、跳下、保持平衡等。 | 在器械上保持平衡: 走在横木上。 站在一块摇晃的木板上 站在不同大小支撑面的器械上 手持某物站在器械上保持平衡 |
器材上辅助的运动 | 通过器材的帮助可以获得技能的运动形式:骑脚踏车、滑滑 板,溜旱冰等。 | 利用器材移动: 骑脚踏车、溜早冰等 |
五、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决定了怎样学,还决定了学什么。教师用何种方式给儿童布置运动任务,通过哪种方法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都会影响运动时的气氛和情绪。方法的选择对儿童理解运动、学习身体动作有很大影响,甚至会影响儿童如何探究和评价自身和周围的世界。
(一)教学方法
1.通过监督、刺激、给予鼓励和设置问题来教学。
2.通过演示、指导、指挥,更正错误来教学。
(二)运动教育的组织
1.新的运动情境内容的设计要能唤醒儿童的好奇心。
2.进程要具有挑战性
3.提供活动的可调整性——难度的区分
4.注意利用有利的先决条件
六、开放式的活动
要能够有足够的自由运动时间来满足儿童的运动需求。
1.运动的环境
利用自然环境,也可以对器械和运动环境进行改变尝试来提供儿童跳跃、攀爬、保持平衡的机会。还可以对自然界进行模拟的场景布置。
2.开展和想象相联系的运动游戏
当儿童把运动环境中找到的器材和自己的游戏想法联系起来的时候,他们会赋予自己特殊的角色。
七、体育课
(一)组织形式
1.面向全体的体育课
2.面向小组的体育课
3.跨班级体育课
(二)体育课的结构
导入部分——主体部分——结束部分
游戏的方式要处于课程的中心,要采用适合儿童,能让他们完成任务或深入研究的教学方式。
八、教师的行为
教师的行为总是包括动作、想法和行为方式,他们对儿童的个性发展有积极的影响,是对儿童发展的促进。教师的行为依赖于教学目标。
(一)教师的教育风格
1.民主型——激发独立性、创造性
2.专制型——敏感性和攻击性上升
3.放任型——利己主义
(二)教师行为的促进维度
1.尊重一热心-体凉,
2.体会式理解,而非评价式理解
3.真实,坦率,真诚,
4.促进个体活动,而非控制个体活动
(三)教师如何促进自身的行为
教师要作为学习者,不断审查自身的行为,要在团队里汲取经验教训。
对教师行为好坏的判断依据是教师是否感觉自己受到了过高要求,是否可以继续保持个性,是否正确地和儿童交往,是否被看作是儿童发展的支持者。教师的行为不会一夜之间改变,这既是生活经验的沉淀,也是自身个性的表露。只有那些和自己辩论、坦率而开放地反思自己的成人,才能理解和支持儿童的感觉和经历,如接受和允许自己的不安全感。通过对儿童的尊重,让儿童学会了尊重自我,获得了面对自我的积极态度。
END
阅读点亮生活